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 likes | 784 Views
园本教研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张 爱 英. 中国电子 27 所幼儿园. Email:zuimei2002@.126.com. 专业化成长的前提(认识职业 认识自己). 思考: 教师职业是不是一个可与医生、律师相提并论的专门职业? 结论 : 当教师仅是个 “ 知识传授者 ” 的时候,教师的职业是可以被同等学历的人所代替的;当教师是个 “ 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 的时候,教师的职业才具有了不可替代性。. 专业化成长的前提(认识职业 认识自己). 什么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是指幼儿园教师从非专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品质的发展过程。.
E N D
园本教研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张 爱 英 中国电子27所幼儿园 Email:zuimei2002@.126.com
专业化成长的前提(认识职业 认识自己) • 思考: • 教师职业是不是一个可与医生、律师相提并论的专门职业? • 结论: • 当教师仅是个“知识传授者”的时候,教师的职业是可以被同等学历的人所代替的;当教师是个“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时候,教师的职业才具有了不可替代性。
专业化成长的前提(认识职业 认识自己) • 什么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是指幼儿园教师从非专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品质的发展过程。
专业化成长的必要性 1、知识经济时代特点与需要,迫切要求教 师转变角色,提升专业素养 2、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提高幼儿园教师职业之社会地位的需要 3、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教师实现内在生命价值的需要
专业化成长的前提 教师工作背景的四个不 • ——教学情境的不确定性 • ——教学对象的不一致性(复杂性和差异性) • ——教学决策(设计)的不可预见和不可复制 [加拿大] 迈克·富兰:《变革的力量》
教师的经验背景——三个梯队 教师专业发展中知识结构的变化表
投身研究 时时进取 凭经验 较保守 爱学习 有活力 停滞不前 逐步淡出 平滑期 分叉期 发展期 3—5—8 8—12—15 15 — 教师的成长背景——三个阶段 美国的教师成长曲线调查
专业化的体现 • 对儿童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 善于观察和评量儿童的行为表现,以此作为计划课程和进行个性化教学的依据; • 善于为儿童营造和保持安全、健康的氛围;
专业化的体现 • 会计划并实施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全面促进儿童的社会性、情感、智力和身体方面的发展; • 与儿童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支持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 与幼儿家庭建立积极有效的关系; • 尊重和理解儿童在家庭、文化、社会背景的差异,支持儿童个体的发展和学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提出教师角色的转换 传统的四种角色倾向: 蜡烛、权威、园丁、一桶水
传统教师角色的倾向性之一 • ▲强调社会责任,忽视从业者的个人生命价值与需要。
传统教师角色的倾向性之三 • ▲强调教师的业务能力,忽视了培养人的作用。
传统教师角色的倾向性之二 • ▲强调教师的权力角色,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共生关系。
传统教师角色的倾向性之四 • ▲强调教师劳动的传递性,忽视教与学的创造性。
幼儿发展的促进者, 教育的研究者, 自我成长者。 教师应成为:
教师成长的环境与动力 “我想提高,我想进步,谁来帮助我?!”
为教师提供专业化成长的环境: 1)为每位教师创设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 2)为每位教师搭建专业化成长的反思平台 3)为每位教师真正成为科研的主人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动力 • 外因: • 新课程的挑战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活教师成长的需要 • 内因:教师成长的内在需要是教师成长的真正动力。 成长的需要—— 追求教师职业的价值与尊严
教师是真正的课程,是学生成长的标杆。教师不读书,不思考,教书育人就易出偏差;教师是天生的职业读书人、职业学习者。活到老学到老,方可为师。教师是真正的课程,是学生成长的标杆。教师不读书,不思考,教书育人就易出偏差;教师是天生的职业读书人、职业学习者。活到老学到老,方可为师。
美国学者波斯纳: 教师的成长=经验十反思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老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北京幼儿园教师反思
教育反思(笔记)所要解决的问题 • 我曾做过些什么? • 在这过程中我想过些什么? • 我解决了什么问题?又发现了什么问题? • 别人曾给过我什么建议? • 我将可以做些什么?
教育反思(笔记)的作用 • 帮助新教师塑造了一个良好的职业开端 • 教师们变得更加有意识,更加敏锐,使教师们更有成就感 • 使教师的成长“看得见”,教师的思想“看得见” • 使教科研成为个体和群体的“智慧交响乐”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困惑 • “听了未必接受” • “接受了未必会用” 理念——技能——操作之间的割裂
36.7 35.7 40 35 30 21.6 25 20 15 10 2.8 3.2 5 0 A B C D E • 如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 教师需要有课例的专业引领 • “在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怎样的专业指导对教师的帮助最大?” • (顾泠沅的调查,295份有效问卷) • 未结合课例的纯理论指导 • B. 与同事共同阅读理论材料并相互交流 • C. 课改专家与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指导课堂教学 • D. 经验丰富的同事在教材教法方面的指导 • E. 同事之间对教学实际问题相互切磋交流
与自己水平相当的教师相互听课讨论 专家和优秀教师听自己的课并点评 听优秀教师的课并听专家点评 专家、优秀教师和自己合 作备课,听课、评课,研 究改进 听优秀教师的课,并结合 自己的教学实际参加讨论 • 如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 教师需要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 “哪种听课、评课方式对教师帮助最大?”(295份有效问卷)
教师的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 研究中行动,行动中研究。 • 谁来做研究?——教师。 • 在哪里做研究?——教室。 • 研究什么?——实际的问题。
基于行动研究的园本教研 • 园本化培训 • 方法:头脑风暴法 • 内容:专题性研训
园本培训 • 阐述对儿童的理解
我来当老师 比比谁做得好 我们的作品 园本培训 教 具 培 训
园本培训 • 节奏训练
园本培训 • 思维拓展训练
基于行动研究的园本教研 参与式研讨 • 听中学 • 做中学 • 听懂的东西要做出来 • 做好的东西要说出来
基于行动研究的园本教研 案例研究 案例解读的个性化标准-----这个课例研究什么? 教研,有案例而无专题 科研,有专题而无案例
课例一:学习“5”的分成 研究的专题:如何克服“显观念”与“隐观念”之间存在的矛盾
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会学+学会 课例二:针筒的秘密 研究的专题:如何引导幼儿进行科学研究
课例二:针筒的秘密 研究的专题:如何引导幼儿进行科学研究 关注科学态度,注意科学实验的严谨性
基于行动研究的园本教研 案例研究 • 呈现案例(文字或录像)-----小组讨论分析案例------集体讨论-----总结评述过程研究 • 分享式备课 • 一课三研
基于行动的园本教研 • 分享式备课 请每位教师谈自己的设计理念、教学环节及重点思考方面,剖析与诊断每一位教师优势所在
基于行动的园本教研 两位教师共同执教一节课
基于行动的园本教研 燕子老师的个人优势片段
基于行动的园本教研 扬扬老师的个人优势片段
基于行动的园本教研 其他教师的优势 • 宋老师:注意对细节的把握,如教师的体态语言,站位、语速等; • 周老师:关注幼儿主体性,侧重面向全体的教育; • 郑老师:整合意识较强(设计中整合了健康、音乐等); • 程老师:关注幼儿年龄特点,关注幼儿自发生成的内容。
基于行动的园本教研 集体智慧分享 • 张老师:如果最后以《健康歌》音乐游戏结束会更好,更突出主题“早起锻炼身体好”; • 郑老师:一节课目标不易定的过多,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分段进行; • 宋老师:教具出示顺序应考虑步骤清晰,由内向外,如指偶------泡沫板------头饰; • 周老师:可以查近期幼儿花名册,对全勤来的早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进行课程延伸。
概念阐释 “一课”:指主题《小猴卖圆》中的一个教学活动 它是本次“一课三研,连环跟进”的载体 “三研”:指: 针对同一活动内容, 由不同的教师进行多次教 学实践活动,以求通过滚动 式教研,促进教师教育 行为的跟进. 三研 (又称跟进课) 由年青教师 再次执教 一研 (又称“靶子”课) 由一位涉教未深 的职初教师执教 二研 (又称示范课) 由有经验的教师 执教 “连环跟进”指:从“一研”到“三研”的实践、反思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