880 likes | 1.01k Views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进展情况. 嘉兴市教育研究院 张建芳 2004 年 6 月桐乡. 一、实验区发生的变化. 对新课程提出的理念和目标,教师认为. 百分比. 百分比. 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程度. 教师对新教材的适应程度. 百分比. 对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方式,教师认为. 百分比. 老师上课时经常鼓励学生提问题吗?. 学生眼中的教师. 老师能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吗?. 综合各省和国家级实验区的评估报告,表明: 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行为正在逐步形成。课堂呈现勃勃生机。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学生更喜欢学校、更爱学习了.
E N D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展情况 嘉兴市教育研究院 张建芳 2004年6月桐乡
百分比 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程度
教师对新教材的适应程度 百分比
对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方式,教师认为 百分比
老师上课时经常鼓励学生提问题吗? 学生眼中的教师
综合各省和国家级实验区的评估报告,表明: • 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行为正在逐步形成。课堂呈现勃勃生机。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学生更喜欢学校、更爱学习了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试评价制度开始建立。各科的考试测验从形式到内容都在发生变化;各实验区都在尝试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力图反映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试评价制度开始建立。各科的考试测验从形式到内容都在发生变化;各实验区都在尝试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力图反映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
教材立项、审查、选用制度逐步建立,初步形成了教材公平竞争的机制,多样化格局正在形成,教材质量明显提高教材立项、审查、选用制度逐步建立,初步形成了教材公平竞争的机制,多样化格局正在形成,教材质量明显提高
实验区、实验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宣传课改,社区、家长共同参与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得到了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热情支持实验区、实验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宣传课改,社区、家长共同参与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得到了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热情支持
二、对课程标准使用情况的调研 2003年3月—8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对新课程各科课程标准实施状况组织了大规模调查研究,接受调查的教师人数达6886人,涉及42个实验区,覆盖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对《标准》中前言部分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您的认同程度如何?对《标准》中前言部分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您的认同程度如何? 96%的教师表示非常或比较认同标准的理念和思路。
您认为《标准》中前言部分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是否很好地体现了纲要的精神?您认为《标准》中前言部分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是否很好地体现了纲要的精神? 96.8%的老师认为标准很好或较好地体现了纲要的精神。
您认为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理念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贯彻和落实?您认为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理念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贯彻和落实? 81%的教师认为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理念完全能实现或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实现。
为使课程标准更加切合我国教育实际,更加适应学生发展需要,更加为广大教师所理解和接受。近期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为使课程标准更加切合我国教育实际,更加适应学生发展需要,更加为广大教师所理解和接受。近期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前进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核心环节,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需要坚持不懈努力的工作。因此,在重点工作部署、宣传、制度化建设、资金等方面需要政府坚定而强有力的保障和推动。
各地实验工作的进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领导重视、思想观念、措施保障、教师培训、教学改革、课程资源等方面各地实验工作的进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领导重视、思想观念、措施保障、教师培训、教学改革、课程资源等方面 • 还需要加快对评价制度、评价观念、评价技术的改革
高中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三个面向”的指示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确定的培养目标。
在高中阶段特别强调: •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强烈愿望
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交往的能力
高中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 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 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学习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评价机制,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探索建立课程实施质量的监督和调控机制建立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评价机制,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探索建立课程实施质量的监督和调控机制 • 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全面验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全面验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 加强地方和学校课程建设的能力 • 建立新课程管理制度 • 建立开发和共享课程资源的机制 • 探索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评价制度和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实验工作的目标
建立新课程管理制度 • 建立开发和共享课程资源的机制 • 探索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评价制度和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实验工作的任务 教育部全面规划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加强与新课程相配套的制度建设,指导地方加强课程建设和管理的能力,对新课程实施过程进行指导、评估和监控。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全面负责新课程的实施。制订本省实验工作方案,落实实验工作的组织、经费、配套政策等,形成稳定的全面支持高中新课程推进的专业队伍,对本省实验工作进行评估、监督和指导,提出高考改革建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全面负责新课程的实施。制订本省实验工作方案,落实实验工作的组织、经费、配套政策等,形成稳定的全面支持高中新课程推进的专业队伍,对本省实验工作进行评估、监督和指导,提出高考改革建议。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要通过在样本学校研究解决问题、取得经验、面上指导的工作方式,推动高中新课程实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要通过在样本学校研究解决问题、取得经验、面上指导的工作方式,推动高中新课程实验。
三、今后的两项重要工作 1、积极推进评价、考试制度的改革 2、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1、积极推进评价、考试制度的改革 (1)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要求把中小学考试评价改革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第三次全教会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第三次全教会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 • 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不得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标准。
朱镕基总理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1年)朱镕基总理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1年) • 要适应时代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要求,端正教育思想,转变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此,要加快课程教材改革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1年)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1年) • 评价学生要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淡化分数;用正面、积极和充满情感的语言给学生写评语,激励学生努力向上。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 • 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法,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 • 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小学成绩评定应实行等级制,中学部分学科实行开卷考试,重视实验操作考试。
学校和教师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按考试结果公开排队。学校和教师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按考试结果公开排队。 • 探索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推进高等学校招生和考试制度改革。
(2)连续五年对全国中考进行评估,通过考试的改革引导教学。 试题分析表明: • 试题注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注重联系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 • 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