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民主憲政與法治 第三章

民主憲政與法治 第三章. 各主要國家的憲政發展. 壹、前言 貳、英國的憲政發展 參、美國的憲政發展 肆、法國的憲政發展 伍、結語. 英國憲政發展的特色. 由於地理的因素 ﹐ 憲政發展受外力影響甚少 是經由長期逐漸演變發展而成 , 焦點為 ﹕ 1) 從第十一世紀的大會議演變成現在的 英國議會 2) 從有實際權力的國王到現在的虛位元 首. 英國憲政發展的歷程. 1215 年 , 英王被迫簽訂大憲章 , 王權從此不得恣意妄為

Download Presentation

民主憲政與法治 第三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民主憲政與法治 第三章

  2. 各主要國家的憲政發展 壹、前言 貳、英國的憲政發展 參、美國的憲政發展 肆、法國的憲政發展 伍、結語

  3. 英國憲政發展的特色 • 由於地理的因素﹐憲政發展受外力影響甚少 • 是經由長期逐漸演變發展而成,焦點為﹕ • 1) 從第十一世紀的大會議演變成現在的 英國議會 • 2) 從有實際權力的國王到現在的虛位元 首

  4. 英國憲政發展的歷程 • 1215年,英王被迫簽訂大憲章 ,王權從此不得恣意妄為 • 1264-1265,國王與貴族不和﹐貴族、神職領袖、騎士及平民代表於西敏寺舉行議會(Parliament)﹐被視為現代議會之始 • 光榮革命 :1688年,國王詹姆士二世(James II)遭到驅逐 ,議會另迎接威廉三世(William III)與瑪麗二世(Mary II)為王 ,王權遭進一部限縮 ﹐議會的影響力大增

  5. 光榮革命的影響 • 王權進一步減少﹐議會權力增大 • 1689年(光榮革命隔年),議會通過權利法案(Bill of Rights) ,從此議會通過的法律享有最高地位 • 君主、上議院、下議院三者共同代表英國的議會主權 ,實際上君主的權力式微﹐議會至上的原則逐漸確立 • 英國的憲政成為君主立憲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 • 影響了以後美國的獨立革命與法國大革命

  6. 英國議會的建立與演進-I • 1264-1265, 貴族、神職領袖、騎士及平民代表於西敏寺舉行議會(Parliament)﹐被視為現代議會之始 • 神職領袖與貴族的集會﹐發展為貴族院(上議院, House of Lords) • 騎士與市鎮平民代表的集會﹐發展為下議院(平民院, House of Commons )

  7. 英國議會的建立與演進-II • 光榮革命後﹐原來貴族院影響力遠大於平民院 • 1832年﹐議會通過大改革法案﹐工業革命產生的中產階級得以選舉平民院代表 ,平民院代表較具社會代表性 • 1911年﹐議會再通過新的法案﹐貴族院的權力縮小﹐相對的平民院權力增加 • 議會主權或議會至上所指的議會﹐如今是指平民院(下議院)而言

  8. 英國為何發展為不成文憲法的國家? • 英國的憲政發展是在穩定中徐途前進﹐其間沒有外力影響﹐也未面臨重大危機﹐與英國比較起來﹐其他國家大都是在國家獨立時、面臨危機時或革命後制定成文憲法。英國的憲政制度是在數百年穩定發展中逐步建立的﹐英國的憲政也可說是經由歷史不斷發展累積的成果

  9. 英國的不成文憲法包含那些﹖ • 制定法﹕英國議會為國家最高主權﹐議會通過的法律享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 普通法﹕又稱習慣法或判例法﹐是法官依據風俗習慣和以前的判例所建立 • 憲政慣例﹕長時間的政治默契與原則﹐雖無法律明文規定﹐但與法律有相同的作用 • 重要憲政著作 • 歷史文件﹕如一二一五年的大憲章

  10. 美國憲法產生的背景--邦聯條例 • 1776年,北美殖民地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佈脫離英國統治 • 1777年,大陸會議通過邦聯條例 ,殖民地將建立一個合眾國政府﹐邦聯中央政府稱為國會﹐由各州代表組成﹐是一個鬆散的組織 ,有權通過法律﹐卻無權要求各州遵守 • 邦聯條例下,各州法律政策不一﹐相互抵制﹐社會經濟惡化

  11. 美國憲法產生的背景--制憲 • 1787年,各州代表集會於費城﹐商討修訂邦聯條例 ,以改善惡化的社會經濟 • 在麥迪遜(James Madison)的倡導影響下﹐改為起草一部全新的憲法 ,以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政府來代替原來無作用的邦聯政府 • 在制憲會議中﹐爭論非常多﹐如聯邦政府權力的大小﹐總統的角色與權力範圍﹐國會的結構與組成等﹐最後都以妥協的方式得到解決 ,產生世界第一部成文憲法

  12. 國會結構--大妥協的範例 • 維金尼亞州方案: 國會為參眾議院兩院制﹐眾議院代表由全民選舉產生﹐參議院代表由眾議院選出 ,此案人口多的州影響力大 • 新澤西州的方案是國會採一院制﹐每州在國會有相同代表權﹐此案將人口多的大州與人口少的小州一視同仁 • 康涅迪克州的大妥協方案 :各州在參議院有相同代表權﹐眾議院代表則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選出

  13. 美國憲政制度的特色 • 基於人民對政府的不信任﹐防止一小撮人控制整個政府﹐採權力分散的方式 • 中央地方垂直分權 (Federalism) • 權力分立 :聯邦政府分為行政、立法、司法三部門 ,三權相互制衡 (Separation of Powers, Check and Balances) • 司法獨立,司法審查 • 聯邦政府是有限權力的政府

  14. 分權與制衡的影響 • 分散權力的設計讓可影響政府的權力團體零散於各處﹐各團體看法各異﹐難以整合﹐可說是具有多元主義的精神﹐必須多數權力團體看法趨向一致﹐才可能影響美國政府的政策﹐任何改革與嶄新的作法需要長時間的推動﹐以漸進的方式才可能獲致成功﹐因此美國憲政結構的影響是傾向保持社會現狀﹐不鼓勵激烈式的改變. .

  15. 為何美國憲法是最穩定的成文憲法? • 當初的制憲代表具政治家胸懷﹐大公無私﹐高瞻遠矚 • 司法獨立﹐人民服從法律 • 憲法的彈性解釋能與社會演進配合

  16. 法國的憲政發展簡史-I • 1789年 ,發生法國大革命 ,1791年制定法國第一部憲法 (為歐洲大陸第一部憲法) • 1791年﹐法國王室與外國密謀恢復權力﹐亂事再起﹐混亂中國民公會制憲﹐廢除王位﹐改行共和﹐稱為第一共和 • 1799年,軍官拿破崙﹐趁機發動政變 ,再頒新憲 ,最後稱帝﹐是為第一帝國 • 1814年﹐歐洲各國聯軍擊潰法軍﹐拿破崙自行退位﹐已失勢的法王意欲復辟﹐引發1830年七月革命﹐旋即爆發黨爭﹐1948年再度發生二月革命﹐頒佈新憲﹐成立第二共和

  17. 法國的憲政發展簡史-II • 第二共和成立後﹐拿破崙之侄路易拿破崙當選總統,1852年﹐路易拿破崙稱帝﹐是為第二帝國 • 1870年﹐法國與普魯士作戰失敗﹐共和黨建立第三共和﹐採內閣制﹐1940年二次大戰初期﹐法國戰敗﹐第三共和結束

  18. 法國的憲政發展簡史-III •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法國成立臨時政府重新制憲﹐第四共和成立 • 1958年,法國政局不安,戴高樂受邀組閣﹐戴高樂認為多黨的國會權力過大﹐政局難安﹐倡議新憲﹐新憲在戴高樂魅力下獲得通過﹐第四共和結束﹐第五共和開始

  19. 法國憲政發展的特點 • 憲政發展前期﹐共和與帝制擺蕩,每經一次交替﹐就有一次動亂 • 第三第四共和時期 ,多黨制的國會權力過大﹐形成弱勢政府﹐導致長期政府不穩定 • 1958年開始﹐法國採納戴高樂建議﹐一舉建立雙首長制的第五共和﹐此後憲政即平穩發展

  20. 法國第五共和的特色 • 第五共和的特色是跳脫內閣制的範圍﹐但仍保留部份內閣制色彩﹐行政立法確實分立﹐政府對國會負責﹐總統的權力大為增加。法國第五共和的制度稱為半總統制(又稱雙首長制﹐混合制)﹐有效解決第三第四共和國會多黨林立﹐政府弱勢的問題﹐行政權採二元領導方式﹐一部份屬總統﹐另一部份屬政府首長(總理)﹐行政權力比第三第四共和時期穩定

  21. 英美法三國憲政發展的比較 • 英國的憲政發展歷史最長﹐過程平穩﹐比較沒有激烈的變革﹐自然而然演進成當今以不成文憲法為基礎的憲政制度 • 美國是一開始就以不信任政府為前提﹐設計出權力分立與制衡的制度﹐一路平穩發展 • 法國是經歷了無數次的政治動蕩不安才發展出雙首長制的憲政制度﹐一舉掃除政治不穩定的現象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