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 likes | 565 Views
对教育规划纲要的 重新学习与认识. 谢立国. 一、对规划的再学习. 1. 文革后召开的重要工作会议及出台的纲领性文件。 1985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出台了 《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 《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 。1994年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颁布了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 。.
E N D
对教育规划纲要的 重新学习与认识 谢立国
一、对规划的再学习 • 1.文革后召开的重要工作会议及出台的纲领性文件。 1985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4年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 •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10年7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新世纪以来第一次、改革开放以来第四次教育大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成为未来十年指导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纲要提出的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是什么?2.纲要提出的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是什么? (1)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2)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2)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3)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3.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共8项发展任务: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 • 一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 二是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消除辍学现象,夯实教育公平的基础。 • 三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提升我国新增劳动力受教育水平。
3.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 四是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 • 五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 六是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 七是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大力推进双语教育,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 • 八是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4.纲要提出的保障措施有哪些? 6项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二是保障经费投入。 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四是推进依法治教。 五是加强组织领导 。 六是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5.教育规划中的几个主要亮点。 纲要提出一系列具体目标 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3.5年,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2年, 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比例达到4%。
亮点1: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国学前一年、两年、三年的毛入园率应分别达到95%、80%和70%
亮点2:确定教育投入的刚性保障 提出到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
亮点3:组织实施重大项目。 提出了2010-2012年组织实施的10个重大项目和10个方面改革试点。
亮点4:对教育几个重大提法的表述进行了规范。亮点4:对教育几个重大提法的表述进行了规范。 (1)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育优先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3)“三个增长”: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三个增长”概念 • ①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含城市附加)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 • 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比上年有所增长; • ③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比上年有所增长
“两个比例”要求: ①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 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
(4)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6.各省(区、市)教育规划制定情况 截止2011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引,均制定了本地教育规划纲要,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党政一把手亲自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对当地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了系统部署。
7.吉林省教育规划主要内容。 主要指标总体上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比如,在教育普及程度方面,我省确定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2010、2015到2020年继续保持9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继续保持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20年达到50%,分别比全国指标高4个、5个和10个百分点。 同时,2010-2015年将组织实施10个重大教育项目。
8.全国教育规划实施及目标完成情况 2013年3月5日,中国向世界宣告: •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 •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接近尾声,全国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万余所,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4.5%,比2009年提高13.6个百分点; • 义务教育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85%的入学率到100%的入学率,成为教育普及的重大突破。
二、延边州规划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政策 1.教育事业发展目标。 战略目标: 到2020年,全州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具有民族特色、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现代化教育基本形成。
2.教育事业发展主要任务。 • 共七大部分,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段教育、职业教育、朝鲜族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
3.规划出台的主要政策措施 • 率先对朝鲜族学前一年和高中阶段实行免费教育 • 提高农村学校和规模小的学校办学经费标准,朝鲜族义务教育段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高于汉族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50-100% • 按照教职工年度工资总额1.5-2.5%的标准核拨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学校要按照公用经费总额的10%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公开招聘新教师考试科目、内容和方法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与教师职业及专业特点,中小学音体美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性强、需求特殊,在招聘方式方法上应给予特殊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请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教师。公开招聘新教师考试科目、内容和方法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与教师职业及专业特点,中小学音体美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性强、需求特殊,在招聘方式方法上应给予特殊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请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教师。 • 如《三年行动计划》要求预算内教育经费的4%和城市教育费附加的10%用于学前教育,幼儿教师年培训经费不少于200元,对师范分院幼师学生减免学费等
《教师队伍建设意见》规定“教育行政部门按规定履行中小学教师招聘录用、职务(职称)评聘、流动调配、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全面推行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每年实行定期、不定期招聘。笔试采取单独命题形式,内容为学科专业知识教育通用知识,面试考官由教育科学专家组成。招聘高层人才实行绿色通道,中小学音体美、特教和职业学校教师采取特殊招聘政策《教师队伍建设意见》规定“教育行政部门按规定履行中小学教师招聘录用、职务(职称)评聘、流动调配、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全面推行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每年实行定期、不定期招聘。笔试采取单独命题形式,内容为学科专业知识教育通用知识,面试考官由教育科学专家组成。招聘高层人才实行绿色通道,中小学音体美、特教和职业学校教师采取特殊招聘政策
三、我州实施规划情况评估 • 1.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目前,全州学前三年在园幼儿4万余名,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3.1%,学前一年在园幼儿1万6千余名,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8.6%;全州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8.5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89.3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6.07%;全州高等职业教育全日制在校生672人,中等职业教育全日制在校生15746人,2012年就业率为97%;15至50周岁青壮年文盲率为0.002%;
2.主要任务、重大项目落实情况及开展的主要工作2.主要任务、重大项目落实情况及开展的主要工作 (1)不断提高基础教育整体发展水平.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全州新建、改扩建31所幼儿园,增加学位3879个,公立幼儿占应入园人数的70.4%;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2年12月,全州8个县市均达到了《吉林省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估验收指标体系》的要求,实现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2011年安图县,2012年敦化市、龙井市、和龙市,2013年4月珲春市、图们市、汪清县、延吉市顺利通过了省政府督导团的评估验收。2012年延边地区“两基”工作得到国务院表彰。
(3)优先重点发展朝鲜族教育 全州朝鲜族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98.8%,学前三年入园率达80%以上。朝鲜族小学毛入学率达100%,初中升学率达99%,朝鲜族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朝鲜族高中段毛入学率达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6%。小学基本普及小班化教育,朝鲜族初中起始年级起全面启动小班化教育,并逐步向高中段推进。义务教育段朝鲜族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50-100%,全州共投入684万元;对朝鲜族学前一年和高中阶段实行免费教育,分别投入430.25万元、427万元;投入60.68万元对朝鲜族寄宿生免食宿费或提供交通补助。
(4)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2011年以来共认定省骨干教师141名,州级骨干教师635名、幼儿园教学新秀159名、州幼儿园骨干教师51名。全州小学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占91.8%,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82.91%,普通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98.16%。按照教职工年度工资总额1.5-2.5%的标准核拨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落实教师培训专项资金。按照学校公用经费总额的10%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5)教育投入和重大项目建设 • 2012年全州教育投入41.76亿元,比2010年提高17.48亿元。延边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开始筹备,总投资4.2亿余元,缺口2亿多元。延边州校安工程三年规划改造学校184所,总投资近10亿元,2012年年底全州规划项目已经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依法治教工作全面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取得积极成果。 教育督导制度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
3.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未来情况预测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达到83.1%,提前达到2015年83%的目标;再如率先对朝鲜族学前一年和高中段实现免费教育,朝鲜族义务教育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高于汉族学校50-100%的政策规定在2012年已得到落实.
(1)发展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省里提出的2015年为99%,国家为93%,综合多种因素,我州确定为96%,2012年实际达到89.36%(国家达到91.8%);2015年高中段毛入学率省里定为95%,国家为87%,我州为90%,2012年实际达到86.07%(国家为85.0%)。
(2)朝鲜族教育。 朝鲜族教育投入仍显不足,一些县市在落实州委、州政府出台的加大朝鲜族教育投入政策上财政压力很大。
(3)职业教育。 专业设置还不完全适应我州产业发展实际。专业教师缺乏 。职业学校招生难问题越发突出。
(4)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数量总体超编与结构性缺编的矛盾仍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短缺学科教师始终得不到解决,幼儿园和朝鲜族学校合格教师补充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学前教育和朝鲜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5)重点项目建设。 高职学院建设推进缓慢,学校招生、事业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十二五”末期高职学院在校生规模达到4000名的计划可能落空
4.进一步推动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 一是积极推进延边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建设。 二是认真落实朝鲜族教育优先发展的扶持政策。 三是着力解决幼儿园、朝鲜族学校教师补充难及中小学短缺学科教师缺编等问题。 四是适时调整和修订部分教育发展目标。
四、对当前我州教育工作几个问题的自我认识 1.教育行政管理及其职能转型。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体制。首先,教育法确立了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实行「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其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再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地位和基本职权,即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
地市教育行政机关主要职责包括: (1)监督检查所辖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贯彻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各类决定的情况; (2)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协助县市教育部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在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对所属学校和单位的领导班子建设、师资配备、财务拨款情况进行管理;
地市教育行政机关主要职责包括: (4)检查所辖县市执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财务管理和基建情况及教育行政工作的情况; (5)做好教育督导工作,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学年和学期工作计划; (6)做好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的学习、进修和培训工作,加强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转变。首先要管方针政策,即教育方针、知识分子政策、办学方向、办学指导思想;
地市对县市的教育管理仅限于业务指导,基本不存在人财物等管理上的问题。因此,其管理方式应由过去的“上令下达”、“通知式”、“命令式”传统行政机构逐步转变为专业型、指导型、支援型行政机构。地市对县市的教育管理仅限于业务指导,基本不存在人财物等管理上的问题。因此,其管理方式应由过去的“上令下达”、“通知式”、“命令式”传统行政机构逐步转变为专业型、指导型、支援型行政机构。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转变 • 首先要管方针政策,即教育方针、知识分子政策、办学方向、办学指导思想; • 抓宏观调控,如学校网点的部署、普职比例、专业设置和调整、师资补充、毕业生就业等; • 抓教育经费和教师待遇问题等。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关系应该是指导与被指导、支持与被支持的关系,不应该是管理、命令、无条件服从的关系。教育行政部门应本着服务、支持、指导的思想处理好两级关系。
2.转变教育发展方式。 • 要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把主要精力和更多的投入放在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队伍建设上,发展重心必须转到教育质量的提升上来,走内涵发展之路,将主要心思、主要精力、主要力量用在教育质量的提高上。从以数量、规模和校舍、设备等硬件建设为主的外延发展方式转变为以质量、效益、师资、管理水平等软件建设为主的内涵发展方式上来,以内涵发展为导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突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朝鲜族教育支持力度,研究解决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全州教育健康、均衡、协调发展。
3.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协调、健康发展。 • 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 • 加快普及高中段教育; • 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科学确定职业教育发展规模。 • 优先重点发展朝鲜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