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 likes | 1.21k Views
第十二章 氮族、碳族和硼族元素 重点 一 氨、铵盐、硝酸与亚硝酸及其盐、磷酸及其盐、砷、锑、铋氧化物和水合物 二 硅酸、碳酸盐、锡、铅氢氧化物及其盐 三 乙硼烷、硼酸、硼砂、氢氧化铝及其盐. 12.1 氮族元素 N、P、As、Sb、Bi 一 概述 1 与社会、经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与重要意义 (1) N 、 P :动植物体内不可缺少的元素 氮化物陶瓷材料、汽车防撞气囊、保护气体、冷冻剂、合成氨 (2) P :沙虫剂、烟幕弹、火柴 (3) As、Sb、Bi :金属合金 (4) Bi :原子能反应堆中的冷却剂. 2 结构与性质. 氮半径小,易形成双键、三键.
E N D
第十二章 氮族、碳族和硼族元素重点一 氨、铵盐、硝酸与亚硝酸及其盐、磷酸及其盐、砷、锑、铋氧化物和水合物二 硅酸、碳酸盐、锡、铅氢氧化物及其盐三 乙硼烷、硼酸、硼砂、氢氧化铝及其盐
12.1 氮族元素N、P、As、Sb、Bi 一 概述 1 与社会、经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与重要意义 (1) N、P:动植物体内不可缺少的元素 氮化物陶瓷材料、汽车防撞气囊、保护气体、冷冻剂、合成氨 (2) P:沙虫剂、烟幕弹、火柴 (3) As、Sb、Bi:金属合金 (4) Bi:原子能反应堆中的冷却剂
2 结构与性质 氮半径小,易形成双键、三键 ⅤA N P As Sb Bi ns2np3
(1)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N、P为典型非金属,As、Sb为准金属, Bi为金属元素 N→Bi: 由典型非金属元素过渡到典型金属元素的完整过渡 (2)氧化数 -3,+1,+3,+5 与ⅦA、ⅥA比较:形成正氧化数化合物的趋势较明显 (3)高低氧化数物质的稳定性规律: +3氧化数物质从上→下,稳定性增强 +5氧化数物质从上→下,稳定性减弱 原因:惰性电子对效应
(4) 主要化合物键型: 主要是共价结合(ns2np3 ) 在氧化数为-3的二元化合物中,只有活 泼金属的氮化物、磷化物是离子型,如Mg3N2,Ca3P2等(含N3-和P3-离子) 正价离子中:Sb、Bi与F也可形成离子型化合物 (5)N元素的特殊性 单质的极大稳定性 NH3氢键的存在 化合物性质递变的反常性等
(二)氨和铵盐 1、氨 (1)制法:工业上直接N2和H2合成。 N2+3H2 2 NH3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2)性质: 物性:易液化 ,常温下加压(9.9atm)或常压下冷却至-33℃即液化。液氨也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有微弱解离。 2NH3(l) NH +NH K (NH3,l)=10-30(-50℃) 化性: ①加合反应: 与H+加合: (a)与H2O中H +加合 NH3+H2O NH3·H2O NH + OH- K =1.8×10-5 (b) 与酸中H+加合,NH3+H+→NH
与金属离子加合形成配离子: Cu2++4 NH3 →[Cu(NH3)4]2+ 与一些分子加合: CuCl2+8NH3→CaCl2·8NH3 ②取代反应 NH3分子中的H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依次取代,生成一系列氨的衍生物:氨基化物(-NH2),亚氨基化物(﹦NH),氮化物(≡N) 2Na+2NH3→2NaNH2+H2↑ HgCl2+2NH3→HgNH2Cl ↓(氨基氯化汞)+NH4Cl COCl2 (光气)+4NH3→CO(NH2)2(尿素)+2NH4Cl
③氧化反应:NH3中N处于氮的最低氧化数(-3),故有还原性,可被氧化。③氧化反应:NH3中N处于氮的最低氧化数(-3),故有还原性,可被氧化。 如NH3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4NH3+3O2 2N2+6H2O 在有催化剂时 4NH3+5O2 4NO↑+6H2O 用于制HNO3 NH3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体积分数为16%~27% 此外,与其他一些氧化剂及某些氧化物的氧化反应: 3CuO+2NH3 3 Cu+N2↑+3H2O
3Cl2+2NH3→N2↑+6HCl 2、铵盐:铵盐在晶型、颜色,溶解度等方面与钾盐类似。 r=143pm, r=133pm; r=537pm, r =530pm; 物性:一般为无色晶体(阴离子为无色时),易溶于水。 化性:(1)水解性:NH +H2O NH3+H+ 加碱则平衡右移,所以铵盐加碱受热时放出NH3,可用于鉴定铵盐。
(2)热稳定性:固体铵盐受热极易分解 (a)挥发性酸组成的铵盐,一般分解为NH3和相应的酸: NH4H CO3→NH3↑+CO2↑+H2O (NH4)2CO3→2NH3↑+CO2↑+H2O (b)非挥发性酸组成的铵盐,逸出NH3: (NH4)2SO4→NH3↑+NH4HSO4 (NH4)3PO4 →3NH3↑+H3PO4
(c)氧化性酸组成的铵盐,分解产物为N2或氮的氧化物。 NH4NO3 N2O↑+2H2O NH4NO3 N2O↑+2H2O (三)氮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1、氧化物(简),有多种(+1~+5均有),其中以NO和NO2较重要。 2、氮的含氧酸及其盐 (1)亚硝酸及其盐
(i)酸,制取 ①等物质的量的NO、NO2混合溶入冰水中, NO+NO2+H2O→2HNO2 ②亚硝酸盐的冷溶液加入H2SO4: Ba(NO2)2+H2SO4 → BaSO4 +2HNO2 性质:①酸性,HNO2 H++NO =7.2×10-4 是弱酸,比HAc酸性稍强 ②热稳定性:很低,仅存在于冷的稀溶液中浓缩或加热时即分解: 2HNO2 N2O3(兰)+H2O NO+NO2↑+H2O 可用此反应鉴定NO 。
③氧化还原性 (ii)盐: 制法:工业上用碱(NaOH或Na2CO3)液吸收NO和NO2的混合气体而得。 或金属高温下还原固态硝酸盐,如 Pb(粉)+KNO3→KNO2+PbO 性质:①溶解性,除AgNO2(浅黄色)难溶外,一般易溶于水。 ②热稳定性,比较稳定 活泼金属(如IA、IIA)>活泼性较差金属及重金属(不活泼) 前者,高温不分解,后者受热易分解: 2AgNO2 Ag2O+NO2+NO Cu(NO2)2 CuO+NO2↑+NO
③氧化还原性:即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酸性介质:E =+0.996V, E =+1.29V, E = +0.94V; 碱性介质: =-0.46V, =-0.45V, =+0.01V, 可见,HNO2及其盐在酸性介质中有较强氧化性,在碱性介质中可作还原剂,在酸性介质中作还原剂时必须氧化剂有强氧化性才可能。
氧化性: 2NO +2I-+4H+→2NO +I2+2H2O (Fe2+ Fe3+等)此反应可用于鉴定I-,和定量测定亚硝酸盐。 还原性:2MnO +5NO +6H+→2Mn2++5NO +3H2O
④NO 是一种很好的配体。 如 用Na3[Co(NO2)6]作鉴定试剂,鉴定K+,若溶液中有K+,会生成 K2Na[Co(NO2)6]↓(金黄色) 注意:亚硝酸盐均具有毒性,进入体内后易转化为致癌物质亚硝胺(有机胺)。
(2)硝酸及其盐 (ⅰ)制法: 酸:工业上用氨氧化法制 硝酸盐:用HNO3与相应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反应制得。 (ii)硝酸和硝酸根的结构。 (iii)酸的性质 无色液体,市售浓HNO3 65~68%,1.4g.cm-3,约15mol.L-1,溶有过量NO2(10~15%)的浓HNO3(含98%以上),称为发烟硝酸。
(1)酸性:强酸 HNO3→H++NO (2)热稳定性: 低 4HNO3→4NO2↑+O2 +2H2O (3)氧化性: 具有强氧化性,能与许多单质和化合物发生反应。 归纳: (a)与非金属单质 3C+4HNO3→ 3CO2↑+4NO↑ +2H2O C→ CO2,P→ H3PO4 I2→ HIO3等 而HNO3本身一般还原为NO。
(b)金属单质: ① 对浓HNO3,无论金属活泼与否,还原产物均为NO2,如Cu、Zn等。 ②对稀HNO3,被不活泼金属(如Cu)还原为NO。 ③对稀HNO3,被活泼金属(如Zn)还原为N2O。 ④对很稀HNO3,被活泼金属(如Zn)还原为NH3, 在过量酸中形成NH 。
(4)硝化作用,HNO3能与一些有机化合物发生硝化反应,硝基化合物一般为黄色 。 (ⅳ) 硝酸盐的性质 (1)溶解性,均易溶于水。 (2)热稳定性,常温下稳定,高温下固体硝酸盐分解,除NH4NO3外硝酸盐的分解情况分三种。 (a)最活泼金属(主要指比Mg活泼或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硝酸盐分解为亚硝酸盐和O2。 2NaNO 3 → 2NaNO2+O2 (b)活泼性较小的金属(活泼性在Mg~Cu间),分解为金属氧化物,NO2、O2。 2Pb(NO3)2→2PbO+4NO2+O2
(C)活泼性更小的金属(活泼性比Cu差),分解得单质,NO2、O2。(C)活泼性更小的金属(活泼性比Cu差),分解得单质,NO2、O2。 AgNO3 →2Ag+2NO2↑+O2↑ 2Ag2O→Ag+O2若低于300℃,则为Ag2O (3)氧化还原性 在水溶液中(pH≥7)一般无氧化性,较弱,在酸性介质中会表现出氧化性。如: 3Fe2++NO+H+→ 3Fe3++NO+2H2O [Fe(H2O)6]2++NO→[Fe(NO)(H2O)5]2++H2O (棕色)
此反应可用于鉴定NO 。NO 有此类似反应, NO 在HAc溶液中即可生成[Fe(NO)(H2O)5]SO4。 使溶液呈棕色,可见NO 会干扰NO 的鉴定, 此时,可先加入NH4Cl与溶液共热,以破坏 NO 。
(四)磷及其重要化合物 1、磷的单质 磷有多种同素异形体,白磷(或黄磷),红磷,黑磷,常见的是白磷和红磷。 制取 2Cu3(PO4)2+6SiO2+10C →6CaSiO3+10CO↑+P4↑ 白磷很活泼,在空气中自燃,活泼性强的原因:P4具有四面体,以p轨道成键,键角60度,张力很大,键能变小,79kJ·mol-1 , 易断键。
2、氧化物P2O3→P4O6 P2O5→P4O10白色雪花状晶体,强吸水性,是很好干燥剂。 3、磷的含氧酸及其盐 正磷酸及其盐 ⑴ H3PO4的结构,P取sp3杂化,PO4形成四面体,有一个(p—d)π键。
⑵H3PO4制法:工业上通常用76%左右的H2SO4分解磷灰石制得:Ca3(PO4)2+H2SO4→2H3PO4+3CaSO4 ⑶性质:纯H3PO4是无色晶体,(熔点42.35℃)市售H3PO4为粘稠状浓溶液,含H3PO4约83%,密度为1.6 g/cm3,相当于14mol·L-1。。 H3PO4是一种无氧化性,不挥发的中强三元酸。 =7.1×10-3 , =6.3×10-8, =4.8×10-13
特性:①H3PO4有很强的配位能力,能与许多金属离子形成化合物。②H3PO4变热会发生缩合作用,形成多种缩合酸。 ⑷ 磷酸盐H3PO4可形成三种盐: a. 溶解性: 正盐:除了K+、Na+、NH4+盐外,一般不溶于水。 酸式盐:一氢盐除了K+、Na+、NH4+盐外,一般不溶于水。 二氢盐――均溶于水。 b.水解性:可溶性磷酸盐在水中发生不同程度水解。
二氢盐溶液显弱酸性:(0.1mol.L-1,pH=4.6) H2PO H+ +HPO (主要) (K =10-8) H2PO +H2O H3PO4 +OH-(次要) 一氢盐溶液显弱碱性(0.1mol.L-1,pH=8~9) HPO H++PO ( 次要) (K =10-13) HPO +H2O H2PO +OH-(主要) 正盐溶液为强碱性,(0.1mol.L-1 ,pH≈13) PO + H2O HPO +OH-
P O 离子的鉴定: PO +12MoO +24H++2NH → (NH4)3PO4·12MoO3·6H2O↓ +6H2O (黄色) “普钙 ” Ca3(PO4)2+2H2SO4+4H2O→2CaSO4·2H2O+Ca(H2PO4)2 “重过磷酸钙(重钙)” Ca5F(PO4)3+7H3PO4+5H2O → 5Ca(H2PO4)2·H2O+HF↑
(五)砷、锑、铋的重要化合物(单质自学) 1、氧化物及其水合物 (1)溶解性 氧化物中 As2O3微溶于水,热水中溶解度增大,其余均难溶于水。 氢氧化物中 H3AsO3、、H3AsO4溶于水,其余难溶。 H3AsO3 H3AsO4,无色水溶液。 Sb(OH)3 Bi(OH)3白色沉淀 H[Sb(OH)6](浅黄色沉淀) (2)酸碱性 H3AsO3弱酸性 =5.9×10-10 H3AsO4中强酸 =6.0×10-3
(3)氧化还原性(含含氧酸盐) As(III)—Sb(III)——Bi(III) 化合物还原性减弱 As(V)—Sb(V)——Bi(V) 化合物氧化性增强 砷酸盐,铋酸盐在强酸性溶液中才显示明显的氧化性。如 pH <0.5 H3AsO4+2I-+2H+→H3AsO3+I2+H2O
若pH>1,则上述反应逆转,表明As(III)较强的还原性。若pH>1,则上述反应逆转,表明As(III)较强的还原性。 pH>9,下面反应明显进行,I2+AsO +2OH-→AsO +2I-+H2O (pH=1时, E= 0.56-0.0592=+0.5008V) 铋酸盐在酸性溶液中是很强氧化剂, =+1.80V 2Mn2++5NaBiO3+14H+→2MnO +5Bi3++5Na++7H2O 2、砷、锑、铋的盐 两种形式的盐 阳离子形式:M3+、M5+盐 阴离子形式:MO 、MO 盐 金属性强的元素易形成阳离子盐;非金属性强的元素易形成阴离子盐(含氧酸盐) 。
M(III) As 主要形成AsO 盐 ; Sb 主要形成SbO 盐 Bi 主要形成Bi3+盐 M(V) As 主要是MO 盐——少数卤化物及硫化物形成 As5+ Sb主要是MO 盐——少数卤化物及硫化物形成Sb5+ Bi ——MO 盐,无Bi5+盐。 重要的盐: (1)M(III)的氯化物、硝酸盐:极易水解 AsCl3+3H2O H3AsO3+3HCl SbCl3+H2O SbOCl↓+2HCl SiCl3+H2O BiOCl↓+2HCl 配制时,要加酸抑制水解 硝酸盐也发生此类型水解反应 SbONO3 BiONO3
(3)硫化物及硫代酸盐 制取:向As、Sb的M3+、M5+盐溶液或酸化后的MO ,MO 溶液中通入H2S,得相应硫化物 As2S3 (黄)Sb2S3(橙红) Bi2S3(黑色) As2S5 (黄) Sb2S5 (橙红) 如AsO +6H++3H2S→As2S3↓ +6H2O 硫化物 具有酸碱性。
As、Sb的氧化物能溶于强碱液生成相应含氧酸盐:As、Sb的氧化物能溶于强碱液生成相应含氧酸盐: M2O3+6OH-→2MO +3H2O (M=As、Sb) 类似:溶于强碱: As2S3+6OH-→AsO +AsS +3H2O 还能溶于碱性硫化物或(NH4)2S: As2S3+3S2-→2AsS Sb2S3+3S2-→2SbS As2S5+3S2-→2AsS As2S5+3S2-→2AsS
硫代酸盐在碱溶液中稳定,加酸则生成不稳定的硫代酸,进一步分解,重新生成硫化物沉淀:硫代酸盐在碱溶液中稳定,加酸则生成不稳定的硫代酸,进一步分解,重新生成硫化物沉淀: 2AsS +6H+→2H3AsS3→As2S3↓+3H2S↓ 2AsS +6H+→2H3AsS5→As2S5↓+3H2S↓ 在分析中常利用硫代酸盐的形成和分解,进行As、Sb与其它金属硫化物分离。
基本要求: 1、掌握氨、亚硝酸,硝酸,正磷酸及它们盐的性质;砷、锑、铋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性质(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和递变规律。 2、了解氯化物的水解性,硫化物和硫代硫酸盐的性质。了解HNO3,NO 的结构。
一 概述 (一)与生命、社会与经济的联系 1 C:地球上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之一
一 概述 (一)与生命、社会与经济的联系 1 C:地球上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之一
一 概述 价层结构ns2np2,氧化值有+2、+4,由于惰性电子对效应明显,Ge、Sn的M(II)有较强还原性,Pb(IV)化合物有较强氧化性,易被还原为 Pb(II). (一)碳及其重要化合物 1、碳的单质 主要同素异形体是金刚石,石墨和富勒烯
2、碳酸盐的性质: (1)溶解性: 正盐:除NH4+和碱金属中Na、K、Rb、Cs的碳酸 盐外,多数难溶于水。 酸式盐:大多易溶于水。 规律:难溶正盐,对应酸式盐溶解度大, 如CaCO3+CO2+H2O→Ca(HCO3)2 易溶正盐,对应酸式盐溶解度小, 如浓碳酸纳溶液中通入CO2至饱和,析出NaHCO3。 2Na2CO3+CO2+H2O→2NaHCO3
(2)水解性 活泼金属碳酸盐水解显碱性 如CO +H2O HCO +OH- 活泼金属酸式盐水解显弱碱性 如HCO +H2O H2CO3+OH- 故碳酸盐可当碱使用,如无水碳酸钠叫纯碱 Na2CO3·10H2O叫洗涤碱。 由于可溶性碳酸盐水溶液中有OH-和CO , 所以即可作碱又可作沉淀剂,用于分离溶液中的某些金属离子。
金属离子与可溶性碳酸盐的作用,有以下三种沉金属离子与可溶性碳酸盐的作用,有以下三种沉 淀形式: ①若金属(如Al(III)、Fe(III)、Cr(III))氢氧 化物的溶解度小于相应的碳酸盐,则形成氢氧化物 沉淀: 如Al3++3CO +H2O→2Al(OH)3↓+3CO2 ↑ ②若金属(如Bi(III)、Cu(II)、Mg(II)、 Pb(II))等氢氧化物与碳酸盐溶解度差不多,则形成 碱式盐沉淀 如 2Cu2++3CO +H2O→Cu2(OH)2CO3 ↓+CO2
③若金属(如Cu、Sr、Ba、Ag(I)、Cd(II)、 Mn(II))等氢氧化物溶解度大于相应碳酸盐,则 形成碳酸盐沉淀,如 Ba2++3CO →BaCO3 ↓ (3)热稳定性:不同碳酸盐分解温度相差很大,若金属离子极化力越强,其碳酸盐稳定性越差。 一般规律:①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过渡金属盐>铵盐 ②碳酸盐>碳酸氢盐>碳酸
(二)硅及其重要化合物 1、二氧化硅,硅酸和硅胶 SiO2称硅石,自然界中有晶体和无定形体两种,无定形体如硅藻土,石英是最常见的SiO2晶体。 石英为原子晶体,熔点1600℃ ,熔融态时若急剧冷却, 形成石英玻璃,有许多特殊性能。
SiO2一般不与酸反应,但能与氢氟酸反应 SiO2+4HF→ SiF4↑+2H2O SiO2与NaOH或纯碱共熔可制硅酸钠: SiO2+2NaOH →Na2SiO3+H2O SiO2+2Na2CO3 →Na2SiO3+CO2↑
硅酸组成(常以xSiO2·yH2O表示) 其中x≥2的硅酸称为多硅酸,常以H2SiO3简式代表硅酸。 性质: 二元弱酸 制备 SiO +2H+ →H2SiO3 H2SiO3 刚生成时形成可溶于水的单硅酸。 然后,单硅酸逐步缩合成硅酸溶胶(微粒在1.0~100nm)。 若在稀的硅酸溶胶中加入电解质或者在适当浓度硅酸盐溶液中加酸,则生成硅酸胶状沉淀(凝胶)
2、硅酸盐 制备:SiO2与不同比例碱性氧化物共熔 溶解性:碱金属的硅酸盐可溶:重金属的硅酸盐难溶且有特征颜色。 基本结构单元都是SiO 4四面体。
(三)锡、铅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两类 +2 MO M(OH)2 +4 MO2 M(OH)4 (1)组成及颜色 (2)溶解性,均难溶于水 (3)酸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