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592 Views
时,有. 第 9 章 信号处理与信号产生电路 本章主要讨论信号的处理(滤波)和信号产生(振荡)电路。. 9.1 滤波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1) 基本概念 滤波器 —— 让有用频率信号顺利通过,同时抑制无用频率信号。 有源滤波器:由有源器件构成的滤波器。. 滤波电路传递函数定义. —— 模,幅频响应. 其中. —— 相位角,相频响应. 时延响应. 2) 有源滤波电路的分类 各种滤波器的幅频特性 通带 —— 允许信号通过的频率范围; 阻带 —— 能够阻断信号的频率范围;
E N D
时,有 第9章 信号处理与信号产生电路 本章主要讨论信号的处理(滤波)和信号产生(振荡)电路。 9.1 滤波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1)基本概念 滤波器——让有用频率信号顺利通过,同时抑制无用频率信号。 有源滤波器:由有源器件构成的滤波器。 滤波电路传递函数定义 ——模,幅频响应 其中 ——相位角,相频响应 时延响应
2) 有源滤波电路的分类 各种滤波器的幅频特性 通带——允许信号通过的频率范围; 阻带——能够阻断信号的频率范围; 截止频率——通带与阻带的界限频率 分类 低通(LPF) 高通(HPF) 带通(BPF) 带阻(BEF) 全通(APF)
各种滤波器的用途 低通滤波器(LPF)——削弱高次谐波或频率较高的干扰和噪声(低频、直流信号可通过) 高通滤波器(HPF)——削弱低频、直流分量(高频信号可通过) 带通滤波器(BPF)——突出有用频段的信号; 带阻滤波器(BEF)——抑制某一频段的干扰信号; 有源滤波器的主要参数 通带增益Ao;通带宽度BW;特征角频率n( c);等效品质因数Q;中心角频率o。
9.2 一阶有源滤波电路 1. 低通滤波电路 RC为无源低通,另加同相电压放大。 1)传递函数 在通带范围内电压增益: 同相比例放大系数 令
幅频响应 A(j) = AVF 1+( c)2 因为传递函数A(j) 的分母为角频率的一次幂,故称“一阶有源滤波器” 幅频响应按–20dB 十倍频程 衰减,滤波性能差。 通带增益:Ao=AVF = (R1+Rf)/R1; 通带宽度:BW= c; 特征频率:c=1 RC 2. 高通滤波电路 低通电路中的R和C交换位置便构成高通滤波电路
9.3 高阶有源滤波电路 1)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 if i2 i1 对于滤波电路,有 传递函数 (同相比例) 得滤波电路传递函数 (二阶)
注意: 滤波电路才能稳定工作。 2. 传递函数 令 称为通带增益 称为等效品质因数 称为特征角频率 则
用 代入,可得传递函数的频率响应: 2. 传递函数 归一化的幅频响应 相频响应
3. 幅频响应 归一化的幅频响应曲线 -40dB/十倍频程 滤波效果比一阶好
2)二阶有源高通滤波器 将低通电路中的电容和电阻对换,便成为高通电路。 传递函数 通带增益Ao= AvF=(R1+R2)/R1 特征频率c=1/RC 等效品质因素Q;通带宽度BW=。
二阶有源带通滤波器 20lgA(jw)/Ao 二阶有源滤波器的滤波性能明显优于一阶有源滤波器。 二阶滤波器的传递函数: 低通:A(S)=Aoc2 (S2+cS Q+ c2) 高通:A(S)=AoS2 (S2+cS Q+ c2) 带通:A(S)= (AooSQ) (S2+oS Q+ o2) 带阻:A(S)=Ao (S2+o2) (S2+oS Q+ o2)
9.5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 正弦波振荡器实质上是一种满足自激震荡条件带选频网络的放大电路。(正反馈,且在反馈支路中加选频网络;无需输入信号)。 1.反馈放大器产生自激振荡的基本原理 负反馈(放大):反馈信号与净输入信号反相。净输入减小。 信号发生器: 目的——产生波形; 措施——加强自激振荡的条件 (正反馈) 正反馈(振荡): 反馈信号与净输入信号同相,反馈送到同相输入端。
振幅平衡条件 相位平衡条件 2.振荡条件。 因为 所以 又 所以振荡条件为 3.起振和稳幅 电路中的 噪声、扰动信号(含fo)选频网络选出fo,并使其符合相位平衡条件; 若开始时,,fo得不到有效放大,不能起振。 ∴起振的幅值条件是: 1 若 1一直存在,起振后信号越来越大波形失真; ∴起振后还需要稳幅环节,使波形基本不失真。
4、分析方法 (1)确定电路中的基本环节——放大电路、反馈网络和选频网络; (2)分析是否满足: =1——关键是相位平衡条件(瞬时极性法);振幅条件的分析可在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后进行; (3)计算fo——与选频网络有关; (4)振荡的建立和稳定——起振条件、稳幅措施。 5、分类 正弦波振荡电路可分为 RC、LC(含石英晶体器件)两大类 RC——产生1Hz—1MHz低频信号; LC——产生1MHz以上的高频信号。
9.6 RC正弦波振荡电路(低频) 又称桥式振荡电路器(由Z1、Z2、R1、Rf组成四个臂) 1.电路的构成 基本环节——放大电路: 同相比例 选频反馈网络: RC串、并联选频网络 当f=fo时,选频网络对外呈电阻性,C不产生附加相移。 瞬时极性法——正反馈
2.RC串并联选频网络的选频特性 反馈系数 且令 又 则 幅频响应 相频响应
2.RC串并联选频网络的选频特性 当 幅频响应有最大值 相频响应
当 时, 电路可以输出频率为 的正弦波 3.振荡电路工作原理 选频网络呈电阻性 用瞬时极性法判断可知,电路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此时若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为 则振荡电路满足振幅平衡条件 RC正弦波振荡电路一般用于产生频率低于 1 MHz 的正弦波
起振时, 稳幅 热敏电阻 4.稳幅措施 起振条件 振幅平衡条件 采用非线性元件 • 负热敏元件 即 热敏电阻的作用
整流滤波 可变电阻区,斜率随vGS不同而变化 稳幅 4.稳幅措施 采用非线性元件 • 场效应管(JFET) T 压控电阻 稳幅原理
例1:移相式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电路如图所示。试说明该电路是如何满足振荡条件的。例1:移相式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电路如图所示。试说明该电路是如何满足振荡条件的。 C C C R R R Rf A1 – . + Vo C İ R R İ . . . . . . . . C Vc V1 Vo Vo Vo V1 V1 V1 解:A = 1800 ,f=? 一级RC移相网络可移相00—900, 三级RC移相网络可移相00—2700, 只要适当选择R、 C的数值,可在特定频率fo时,使f = 1800 ∴ A+ f =3600 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只要调节Rf的数值,使放大器 的AvF适当,可满足振幅平衡条件。 注: V1超前Vo:00—900 V1滞后Vo:00—900
Rf R ( ) ( ) ( ) – A1 + A2 + . – Vo C R C R 例2:试从相位平衡条件判断下列电路能否产生正弦振荡。 (+) 方法——瞬时极性法: “断开回路,引进输入”看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是否同相。 解:A = – 1800 ; 当fo =1 (2RC)时,f=00 A+ f = – 1800,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不能起振。
Rf ( ) R C C – A1 . + Vo R R 例2:试从相位平衡条件判断下列电路能否产生正弦振荡。 (+) 解:A = – 1800 ; 两连级RC移相网络可移相00—1800之间,而达不到1800, A+ f ≠ 2n,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不能起振。
+Vcc Rb . C R Re Vo R C 例2:试从相位平衡条件判断下列电路能否产生正弦振荡。 (+) (+) (+) 解:A = 00 ; 当fo =1 (2RC)时,f=00 ; A+ f = 00= 2n,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但由于Av 1 3 ,不满足振幅平衡条件 , 不能起振。
( ) +Vcc R Rd Rb1 Rc C3 Rg1 C . C1 Vo C2 Rg1 Re R Rb2 C C4 Rs Rg2 例2:试从相位平衡条件判断下列电路能否产生正弦振荡。 (+) (+) (+) 解:A =3600 ; 当fo =1 (2RC)时,f=00 ; A+ f = 3600= 2n,满足相位平衡条件;能起振。
则 一般有 9.7 LC正弦波振荡电路(高频) 用LC作选频网络,放大电路由分立元件构成;常见的振荡器有:变压器反馈式、电感三点式、电容三点式。 9.7.1 LC选频放大电路 1)串、并联谐振回路 (当谐振回路的固有频率等于工 作信号频率时,电抗之和为0。) 讨论并联谐振回路:
为谐振频率 或 当 时, 为品质因数 有 即 电路谐振。 特点: 1.谐振时 阻抗最大,且为纯阻性 2. 3.谐振时
4. 阻抗频率响应 (a)幅频响应 (b)相频响应 Q值越大,谐振阻抗越大,选频特性越好。
通过选择高增益的场效应管和调整变压器的匝数比,可以满足通过选择高增益的场效应管和调整变压器的匝数比,可以满足 使电路可以起振。 FET进入非线性区,波形出现失真, 从而幅值不再增加,达到稳幅目的。 9.7.2 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电路 1. 电路结构 A =1800, f=1800 , ∴ f +A =2n。 2. 相位平衡条件 3. 幅值平衡条件 4. 稳幅 5. 选频 虽然波形出现了失真,但由于LC谐振电路的Q值很高,选频特性好,所以仍能选出0的正弦波信号。
例:试判断下列振荡电路是否满足相位平衡条件。例:试判断下列振荡电路是否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A =1800, f=1800 , ∴ f +A =2n。 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A =1800, f=1800 , ∴ f +A =2n。 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A =00, f=00 , ∴ f +A =2n。 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9.7.3 三点式LC振荡电路 1. 三点式LC并联电路 仍然由LC并联谐振电路构成选频网络 中间端的瞬时电位一定在首、尾端电位之间。 三点的相位关系 A. 若中间点交流接地,则首端与尾端 相位相反。 B. 若首端或尾端交流接地,则其他两 端相位相同。
9.7.3 三点式LC振荡电路 2. 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 相位平衡条件 振幅平衡条件 Av较大(共射);适当选取L1、L2比值,即可起振。(加大L2有利于起振) 振荡频率
9.7.3 三点式LC振荡电路 3. 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相位平衡条件 振荡频率
例:试判断下列振荡电路是否满足相位平衡条件。例:试判断下列振荡电路是否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电路 A =00, f=00 , ∴ f +A =2n, 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A =00, f=00 , ∴ f +A =2n, 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频率稳定度一般由 来衡量 ——频率偏移量。 ——振荡频率。 9.7.4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1. 频率稳定问题 Q值越高,选频特性越好,频率越稳定。 LC振荡电路 Q ——数百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Q ——10000 500000
晶体机械变形 晶体产生电场 机械振动 交变电压 9.7.4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2. 石英晶体的基本特性与等效电路 结构 极板间加电场 极板间加机械力 压电效应 交变电压 机械振动的固有频率与晶片尺寸有关,稳定性高 压电谐振 当交变电压频率 = 固有频率时,振幅最大。
通常 所以 9.7.4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2. 石英晶体的基本特性与等效电路 等效电路 特性 A. 串联谐振 晶体等效阻抗为纯阻性 (a)代表符号 (b)电路模型 (c)电抗-频率响应特性 B. 并联谐振
由于 调整 9.7.4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2. 石英晶体的基本特性与等效电路 实际使用时外接一小电容Cs 则新的谐振频率为 由此看出
9.8 非正弦波信号产生电路 非正弦信号:矩形波,三角波,锯齿波,尖脉冲,阶梯波,等等。 非正弦信号并非由不同频率分量的正弦信号叠加,而是通过一定的电子技术和电路结构来完成的。 注意:非正弦信号,不能用相量法进行分析。运放不能用虚短的概念来分析。 9.8.1 电压比较器 电压比较器:对两个输入电压进行大小比较,在输出端用高低电平给出比较结果,若将高低电平看成“开-关”,则电压比较器就具有开关特性. 运放构成的电压比较器中,运放或是开环结构、或是(正反馈)闭环结构。
U D v1 vo (a) v2 vi vo vd (b) VREF 过渡过程 vo+ VREF vo vo- 0 vi 1.单门限(阈值)电压比较器(简单电压比较器) (1)基本电路及工作原理:运放开环。 图(a):当v1 > v2时,输出vo 为(饱和)高电平;反之则为(饱和)低电平。 图(b): VREF为参考电压。当vi1 > vREF时,输出vo为高电平;反之则为低电平。 (2)传输特性(以图(b为例): 说明: ①电路的开关转换点电平(也称为“阈值电平”或“门槛电平”)为VREF。由于vi 只有一个阈值,因此这种电路称为“单门限(阈值)电压比较器”。 ②若输入信号对换,则传输特性反之(如虚线所示)。 ③中间的过渡过程可忽略。
U D vi VREF vo t 0 0 t R1 vi R2 vo (3)过零比较器 若使VREF = 0,则上述电路就成为“过零比较器”,它可用于检测输入信号vi的过零状态。 其传输特性只要将上述图中的纵坐标平移VREF即可得到。 过零比较器可将输入的正弦波转换成方波: (4)限幅措施和保护措施 为防止输入信号过大损坏集成运放,除了在比较器的输入回路中串联电阻外,还可在集成运放的两输入端间并联两个正反相接的二极管。在输出端加接稳压管和(或)二极管,可对输出端起限幅保护作用。见图示。
9.8.2 迟滞比较器(施密特触发器) (1)电路及特点(如图) U D vN vi vo vP vREF R1 R2 i1 i2 正反馈闭环电路,可加速变化,缩短开关转换的过渡过程,使输出上下边沿更陡,波形更好。 (2)传输特性 开关转换电平为vp ,设电流如图所示: 可解得: vo具有正负两个饱和值,所以开关转换电平为——VT+和VT-: 当vi由小向大变化时,在经过VT+ ,输出vo由高饱和电平转换为低饱和电平;当vi由大向小变化时,在经过VT- ,输出vo由低饱和电平转换为高饱和电平。传输特性见下图:
U D vo+ vo- vi VT+ VREF VT- VT+ VT- 0 t vo vo 0 t 0 vi VT+称为“上触发电平”,VT-称为“下触发电平”。 迟滞回路的回差: ★与简单比较器相比,施密特触发器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所以常常用于整形、抗干扰的场合。 如图例:
9.8.3 方波产生电路 方波产生电路又称为“多谐振荡器”,具有非常丰富的谐波。方波是矩形波的一种(占空比为50%)。而且是产生其它多种非正弦波电路的基础。 1.基本电路 U D Rf vo 反馈环节 延迟环节 vc C R2 R1 开关环节 电路具备了非正弦波产生电路的基本部分:迟滞比较器作为开关环节(VREF = 0 );反馈延迟环节——Rf 和C 上触发电平是: 正值 下触发电平是: 负值
2.振荡原理分析 设初始条件:vc= 0,vo 为高电平vo+。 这时的上触发电平是:VT+ U D Rf vo vc C vC VT+ R2 R1 0 t t1 t2 t3 VT- vo Vo+ T/2 0 t Vo- T vo+通过Rf 对电容充电,vc↑; →当vC =VT+ 时(穿过VT+时),施密特触发器输出由高电平转换为低电平vo- ;这时的下触发电平是:VT- 这时电容开始通过Rf 向vo- 放电vc↓ →当vC =VT- 时(穿过VT- 时),施密特触发器输出由低电平转换为高电平vo+ ;→vo+又开始通过Rf 向电容充电,重复前一个周期的工作状态,周而复始……。 根据以上分析,可画出相应的输入输出波形图。
U D Rf vo vc C vC VT+ R2 R1 0 t t1 t2 t3 VT- vo Vo+ T/2 0 t Vo- T 说明:由于充放电时间常数相等(τ=RfC),且│vo+│=│vo-│,所以产生的矩形波是占空比为50%的方波。 3.计算振荡周期(频率) 这是一阶动态电路,可用三要素法求解。 振荡频率为:
U D Rf vo C Rf RW R2 R1 RW1 RW2 4.占空比可调的矩形波产生电路 当上述电路中充放电的时间常数不同时,则电路将产生占空比不同的矩形波: 调节RW,就可改变充放电的时间常数: 充电时,τ=(Rf +RW1)C ; 放电时,τ=(Rf +RW2)C 。 这时应分别计算充电周期T1和放电周期T2 ,振荡周期为:T = T1+T2 。
9.8.4 三角波产生电路简介 在方波产生电路中,vC的波形近似于三角波,一般不用。 1.电路构成: U D C R3 R4 vo1 A1 A2 vo R2 R5 R1 ±vZ vo1 0 t vo 0 t 初始状态 虚地 2.振荡原理简介 设vo1为高电平vZ,积分器输出vo由正向负线性变化,vp1 也随之向下,当穿过零点时,vo1 转换为低电平-vZ,积分器输出vo由负向正线性变化,vp1也随之向上,当穿过零点时,vo1又转换为高电平vZ,周而复始形成振荡。(波形见上图)
U D C R3 R4 vo1 A1 A2 vo R2 R5 R1 ±vZ vo1 0 t vo 0 t 3.特点: ①改变R4、C ,可改变上升和下降的斜率,因此可用以调节频率。 ②用积分器输出做迟滞比较器的输入(相当于整体反馈),可使vo 幅值稳定,否则vo 幅值会随方波信号的频率变化。 ③该电路既能输出三角波(vo),也能输出方波(v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