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师:李琼飞 课时: 60 = 4×15 老师邮箱: liqf@shfc.edu.cn 有问题,欢迎通过 E_mail 答疑。 办公室: 3210 每周二下午、周一下午 3:00-4:00 答疑. 使用教材:. 微型计算机技术(第 3 版). 孙德文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年.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第二章 8086 微处理器 第三章 8086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第四章 内存储器接口的基本技术 第五章 微型计算机的输入 / 输出 第六章 可编程并行和串行接口芯片

umed
Download Presentation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师:李琼飞 课时:60=4×15 老师邮箱:liqf@shfc.edu.cn 有问题,欢迎通过E_mail答疑。 办公室:3210 每周二下午、周一下午 3:00-4:00答疑

  2. 使用教材: 微型计算机技术(第3版) 孙德文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

  3.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第二章 8086微处理器 第三章 80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第四章 内存储器接口的基本技术 第五章 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输出 第六章 可编程并行和串行接口芯片 第七章 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 第八章 模拟接口 第九章 计算机系统中的支持芯片 第十章 总线技术 第十一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实用接口技术

  4. 参考书及参考网站 • 戴梅萼.史嘉权 微型机原理与技术(第2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9年 • 周明德主编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年 • 杨文显主编 现代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教程(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 • 精品课程 湖南大学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精品课程 http://jpkc.hnu.cn/wjylyjkjs/Course/Index.htm

  5. 课程目的: 掌握和理解微机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开发方法,能根据实际要求完成微机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为后续课程奠定专业技术基础。 课程任务: 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硬件组成、汇编语言指令系统、常用可编程接口电路、微机基本工作原理与应用。 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各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逻辑实现、设计思想。 了解当代计算机系统的新技术和新成果。

  6. 本课程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地位 数字逻辑 C语言程序设计 微机原理与 接口技术 计算机组成 原理 数据结构 计算机网络 操作系统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计算机系统结构 软件工程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专业课

  7. 课程学习方法 在学校学习的精髓在于: 在学校的大环境中,利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实现: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相互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在利用别人最好成果的基础上取得进展。

  8. 课程学习方法 • 抓住教学过程中的3个环节 • 上课时要主动参与、发现、探究 将上课时的多媒体教案从教师手中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工具 , 主动参与、发现、探究; 课堂上会布置自学内容,通过自学从而培养自学的能力; • 独立完成作业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一起讨论,但一定要独立完成作业; • 实验课前要预习,写出预习报告,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实验课后,要写实验报告,总结经验和教训, 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一种严谨科学作风。

  9. 收获与时间成正比 本课程理论联系实际非常紧密,内容更新极快。只能采用解剖麻雀方法,教师在这里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收获与时间成正比, 花时间越多,收获将越大 。 愿同学们通过本课程学习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

  10. 最后的成绩:平时40%+期末60% 到课情况10% 实验和作业情况10% 期中考试20% 期末考试60%

  11.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12. 1.1 概述 1.1.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 1946年,世界上出现第一台数字式电子计算机ENIAC(电子数据和计算器) • 发展到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部件的第四代,产生了微型计算机 • 1971年,Intel公司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芯片Intel4004,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计算机时代。

  13. 第1代:4位和低档8位微机 4004→4040→8008 • 第2代:中高档8位微机 Z80、I8085、M6800,Apple-II微机 • 第3代:16位微机 8086→8088→80286,IBM PC系列机 • 第4代:32位微机 • 80386→80486→Pentium→Pentium II →Pentium III →Pentium 4 • 32位PC机、Macintosh机、PS/2机 • 第5代:64位微机 • Itanium、64位RISC微处理器芯片 • 微机服务器、工程工作站、图形工作站

  14. Intel微处理器家族发展概述 4位处理器4004、4040 x86前 8位处理器8008、8080、8085 IA-168086、8088、80286 Pentium前80386、80486 x86架构 早期架构Pentium、Pentium MMX IA-32 P6架构Pentium Pro、Pentium II、Pentium III、Pentium II/III Xeon/Celeron Pentium NetBurst架构Pentium 4、Pentium D、Pentium Extreme Edition、Xeon 其中Pentium D 和Pentium Extreme Edition支持Dual-Core技术、Extended Memory 64 Technology(EM64T),Pentium Extreme Edition还支持Hyper-Threading (HT)技术

  15. 第一代 微处理器 发展历史 (1971-1973) 4位和低档8位机 Intel 4004 8008 第二代 (1974-1977) 中高档8位机 Intel 8080/8085 Z80、MC6800 第三代 (1978-1981) 16位机 Intel 8086/8088 80286 Z8000、MC68000 第四代 (1981-1992) 32位机 Intel 80386、80486 MC68020 (1993-1995) 第五代 32位机 特点: 1、速度越来越快。 2、容量越来越大。 3、功能越来越强。 Intel Pentium AMD K5 (2004-) (1996-2004) 第六代 第六代 64位机 32位机 AMD K8 Athlon64/FX AMD K8 Athlon64 X2 Intel Prescott PentiumⅣ Intel Pentium D Pentium PRO Ⅱ Ⅲ Ⅳ AMD K6 K7 Athlon

  16. 几幅图片 Intel 4004 Intel 8008 Intel 8086 Intel 80286 Intel 80386 Intel 80486

  17. 几幅图片 Pentium Pentium MMX Pentium Pro Pentium Ⅱ Pentium Ⅲ Pentium Ⅳ

  18. AMD K7 Athlon AMD K7 Athlon AMD K7 Athlon XP

  19. 一.冯•诺伊曼计算机基本结构(冯氏结构) • 1946年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 ·诺伊曼提出 • 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发生了许多变化,但Von Neumann提出的二进制、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依然是普遍遵循的原则。

  20. 一.冯•诺伊曼计算机基本结构(冯氏结构) • 1.“存储程序”概念的产生及其重要意义。 • ENIAC(Electronic Numer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不具备“存储程序”的功能 • 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 ——采用“存储程序”的概念,并付诸实现, “开创了整个程序设计时代的到来” • 2.冯氏计算机结构:

  21.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特点 • 1、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和指令; • 2、采用存储程序即把编好的程序和原始数据预先存入计算机主存中,使计算机工作时能连续、自动、高速地从存储器中取出一条条指令并执行,从而自动完成预定的任务; • 3、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22. 入 设 备 输 出 设 备 存储器 运算器ALU 控制器 CPU 诺依曼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概述为: • “存储程序” + “程序控制” • 要点: • 1.以二进制表示数据和指令(程序) • 2.先将程序存入存储器中,再由控制器自动读取并执行

  23. 地址总线 AB CPU I/O 接 口 输 出 设 备 I/O 接 口 存 储 器 输 入 设 备 数据总线 DB 控制总线 CB 微机的硬件由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构成; 输入/输出设备通过输入/输出接口与系统相连; ( 输入/输出接口简称I/O接口 ) 各部件通过总线连接。 构成部件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4. 并口连接器 鼠标键盘 USB 接口 串口连接器 ROM BIOS CPU插槽 主板 电源 插座 ISA插 槽 北桥 芯片组 PCI插槽 AGP插 槽 内存插槽 南桥 芯片组 软驱接口 IDE接口

  25. CPU 总线 内存 程序 数据 IP 寄存器组 地 址 寄存 器 地 址 译 码 器 、、、 指令1 指令2 指令3 指令4 、、、 、、、 数据1 数据2 数据3 、、、 指 令 指 针 寄存器 R1 地址总线 AB R2 R3 R4 数据总线 DB 数据暂存器 运 算 器 指令寄存器 指令译码器 控制总线 CB 标 志 寄存器 控制电路 • 1.2 微机的工作过程 •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存储程序” + “程序控制”

  26. 微机的工作过程分两阶段: • 取指令 • 执行指令

  27. 程序 数据 IP 寄存器组 地 址 寄存 器 地 址 译 码 器 、、、 指令1 指令2 指令3 指令4 、、、 、、、 数据1 数据2 数据3 、、、 指 令 指 针 寄存器 R1 地址总线 AB R2 R3 R4 数据总线 DB 数据暂存器 运 算 器 指令寄存器 指令译码器 控制总线 CB 标 志 寄存器 控制电路 • 取指令阶段( CPU读内存操作): • 由IP给出指令在内存的地址 • 地址经地址寄存器 → 地址总线 → 地址译码器, 选中指令所在的内存单元 • CPU发出内存读控制信号 • 指令从内存 → 数据总线 → 数据暂存器 → 指令寄存器 • 指令译码器对指令进行译码

  28. 程序 数据 IP 寄存器组 地 址 寄存 器 地 址 译 码 器 、、、 指令1 指令2 指令3 指令4 、、、 、、、 数据1 数据2 数据3 、、、 指 令 指 针 寄存器 R1 地址总线 AB R2 R3 R4 数据总线 DB 数据暂存器 运 算 器 指令寄存器 指令译码器 控制总线 CB 标 志 寄存器 控制电路 • 执行指令阶段: • 经译码后的指令,由控制电路发出控制信号去执行。 CPU 总线 内存

  29. 微机的工作过程: 取指令 → 执行指令 → 取指令 → 执行指令 、、、

  30. 1.3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Microprocessor,Microcomputer,Microcomputer System) ALU 微处理器 控制单元 微型计算机 寄存器组 硬件 ROM 外设 主存储器 RAM 微机系统 串行I/O接口 I/O接口电路 并行I/O接口 系统软件 软件 AB 系统总线 DB 应用软件 CB

  31. 明确3个概念的区别 • 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 • 一个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 • 内含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等 • 微机中的核心芯片 • 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 • 通常指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 还有一般的说法:微机、微型机 • 微型计算机系统(Microcomputer system) • 指由硬件和软件共同组成的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32. The End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