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學習的評量

學習的評量. 評鑑 (evaluation) 或評量 (assessment) : 學校用來正式測量學生表現的所有方法 。. 新的評量觀. 1. 不要只看學生的缺點或弱處,找出孩子的 學習優勢。 2. 評量情境的設計應使各種不同能力的學習者都有 成功的機會 ( 應用多元智慧的理念 ) 。 3. 仔細觀察學習者 細微的進步 ,並給予回饋與肯定。. 4. 不急著期待每位學生在同一個時間達到相同的學習目標,也不必期待所有學生在一次的教學中都完成所有的學習。 5. 評量不一定需要採取個人間的競爭, 合作學習的能力 亦應給予適當的評量。. 學習評量的目的.

umeko
Download Presentation

學習的評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學習的評量 • 評鑑(evaluation) 或評量(assessment): • 學校用來正式測量學生表現的所有方法。

  2. 新的評量觀 • 1.不要只看學生的缺點或弱處,找出孩子的學習優勢。 • 2.評量情境的設計應使各種不同能力的學習者都有成功的機會(應用多元智慧的理念)。 • 3.仔細觀察學習者細微的進步,並給予回饋與肯定。

  3. 4. 不急著期待每位學生在同一個時間達到相同的學習目標,也不必期待所有學生在一次的教學中都完成所有的學習。 • 5. 評量不一定需要採取個人間的競爭,合作學習的能力亦應給予適當的評量。

  4. 學習評量的目的 • 1. 給學生回饋 • 2. 給老師回饋 • 3. 給家長回饋 • 4. 提供篩選和資格檢定的訊息 • 5. 提供績效責任的訊息 • 6. 作為激勵學生努力的誘因

  5. 形成性評量 • 形成性評量 (formative evaluations) 是在學習過程中所作的經常性評鑑,目的在確定是否需要調整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的需要。 • 形成性評鑑會問:「你現在學得怎樣?你要怎樣才能學得更好?」 • 形成性或診斷性的測驗是用來發現學生學習時的優缺點,並使老師在學期中能修正教學速度或內容。

  6. 總結性評量 • 總結性評量(summative evaluations) 則是在教學結束後所作的評鑑,目的在了解教學目標有無達成。 • 總結性評量會問:「在過去這一段期間,你學得怎樣?」 • 總結性評量必須有相當的信度,而且通常必須能將學生分出高下。

  7. 常模參照評鑑與標準參照評量 • 常模參照評量(norm-referenced evaluations) 著重於學生間分數的比較。 • 標準參照評量(criterion-referenced evaluations) 著重於評定學生在某技能上的精熟程度,而不考慮其他學生在該技能的精熟情形。 • 形成性評量幾乎都是標準參照,總結性評量可以是標準參照,也可以是常模參照。

  8. 動態評量 • 透過介紹評量內容與方式的特性,並給予必要的指導或協助,使受試者的操作水準提高。在評量過程中,所提供的協助程度與方式,是經由評量者與受試者間頻繁的雙向互動結果來決定的。動態評量具備三項特殊性的功能:

  9. 1. 區辨力:原本在傳統評量方式得分相同的受試者在動態評量精密的計分下,程度再被細分,增加其精緻性 • 2. 助益力:可視學習材料的難易與受試者的能力,提供不同的介入方式,而達最大的助益力。 • 3.預測力:測出受試者「可能」可以達到的水準,提昇對受試者未來表現的預測力,使能更精確地掌握受試者的學習動向,據以提供更適切有效的協助。

  10. 動態評量的程序 • 1.前測:不提供任何協助,用以評估受試者「目前的表現水準」。 • 2.訓練:提供一個事先設計好的協助系統,以了解受試者「如何」達到「目前的表現」以及需要「什麼」和「多少」協助,可達到較高的表現水準。 • 3.後測:用以評估受試者「最大可能的表現水準」。

  11. 要發展有效的協助系統須具備: • 1.領域特定的學科知識 • 2.受試者學習特質的掌握 • 3.相關學科(認知心理學、心理測驗)的技能

  12. 動態評量運用Vygotsky之社會認知發展論中的「社會中介」及「近側發展區」的概念,發展一套較具區辨力、助益力與預測力的評量系統。評量者的素養需超越傳統評量方式所需具備的基本能力。動態評量運用Vygotsky之社會認知發展論中的「社會中介」及「近側發展區」的概念,發展一套較具區辨力、助益力與預測力的評量系統。評量者的素養需超越傳統評量方式所需具備的基本能力。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