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 likes | 693 Views
中國經濟發展問題. 城鄉、東西經濟發展不均衡 就業問題(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問題) 資源與環境問題 (狂熱的經濟發展讓一度自給自足的中國現在需要從外國進口物資,除了糧食,還包括其他原料) (污染例如:沙漠化、污染). 洋山港位在杭州灣口 一處由九十個島嶼組成的洋山鎮裡頭,四面被海洋包圍,深水港區就位在洋山鎮最主要的小洋山島與大洋山島.
E N D
中國經濟發展問題 • 城鄉、東西經濟發展不均衡 • 就業問題(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問題) • 資源與環境問題 (狂熱的經濟發展讓一度自給自足的中國現在需要從外國進口物資,除了糧食,還包括其他原料) (污染例如:沙漠化、污染)
洋山港位在杭州灣口一處由九十個島嶼組成的洋山鎮裡頭,四面被海洋包圍,深水港區就位在洋山鎮最主要的小洋山島與大洋山島洋山港位在杭州灣口一處由九十個島嶼組成的洋山鎮裡頭,四面被海洋包圍,深水港區就位在洋山鎮最主要的小洋山島與大洋山島 洋山港位在上海市南匯區外海,必須靠大橋連結,全長卅二點五公里的東海大橋自二○○三年動工,宛如一條巨龍蜿蜒在東海海面上,十分壯觀。工程從施工,僅花三年時間,效率驚人。不僅是大陸第一座跨外海大橋,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長、中間沒有任何島嶼銜接的跨海大橋。 大小洋山原本只是杭州灣口外、人口不到一萬人的島嶼,世代以漁業、曬鹽、採石等傳統勞力型產業為主,島上居民自給自足;但自洋山決定開發為深水港後,洋山開始「鯉魚躍龍門」,土地價格飆漲數倍,交通、旅館、餐飲業紛紛動了起來。
1.青藏鐵路於去年十月十二日全線貫通。預計今年七月一日起,從北京坐火車,四十八個小時就可以到西藏拉薩,除北京以外,成都、上海和廣州等城市自七月一日起也將開通至西藏的列車。1.青藏鐵路於去年十月十二日全線貫通。預計今年七月一日起,從北京坐火車,四十八個小時就可以到西藏拉薩,除北京以外,成都、上海和廣州等城市自七月一日起也將開通至西藏的列車。 2.在青藏線上行駛的列車車廂內有空調式供氧設備,並隨高度增壓,另外每個旅客都備有氧氣面罩,可以隨時使用,旅客絕對不會出現高原反應。
3.車廂全封閉 保護生態 為顧及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態環境,所有列車都裝有廢物廢水回收裝置,車廂全封閉,旅客將不能向車外排放丟棄任何廢物、廢水和垃圾。 4.素有「聚寶盆」之稱的柴達木盆地,豐富的鹽湖資源、油氣資源、有色金屬資源、煤炭及其他非金屬資源為許多開發商所關注,隨著青藏鐵路的建設,特別是西寧至格爾木複線的建設,將使柴達木盆地的運力大大提升,資源開發價值日益顯現
青藏鐵路可能衍生之問題 • 因火車高速行駛造成摩擦生熱,導致凍土層融化,使地層下陷、鐵路結構遭破壞,此現象可能因溫室效應現象而更加嚴重。 • 生態環境污染、破壞 • 西藏傳統文化的迅速消逝
近年來,莫斯科市長盧日科夫建議俄羅斯聯邦政府重新啟動『北水南調』工程:修建一條大運河,將俄羅斯的鄂畢河河水南引,直抵中亞的阿姆河與錫爾河,與之共同匯入鹹海。近年來,莫斯科市長盧日科夫建議俄羅斯聯邦政府重新啟動『北水南調』工程:修建一條大運河,將俄羅斯的鄂畢河河水南引,直抵中亞的阿姆河與錫爾河,與之共同匯入鹹海。
(1) 請寫出鹹海面積變化的主要原因為何? • 自然原因:鹹海深居內陸,蒸發旺盛 • 人為原因:大量引水灌溉,使阿姆河和錫爾河入湖水量減少。
鹹海面積變化所引起的環境變遷可能有哪些。 • 現在鹹海的漁業、航運瀕臨絕境,湖泊周圍300萬居民陷入困境,河流水量減少,地下水位下降,水質污染,沙漠化嚴重,濕地草地面積縮小,動物飛禽顯著減少,居民飲水困難,疾病增多,健康狀況惡化。引起國際組織的高度關注,這是一個因水資源管理和利用(主要是灌溉)不善而引起生態環境惡化的典型。
禽流感 • 受禽流感爆發影響的國家:2003年發生在東南亞,且2005年影響範圍超出亞洲,目前已傳播至一些歐洲地區,這是有記載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爆發。 • 迄今為止,越南是受染最嚴重的國家 • 直接接觸受染禽畜是最可能的感染源,亞洲受染病例多起於家中小型圈養禽畜環境 • 2005年間,禽流感的國際傳播(由亞洲至歐洲),與候鳥遷徙有關 • 空間阻隔 • 綜合型空間擴散
死海 • 位居以色列和約旦之間,周圍被沙漠環繞 • 死海不是海,是內陸湖,乃因蒸發量多於注入其中的淡水,造成含鹽量過高,跳進死海裡面人體也不會下沈 • 造成死海瀕死的罪魁禍首,在於上游約旦河的河水被周邊各國農業截水灌溉,導致注入死海的淡水水量銳減98%,再加上超量抽取地下水所致 • 死海水平面正逐漸下降,若不挽救,可能引起鄰近地區地下水資源乾涸,並引起地表塌陷、動植物資源遭受破壞 • 然而,『救海計畫』又因中東紛爭(救海計畫與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相關,然以巴衝突不斷,此區政治不穩定)而停滯
黎巴嫩 約旦河西岸 迦薩走廊 敘利亞 死海 以色列 約旦
以色列自加薩走廊撤軍 • 加薩走廊是一條位於以色列西岸、西奈半島東北部的狹長地帶,主要由巴勒斯坦人聚居。1948年阿以戰爭埃及佔領,直到1967年六日戰爭又再被以色列奪回。像加薩走廊這樣人口稠密,但是在法理上卻不屬於任何國家的地區,是很不尋常的。 • 加薩走廊69%的土地與西岸的部分地區由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管理,其他部分(主要是以色列公民居住的地方)則由以色列管理。由於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不允許擁有正規軍,治安由巴勒斯坦的公共治安隊和民警負責。 • 2005年2月,以色列政府決定在夏天將以色列軍隊撤出加薩走廊,並放棄所有以色列在加薩走廊的居民點。撤軍後,以色列將依然控制加薩走廊的海岸線,以及加薩走廊與埃及之間的一個狹長區域。但以色列國內對撤軍計劃有很大分歧。2005年8月15日,以色列關閉加薩猶太定居點,正式開始撤出加薩,結束了以色列38年來對加薩的佔領。
以色列 埃及 以色列自加薩走廊撤軍
約旦河西岸地區 約旦河 • 約旦河西岸地區(可簡稱西岸地區)是以色列和約旦之間的一塊土地,位於約旦河以西。 • 該土地具主權爭議,目前大部分由以色列管轄,另外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進行有限度管理。 • 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後,西岸地區被約旦吞併。至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地區被以色列軍佔領。現在該地區連同迦薩地帶合稱巴勒斯坦。 約旦河西岸 約旦 以色列 死海
喀什米爾 綠色代表巴基斯坦控制地區 深棕色為印度控制地區 Aksai Chin是由中國佔領。 宗教與領土的紛爭--目前喀什米爾一分為二,分別由印度(信奉印度教)與巴基斯坦(信奉伊斯蘭教)統治,但兩國均宣稱擁有喀什米爾全境的主權。在過去半世紀衝突不斷的由來。半個多世紀以來,雙方在喀什米爾地區的武裝衝突幾乎從未中斷。
印度經濟發展 • 吸引外資的原因 • (1)除具備高素質人力之外,亦擁有龐大低廉之勞動力;(2)國內市場龐大,內銷商機無限;(3)政府持續放寬外人投資限制, 逐漸吸引來自海外的投資者
印度吸引眾多委外業務(世界是平的) • 為降低成本,全球各產業客戶服務中心以及研發中心興起委外風潮,其中以美國高科技公司為最多數,如英特爾、甲骨文、惠普、微軟及IBM等,均已將研發中心、軟體技術開發、電腦程式設計、客戶服務中心工作等業務,委外到工資較低廉的印度,使印度在委外業務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儼然成為歐美企業的後台工作區。
印度得以吸引眾多的委外業務,主要是: • (1)政府調整科技產業政策,規劃加工出口區、大力扶植軟體工業、發展軟體園區,並鼓勵印度與外國公司合作 • (2)軟體進口關稅降至零,並成立軟體專業園區,給予園區內的軟體廠商各項優惠與支援 • (3)修訂法規,訂定嚴格的版權條款打擊非法盜版行為; • (4)擁有大量、高水準軟體工程師(按,美國矽谷的電腦軟體工程師之中,有三分之一為印度人) • (5)具有經驗豐富、優秀的英語人才;政府與民間重視人力資源的培育 • (6)低薪資使企業成本大幅降低 • (7)在軟體的品管上,印度廠商具備世界級的水準 除此之外,金融服務業亦逐漸將部份業務委外至印度處理,例如花旗與匯豐兩大金融集團已將電話客服中心移至印度。
邦加羅爾 (印度快速崛起的重要軟體工業城)
台灣的部分自己看書 • 台灣人口變遷(少子化造成的影響) • 河川分佈、國家公園位置 • 北宜高速公路(國道幾號?貫穿哪座山脈?有何貢獻?) • 台灣的農業發展 • 原住民二三事
秋颱?共伴效應? • 何謂“共伴環流”?台灣進入秋季,由大陸極地冷高壓環流所形成的東北季風盛行,此東北風常在北部及東北部地區帶來降雨。又當颱風(秋颱)在巴士海峽附近(恆春外海附近)時,因颱風外圍環流(逆時針氣流)與東北季風,在台灣的東北外海附近造成合流的現象,此謂之共伴環流。簡單說,當台灣地區北部有大陸極地冷高壓窿罩,南部外海有低壓時,就易形成共伴環流。 • 共伴環流因混合著東北季風較冷的空氣,以及颱風環流所挾帶的暖濕空氣,所以造成此氣流中含有較多的水氣,再配合台灣東北部地形的舉升,以致形成劇烈降水。而由於颱風外圍環流不停地提供暖濕空氣,因此降雨時間也會明顯增長許多。
東南亞國協 • 閱讀課本中有關東南亞國協的部分 • 東協加三 東協於1999年第三屆非正式峰會中,部分會員國蘊釀透過東協十國之合縱力量加強與東北亞經濟三強之連橫效果,期能修補遭受金融風暴侵襲後的經濟,更亦試圖透過十加三的力量,建立東亞國際金融新機制,以降低金融風暴衝擊,同時更期望透過市場之相互開放,進一步有效導入日、韓、中國大陸之資金投入。 • 東協加一(指中國大陸) • 「東協加一」自貿區已確定成形並啟動之外,推動中的東協加三或東協加六的規模更大,區內人口總數占地球的一半(卅億),國民生產毛額更超過八兆美元,其規模不僅遠遠超過歐盟,也將超過美國正在全力推動中的美洲自由貿易區,成為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不論是東協加三或東協加一計畫,意謂著當東亞自貿易區內各成員國的產品在零關稅或至少是超低關稅的優惠下自由流通時,台灣的產品卻必須付出較高的關稅才能進入,這對於台灣產品的競爭力,無疑已構成了強大威脅。 ,就區域整合的層面而言,台灣被排拒在外,使台灣被邊緣化,貿易衝擊會相當大 • 台灣如何因應:台灣除尋求參與其他FTA(自由貿易協定)的機會,也將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WTO)促成貿易全球化、自由化,積極參與APEC區域整合活動,並提升台灣產業技術優勢,以降低遭受到被邊緣化的衝擊。
生化柴油 • 生化柴油,係指「可再生的油脂原料」,例如植物或動物油脂,這類油脂經由化學合成成爲可代替柴油的一種「環保燃油」。第一次石油危機之後,世界各國皆努力尋找本地現有的替代燃料,諸如南非採用葵花油,歐洲採用菜籽油,美國採用大豆油爲原料以研發製造可替代燃料,菲律賓則有椰子生化柴油廠。在密蘇里州聖路易機場即採用200輛的生化柴油公車,許多加油站均有出售生化柴油,並依大氣污染防治法規定在石化柴油中添加20%生化柴油供用。 • 優點及目的: • 生化柴油更可視為一種“可再生性”的燃油。可為未來的能源危機預作準備。 • 推動乾淨能源(減少空氣污染)的使用。
新聞:巴西的生化柴油(2005.01.24) • 一場革命正在里約熱內盧市郊巴西大道上的艾爾賈汀荷加油站悄然進行,三十三歲的經理奧利維拉說:「老實說,感覺起來不像革命,而且尚未有人抱怨。」隨著油價不斷攀升,汽油已比乙醇(酒精)貴逾七成之際,越來越多的巴西人以提煉自甘蔗的生化乙醇燃料讓愛車飛馳。 • 諸如生化汽油和生化柴油此類燃料是再生能源,它提煉自棕櫚、大豆等農作物後,再與汽、柴油等石化油品混合,其混合率可高達三成。根據英國衛報報導,生化柴油已與森巴、足球同列為巴西獨步全球的傲人強項。在一家生化柴油工廠開幕典禮中,總統魯拉說:「事實是,無人能與巴西匹敵,生化柴油讓巴西較不仰賴終將枯竭的石油,它確保巴西能有較多的自主性,因為我們或許將成為生化柴油的輸出大國。」 • 巴西舉國約有一百個加油站販售生化柴油,供應里約的巴士、垃圾車動力。生化柴油中,只有二%的成分來自植物,巴西政府希望二○二○年時,該比率達到二十%。如此,將大幅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且,更重要的是,每年斥資十一億美元進口六十億公升柴油的輸入量亦可大為縮減。
保、羅明年元旦加入歐盟 2007年1月1日保加利亞與羅馬尼亞加入歐盟後 歐盟會員國成為27國 • 歐盟行政機構「歐洲委員會」廿六日宣布,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將於明年元旦正式加入歐盟。兩年前開始的歐盟大擴張最後階段至此完成(意思是土耳其還要等一等囉!)。 • 八個前華公約組織的會員國與馬爾他、塞浦路斯已於前年加入歐盟,羅、保兩國加入後,歐盟大舉擴張的計畫全部完成。這意味,除阿爾巴尼亞,前蘇聯以外的前華沙公約組織會員國全是歐盟會員國。目前僅有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等三個隸屬前蘇聯的波羅的海國家已經加入歐盟。 • 2006/09/27 聯合報
保、羅明年元旦加入歐盟 2007年1月1日保加利亞與羅馬尼亞加入歐盟後 歐盟會員國成為27國 • 歐盟行政機構「歐洲委員會」廿六日宣布,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將於明年元旦正式加入歐盟。兩年前開始的歐盟大擴張最後階段至此完成(意思是土耳其還要等一等囉!)。 • 八個前華公約組織的會員國與馬爾他、塞浦路斯已於前年加入歐盟,羅、保兩國加入後,歐盟大舉擴張的計畫全部完成。這意味,除阿爾巴尼亞,前蘇聯以外的前華沙公約組織會員國全是歐盟會員國。目前僅有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等三個隸屬前蘇聯的波羅的海國家已經加入歐盟。 • 2006/09/27 聯合報 羅馬尼亞 保加利亞
土耳其加入歐盟仍存變數 • 爭議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 地緣因素---多數歐洲人不承認土耳其是個歐洲國家。土耳其雖然地跨歐亞大陸,但只有3%的國土在歐洲,在地理上從來都屬於亞洲國家。 • 文化和宗教因素---土耳其人信奉伊斯蘭教,而歐洲人普遍信奉基督教。宗教不同,文化傳統不同,價值觀也不同。 • 經濟因素---土耳其是個經濟落後的大國,國內生產總值僅有歐盟成員國平均值的25%。土耳其加入歐盟不但會影響歐盟整體經濟發展,還會成為在經濟補貼方面的一個負擔。 • 社會因素---歐盟現有數百萬土耳其移民。土耳其入盟後,土耳其移民的大量湧入不但會衝擊歐盟的就業市場,還可能影響歐盟的社會穩定,
歐盟東擴的問題---移民、勞工、民族融合 • 舉例:英國將限制新歐盟成員勞工據BBC報導,英國表示,即將成為歐盟成員的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一些成員國權益將受到限制;特別是上述兩國勞工來英工作權將受限。英國議會將在10月底之前公布如何管理控制歐盟新成員國國民來英國工作、居住的條例。英國內政大臣裏德在此之前就多次表示過,羅、保兩國一旦入盟,勞工和移民問題必須謹慎管理。有關部門官員說,他們支援有管理的移民,以使得新成員國能夠循序漸進地得到歐盟成員國可以享受的全部權益。 大量外來移民短時間內湧入英國,導致社會服務、醫療、就業、公安等各方面壓力巨大,也在不少地區造成比較尖銳的民族矛盾。
地球氣溫 創數千年高峰2006/09/26 聯合晚報 • 美國「國家科學院彙報」公布研究報告,指出地球表面溫度逐漸上升,已達到數千年來的最高峰,而且動植物已開始受到影響。科學家大多同意地球正趨暖化,人類製造的溫室效應氣體已成為氣候改變的最主要因素,氣候改變將帶來危險。 • 影響 (1)20世紀下半葉,有1700種動植物向南北極移動。 (2)在較北部的地區大氣暖化情況更明顯,冰雪溶化露出底下的深色土石,吸收更多太陽散發的熱氣,陸地吸收的熱能也多於海洋。 (3)海洋保持熱氣的能量極為龐大,因此水溫改變的速率比陸地緩慢,不過研究人員發現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水溫也顯著變暖。這些海洋對氣候和暖化影響重大,並可能導致影響天氣的聖嬰周期更為頻繁。 (4)如果地球大氣再提高攝氏兩、三度,我們可能看到地球景觀完全改變,例如:海平面升高。
聖嬰現象的原因2006.09.27聯合報 • 正常情況下,東太平洋的氣壓場會高於西太平洋,產生熱帶東風帶,帶動東太平洋的洋流西行。西行洋流因日曬而加溫,聚集在中、西太平洋。東太平洋的低溫海水會湧上來補充西行的洋流,這一股上湧的洋流含有豐富養分,吸引大批魚群聚集。 • 而當「聖嬰現象」出現時,東太平洋的氣壓場降低,西太平洋的氣壓場卻增高,使得熱帶東風帶減弱。於是東太平洋的洋流不再西行,甚至中、西太平洋的海水會東流,海水受熱增溫後聚集在東太平洋海域,東太平洋海溫升高,西太平洋海溫則降低。 • 聚集在東太平洋的高溫海水,抑制該區深處低溫海水上湧,於是魚群聚集數量會明顯減少,海鳥出現的數量也銳減,使這些地區的漁民、農業都蒙受相當程度損失。 •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說,簡單講,聖嬰現象發生時,就是東、西太平洋海溫溫差逆向改變。東太平洋的海溫比一般正常升高,連帶也影響中太平洋的海溫升高。海溫變化也影響大氣循環,中太平洋變成氣流上升區,西太平洋變成氣流沉降區。
聖嬰現象的影響2006.09.27聯合報 • 聖嬰現象發生時最顯見的天氣異常,一是雨量,二是氣溫。例如有些本來少雨的地方變多雨,而一些本來多雨的地方卻可能出現乾旱,但不是每個地區的天氣都會有如此變化。 • 在「聖嬰」年,東太平洋區海溫增高,空氣受熱上升,地表壓力降低,本來較少雨的美東地區發生水災機會增高。 • 而西太平洋區的氣候變化剛好與東太平洋區相反,在印尼、菲律賓、澳洲北部較易乾旱。
回顧歷史上的聖嬰現象2006.09.27聯合報 1982~83年聖嬰現象出現期間, • 西太平洋區南亞國家和澳洲,因乾旱、火災造成的財產損失,總計約35億美元。當時乾旱及森林大火,從印度、泰國、馬來西亞、澳洲東部、一路延伸到非洲大陸。 • 同一時期東太平洋區的美洲國家,因水災所造成的損失估計也達到25億美元。美國西岸、墨西哥灣沿岸大雨加上巨浪,夏威夷、大溪地則遭颱風侵襲,災情慘重。 環保署資料顯示,97、98年那次聖嬰,最明顯的異常是氣溫,那兩年的夏天,依資料顯示,1998年7月地球平均溫度16.5度,是百年氣象史上,地球最熱的一個月。 • 那一年,原本少雨的秘魯,連續三個月豪雨不斷,連北部沙漠都下出一個兩千平方公里的湖泊。原本多雨的印尼則因乾旱,四處鬧森林大火、霾害。美東暖冬,加拿大困於冰雪暴,墨西哥也發生百年來未遇的降雪,中國大陸東南沿海有暴風雨,台灣經歷了一個暖冬及綿綿不絕的春雨。 • 凡事有利有弊,許多人也會因「聖嬰現象」受益,例如大西洋區的颶風較少,澳洲棉花農民因氣候乾燥大豐收,智利漁民也因大量魚群向南洄游而賺大錢。
反聖嬰現象2006.09.27聯合報 反聖嬰現象 四季特性加強 • 科學家後來用測量西太平洋的溫度,來觀察聖嬰現象是否生成,範圍包括赤道南北緯5度,西經120度到170度間(即Nino3.4區域)。計算5個月海面溫度的平均值,若平均值高於氣候標準平均值攝氏0.4度時,即視為聖嬰現象。若低於氣候標準平均值攝氏0.4度時則視為反聖嬰現象。 • 在聖嬰時期,異常氣候情況可能呈現反常的涼夏或暖冬,但在反聖嬰時期,四季特性會加強,就是本來熱的地方更熱,冷的地方更冷。 • 如在反聖嬰年,本來多雨的西太平洋雨更多,少雨的東太平洋雨會更少。
聖嬰、反聖嬰和台灣2006.09.27聯合報 • 台灣因為比較小,又是海島型國家,都市化特別嚴重,聖嬰現象相對來看比較不明顯, • 聖嬰仍多多少少對台灣的氣候造成影響-----台灣聖嬰年?夏涼冬暖春雨多 (1)聖嬰現象對台灣天氣來說,當年的夏天氣溫比較低,接下來冬季天氣比較暖,隔年春雨則會比較多。 (2)如在反聖嬰年,天氣完全相反:當年的夏天氣溫高,冬天比較冷,隔年春雨較少。 (3)聖嬰年及反聖嬰年的夏天,侵台颱風偏少。 全球最近一次出現「超級聖嬰」現象是在1997~98年間。依中央氣象局資料顯示,1997年11月到隔年春天,台灣多個地區平均氣溫均高於正常值1度,如蘇澳、陽明山、新竹,在1998年5、6月平均氣溫都創下紀錄。1998年2月,台灣西半部雷雨、龍捲風及極少在冬季出現的冰雹卻頻出現。1998年西太平洋生成的颱風數量也比平均值少。不過,並不是有聖嬰現象那一年,台灣地區都出現極端異常天氣。
考生大補帖注意!全球暖化→聖嬰現象 • 今年又出現聖嬰徵兆,而且每次聖嬰現象的間隔縮短;不過高一地科並沒有講很多,比較可能在考全球暖化、永續經營時出現。 • 地球的「行星風系」,是赤道地區氣流上升,在南北緯30度附近沉降,在北半球靠近赤道處吹東北風,南半球則吹東南風,稱為「東北、東南信風帶」,帶動海水由東往西運動,使東太平洋的溫暖海水向西流動,形成「赤道洋流」。 • 但是全球暖化後,氣流在南北緯30度附近的沉降減弱,也就是副熱帶高壓減弱,使信風減弱,東太平洋的水無法流到西太平洋;結果溫暖海水聚集在東太平洋,生成大量颶風,西太平洋則是雨季變得很不明顯,這就是聖嬰現象,考生一定要知道原因。 • 還要注意的是,前幾年東南亞霾害,就是因為農民原本會在雨季來臨前幾天放火燒山,提供土地養分,再等雨澆熄,結果雨季不來,變成森林大火;同一段時期中美洲則被好幾個超級颶風侵襲,沙漠地區發生大洪水,都造成農漁業經濟龐大損失。
京都議定書 • 2005年2月16日生效 • 旨在限制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以減緩全球暖化速度,共有包含三十個工業國在內的一百四十一個國家批准該協議。新興的開發中國家印度與中國則仍在京都議定書架構規範之外。 • 京都議定書所規範的六個溫室效應氣體為:二氧化碳(主要)、甲烷、一氧化氮、氫碳氟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 • 根據該協議,整體工業國家至二○一二年時,其溫室效應氣體總排放量必須比一九九○年的排放量減少五.二%,依此目標,各國再分別根據該國的污染程度,設定其氣體排放縮減量。
美國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最高的國家,卻不願簽署。美國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最高的國家,卻不願簽署。 • 在京都會議期間,美國堅持主要開發中國家(如:中國和印度)亦應承擔管制溫室氣體之責任,故認為京都議定書並不公平。且美國、澳洲認為限制二氧化碳排放,將直接衝擊產業結構,影響經濟發展,因而不願簽署。(由於澳洲當前全球煤礦出口產量最大的國家,而能源生產更是全國主要經濟來源。因次澳洲政府這次並不認同京都議定書)
京都議定書中規定植林吸收二氧化碳可以算是減量,又納入所謂的「京都彈性機制」,包括:「共同執行」、「清潔發展機制」、及「排放交易」,其內容簡單說就是:花些錢,在其他國家所創造的減量成效,也可納入本國成果。 • 京都會議後,可以很清楚地發現國際態勢已由過去的東西意識形態對抗,轉變成南北對立,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之競爭,甚至可稱為富有國家與貧窮國家之戰爭。依京都議定書之結論,地球資源勢必將重新分配,而二氧化碳排放權將成為下一世紀最珍貴之資源。 • 雖然我國並不是聯合國之會員,無法簽署京都議定書,且目前並無減量責任。依國際環保公約之經驗,我國既使不簽署公約及享受權利,但相關義務,卻仍需履行;諸如蒙特婁議定書、華盛頓公約等,若我不遵守,曾有遭到貿易制裁之經驗。
歐洲經濟核心區域從英國北約克郡和倫敦,經過法國北部、比利時、荷蘭,又經德國漢堡等地,形成一個發展速度最快的地帶,其形狀像個香蕉,故稱藍香蕉帶(blue banana)。這一地帶只佔歐盟土地面積的七分之一,歐盟人口的三分之一,而近一半(47%)的歐盟總收入產生在那裡。
斯洛維尼亞 伏伊伏丁那 克羅埃西亞 自治省 波士尼亞及赫塞哥維那 塞爾維亞 蒙特 科索沃 內哥羅 自治省 馬其頓
南斯拉夫分裂前 • 分裂前『六五四三二一』 • 六個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那、塞爾維亞、蒙特內哥羅、馬其頓) • 五個主要民族 • 四種主要語言 • 三種主要宗教(東方正教、羅馬天主教、回教) • 二種主要文字(拉丁文、希利爾文) • 一個聯邦共和國
1990年代的分裂 • 分裂的原因: 種族對立 宗教信仰差異 各區經濟發展差距(北部的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經濟較進步,受中、西歐影響較多,最早爭取獨立) • 分裂成 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包括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兩個共和國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兩自治省)、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馬其頓 • 2003年,南斯拉夫決定放棄「南斯拉夫」的國名,改稱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 2006年6月3日,蒙特內哥羅國會正式宣佈獨立,蒙特內哥羅因而成為歐洲最新的獨立國家
科索沃的問題 • 科索沃原為昔日塞爾維亞王國的聖地,後來被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統治,塞爾維亞人向外遷移,阿爾巴尼亞人移入,信奉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人佔該省人口的90%,東歐民族獨立的風潮下,他們要求脫離塞爾維亞獨立建國,塞爾維亞人當然不能認同讓他們的聖地獨立。
印度小島因地球暖化而消失 • 地球上首度有住了人的小島因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而永遠淹沒。印度加爾各答賈達珀 (Jadavpur)大學專家最近發現,印度恆河三角洲南部一度有上萬居民的羅哈恰拉島 (Lohachara)已從衛星照片上消失。換句話說,這個小島已被海水淹沒。羅哈恰拉島附近另一個有人居住的島嶼戈拉馬拉也面臨永遠沒頂的危機,已有3分之2面積被海水覆蓋。該校專家哈茲拉博士指出,戈拉馬拉「要不了幾年」就會消失。
月牙泉斷流 • 早於一九八七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敦煌莫高窟,如今因當地瘋狂砍伐防護林,影響水土保持,脆弱生態正遭受致命性破壞。防護林遭瘋狂砍伐結果,導致沙漠化嚴重,不僅鄰近著名的月牙泉已斷流,莫高窟很可能成為歷史上第二個樓蘭古國。 • 黨河原是敦煌重要的水源之一,但因沙化現象嚴重,如今大片大片的沙棗林已處於死亡和半死亡狀態。過去,這些沙棗林是為治沙種下的,現在由於地下水位下降,沙棗樹得不到充足水分而整株枯死,活下來的也只能發出寥寥幾片葉子。 • 缺水導致的沙漠化,加劇了莫高窟文物保護的難度。在莫高窟現存四九二個洞窟中,已有一半以上壁畫和彩塑出現了起甲、空鼓、變色、酥堿(鹽害)、脫落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