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509 Views
语言运用 图文转换专题. 红安一中 刘新霞. 一、说专题. 1 、图文转换综合考查对材料的的分析能力,要求从图画、图表等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这种题型可以综合考查学生观察分析、理解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 , 命题专家十分青睐它。 2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该题有增加趋势,且变化多样,考查难度有所加大。 07 年湖北卷 的结合节徽写对联和 天津卷、广东卷等省市 的题目都是图文转换中的创新题,贴近生活,实用性强。 (附: 2004-2007 年图文转换题分布统计图). 2004-2007 年图文转换题分布统计.
E N D
语言运用 图文转换专题 红安一中 刘新霞
一、说专题 • 1、图文转换综合考查对材料的的分析能力,要求从图画、图表等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这种题型可以综合考查学生观察分析、理解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命题专家十分青睐它。 • 2、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该题有增加趋势,且变化多样,考查难度有所加大。 07年湖北卷的结合节徽写对联和天津卷、广东卷等省市的题目都是图文转换中的创新题,贴近生活,实用性强。(附:2004-2007年图文转换题分布统计图)
二、说教法 • 【教学目的】: • 1.了解图文转换题的三种类型。 • 2.掌握图文转换题目的解题步骤。 • 【教学重点】: • 掌握图文转换三种类型题目的做题方法。 • 【教学难点】:让学生答题更规范。 • 【教学方法】:点拨法、讨论法、练习法。 讲练结合,在练习中使学生掌握各种图文的 特点和解题思路。 先用例题点拨,继而课堂演练引导学生讨论,最后用课后练习巩固知识点。
三、说教学过程 1.命题探讨 2.方法点拨
命题形式 总结近年来的高考命题形式,大致有以下类型 (一)从所供材料角度分为两种: 1.表(表格)文转换题 2.图文转换题(图又分为“标志图”和“示意图”) 3.画文转换题(画即“漫画”) (二)从表达角度分为两种: 1.直接表述图表信息; 2.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
图文转换类型一 表文 转换题
表文转换 考查类型:1、直接表述信息类 2、推断总结类 (从表达角度分类)
例题分析 题型1、直接表述图表信息题 例1.下面是一份有关尝试回忆效果的实验结果材料,试根据这个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如何读表? 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 弄清说明对象和比较角 度;还有题干中句式要 求和字数限制。 2. 仔细分析图表,全面 准确捕捉信息。 如找出比较对象、比较 角度、项目、各种数据 及其变化特点。 如何表达? 答案与源信息要求同一: 即图表包含的陈述对象、比较的各个项目角度、事物发展的趋势,在转换中一定要全面准确,不遗漏。若题目要求把图表内容表述出来,还要引用图表中的具体数据来加以说明。 用于尝试回忆的时间越多,背诵效果就越好。 从表中数据的纵向对比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条带有普遍意义的识记规律,即 (20个字以内)
学生阅读能力值 8 6 4 2 学生课外阅读活动频次 每周 两次 一月 两次 两月 一次 偶尔 一次 题型2、推断总结题 例2.下面是某地几所学校的课外阅读活动与学生阅读能力情况图表,读后在后面的空格上填写句子。 如何读表? 1.注意题目中的标志性 词语。 如:该图表明(说明、证 明)了”“用一句话概括为” “所揭示的问题是”“从中可 以看出(得出)”等标志性 词语。 2.留意题目中的调查 主体、调查目的。 如何表达? 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反映事物变化规律的词要准确。如表程度范围的“近一半(约50%)”“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约几成”等。 学生阅读能力与课外读书时间成正比,经常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某地几所学校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的时间不等,其时间为偶尔一次,两月一次,一月两次,每周两次,学生阅读能力值分别为2、4、6、8,这表明 :
课堂演练 一、表文转换题 练1、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2004广东)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10万册图书,在最近的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校80%的图书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象。 学生不爱惜图书,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1.对图表基本内容进行概述:要忠实于图表,不要想象或虚构,主语一般是题目的调查对象,谓语部分概括主要数据的变化。一般用主谓句陈述。1.对图表基本内容进行概述:要忠实于图表,不要想象或虚构,主语一般是题目的调查对象,谓语部分概括主要数据的变化。一般用主谓句陈述。 2.第二问一般问从该图中得出什么观点或结论。答题要思考比较数字后得出的结果+调查的目的或调查得出的结果所蕴含的意义。答案用语不能离开调查的对象、目的,可优先选用题干(表题)中的词语。 总结表文转换题一般解题思路
图文转换类型二 图文 表述题
图文转换 考查类型:1、标志图 2、示意图 (从表达角度分类)
例题分析 题型1、标志图 例3、下面是北京2008年残奥运会会徽“天地人”的图形(上面图形的颜色由上而下分别是红蓝绿色),试根据这一会徽,完成下列题目: 2.①会徽图形部分,以书法的笔触表现一个运动的人形,仿佛一个向前跳跃的体操运动员,又像一个正在鞍马上凌空旋转的运动员,体现了运动的概念;②会徽图形部分也可看作是中文的“之”字,其曲折,寓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成功;③会徽所使用的色彩中,红色,寓意着太阳;蓝色寓意着蓝天,绿色寓意着大地。三种颜色的三个笔画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的人形即为“天地人”,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表达了现代人秉持科学的发展观,追求运动的和谐,人的自身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④把中国的文字、书法和残奥精神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⑤会徽还以色彩选择充分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红色,是具有浓重中国特色的“中国红”,体现了“人文奥运”理念;深蓝色,代表着高科技,体现了“科技奥运”理念;绿色,代表着环保,体现了“绿色奥运”理念。 如何读图? 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如何表达? 1、说明(介绍)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 2、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想象。 1、北京2008年残奥会会徽“天地人”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图形部分,即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形; 二是“Beijing 2008 Paralympic Games”字样;三是国际残缺人奥林匹克委员会标志。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画面:_______________ 2、请描述该会徽所表达的含义。(指出其中一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2、示意图 用参考答案引导他们注意答题的关键: 如何读图? 例4.科学家培根等人曾提出一种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如下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这一模式。 (让学生自己归纳题型的特点) 1、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 2、把握概念间的关系: 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不能遗漏) 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 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和连贯作用。 如何表达? 1、分析几个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其间的关系,看是否属于因果、条件、递进、并列、转折、承接等。根据此来选定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实施连缀。 2、答题时注意把整个过程表述清楚。 讨论:这种题型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不同? 包括三部分内容:方框、箭头、箭头上的文字 展现一个事件的流程 流程图 用一些误例启发他们归纳正确的做题方法:
例5、2006年5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奠基。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对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的所在位置作一个介绍。要求方位表述准确,用语富于变化。(5分)(2006年全国Ⅱ卷)例5、2006年5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奠基。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对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的所在位置作一个介绍。要求方位表述准确,用语富于变化。(5分)(2006年全国Ⅱ卷) • 从奥运主体育场向上走,顺着奥运水系前进,中国科学技术馆就在右边,北边来到森林公园。 • 审题不清,用语不准(缺乏常识),有语病 • 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位于奥运水系的中部,在它的北部是森林公园,沿着水系向南走便走到奥运主体育场。 • 方位表述不准 • 中国科学技术馆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在它的西边是奥运水系,南边是奥运主体育场,北边是森林公园。 • 没注意“用语富于变化”的要求 参考答案: • 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建在奥林匹克公园内,西傍奥运水系,南望奥运主体育场,北邻森林公园。 • (地图---注意:方位表述恰当/此题还应注意用语富于变化) • 让学生积累一些表方位的词语 如何读图? 1、先找出它所处的位置 2、看清楚参照物 如何表达? 1、用准方位词 2、条理清楚(最好按东西南北的顺序介绍) 让学生积累一些表方位的词语: 傍、依、靠、倚、近、望、接、邻
课堂演练 二、图文转换题 练2、仔细观察下面这幅“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图,揣摩其含义,并用一段文字具体阐释。(6分) 参考答案:该标识①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②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③圆弧的起笔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④落笔的飞白由一群和平鸽构成,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 ⑤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写意的笔触旨在传达一种探索的信念。(6分。语句通顺,想像合理,主旨明确。标号为便于评分而加,能答出3点要素即可。)
1. 观察表象,抓住特点。 2.由此及彼,展开联想。 3. 分析寓意,文字表达。 图文转换题一般解题思路:
图文转换类型三 画文 转换题
漫画题型: 1.画面描述;2.揭示寓意; 3.变式考查。(前两类+语用其它考点) 漫画的构成: 注释(可以没有):是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 画面+寓意 显性 隐含 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 标题(可以没有):即题目,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
例题分析 题型1、画面描述题 例6.请描述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写出它的寓意。(2005年高考天津卷) 如何读画? 1.整体观察: 看清作者所画的人或物 (看清文字,注意标题) 2. 揣摩细节,抓住关键。 夸张处有弦外音, 细节表达真正意图。 如何表达? 整体意识,注意主次, 按照一定的顺序, 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抓住矛盾,暗示寓意 注意字数,客观描述 上边这幅漫画是由两幅图构成的。第一幅画面上所画的物有:四只小狗,一个没了井盖的窨(yìn)井,一个望远镜,一根盲杖,一个墨镜。第二幅画面上所画的物有:一只小狗,一个没了井盖的窨井,一个墨镜,一根盲杖,一串脚印。要观察漫画的细节:望远镜、盲杖、墨镜、脚印。 一只戴着望远镜的小狗领着几条小狗,昂着头,雄赳赳地走在马路上,结果前几只都掉入了窨井,而戴着墨镜,靠拐杖探路的盲狗却幸免于难。
题型2、揭示寓意 如何明意? 例7.仔细观察下边这幅漫画,按要求作答。(1)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2005年湖北卷) (1)要正确理解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2)要理解人或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及原因。 (3)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把握讽刺行为或对象,理解画面的寓意。 如何表达? 概括寓意要语言简明,语言要讲究,一般可选用“告诉”“反映”“讽刺”“揭露”“批评”等词语作为概括寓意的谓语中心词。 大树以自己的高大荫庇小树,反而妨碍了小树的成长。作者是借此讽刺当今社会中因过度呵护、一味溺爱而导致的弊端。
题型3、变式考查 例7.(2)为漫画拟定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不能以“无题”为题。)(2分) 如何拟题? 1.弄清漫画讽刺的主体和主题 2.要紧扣寓意,选择角度拟题 可直接以讽刺主体命名 从呼吁主体命名 从两者的关系 从寓意角度 如何表达? 从讽刺主体命名:“溺爱” “沉重的爱”“扭曲的爱” 从呼吁主体命名:“妈妈,请给我阳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 从两者的关系:“爱与碍 ” “庇护与妨碍” 从寓意角度: “溺爱之下难成材” “大树之下难以成材” “成长需要足够的空间 ” 注意标题的要求:观点鲜明醒目、 新颖生动; 简洁,注意字数要求。
[变式考查] 例题: 1.请仔细观察下边这幅漫画,用仙人掌的刺(或仙人掌)作喻体写一个比喻句,揭示出这幅漫画的主题。 人言(或舆论)就像仙人掌上的刺一样令人生畏。 (评分标准:本体与喻体要有相似之处,符合比喻句要求得2分;切合题意,准确揭示漫画的主题得2分。)
2.仔细观察漫画《祖孙“三带”》,领会画面内容的寓意,参照例句在横线上各写一句50个字以内的话。 祖孙三“带” 石民刚《工人日报》 例句:爷爷的腰带是一根饱经沧桑的简陋布条,那上面 悬挂的烟袋和烟杆盛装了他们多少艰难与无奈。 一根简陋皮带,那上面悬挂着一枚钥匙和印章,记录了生活的单调与苍白。 (1)爸爸的腰带是 一条有名牌标志的皮带,那上面悬挂着手机、腰包和修饰物,显示着生活的富裕与时代的进步。 (2)孙子的腰带是
3.请根据漫画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要求:体现画意,通俗易懂,有一定文采。(不超过16个字)(2005年高考浙江卷)3.请根据漫画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要求:体现画意,通俗易懂,有一定文采。(不超过16个字)(2005年高考浙江卷) 此题是将概括寓意与拟写广告综合起来考查。画面的主体是陷阱,讽刺的现象是吸毒,人物的心理状态是试试看,抓住这些内容,结合广告的文体特点。 “不要陷入吸毒的陷阱”或“毒品是生命的陷阱,请勿尝试”
课堂演练 三、画文转换题 练3、简要说明下面漫画的寓意,并为它拟定一个标题。要求:寓意的字数在15至30之间;标题不超过4个字,标题与寓意之间具有相关性。(2006年重庆卷) 寓意:讽刺了社会上的一些虚伪的人,他们表面上看很有集体团结合作感,实际上却暗中借此为自己谋私利。 标题:如此团结/如此划船/划船者。
1.细察画面,抓住矛盾切入。 (人、物、景不遗漏;细致分析,抓住矛盾) 2.精析关系,揣摩细节变化。 (分析图中每个元素的密切关系;联系社会实际理解细节发展变化的条件及原因。) 3.重视结合,审视关键提示。 (标题,漫画中的文字,题目的要求) 漫画题答题要点总结
巩固练习 1、读下面的材料,在横线处填写句子,要求句子表达合理、简明。某中学学生会向一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1)调查结果是这样的。(请概括说明) _____ ⑴武侠言情和娱乐休闲超过三分之二,文学历史和时事政治不足三分之一。 ⑵相当多的学生喜欢轻松,不注重学识修养,缺乏时代责任感。 ⑶需要改变,因为青少年代表着国家的希望,肩负着历史的重任。 (2)形成这样的认同意味着_____________ (3)这种状况是否需要改变,请陈述理由 __________ 【注】每一类内容的认同率均指认同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
2.根据下面遗忘规律图,概括表述遗忘规律,并说明遗忘规律给我们的启示。2.根据下面遗忘规律图,概括表述遗忘规律,并说明遗忘规律给我们的启示。 速度(%) 100 记忆的东西(%) 启示:经常反复记忆会延缓遗忘速度。 80 60 40 20 6 2 3 4 5 1 时间(天) 描述性概括规律:刚记住的东西,在短时间内遗忘速度较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速度逐渐变慢。 再概括:刚开始遗忘速度较快,后来就逐渐慢下来。 若用四个字就说:(遗忘速度)先快后慢。
3、下面是某机构对目前高中教材内容与现实联系程度的调查表,请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3、下面是某机构对目前高中教材内容与现实联系程度的调查表,请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1)请概括图表所反映的主要情况(不出现具体数字)。 (2)该图表给人的启发是多方面的,如果你是新教材编写者,可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从表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师生认为教材和现实联系不紧密。 (2)A.教材和现实联系不紧密,会降低教材的吸引力。 B.教材和现实的脱离,会使教材得不到广大师生的青睐。 C.在新教材编写中应该注意教材与现实的联系
4、仔细观察下面这枚“国家节水标志”,准确理解标志的含意,然后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格处填写适当的文字,使上下文句意衔接自然。4、仔细观察下面这枚“国家节水标志”,准确理解标志的含意,然后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格处填写适当的文字,使上下文句意衔接自然。 “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标志中圆形背景实际为绿色)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手又像_______, 象征。 公众参与,人人动手 一条蜿蜒的河流 滴水汇成江河
5.右图是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节徽。该图案以编钟为主体,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又体现了举办地湖北深厚的文化底蕴。下方的波浪既是象征湖北云梦水泽地域特色的传统云水纹饰,又是象征吉祥如意的祥云,形似一个横着的阿拉伯数字“8”。中间的圆形图案是中国艺术节节徽,是每一届节术节设计节徽时必须采用的。请结全节徽图案的含义,为“八艺节”主会场拟一副对联。平仄不作要求,不超过30字。(湖北卷·20题)5.右图是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节徽。该图案以编钟为主体,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又体现了举办地湖北深厚的文化底蕴。下方的波浪既是象征湖北云梦水泽地域特色的传统云水纹饰,又是象征吉祥如意的祥云,形似一个横着的阿拉伯数字“8”。中间的圆形图案是中国艺术节节徽,是每一届节术节设计节徽时必须采用的。请结全节徽图案的含义,为“八艺节”主会场拟一副对联。平仄不作要求,不超过30字。(湖北卷·20题) 答案示例: 祥云朵朵 楚韵荆风迎宾客 编钟声声 高山流水觅知音 仙鹤偕楚天云水同迎祥瑞八艺 神钟谱鄂土乡情兴奏和谐五音
6.仔细观察漫画,请用简单的描述性语言,阐释画面。6.仔细观察漫画,请用简单的描述性语言,阐释画面。 参考答案:一只英俊洒脱的公鸡在对着一只鸡蛋讲授高等代数,讲台前方是课桌,课桌下的一把椅子上空空如也,只有那只鸡蛋静静地躺在桌面上。
7.根据漫画的画面内容,用简要语言表达出这幅漫画的主题(30字以内) 参考答案 :讽刺(揭露、批评等)了一些人两面三刀、沽名钓誉、弄虚作假的行为(行径、做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