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404 Views
高考复习中 学生认知结构整合构建. 一、问题的提出. 原有认知. 新的情景. 新的认知. 同化顺应. 新的 认 知结 构. 原有认 知结构. 问题 系统. 重组 整合. (一) 学生认知结构构建的二种方式. 1. 方式一. 2. 方式二. (二)学生认知重组中存在的问题. 1. 比较模糊,缺乏清晰性. 2. 比较肤浅,缺乏稳定性. 3. 比较特殊,缺乏概括性. 4. 比较混乱,缺乏系统性. 新的认 知结构. 整合构 建认知. 整合原 有问题. 原有认 知结构. ( 三 ) 学生认知整合构建的特点.
E N D
原有认知 新的情景 新的认知 同化顺应 新的 认 知结 构 原有认 知结构 问题 系统 重组 整合 (一)学生认知结构构建的二种方式 1.方式一 2.方式二
(二)学生认知重组中存在的问题 1.比较模糊,缺乏清晰性 2.比较肤浅,缺乏稳定性 3.比较特殊,缺乏概括性 4.比较混乱,缺乏系统性
新的认 知结构 整合构 建认知 整合原 有问题 原有认 知结构 (三)学生认知整合构建的特点 原有物理认知结构:包括物理知识和技能、思维素质和方法、物理解题方法等。 新的认知结构:相对概括化、稳定化、清晰化、系统化的物理认知结构。
(一)整合物理知识,整合构建知识结构 B=B0sinωt Φ=BSsinωt ε=BLvsinkt ε=BSωcosωt εm=Bsω εm=BLv u= 1、整合包含易错抽象知识的问题,消除错误认识
2、整合包含物理知识多个属性易错问题,全面系统把握物理知识2、整合包含物理知识多个属性易错问题,全面系统把握物理知识 明确公式E=BLV中L的有效性 明确公式E=BLV中V的正交性 明确公式E=BLV中V的相对性 棒转动切割时产生感应电动势计算公式E=BL(V1+V2)/2 明确线圈转动过程中瞬时感应电动势计算公式E=nBS ωcosθ
3、整合包含相似、相异物理模型问题,揭示物理模型间联系和区别3、整合包含相似、相异物理模型问题,揭示物理模型间联系和区别 (1)整合包含相似物理模型问题,揭示物理模型间联系
(2)整合包含相异物理模型问题,揭示物理模型间区别(2)整合包含相异物理模型问题,揭示物理模型间区别
(三)解题思维素质的整合构建 条件差异 模型差异 目标差异 土豆A受到合外力 A受到其他土豆作用力 1、思维的批判性
学生套用F=mg,U=IR 学生套用 r=mv/qB 学生套用 V= 学生套用 F=B2L2v/R 注重电路 结构分析受力分析 隔离分析法,运用非纯电阻电路电压公式。 注重受力运动分析 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2、思维的严谨性
(三)整合解题方法,构建方法结构 1、整合解答包含相似方法的问题,内化解题方法
2、整合包含解答某类问题多种方法的问题, F=0时匀速下滑,有F时匀速上滑,Q受到摩擦力如何? F=0时静止,有F时还是静止,Q受到摩擦力如何? 物体和圆盘一起匀速转动,试求物体受到摩擦力? 物体静止、匀速运动、加速运动三种情形下受到摩擦力如何?
恒定速度 恒定加速度 恒定作用力 恒定功率 恒定速度 运动棒问题 恒定速度 电源棒问题 (三)整合解题方法,构建方法结构
(一)一般性整合构建,促进认知结构的概括化(一)一般性整合构建,促进认知结构的概括化 1、问题情景一般化 2、所用知识一般化 3、解题方法一般化
(二)相似性整合构建,促进认知结构的稳定化(二)相似性整合构建,促进认知结构的稳定化 1、物理模型相似 2、物理过程相似 3、解题方法相似
(三)比较性整合构建,促进认知结构清晰化 1、物理模型差异 2、物理条件差异 3、求解目标差异 4、知识方法差异
1、一物体悬挂在细绳下端,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运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与物体位移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0—s1过程的图线为曲线,s1—s2过程的图线为直线。根据该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0—s1过程中物体所受合力一定是变力,且不断减小 B.s1—s2过程中物体可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s1—s2过程中物体可能在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D.0—s2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可能在不断增大 2、一物体悬挂在细绳下端,沿竖直方向运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动能与物体位移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0—s1过程的图线为曲线,s1—s2过程的图线为直线。根据该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0—s1过程中物体所受合力一定是变力,且不断减小 B.物体一直向上运动 C.s1—s2过程中物体可能在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D.0—s2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在不断增大
θ=30°,L=16m,v=10m/s速度逆时针转动, μ= θ=30°,L=5m,v=6m/s速度顺时针转动, μ= θ=30°,L=16m,v=10m/s速度逆时针转动, μ= 匀速下滑 加速下滑 匀速下滑 加速下滑
(四)系统性拓展构建 1、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2、构建系统化的方法结构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知识的系统化拓展构建 F=ma中F为合外力 F=ma中F与a的矢量性 F=ma中F与a瞬时性 F=ma中F与ma等值性
方法的系统化拓展构建 [原题]现有如下实验仪器,要求测量阻值约为10Ω电阻的阻值。 A.被测电阻Rx(阻值约10Ω);B.电压表V(量程0-3V,内阻3kΩ);C.安培表A(量程0-0.6A,内阻约0.2Ω);D.毫安表mA(0-5mA,内阻约40Ω);E.滑动变阻器(0-10Ω);F.电源(E=6V,内阻为零);G.电键若干; H.导线若干。 [系统性整合题1]现要求运用原题中仪器测量阻值约为2kΩ电阻 的阻值。 [系统性整合题2]若实验课题中毫安表换为变阻箱(0-9999.9Ω), 要求测量阻值约为2kΩ电阻的阻值。 [系统性整合题3].若原题中毫安表换为变阻箱(0-9999.9Ω), 电源电压为15V,电压表V内阻约3kΩ。请测量电压表的内阻。
推理方法的整合 两个同种金属做成边长相同的正方形导线框a、b,a的质量比b大。它们都从匀强磁场的上边界无初速释放,在它们全部进入磁场前,速度达到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的稳定速度比b大 B.a、b进入磁场运动时间相同 C.进入磁场全过程中通过a线圈截面的电量较大 D.匀速运动时两线圈受到安培力的功率相同 质量相同的木块A、B用轻弹簧相连,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现用水平恒力F向右推A,则从开始推A到弹簧第一次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木块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A=aB、 B.两木块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A<aB C.两木块加速度相同时,速度vA>vB、 D.两木块加速度相同时,速度vA<vB 带电小球质量为m=1×10-2kg,带电量为q=+1×10-6C,置于光滑绝缘水平面上的A点。当空间存在着斜向上的匀强电场时,该小球从静止开始始终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运动到B点时,测得其速度vB=1.5m/s,此时小球的位移为s=0.15m。求此匀强电场场强E的取值范围。(g=10m/s2)
函数推理、模型结合等效方法进行推理 图象方法、巧选参照系方法进行推理 不等式、矢量三角形方法进行推理
函数方法推理 物理思维方法推理 数学方法推理 图象方法推理 巧选参照系推理 比较方法推理 图示方法推理 对称方法推理 等效方法推理 不等式方法推理 模型方法推理 类比方法推理 整体方法推理 特殊化推理
1.突出高考中重点、热点问题 2.关注学生的薄弱环节 3.注重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整合互补结合 4.提高预设问题的价值性
谢 谢! 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