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第 2 章 定量分析引论

第 2 章 定量分析引论. Introduction to Quantitative Analysis. 第 2 章 定量分析引论 (Introduction to Quantitative Analysis). 2  1 定量分析基本方法 2  2 分析测量中的误差理论 2  3 小样本测定的统计处理 2  4 定量分析的校准方法 2  5 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 2-1 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根据测定对象的性质、含量、未知程度等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2 章 定量分析引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2章定量分析引论 Introduction to Quantitative Analysis

  2. 第2章 定量分析引论(Introduction to Quantitative Analysis) • 2  1 定量分析基本方法 • 2  2 分析测量中的误差理论 • 2  3 小样本测定的统计处理 • 2  4 定量分析的校准方法 • 2  5 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

  3. 2-1 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根据测定对象的性质、含量、未知程度等 采用各种分析测量手段 化学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方法 待测组分~试剂 化学反应 ——化学计量关系 如:HCl滴定NaOH 浓度或质量 ~ 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 —— 函数关系 物质 ~ 能量作用—— 校准 如:邻二氮菲测定铁(分光光度法) 校准曲线(工作曲线、标准曲线) 直接计算法 间接校准法

  4. 2  2 分析测量中的误差理论 ━━━ 必然存在 减小→合理 221 测量误差 1 . 准确度和误差 =x - xt或=- xt (约定真值 相对真值 标准值) 2 . 精密度和偏差

  5. 2 . 精密度和偏差 —— 测量结果的离散性 偏差 平均偏差 标准偏差 (变异系数) 单位?正负? (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

  6. 2  2  2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 系统误差 重复条件—多次测量(平行),X∞~Xt,固定原因 (1)方法误差 * 检查与校正 对照试验 选择、改进实验方法 (2)仪器和试剂误差 检查与校正 空白试验——空白值,空白校正 改换 校准~ 提纯 (3)操作误差 规范操作 (过失,主观) (4)环境效应 控制恒定实验条件 样品对照 方法对照 加入回收法

  7. 2  2  2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2. 随机误差 重复条件—多次测量(平行),Xi~ X∞,随机因素 随机误差出现的规律: (1)小误差出现的机会比大误差多,特别大的误差出 现的机会极少。 (2)大小相近的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机会基本均等 符合正态分布的统计规律 采取多次平行测定并取平均值的方法,克服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 ~ 随机误差

  8. 2  3 小样本分析的数据分布及处理 总体(母体) 样本(子样) 样本容量 1. 样本平均值 和总体均值 (n) 2. 样本标准偏差S 和总体标准偏差σ (n) 231 总体和样本

  9. 2  3  2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1. 频率和频率分布 频率直方图 x

  10. 2  3  2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1. 频率和频率分布 频率直方图 n  x dx 0 1. 频率和频率分布 频率直方图 x x dx dx

  11. n  x dx 0 频率概率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2.概率和概率密度函数 f(x)

  12. 3. 正态分布与正态分布曲线 u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 ——测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位置) ——测量值分布的离散程度(形状)

  13. 4. 标准正态分布曲线标准正态变量 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 均值为 、标准偏差为 的正态分布函数 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标准正态分布函数

  14. u= 0 单峰性 对称性 1 概率 标准正态分布曲线 随机误差分布的概率 标准正态分布表--标准正态分布概率积分表 P ~ 1-

  15. 随机误差分布的概率 u = k 时,曲线从-k到+k所围的面积 即为 误差 x-µ从-k到+k 间出现的概率 也即 测量值 x从µ-k到 µ+k 间出现的概率 u =±1 x-µ -~+ xµ-~ µ+ x 在µ±1 区间68.3 u =±2x-µ -2~+2 xµ-2~ µ+2 x 在µ±2 区间95.5 u =±3x-µ -3~+3 xµ-3~ µ+3 x 在µ±3 区间99.7 x 在µ±3 以外区间出现的概率很小

  16. 随机误差分布的概率 置信水平 置信度 一种判断的可靠程度 u = k 时,曲线从-k到+k所围的面积 即为 误差 x-µ从-k到+k 间出现的概率 也即 测量值 x从µ-k到 µ+k 间出现的概率 u =±1 x-µ -~+ xµ-~ µ+ x 在µ±1 区间68.3 u =±2x-µ -2~+2 xµ-2~ µ+2 x 在µ±2 区间95.5 u =±3x-µ -3~+3 xµ-3~ µ+3 x 在µ±3 区间99.7 x 在µ±3 以外区间出现的概率很小

  17. 随机误差分布的概率 置信水平 置信度 一种判断的可靠程度 u =±1 x-µ -~+ µ x-~ x+ µ 在x±1 区间68.3 u =±2x-µ -2~+2 µx-2~ x+2 µ在x±2 区间95.5 u =±3x-µ -3~+3 µx-3~ x+3 µ在x±3 区间99.7 µ 存在于x±3 以外区间的概率很小 µ =x±u

  18. 2  3  3区间估计 • 置信区间 以一定的概率将µ 包含在内的以x为中心的可靠范围 

  19. 2  3  3区间估计 • 置信区间 以一定的概率将µ 包含在内的以x为中心的可靠范围  • 置信界限 • 置信度(置信水平) 1 - • 显著性水平

  20. 2  3  3区间估计 总体 ~ 小样本——t 分布 t同置信水平有关,同确定标准偏差的自由度f 有关 t 分布值表—— 某一置信水平下 t 的临界值 t , f s、f 不变,而置信水平(1- )越高 置信区间范围越宽 置信水平(1- )和s不变, f 变大 置信区间范围变窄

  21. 2  3  3区间估计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双侧 与 单侧 n s t , f 1- 和s不变,f ,t,置信区间窄 s、f不变,(1-),t,置信区间宽 f 1- 1- 选择适当的置信水平 n适当加大样本容量 s减小测定的标准偏差

  22. 2  3  4 假设检验(显著性检验)   对需估计的总体参数作出某种假设,然后利用所得随机样本的数据资料,以一定的统计方法检验所作假设是否合理,从而决定对原假设是接受还是否定(推翻)。 如:  判断不同样本参数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23. 2  3  4 假设检验(显著性检验) 假设检验(显著性检验)的步骤 (1)建立原假设HO (零假设),一般假定不存在显著差异。 (2)选用适当统计量,计算。 (3)确定置信水平,查出检验统计量的临界值。 (4)比较和判断   若检验统计量计算值小于临界值,则应接受原假设;   若检验统计量计算值大于临界值,则应推翻原假设。 (5)结论:有无显著性差异。 小概率原理 相对性,可能犯的错误:第一类错误——弃真(拒真)            第二类错误——存伪(纳伪)

  24. 2  3  4 假设检验(显著性检验) (1) F 检验 ( p.572 ) 比较两个样本的方差 S2有无显著差异   方差比 F = (数值较大的方差为s1,较小的为s2 )  计算所得F小于表列临界值(附表14) ——则在该置信水平上两个样本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计算所得F大于表列临界值 ——则在该置信水平上两个样本之间有显著差异。

  25. 2  3  4 假设检验(显著性检验) (2) t检验 比较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标准值”)之间    或两个均值之间有无显著差异  设为   之间:       计算 p.570

  26. 2  3  4 假设检验(显著性检验) (2) t检验 比较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标准值”)之间    或两个均值之间有无显著差异  即为    之间:       计算 先作F检验 (p.571)

  27. 2  3  5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 s 2和3 检验法(4d 法) 计算除Xd之外数值的X或d,以|Xd-X |> 3 ? 或 |Xd-X |> 4d? 1. 异常值的判断

  28. 2  3  5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 2和3 检验法(4d 法) Grubbs 法 Dixon 法 排序,极差 ~异常值与邻近值之差, 计算 f0 (不同情况下),与临界值比较 f0 = 或 f0 = 1. 异常值的判断 Q 检验法 2. 异常值的处理 检验时所取置信水平 测定次数 中位数 过低:决定舍弃 ~ 太易 过高:决定舍弃 ~ 过严

  29. 校准 :比对,分析系统量值 ~ 标准对应值 2  4定量分析的校准 重现性 真实性 有效性——过程 1. 响应函数 组分(A, B,  M)~分析信号 y y = f (CA, CB, ……CM ) = f ( C ) 2  4  1 信号与物质量的关系 单组分 y=bc y= a + bc 线性函数 非线性函数 随机响应 ~ 随机波动 算术平均值是总体期望值的最佳估计值

  30. 2  4  1 信号与物质量的关系2. 校准函数 y= f0( C ) 校准方法:校准函数的建立与求算 (1) 线性校准函数 求算y= a + bc 函数关系式中的常数 a、b 图解法(标准曲线法,工作曲线法 ) 计算法 —— 最小二乘法 y 线性回归法 (2) 非线性校准函数 —— 线性化 3. 解析函数 校准函数的反函数 重复性 离散性 — 相关系数

  31. 2  4  2 定量分析的校准方式 1. 外校准模式 独立测量标准系列 (单点,多点) 校准体系与待测体系相同或基本相同 2. 标准加入校准模式(标准加入法) 待测体系远比标准物质体系复杂 体系不同的影响不能被排除或忽略;操作条件易控制 Vx —— i x 定量加入标准物质 Vs —— i x +s 少量,已知量 (单点,多点)

  32. 2  4  2 定量分析的校准方式 实验条件难以完全重复 减少实验条件变化造成的误差 同一次测量中,测定相对信号 (待测组分信号与标准物信号的相对强度) 在待测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种内标准物 ——内标法(单点校正或多点校正) 合适的内标物~ 合适的信号 3. 内校准模式(内标法)

  33. 2  5 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 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检出限、 定量检测下限 、选择性、 线性范围、速度、成本消耗、安全等等 2  5  1 准确度和精密度 1. 准确度 —— Xi ~真值,误差 2. 精密度 —— Xi 之间,偏差 不确定度 (23.6) 偏差 3.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好的精密度是讨论准确度的前提

  34. 2  5 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 2  5  2 灵敏度、检出限和测定限 1. 灵敏度 被测组分的量或浓度变化时所引起的测量信号的变化 y= f( C ) 变化率,分辨能力, (不同方法的具体表达) 2. 检出限 能以适当的置信度被检出的组分最低浓度或含量 产生能被分辨的最小信号所必需的组分浓度或含量 K = 3, K = 10 检出限 测定限

  35. 2  5 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 2  5  3 选择性 选择性 —— 共存组分对待测组分测定结果的影响程度 特效性 — 专一性 实验结果的报告 ns t, f 不确定度

  36. 有效数字 为测量手段的限制(不确定的程度)所决定 数量的大小 ~ 测量的精确程度 注意: 1、数字“0” 的不同意义 2、数字修约规则 3、运算中的修约 运算结果的不确定程度 ~被运算值的不确定程度 相对应 4、其他 分数或倍数 对数 偏差与误差的计算 包括所有确定的数字和一位不确定的数字 +法:误差(不确定性) ~有效数字末位数最靠前 法:相对误差(相对不确定性) ~有效数字位数最少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