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291 Views
學習的評量. 評鑑 (evaluation) 或評量 (assessment) : 學校用來正式測量學生表現的所有方法 。. 新的評量觀. 1. 不要只看學生的缺點或弱處,找出孩子的 學習優勢。 2. 評量情境的設計應使各種不同能力的學習者都有 成功的機會 ( 應用多元智慧的理念 ) 。 3. 仔細觀察學習者 細微的進步 ,並給予回饋與肯定。. 4. 不急著期待每位學生在同一個時間達到相同的學習目標,也不必期待所有學生在一次的教學中都完成所有的學習。 5. 評量不一定需要採取個人間的競爭, 合作學習的能力 亦應給予適當的評量。. 學習評量的目的.
E N D
學習的評量 • 評鑑(evaluation) 或評量(assessment): • 學校用來正式測量學生表現的所有方法。
新的評量觀 • 1.不要只看學生的缺點或弱處,找出孩子的學習優勢。 • 2.評量情境的設計應使各種不同能力的學習者都有成功的機會(應用多元智慧的理念)。 • 3.仔細觀察學習者細微的進步,並給予回饋與肯定。
4. 不急著期待每位學生在同一個時間達到相同的學習目標,也不必期待所有學生在一次的教學中都完成所有的學習。 • 5. 評量不一定需要採取個人間的競爭,合作學習的能力亦應給予適當的評量。
學習評量的目的 • 1. 給學生回饋 • 2. 給老師回饋 • 3. 給家長回饋 • 4. 提供篩選和資格檢定的訊息 • 5. 提供績效責任的訊息 • 6. 作為激勵學生努力的誘因
形成性評量 • 形成性評量 (formative evaluations) 是在學習過程中所作的經常性評鑑,目的在確定是否需要調整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的需要。 • 形成性評鑑會問:「你現在學得怎樣?你要怎樣才能學得更好?」 • 形成性或診斷性的測驗是用來發現學生學習時的優缺點,並使老師在學期中能修正教學速度或內容。
總結性評量 • 總結性評量(summative evaluations) 則是在教學結束後所作的評鑑,目的在了解教學目標有無達成。 • 總結性評量會問:「在過去這一段期間,你學得怎樣?」 • 總結性評量必須有相當的信度,而且通常必須能將學生分出高下。
常模參照評鑑與標準參照評量 • 常模參照評量(norm-referenced evaluations) 著重於學生間分數的比較。 • 標準參照評量(criterion-referenced evaluations) 著重於評定學生在某技能上的精熟程度,而不考慮其他學生在該技能的精熟情形。 • 形成性評量幾乎都是標準參照,總結性評量可以是標準參照,也可以是常模參照。
動態評量 • 透過介紹評量內容與方式的特性,並給予必要的指導或協助,使受試者的操作水準提高。在評量過程中,所提供的協助程度與方式,是經由評量者與受試者間頻繁的雙向互動結果來決定的。動態評量具備三項特殊性的功能:
1. 區辨力:原本在傳統評量方式得分相同的受試者在動態評量精密的計分下,程度再被細分,增加其精緻性 • 2. 助益力:可視學習材料的難易與受試者的能力,提供不同的介入方式,而達最大的助益力。 • 3.預測力:測出受試者「可能」可以達到的水準,提昇對受試者未來表現的預測力,使能更精確地掌握受試者的學習動向,據以提供更適切有效的協助。
動態評量的程序 • 1.前測:不提供任何協助,用以評估受試者「目前的表現水準」。 • 2.訓練:提供一個事先設計好的協助系統,以了解受試者「如何」達到「目前的表現」以及需要「什麼」和「多少」協助,可達到較高的表現水準。 • 3.後測:用以評估受試者「最大可能的表現水準」。
要發展有效的協助系統須具備: • 1.領域特定的學科知識 • 2.受試者學習特質的掌握 • 3.相關學科(認知心理學、心理測驗)的技能
動態評量運用Vygotsky之社會認知發展論中的「社會中介」及「近側發展區」的概念,發展一套較具區辨力、助益力與預測力的評量系統。評量者的素養需超越傳統評量方式所需具備的基本能力。動態評量運用Vygotsky之社會認知發展論中的「社會中介」及「近側發展區」的概念,發展一套較具區辨力、助益力與預測力的評量系統。評量者的素養需超越傳統評量方式所需具備的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