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likes | 692 Views
你所不知道 的 綠色 能源. 課程名稱 全球環境變遷 授課教授 呂學榮老師 報告學生 郭雅芬 林湘芬 張崑誠. 工業革命前,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 280ppm ,現在是 396ppm , 甲烷則從 700ppm 增加到 1745ppm ,增加的量全部都是因為人類 。. 從工業革命開始,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是同時期地球上所有火山排放量的 100~400 倍。. 資料來源: Earth System Research Laboratory. 全球暖化造成的危險,遠遠高於核能發電的危險。.
E N D
你所不知道的 綠色能源 課程名稱 全球環境變遷 授課教授 呂學榮老師 報告學生 郭雅芬 林湘芬 張崑誠
工業革命前,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 280ppm,現在是396ppm,甲烷則從 700ppm 增加到 1745ppm,增加的量全部都是因為人類。 從工業革命開始,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是同時期地球上所有火山排放量的 100~400 倍。
全球暖化造成的危險,遠遠高於核能發電的危險。全球暖化造成的危險,遠遠高於核能發電的危險。 核能發電造成的災害,至少毀滅一個城市。 日本核災,大家搶購海帶補充碘。 火力發電造成的災害,至少毀滅一個地球。 地球暖化,你能跑哪去?
以往,宗教聲稱的世界末日,都是由科學家來闢謠。以往,宗教聲稱的世界末日,都是由科學家來闢謠。 現在,科學家認為再不解決溫室效應,地球會在 2050 年達到不可逆轉,進而使人類滅亡。
核廢料的確是問題,但全球暖化是「更嚴重、更迫切」的大問題。核廢料的確是問題,但全球暖化是「更嚴重、更迫切」的大問題。 人類「目前科技」可以處理核廢料: 一、處理後放在沙漠(美國)。 二、處理後掩埋(其他國家)。 三、用水泥隔離(車諾比)。 但人類「目前沒有科技」過濾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
台灣需要多少電? 去年,台灣政府開始推動台商返鄉,已有許多台商打算在台灣擴廠,總計可增加數萬工作機會。 美國政府也同時進行相同策略,將Apple 生產線拉回美國。 若台灣無法提供充足發電量,哪個商人會來設廠?
2025年時,與今日相比,台灣需要增加880億度發電量。2025年時,與今日相比,台灣需要增加880億度發電量。 核一、二、三總發電量大約400億度,核四發電量大約 600 億度。 如果再廢除核一二三,將是1300億度電力缺口。
不足的部分,必須燃燒石化燃料,包含「煤、石油、天然氣」。不足的部分,必須燃燒石化燃料,包含「煤、石油、天然氣」。 但這三種東西,台灣完全沒有礦產,只能仰賴進口。 我們應該會聯想到成本上漲,事實上,能源是國家戰略資源,即使你有錢,別國也不一定賣你。
2012-02-09 寒流入侵!歐洲389人死亡 德國被逼重啟核電廠 http://www.nownews.com/2012/02/09/11490-2783408.htm 強烈寒流橫掃歐洲大陸,11天以來已經有389人死於酷寒,許多國家開始啟動破冰船、暴破等方法,對抗嚴重積雪,而德國也因為寒流來襲,用電量暴增,被迫重新啟用核子反應爐。 寒流來襲,整個歐洲宛如進入冰河時期,目前歐洲各地都不斷有被冰雪影響的災情傳出;為了對抗嚴重積雪,歐洲許多國家於當地時間8日啟動破冰船、暴破、曳引機等方法,但是到現在還有數萬人被大雪隔絕。氣象預報也警告,歐洲各地低溫沒有提早緩解的跡象。 去年3月11日,日本的大地震,重創了福島第一核電廠,導致輻射現外洩等危機後,讓德國當局決定於2022年前,要逐步廢棄核能發電廠;從去年開始,德國陸續關閉了8座核反應爐,其中有5座當成備用發電機組,以防意外情況,剩下的反應爐無法滿足供電需求,而剩下的9座核反應爐,也預定於2015年到2022年間關閉。 但德國也不抵擋不了酷寒!因為寒流來襲,導致電力需求量暴增,德國當局因此向備用的核能發電廠求助,讓部分已經關閉的反應爐再度重新啟用。
2012-06-09 德國廢核後 10% 家庭用不起電,選民開始改變態度 http://news.cts.com.tw/udn/international/201206/201206091022053.html 去年日本發生福島核電廠災變後,德國迅速通過全國逐步廢除核電的法案,成為第一個宣示無核家園的主要工業國家。但改用替代能源的成本不在預料中,如何因應電價不斷上漲,還有窮人反而補貼富人的不公平現象,已引起討論。 「明鏡周刊」指出,梅克爾政府執政以來,德國電價已上漲逾10%。目前德國一般消費電價每度0.2781歐元(約合台幣10.5元),經濟部估計未來12個月每度電價將再上漲0.03到0.05歐元,三口之家每年的負擔將再增加105到175歐元(約合台幣3900至6500元)。 消費者組織聯盟表示:「約有十分之一的家庭承擔節節高升的電費有困難。」
消費者及社運團體都把電價上漲歸咎於聯邦政府提高對太陽能設施的補貼。依照廢核計畫,消費者未來20年將對2011年底前裝設的太陽能板補貼1000億歐元,今年前5個月至少已補貼50億歐元。消費者及社運團體都把電價上漲歸咎於聯邦政府提高對太陽能設施的補貼。依照廢核計畫,消費者未來20年將對2011年底前裝設的太陽能板補貼1000億歐元,今年前5個月至少已補貼50億歐元。 約有20萬長期失業的勞工,去年因欠繳電費而被斷電。北萊因─西伐利亞邦更有60萬戶被剪電,成為「燃料貧戶」。「明鏡周刊」舉實例指出,一位失業的單親媽媽每月向政府領取860歐元補助,依法其中40歐元用於支付電費,但根本不夠,因此每月都得欠繳部分電費,到年底還得結帳。一旦被剪電,復電時還得另繳80歐元工本費。 承租公寓的低所得者,必須透過電費補貼房東裝設的太陽能板。工業及電力公司獲得無止盡的補貼,一些光電業者甚至擁有古堡、獵場及名牌跑車。政府對投資擴建電網的業者更提供約9%的保證報酬率。 無論執政黨或反對黨,都故意忽略再生能源補貼政策產生的所得重分配不公。在反對黨陣營中,「社會民主黨」一心緊抱「綠色」精神,補貼金歸誰他們毫不在意。綠黨則堅持為了環保,財務犧牲在所不惜。 選民對逐步廢核的支持,已因為成本持續上升及負擔不公而開始改變態度。 消費者組織聯盟人士克拉文凱表示:「無法接受由民間家庭來對能源轉型埋單。」社運人士史耐德則警告將發動抗議,並表示:「任何人要以能源轉型作為競選議題,必須說明將由誰來埋單。」
2013-03-13 歐盟12國簽署聯合宣言稱將維持核電 http://tchina.kyodonews.jp/news/2013/03/48383.html 英國、法國、西班牙等12個歐盟成員國12日在倫敦簽署部長級聯合宣言,表示「今後將繼續維持作為重要的低碳能源之一的核能發電」。 聯合宣言確認各國將繼續致力於提高核電站的安全性,並強調核電站的優勢在於能夠向消費者提供低本高效的電力。 除上述3國外,簽署聯合宣言的還有保加利亞、捷克、芬蘭、匈牙利、立陶宛、荷蘭、波蘭、羅馬尼亞及斯洛文尼亞。
基本負載電力(能維繫生活所需的基本電力) =火力發電(美國占70%、全球占65%) +水力發電(美國占 6%、全球占15%) +核能發電(美國占20%、全球占10%) +不穩定發電(太陽能、生質能源、地熱、風力、潮 汐、洋流等)
「太陽能」是綠色能源,「太陽能板」卻是高污染產業。「太陽能」是綠色能源,「太陽能板」卻是高污染產業。 目前的商用科技,太陽能板發電效率仍然不足,如果把新竹市整個剷平,該面積即可提供相當於「核一廠」的電力,然而製造這些太陽能電板的過程中,產生的有毒物質總和,足以毒死全台灣河川中的所有生物。
2011年10月01日 騙很大 太陽能船竟靠充電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11001/33707984/ 高巿府去年9月耗資3700多萬元打造5艘太陽能愛之船,行駛真愛碼頭到七賢橋間,航程2.8公里,巿民票價50元、一般遊客80元,是高巿觀光重要賣點,預計還要花7千多萬元再造10艘,全面汰換柴油船。去年發布新聞稿強調船上太陽能板可吸收太陽能,儲存在環保鋰電池取代柴油燃料,輪船公司文宣稱可「省6.7倍的能源支出費用」。 《蘋果》追查發現,該批由靖海造船與光寶科技合作製造的「純本土」太陽能船,船頂18片太陽能板總發電量是3kW(千瓦),因轉換率低,進到蓄電池的電量有限。輪船公司證實,太陽能板提供的電力頂多只夠船上LED燈使用,船隻動力全靠每天插電8小時充電。 40年才補回價差 但太陽能船造價750萬元、比柴油船貴500萬元,每月只比柴油船省1萬元的能源費,得40年才能補回價差,但船隻報廢年限僅八年;此外,電池耗損成本驚人,一開始充飽可跑16趟,現只能跑10到11趟,而一艘船換電池就要240萬元。 指市府文宣欺騙 高應大學研發長、南部太陽能學校執行長艾和昌直言,第一代太陽能愛之船可能因趕工壓力,效能不如預期,「理想狀況也僅能分擔3成電力需求」,與國外可達8成相去甚遠,「取名『太陽能船』與實際要充電才能運轉名實不副」。高雄巿民謝律品聞訊驚訝說:「不知太陽能愛之船需充電才能行駛,感覺市府文宣欺騙市民。」國民黨高市議員黃柏霖指出,太陽能愛之船不符成本效益,除非能在城市行銷、產學合作發展綠能產業等項目上有具體成績,未來絕對要嚴格監督。 改口稱「電動船」 高巿交通局長王國材昨回應,太陽能船是外界簡稱,該船全名應是「太陽能電動船」,以愛之船每天航行逾7小時推算,不可能靠太陽能百分之百供電運轉。說法與去年文宣內容不同,王則未解釋。
《集熱式太陽能》 簡單的說,用一個超大的放大鏡燒開水,這才是真正環保的太陽能。 然而,一年四季陰雨居多的台灣,要如何使用太陽發電? 所以,跟太陽有關的能源,對台灣來說都是「輔助能源」。 先談論氣候,太陽能發電當然是依賴太陽。 一整年陰雨綿綿的台灣,難道陰天、雨天、颱風、晚間、半夜時全國停電?不能上網?
再談論地點,西班牙因為土地不夠,把太陽能發電蓋在北非,難道台灣反而有充足土地?而且北非的太陽能發電廠也不足以供全西班牙使用;德國的廢核根本是假的,因為德國向鄰居法國購買核能;美國把太陽能電廠蓋在內華達州的沙漠,請問台灣哪裡有陽光充足的沙漠?再談論地點,西班牙因為土地不夠,把太陽能發電蓋在北非,難道台灣反而有充足土地?而且北非的太陽能發電廠也不足以供全西班牙使用;德國的廢核根本是假的,因為德國向鄰居法國購買核能;美國把太陽能電廠蓋在內華達州的沙漠,請問台灣哪裡有陽光充足的沙漠?
《微波》 類似集熱式太陽能,簡單的說,就是在外太空弄一面鏡子,然後將陽光集中反射到地球。 這種技術非常非常高,一不小心歪了,會死幾十萬人。 日本311大地震,地球的軸心就偏了一些。 理論上架在空曠地比較安全,但台灣哪來大片空曠地?
《風力》 發電量很小(轉換效率差),只能作為輔助能源。 台灣若要全面使用風力發電,估計需要四兆台幣,且不含後期維護成本。 核四發電量每小時 270 萬瓩,每天 6,480 萬瓩,每年 2,365,200 萬瓩。 風力發電建造成本是核能的 5~10 倍(土地也要錢),必須是強風,但又不能是颱風。 風力發電 2,365,200 萬瓩約需要 60 個台北市大小的空地。 歐洲國家大部分沒有颱風,甚至鮮少地震,並不是別國能台灣也能。 我國天然環境限制風力發電發展
2013-03-11 苗栗居民反對風力發電施工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3/7751954.shtml 英華威風力發電集團今天準備進場施作苗栗縣苑裡鎮房裡里風力發電機組,北上能源局抗議的自救會得知,緊急折返阻擋,雙方僵持近9小時,最後英華威暫緩進場,將由苗栗縣府協調,擇期再開說明會溝通。 英華威副總經理特助李建和表示,居民抗爭以來,公司配合暫時停工並多次協調,已釋出最大善意,但3月3日的說明會卻又草草流會,工程早已取得合法施工許可,再不進場施工,也有違約問題,不能再拖。 自救會長、縣議員劉寶鈴則說,自救會要求英華威提出通過環評的相關文件並召開說明會,但2月18日抗爭協調時曾言明,3月3日說明會若能源局等公部門無人出席就算流會,今天自救會才北上抗爭,英華威就要進場施工,居民難以接受。
《潮汐》 發電量很小,只是地區性的輔助能源。 必須建在岸邊,但不能有颱風,台灣沒幾個地方能建造。 技術性很高,建造成本很貴,海水有嚴重腐蝕性,海浪侵蝕的維護成本也貴。 若一個設備會常常會故障,它就不能當作主要能源。
《洋流》 利用海洋洋流發電,發電量較大,但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環保團體反對。 除了海水腐蝕問題,還有海洋生物依附問題,維護成本很高。 若一個設備會常常會故障,它就不能當作主要能源。
《地熱》 發電量很小,只是地區性的輔助能源,必須搭配地下含水層,必須考量地層結構。 尋找適合地點並不簡單,台灣地點不多,整體發電量根本不夠。 並非挖一條細細的管子到地底就能發電,地面上必須有大型發電機組以及散熱機組。 以陽明山區或溫泉區來說,雖有地熱能,但不可能把住戶及商家趕走,來蓋發電廠。
地熱發電對環境的影響 鑽鑿地熱井及地熱發電廠建設期間所發生者,如噪音、景觀破壞等。 測試蒸汽及地熱發電剛開始所發生者,如有毒氣體的發散、熱廢水的排放等。 正式地熱發電期間所發生者,如還原井的堵塞,結垢問題,地盤下陷等。 長時間開發後可能發生者,如二氧化碳污染、地震、生態系的變化的等。
2010年2月12日 法新社 天然氣鑽探是印尼泥火山罪魁禍首 受害人數高達10萬人2010年2月12日 法新社 天然氣鑽探是印尼泥火山罪魁禍首 受害人數高達10萬人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http://e-info.org.tw/node/51907 摘錄自2010年2月12日法新社巴黎報導 科學家今天揭露的新証據顯示,印尼爪哇東部出現泥火山,造成14人死亡及數萬人被迫撤離事件的罪魁禍首是天然氣鑽探人員。 在這個發表在「海洋與石油地質學」(Marineand Petroleum Geology)期刊上的報告中,英國「杜拉姆大學」(University of Durham)的專家表示,新線索更升高這個災禍是人為錯誤造成的懷疑。被疑禍首的鑽探公司LapindoBrantas在同一期刊中回應說,泥火山「露西」(Lusi)是280公里外日惹(Yogyakarta)一次地震造成的。 露西的泥漿由2006年5月起不斷吞噬淹沒附近土地與民宅,根據一位澳洲專家的估計,受害人數高達10萬人,財產損失則約為49億美元。杜拉姆大學教授戴維斯(Richard Davies)說,在附近鑽探天然氣的工作人員犯了一連串錯誤。 鑽探工作高估了這個鑽井承受壓力的能力,且未在鑽井露天處施作保護性封阻。接著在未能發現任何氣源後,鑽探人員又在鑽井極度不穩定時抽出鑽具,以致使這個鑽井暴露在週遭岩層高壓地下水與氣體壓力環境中,結果造成類如火山的泥漿流出,鑽探人員也無能阻止。
《生質燃料》 2004~2007年,全球瘋狂生質燃料,號稱溫室氣體零排放。 卻造成 2005~2008 年,全球糧價上漲 83%,以及森林大規模被砍伐,導致溫室氣體增加 18%。 糧食能源變奏曲
《甲烷冰》 人類在1960年就發現甲烷冰,但挖掘過程極度危險,否則早就開採了,何必經歷多次石油危機? 「壓縮甲烷」比氧氣重,萬一外洩,氧氣會被擠到高空處,地面上將遍佈甲烷氣,雖說遲早會隨風飄散,但絕大部分的生物將在幾分鐘內死亡,更別提伴隨而來的火災。 甲烷冰已經與淺層的岩石圈結合在一起,開採時若有不慎,將會引發地震。 日本打算開採的甲烷冰,是位於地表的凍土層。 甲烷是很強的溫室氣體,比二氧化碳高出25倍,同上所述,若不慎外洩,將是嚴重災難。 能源公司拍著胸補說技術沒問題,但看看每年都會重大洩漏的石油業,你能相信嗎?
《核融合》 這是人類文明的終極能源,潔淨無汙染,便宜易取得,可用數萬年。 但德國、美國、法國、英國、俄國、中共都還在研究階段,無法商業化。其他國家連研究都做不到… 2011年10月,美國科學家在實驗室中做出可穩定進行核融合的設備,但目前仍然必須耗費大量電力去推動核融合,因此沒有商業價值。(簡單舉例,需要花費1000瓦電力驅動,才產生100瓦電力) 2012年12月,據稱中共與法國聯手研究核融合發電商業化已有成效,可在五年內試轉。
《核分裂》 也就是核能發電,人類「目前科技」,能在有限的「時間」與「成本」下,大量便宜使用。 核能不是「最佳方案」,核能是「唯一可商用化的方案」。 「核能、風力、水力」都是科學家口中的「新能源」,用於取代會破壞地球的火力發電。
比利時太陽能高速公路? 反核人士:這條太陽能高速公路位於比利時,長3.6公里,一年發電量330萬千瓦,超越核四的270萬千瓦,並且沒有後續處理廢料的費用,每3.6公里造價6.5億台幣,遠遠低於核四預計追加到的3300億台幣,太陽能板來自台灣。立刻廢核四,改蓋這條公路,我們還能省3200多億,剩下的問題,是做不做與為何不做了! 真相:太陽能高速公路「一年」330萬千瓦,核四「一小時」270萬千瓦。
再查 Wiki「比利時全國發電比例圖」 Solar 太陽能發電(右上角,看的見嗎?) Wind 風力發電 Hydroelectric 水力發電(根本看不見) Biomass / waste 生質能源 Nuclear 核能發電 Fossil 火力發電
日本核災的真相 日本的核能發電機組埋在地底(全世界都差不多),並沒有受到海嘯影響,而是地面上的「冷卻用抽水馬達」被海嘯打壞,進而導致發電機組無法持續取得冷水降溫,使反應爐內的冷卻水變成水蒸氣,才炸開外層水泥牆。事後,私營企業東京電力公司,為了搶救財產而違反作業程序,不即時停止核分裂反應(重新啟動需要花大錢以及很多時間),才導致最後核災。換言之,這是管理疏失,並非核能技術不安全。 東電報告:福島核災本應能預防
2012-12-29 安倍晉三:不延續零核電政策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212290052-1.aspx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天視察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廠後表示,不會延續前任民主黨政府「在2030年代達到零核電」的能源政策。 這是安倍在26日就任首相後首次訪問福島,對於福島第一核電廠,安倍說,「核災事故後的緊急狀況處理已經告一段落,現在終於準備要開始進入到廢爐階段,希望能儘快加速進行作業」,並說政府將全力支援廢爐作業。 至於民主黨政府的能源政策「在2030年代達到零核電」,安倍明確表明不會延續。 他說:「能源對日本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並不是讓希望成為政策就好。我們期待在10年以內讓包括核電的未來能源結構,達到所謂的最佳混合狀態。」
台灣周圍國家核電廠分布圖 核能電廠列表 Wiki : 東亞核子反應爐列表 • 夏季(東南、西南風) • 香港:大亞灣核電廠,計畫增加。 • 印尼:2013年現有 2 座,計畫增加。 • 越南:2013年現有 1 座,計畫增加 2 座。 • 泰國:2013年現有 1 座,建設中 1 座。 • 馬來西亞:2013年現有 1 座,建設中 2 座,計畫增加 7 座。 • 冬季(東北季風) • 中共:2013年現有 23 座,建設中 34 座。 • 南韓:2013年現有 23 座,建設中 11 座。 • 日本:2013年現有 50 座,計畫增加。 • 北韓:2013年現有 4 座,計畫增加。 僅僅台灣廢核,根本無法防止核輻射。
在民主國家,你有「權利」喊廢核,但你有沒有「資格」喊廢核?在民主國家,你有「權利」喊廢核,但你有沒有「資格」喊廢核? 廢核,請關掉電腦,請關掉手機,請關掉網路,請關掉電視,請關燈,請從自己做起。 雲端數據中心耗電驚人 用電功率=30個核電站 9成被浪費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20926/KFMSRTI1XI343.shtml 網路是怎麼造成空氣汙染與電力浪費的?(上) 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cid/139/id/24684 網路是怎麼造成空氣汙染與電力浪費的?(下) http://www.bnext.com.tw/focus/view/cid/103/id/24686
2013-01-31馬總統:借重法國經驗,公正國際機關評估,才會讓核四運轉2013-01-31馬總統:借重法國經驗,公正國際機關評估,才會讓核四運轉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403908 馬英九總統今天(31日)接見法國前核能安全署署長拉柯斯特(Andre-Claude Lacoste)時表示,沒有核安就沒有核電,對正在興建的核四廠,他要求相關單位要有嚴謹的試運轉測試,並有公正的國際機構評估與視察,要確實符合安全至上的目標後,才會運轉。 總統在接見中表示,台灣的能源幾乎都仰賴進口,能源政策必須兼顧經濟發展與環保,因此面對許多挑戰。對於核能安全,總統強調要採取最高標準,並在日本福島核災後,對現有的3座核電廠進行全面體檢,「沒有核安就沒有核電」。 至於興建中的核四廠,總統也強調一定要在確保安全後才會運轉。總統:『至於正在興建中的核能四廠,我要求相關單位必須進行更完整、更嚴謹的試運轉的測試,並透過政府分層監督管理機制,與公正的國際機構評估與視察,確實符合安全至上、穩定商轉的目標,我們才會讓核四運轉。』 總統表示,法國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核能工業國家,拉科斯特在法國領航核安管制體制長達20年,曾管理法國50座核能廠的安全,因此有許多相關經驗可以供台灣參考。目前政府引用歐盟擬訂的規範,對核電廠進行同等級的壓力測試,也獲得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EC)的同意,將籌組專家團到台灣進行審查與比對。 由於拉科斯特也是第6屆核能安全公約會議主席,總統希望拉科斯特能支持台灣參加國際原子能總署的核安會議與資訊交流,讓台灣能與各國合作與分享核能相關資訊,才能達到真正的安全,也才能使台灣的核電廠運作更加進步。
台灣vs韓國 1978年,台灣與韓國第一座核能發電廠同時開始商轉,其後核能科技在兩國卻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1985年,台灣核三商轉後隔年發生了車諾比事件,台灣核電正式停下腳步。反觀韓國並沒有卻步,仍然不斷向美國購買技術轉移,至今已經有23座反應爐在運轉,與中國相同。 韓國超過 1/3 的電力來源仰賴核電,預計 2030 年將會有 40 座反應爐商轉,這是計入舊機組淘汰跟新機組興建後的數字,屆時全國會有將近 2/3 的電力都將仰賴核電。 韓國因為長期積極發展核電,如今已經是核電廠的輸出國之一。
朴槿惠政見就是大力將經費投注在基礎科學的研究,其中當然包含核電。朴槿惠政見就是大力將經費投注在基礎科學的研究,其中當然包含核電。 韓國長期是我國電子產業的競爭主要對手,若台灣選擇廢核,未來台灣電費高昂,電子業的成本只會更高,那麼無異將市場鞏手讓給韓國。 更別提未來碳足跡將會是產品出口時所必須面對的一大課題,一但相關國貿規範遊戲規則出來,台灣電子產品出口要付的碳稅,更將遠遠超越南韓,到那個時候台灣應該怎麼辦?
日本非核家園的慘痛代價 http://blog.udn.com/timj/6356301 在2011三月海嘯及核災以前,日本已是世界第三大的原油進口國,世界第一大的液化天然氣(LNG)進口國。那時,日本核能發電,共 54 座核電站,提供了全國 1/3 的電源。日本計劃把核能發電提高全國用電的 50%,以降低對油氣進口的依賴。 天不佑日本,核災直接間接導致全國核電廠關閉,目前只剩一個北海道核電廠繼續供電。但該廠五月停機維修後,地方政府也不准其再開機,也就是日本,先被動再主動地,突然一年多內,成為了「非核家園」。 「非核家園」代價高到慘痛的地步。日本官員要彌補這 1/3 的能源,現在全球拼外交,尋找原油及天然氣。日本企業開始建油管,輸入澳洲及亞洲的天然氣,更大量採購俄國船裝液化天然氣。 可是原油仍然依賴中東,不只是油價漲,而且政治上,也到處受制,例如,美國要制裁伊朗,限制日本購油。 日本預見,用電高峰的月份,不但供電不足(仍少12%),而且將嚴重影響工業產量與出口。
簡而言之,有核能的狀況,日本在 2012 年,經濟成長可達 1.9%,工業成長可達 5%,保持外貿出超。 可是,在一個可愛的「非核家園」狀況,GDP 只可能長 0.1%,缺電估計是 12%,缺電必將迫使工業減產,預計今年貿易入超美金57 billion。 換言之,日本這個以外貿為主的經濟體,因為「非核」導致能源不足,影響工業產量,賺的錢還不夠買油買氣。如果不立即調整其能源火核比例,可以預見,企業工廠出走,國內失業人口上升,經濟停滯及倒退等,負向效果。 試想,日本貿易入超時,還有日本嗎? 同樣地,如果台灣貿易入超,台灣人怎麼活?日前調整油電,台灣媒體已叫的哀鴻遍野, 如果國際油價再漲(必然的),台灣的能源及核能政策要如何對應? 日本此刻的「非核家園」是美夢?是噩夢? 你們這些跟著搖旗吶喊,示威遊行的,愛台灣的,綠黨人士們,是不是要三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