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likes | 288 Views
即時通訊對青少年影響因素之探討. 指導老師:郭淑惠、劉博華、許峻溢 參賽學生:謝佩螢、許足子 光華女中 資料處理科 報告組別: 11 , 成員 : 小天 , 維尼 , 阿棣. PART.1 緒論. 研究背景 網際網路由 早期的軍方實驗演變成至今的多媒體時代 。最早的即時通訊( Instant Messenging , IM )軟體在 1996 年由四個以色列工程師所研發- I SEEK YOU (ICQ) 研究動機
E N D
即時通訊對青少年影響因素之探討 指導老師:郭淑惠、劉博華、許峻溢 參賽學生:謝佩螢、許足子 光華女中 資料處理科 報告組別:11 ,成員:小天,維尼,阿棣
PART.1 緒論 • 研究背景 • 網際網路由早期的軍方實驗演變成至今的多媒體時代。最早的即時通訊(Instant Messenging,IM)軟體在1996年由四個以色列工程師所研發-I SEEK YOU (ICQ) • 研究動機 • IM的普及率在2006年超過9成,未來各IM將走向市場區隔化並用特色來留住使用者。遂本研究想瞭解青少年課業及人際關係與網路活動相關情形 • 研究目的 • IM具強大便利性,青少年依賴它發展人際關係。遂研究者想探討 IM 對青少年的人際關係維持的影響因素。
PART.2 文獻探討 • 2-1 電腦中介傳播(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CMC) • CMC是透過電腦進行人際互動的一種方式(洪筱華,2002) • CMC 具有互動性、非同步性、不受時空的限制 • IM 就是電腦中介傳播的其中一種形式。
2-2 人際關係 • 2-2-1 青少年人際關係 • 從青少年發展時期是青少年努力自我認同的階段,藉由同儕之間的互動得到認同,由人際交往找尋自我。 • 2-2-2 網路人際關係 • 網路具有擴展性,使人際關係不侷限在固定範圍內。 • 在真實生活中,人際關係會受地域、時間等限制,因此網路人際關係不完全與真實人際關係相符。 • 2-2-3 人際關係失落說 • CMC與傳統溝通「人際關係失落說」是來自與傳統溝通模式(面對面溝通)的比較 • 方式比較,CMC需要長時間培養。人們會對網路上互動對象有預期的盼望,期望長久的交換訊息,每日使用 IM 與對方交流的時間越長,在使用者的感受方面,就越親密。 • 透過網路的匿名及跨越地區性,青少年可以在網路上結交其他地區的朋友,也可以毫無顧忌的暢談。
2-3 即時通訊 • 2-3-1 即時通訊的定義 • 即時通訊是能夠即時通知訊息的一種軟體,允許兩人以上透過網路傳送各種資料,使人們能進行互動。是種打破傳統交往模式,跨越地域及時間的互動空間。 • 2-3-2 即時通訊的功能 • 溝通功能-多人會客、語音、視訊 • 個人化設定-嗆聲娃娃、聊天情境 • 娛樂功能-塗鴉版、互動小遊戲 • 附加價值-分享頻道、好友動向、照片分享 • 各家IM軟體推出各種不同功能,來吸引更不同需要的使用者。
PART.3 研究方法及設計 • 3-1 研究流程
3-2 研究範圍 • 台南縣市及高雄縣13-24歲的青少年為研究對象 • 3-3 由問卷結果得知: • 1.國高中生以使用Yahoo!Messenger為最多(69%以上),大學生則是MSN(46.8%)。 • 2.國高中生一天使用IM軟體的時間約在三小時之內(42.9%以上),大學生則是12小時以上為最多(32.6%)。 • 3.超過52%的青少年使用IM超過5年。 • 4.青少年使用IM功能最多為文字傳送(71.2%),其次為視訊(67.1%),三為網路電話(65%)。 • 5.大部分(37%以上)認為即時通訊可以幫助青少年維持人際關係以及解除誤會。
PART.4 結論—小論文的構成,以此篇為例 • 1.選好題目 ex:即時通訊對青少年影響因素 • 2.了解此研究差異性 ex:早期與現代通訊演進 • 3.如何編制結構 ex:研究方法與設計 • 4.解析以及彙整資料(包括文獻資料,問卷) 是否確實 ex:即時通訊介紹與問卷分析 • 5.再將以上結合成小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