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likes | 1.61k Views
認識多重抗藥性細菌. 衞 生防護中心感染控制處 二零一 三年九月. 多重抗藥性細菌. 抗藥性 是指細菌出現變異,令原本有效的抗生素變為無效 當細菌對大部分的抗生素都產生抗藥性時,便稱為「 多重抗藥性細菌 」 需用 非常規抗生素 替代治療 感染難以治癒 或 會引起較多的副作 用. 多重抗藥性細菌的種類. 抗 甲氧西林金黃葡萄球菌 ( 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 ) (MRSA) 抗 萬古霉素腸道鏈球菌 (VRE ) 超廣譜 β - 內酰胺酶耐藥性 細菌 (ESBL) 抗 碳青霉烯腸道桿菌 (CRE )
E N D
認識多重抗藥性細菌 衞生防護中心感染控制處 二零一三年九月
多重抗藥性細菌 • 抗藥性是指細菌出現變異,令原本有效的抗生素變為無效 • 當細菌對大部分的抗生素都產生抗藥性時,便稱為「多重抗藥性細菌」 • 需用非常規抗生素替代治療 • 感染難以治癒 • 或會引起較多的副作用
多重抗藥性細菌的種類 抗甲氧西林金黃葡萄球菌(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 (MRSA) 抗萬古霉素腸道鏈球菌 (VRE) 超廣譜β-內酰胺酶耐藥性細菌 (ESBL) 抗碳青霉烯腸道桿菌(CRE) 抗碳青霉烯鮑氏不動桿菌/耐多藥鮑氏不動桿(CRA/MDRA) 耐多藥綠膿假單胞菌 (MRPA) 萬古霉素中介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抗萬古霉素金黃葡萄球菌( VISA/VRSA) 其他……
MRSA、VRE的傳播途徑 • 主要是經接觸傳播 • 直接接觸,例如接觸患者的排泄物、傷口、分泌物 • 間接接觸已被污染的物件或環境表面 • 個人和環境衞生欠佳,可導致多重抗藥性細菌廣泛散播
多重抗藥性細菌的感染 亦可寄存於沒有感染徵狀的人身上(帶菌者) 可導致肺炎、尿道感染、傷口感染以至菌血症 高危人士較易受感染,而感染後的情況通常較為嚴重,或會致命 治療的選擇亦有限
高危因素 • 插有導管,例如: • 腹膜透析導管、尿導管、鼻胃飼管、氣管造口導管、引流 • 皮膚破損,例如: • 壓瘡、傷口、皮膚潰瘍、造口 • 個人因素,例如: • 免疫系統機能下降,如接受類固醇葯物治療 • 活動能力受損,如長期臥床 • 認知能力受損,如患腦退化症(又稱認知障礙症或痴呆症)
抗萬古霉素腸道鏈球菌(VRE) 腸道鏈球菌是普遍存在於腸道的一種細菌 當腸道鏈球菌對萬古霉素抗生素產生抗藥性時,便成為「抗萬古霉素腸道鏈球菌」 抗萬古霉素腸道鏈球菌常見於糞便,亦可存在於皮膚、尿液、傷口等等 大部分寄存(colonization)於沒有感染徵狀的人身上(帶菌者) 可導致感染(infection),例如尿道感染、菌血症等
院友安置 最好安排帶菌院友入住單人房間(首選) 否則應安排帶有同一種類的多重抗藥性細菌的院友們入住同一房間 否則以屏障與其他院友分隔,但不應安排易受感染的非帶菌院友與帶菌院友同住一房間 要有適當的標記讓院舍職員識別帶菌院友,要尊重院友私隱
環境清潔及衛生 每天用1比99稀釋家用漂白水(5.25%)清潔及消毒環境至少三次 特別注意經常觸摸的地方,如門柄、床頭櫃面、床欄等 設定專用的清潔用品,如地拖、桶、抹布 每次使用後,應立即把用品徹底消毒
專用醫療用具及設施 • 提供專用醫療用具 • 血壓計臂帶、探熱針 • 提供專用/指定設施 • 便椅、沐浴、厠所設施 • 輪椅 • 避免與易受感染的非帶菌院友共用,例如:有內置性導管、皮膚破損(如壓瘡)、難於控制/維持傷口滲液、外露的傷口等 • 如需共用,應安排帶菌院友在最後使用 • 每次使用後,立即把設施及用品徹底消毒
對沒有感染徵狀、較為健康和能自我照顧的帶菌院友對沒有感染徵狀、較為健康和能自我照顧的帶菌院友 標準防護措施 可與非帶菌院友一同參與日常社交活動 保持個人衞生 保持手部衞生
院友如帶有多重抗藥性細菌及 • 插有導管(如導尿管、腹膜透析導管、鼻胃管等)或 • 皮膚破損(如壓瘡) 、外露的傷口(如氣管造口)或 • 個人因素(如未能維持個人和環境衞生) 標準防護措施 及 修訂版接觸傳播防護措施
接觸傳播防護措施 - 修訂版 個人防護裝備 進入帶菌院友房間前,如要接觸院友或其周圍可能受污染的環境,便應採用適當的保護裝備,例如:進行有緊密接觸或大範圍扶抱的護理程序(更換尿片、沐浴等),便需穿著保護衣及戴上手套 為保護口、鼻、眼部黏膜及頭髮,如護理程序有發生飛濺的機會,需要穿戴全面罩/即棄帽作保護
接觸傳播防護措施 - 修訂版 穿、除個人防護裝備的區域 • 在隔離房/區外設置穿著個人防護裝備區域並備有酒精搓手液 • 在隔離房/區內設置卸除個人防護裝備區域並備有酒精搓手液及大型有蓋垃圾桶 • 在適當位置張貼穿、除個人防護裝備程序及手部衛生指引
訪客和家屬 可探訪帶菌院友 注意個人及手部衞生 接觸院友後應施行潔手 在適當時候使用正確個人防護裝備
個案(一) 個人因素 沒有高危因素帶菌院友 皮膚破損 插有導管 陳伯,85歲 出院情況:有足夠的自我照顧能力,與其他院友有正常的社交活動,行動需拐扙
沒有高危因素院友感染控制措施 實施標準防護措施 修訂版接觸傳播防護措施 設定專用廁所及浴室,安排帶菌院友在最後使用,用後要清潔消毒 為院友提供專用醫療用具 社交活動 教導院友保持個人衛生,勤洗手 可以保持社交活動,例如外出 家屬可以探訪及接觸院友,並指導要遵守感染控制措施
個案(二) 個人因素 皮膚破損 屬高危因素帶菌院友 插有導管 腹膜透析導管 黄婆婆,65歲 出院情況:插有腹膜透析導管,需要中度照顧,協助進食,及與其他院友有正常的社交活動
高危因素帶菌院友感染控制措施 實施標準防護措施 及修訂版接觸傳播防護措施 設定專用廁所及浴室,安排帶菌院友在最後使用,用後要清潔消毒 為院友提供專用醫療用具 社交活動 可以安排與沒有高危因素院友在大廳活動 家屬可以探訪及接觸院友,並指導要遵守感染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