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321 Views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 农安县前岗小学:丁鹏.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的含义 与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 教育技术与教学 教育技术漫谈. 教育技术的定义. AECT ’ 04 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利用、 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与改进 绩效和合乎伦理道德的实践。 通俗定义: 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教 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 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 理论及实践。.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 传播理论 系统理论. 传播理论: 系统理论:
E N D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 农安县前岗小学:丁鹏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 • 教育技术的含义 • 与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 • 教育技术与教学 • 教育技术漫谈
教育技术的定义 AECT’04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利用、 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与改进 绩效和合乎伦理道德的实践。 通俗定义: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教 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 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 理论及实践。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 学习理论 • 教学理论 • 传播理论 • 系统理论
传播理论: 系统理论: 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一个系统,教育技术则是根据具体目标实施和评价整个学与教过程的系统方法.
学习理论 • 行为主义 • 认知主义 • 人本主义 • 建构主义
教学理论 • 发展教学理论 • 结构-发现教学理论 • 范例教学
信息技术与教学 1、与教学相关的技术 2、教学媒体与教学策略 3、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
1、与教学相关的技术 • 传统教具:黑板、粉笔、挂图、模型 • 传统电教技术: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 • 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
2、教学媒体与教学策略 教学媒体原指教材和教具。在现代教育技术中,除了常规教学媒体外,主要指加入信息资料所构成的教育资源。 教学策略有一定的目标,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产生的,包括教学活动中方法的选择、材料的组织、对师生行为的规范等。
3、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 • a、老师的教学变化 知识的传授者 导师型 • b、学生学习的变化 接受式学习 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漫谈教育技术 • 教育技术不是物化技术 • 教育技术的追求 • 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的区别 • 教育技术与教学艺术的区别
教育技术不是物化技术 许多人把教育技术看作是类似“拧螺丝”的物化技术,甚至有人索性称之为“机器”。这种狭隘的观念多半来自人们对“技术”这个词的片面理解。其实教育技术强调学科的立足点是教育而不是技术。因此,教育技术决不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物化技术,更不会是机器的同义词。
教育技术的追求 根据美国AECT 1994年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研究领域是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的实践就是用科学的思想、原理和方法去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说教育技术是思想、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综合。”它所关注的主要不是现代信息技术本身,而是各种现代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它所追求的不是教育的机械化,而是教育的最优化。
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的区别 最早电化教育是教育教学中使用了需要“电”支持的教学设备而得名的,电化教育与电教媒体的关系密切。而教育技术却不一定非要用到电教媒体,甚至不涉及媒体。比如,你设计或开发出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或策略,就未必用到媒体。设计或开发的教材、教学辅导材料也被认为是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与教学艺术的区别 第一,教育技术重视教学方案的设计、预测、程序、规划,而教学艺术则重视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调节性、独特性、审美性; 第二,教育技术求实、求效,而教学艺术求美、求活、求趣; 第三,教育技术的产品(无论是硬件、软件、系统或者方案)一旦开发出来就可以被人们反复利用、不断改善,具有可再现性、可重复使用,而教学艺术则是教师个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独特的才智、幽默感,在特定的情景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所创造出来的,甚至取决于教师个体对教育教学的悟性、对教育教学情感投入程度,是教师的表演,可再现性差。
建构主义 •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展了早期认知学习论中已有的关于“建构”的思想,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学习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个人理解的意义。
人本主义 • 人本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有发展的潜能,而且有发挥潜能的内在倾向即自我实现的倾向。他们把这种观点也用在了对学习的研究上。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要把学生当作完整的人来看,考虑到学习者情感上的需求,主张学习的自由。
认知主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指学习者对所遇到问题情境,经过内心的积极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所学到的是思维方式,即“认知结构”,个体在学习情境中,运用其已有认知结构去认识、辨别,以至理解各个刺激之间的关系,增加自己的经验,从而改变(扩大或提升)的认知结构,因此学习的产生是内发的、主动的、整体性的。
行为主义 • 行为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主张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学习,他们用外显的可以观察的刺激和反应来解释学习过程,将学习历程解释为条件作用,认为学习是个体出于某些条件限制下所产生的反应。还将个体学到的行为解释为刺激与反应之间关系的联结。
发展教学理论 • 由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赞可夫提出,基本观点包括: ① “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把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② “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要把教学目标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
结构-发现教学理论 • 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基本观点包括: ① 学习一门学科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基本结构; ② 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力上是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③ 要学得好,必须采取发现法。
范例教学 • 又称为“示范方式教学”、“范畴教育”等,德国海姆佩尔首先在历史教学中提出“示范教学”的原理,意指借助于精选材料中的示范性材料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