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461 Views
何去何从. —— 毕业失业?. 由于当前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面对毕业大学生面临着残酷的考验:. 调查板块. 西工大 05 年毕业生就业情况. 西工大 0 6年毕业生就业情况. 西工大应届毕业生现状调查. 全国大学生就业状况. 大学生就业形势专家预测. 思考 总结. 2005 年西北工业大学本科生就业情况分析.
E N D
何去何从 ——毕业失业? 由于当前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面对毕业大学生面临着残酷的考验:
调查板块 西工大05年毕业生就业情况 西工大06年毕业生就业情况 西工大应届毕业生现状调查 全国大学生就业状况 大学生就业形势专家预测 思考总结
2005年西北工业大学本科生就业情况分析 一、西北工业大学2005届共有3446名本科毕业生,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分布在我校14个学院、52个专业学习。本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97%(2004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97.6%),其中录取硕士研究生和出国共1138名,占总数的33%(2004届录研比例为31.5%),实际就业的毕业生数为2195名。
1、2005届本科生就业行业分布比较: 2、2005届本科毕业生各学院国防系统就业率统计: 3、2005年西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生基本数据统计 :
2006年西北工业大学本科生就业情况分析 一、西北工业大学2006届共有3874名本科毕业生,来自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分布在我校14个学院、65个专业学习。本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97.03%,其中录取硕士研究生共1136名,占总数的29.32%,出国77名,待就业115人,实际就业的毕业生数为2546人。其中到国防系统就业人数为896人,占实际就业人数的35.19%。
1.2006届本科生就业行业分布比较 2.200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3.200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 4.2006届本科毕业生各学院一次性就业率统计
毕业生对就业情况的态度 从有图可以看出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对当前的就业情况持消极态度!这也反映出我国当前的就业状况之紧张!
就业VS深造 • 从左图我们可知,过半的同学选择继续深造。这也为当前的考研大军增加了又一难题! • 另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迫于就业的压力,有过半的学生选择毕业后半工半读!
选择的就业渠道 • 从有图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寻找工作。
理 想 的 月 薪 • 从又图看出同学们 的”野心”还是相当大的! • 希望大家多多努力,好好学习,梦想成真!
是否要求专业对口? 右图说明: 是 34人 否 11人 不一定 135人 由此可见大多同学并不拘泥于自己现学的专业!
工作 地方的选择 由于经验有限,大多人选择相对较为熟悉的本市工作!
专家预测 人事部发布2007年各地高校毕业生需求信息. 研究生本科生就业走势将保持平稳,总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今年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各地毕业生需求情况怎样?人事部最近对北京、河北、新疆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哈尔滨、成都、广州等15个副省级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从本次统计调查情况看,2007年统计地区高校毕业生需求总数为1665044名,其中研究生177003名,占10.6%;本科生923519名,占55.5%;专科生564522名,占33.9%。与上年相比,2007年高校毕业生需求情况呈现出四大特点。
第一.专科生需求呈下滑趋势 2007年统计地区预计需求高校毕业生1665044名,与2006年各地已吸纳的2141233名相比有大幅度降低,降幅为22%。据有关部门统计,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22%,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从学历来看,2007年对研究生的需求较2006年吸纳的研究生数增长较快,增幅为30%,对本科生需求与2006年吸纳的本科生数基本持平,预计研究生、本科生就业走势将保持平稳。专科生的需求比2006年吸纳的专科生数有大幅下降,降幅达39%,预计专科生就业走势将呈现下滑趋势。
第二.中西部对毕业生需求呈上升势头。 2007年中西部省份安徽、陕西和贵州对毕业生的需求数量排进了前10位,需求数量分别是144822名、121889名和97461名,三省合计364172名,占总需求的22%;同时,2007年西部的甘肃、青海等地对毕业生的需求数量也比去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以上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在人才需求上的数量呈上升势头。东部的山东、江苏、北京、广州对毕业生需求数量分别为228600名、196804名、86087名和660000名,需求量仍然较大。
第三.排名前十位专业占总需求数三成多 2007年毕业生专业需求排前十位的分别是机械设计与制造类、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类、信息与电子类、市场营销、管理类、建筑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英语、医药卫生、财会。共需求毕业生587126名,占总需求数的35.3%。
第四.不同地域专业需求不一 从副省级城市地域分布来看,15个副省级城市分别分布在东北地区(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中西部地区(西安、成都、武汉)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在专业上,机械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信息与电子、市场营销、管理类等都是副省级市需求较多的专业。东北地区四市对土木工程、机电一体化、道路与桥梁、汽车制造与维修、生物工程等专业需求量较大;中西部地区三市对临床医学、文秘、财会等专业需求数量较大;而东部沿海八市需求的特色专业则是经济学、英语、医药卫生等。
调查凸显大学生就业八大现状 对薪酬期望更现实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与法学院的大学生们日前在江苏地区对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了调研,发放以“关于大学生就业发展及困惑”为主题的调查问卷800份,涉及高校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通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盐城工学院、扬州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等十所高校800名今年的毕业生,回收有效问卷778份。
考证存在盲目性 企业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在选择“看重哪种证书”选项时全部都选为“零”,可见企业对证书的信赖度并没有大学生想象的那么高。 原因是,如今证书种类繁多,加上近年来各种培训机构层出不穷。其中又以短期培训和针对应试的居多,企业面对这支日益壮大的“考证大军”产生疑虑——持证人是否真的具有相应能力?因此相比证书,企业更看重个人素质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普遍重视校外实习 经调查,同学们普遍认为校内的学生会工作以及校外的公司实习是最有利于今后职业发展的。大学生的能力形成一般可分为三个环节:社会性能力重点培养环节(大一阶段)、技术性能力重点培养环节(大学二三年级阶段)、综合能力形成和提高的重点培养环节。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关键能力”——工作中的创业态度、创造性和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对风险进行估计的能力、自我谋职的能力,也应引起重视。
先就业后择业渐流行 就业态度的变化,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市场上人才供给的情况。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有44.21%的学生表示会先就业后择业。这一方面表示学生就业的心态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另一方面对企业来说,在引进大学毕业生后,如何吸引、保留人才成了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相关内容分析见报告其他部分。
对企业不够了解 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等,有一部分学生对以后自己即将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上迈出人生第一步只有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没有目标。
大学生跳槽频繁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职业稳定性相对来说在1-3年。当被问到“您打算在第一个单位工作多久?”时,20%的人回答1-2年,35%的人回答2-3年,8%的人回答3-4年,还有15%的人回答在“合同期内”。如果按照通常情况下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为5年的话,再加上还有2%的人只想在第一个单位工作“一年以下”,5年之内会有70%的人离开第一份工作。希望“尽量稳定下去“的只有两成。
对薪酬的期望更加现实 这次的实际调查的确也证明了学生对于薪酬的看法更加现实了,高校学生期望月薪1000-4000元的占总人数的68%左右,其中2000-3000元为更多学生接受;2000-4000元的期望人数居多;1000-2000元及4000元以上的期望人数较少。 对薪酬的期望更加现实 这次的实际调查的确也证明了学生对于薪酬的看法更加现实了,高校学生期望月薪1000-4000元的占总人数的68%左右,其中2000-3000元为更多学生接受;2000-4000元的期望人数居多;1000-2000元及4000元以上的期望人数较少。
职业规划意识不够强 相比于过去,今天的大学生就业观念已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和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人才市场的逐渐完善、选择多元化的趋势相吻合。六成以上的大学本科在校生对于以后的就业有模糊的打算,有明确规划的人占20%以上,11%的人没有作任何打算。调查也发现,随着年级增长,打算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大学生比例呈上升趋势。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不全面,甚至存在明显的缺陷,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缺少管理经验,对行业缺少深度认识,对市场和营销缺少深入了解。
调查感想 面对如此的形势,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不免感到一种无形的巨大压力.我们庆幸我们比很多人幸运,我们有机会走进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西北工业大学接受深造,这样为我们以后谋得生存发展事业铺宽了道路. • 但是我们该如何保持和增强自身优势,才不 至于在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时就被绊倒呢?我们应该合理利用大学四年时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并且拓宽自己的知识 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本组全体成员 王少培 白瑞 卜啸冰 房磊 韩磊 何小亚 黄振增 侯仁杰 乔永华 孙建 王康侃 王书航 ppt制作成员 白瑞 何小亚 王书航
That’s all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