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415 Views
學用合一的真諦 從「 專業學習 」到「 生涯發展 」之路. 教學資源中心 生涯發展組 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 簡文志. 問題意識. 不選本科系的相關行業 。 (為什麼要選相關行業) 系所評鑑擔心害怕 。 (評鑑指標影響肝指數) 各系的學用合一如何界定 。 (企業界∕系友∕熱門職缺類型∕糟糕的客製化) 注重「學思」,不重「實用」行不行 。 (在職場補上實用教育很難嗎,企業不負擔訓練嗎) 如何從專業學習到生涯發展 (對碩士班招生的影響). 從問題見現況. 臺灣(全球)經濟環境持續低迷。 青年平均失業率為各階層人口最高。
E N D
學用合一的真諦從「專業學習」到「生涯發展」之路學用合一的真諦從「專業學習」到「生涯發展」之路 教學資源中心 生涯發展組 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 簡文志
問題意識 • 不選本科系的相關行業。 (為什麼要選相關行業) • 系所評鑑擔心害怕。 (評鑑指標影響肝指數) • 各系的學用合一如何界定。 (企業界∕系友∕熱門職缺類型∕糟糕的客製化) • 注重「學思」,不重「實用」行不行。 (在職場補上實用教育很難嗎,企業不負擔訓練嗎) • 如何從專業學習到生涯發展 (對碩士班招生的影響)
從問題見現況 • 臺灣(全球)經濟環境持續低迷。 青年平均失業率為各階層人口最高。 • 學歷貶值的現況反映著人才貶值。 企業的資本影響臺灣就業市場。 • 教育的目地產生質變與量變。 學校小心護主,學生大方承受。 • 學校被迫轉型。 從學思殿堂轉型技職訓練場。 • 證照的時代。 證照等於就業力模式。 • 提供實習以降低就業衝擊。 是企業麻煩,還是廉價勞工。
大學與產業的關係 • 政府政策的影響。 • 影響學校立校方向。 • 教師的研究與教學轉向。 • 學習(核心)能力指標調整。 • 引進企業業師的教育模式。 • 就業領導教學。
國家政策 • 98年起,教育部為縮小學用落差、打造學生就業力及建立以學生為本位的課程規劃,持續推動以業界職務所需職能為依據,建置結合職涯探索、職能診斷及能力養成計劃的「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臺計畫(簡稱UCAN 計畫」。 (https://ucan.moe.edu.tw/)
國家競爭力 • 2010 年1 月23至24 日,行政院召開「全國人才培育會議」,針對「培育量足質精優質人力」、「新興及重點產業人才之培育」、「精進公共事務人力」、「強化教育與產業的聯結」與「佈局全球人才,提升國家競爭力」等5 項中心議題,共提出23 項議題結論,形成7 項焦點結論。彙整成《人才培育方案》(2010-2013),於2010 年8 月核定實施。
外國月亮也想更圓 • 1998 年,法國、義大利、英國、德國等四國教育部長發表索邦宣言(Sorbonne Declaration),將「促進學生就業力」列為大學教育改革的目標。 • 「歐盟2020 策略」(Europe 2020)亦將人才培育、就業與技能,以及創新設定為歐盟未來十年之重點。 • 美國於1962 年成立全美合作教育協會(National Commission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 NCCE),為促進大學與企業合作。 • 日本大學法人化,促進產學合作,展開職業型研究生的訓練。
他山之石:歐洲達文西計畫 • 1993 年,達文西計畫提升職業訓練品質與跨國合作。 • 計畫架構有6 項: 1、流動計畫(Mobility):提升青年專業知識,進行跨國就業安置與訓練,提供業界參訪補助。 • 2、前導計畫(Pilot Projects):加強職業訓練與能力創新,重視技術、方法與概念的整合,關注弱勢族群就業。 • 3、語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s):促進多元語言及文化能力, 藉以發展有效的教學方法與工具。 • 4、跨國網路(Transnational Networks):建立分享網路,即時傳播計畫執行的經驗成效,提升跨國技術流通。 • 5、參考資料(Reference Material):建立職業訓練資料庫,儲備統計數據、問卷調查與分析結果。 • 6、聯合行動(Joint Acti):提供延伸性措施與合作管道。
他山之石:歐盟的計畫 • 2002年歐盟提出「2010年教育與訓練工作計畫」(Education and Training: 2010)。 • 三個目標: 1、改善教育與訓練制度的品質與效率。 2、促進教育與訓練制度的使用。 3、向廣大的世界開放歐盟的教育與訓練制度。 • 2010年,歐盟必須達到下列基準: 1、早期學校的平均輟學率不得超過10%。 2、數學、科學等系畢業生人數增加15%。 3、22歲年青人中的85%應該完成中等以上的教育。 4、15歲青少年閱讀數學和科學低成就的人數減半。 5、成人參與終身學習的人數至少應該增加 12.5%。
他山之石:歐洲哥本哈根歷程 • 2002 年哥本哈根(Copenhagen Process)歷程由33 個歐洲國家參與,促進職業教育與訓練。 • 1、高品質的教師與訓練者,創新教學模式、高品質基礎設備與勞動市場關連的深造管道。 • 2、提供學習者、家長及一般大眾有與一般教育同等吸引力的選擇,擁有關鍵能力及特定職業技能。 • 3、求職者、企業家與失業者能力培育及職業轉換。 • 4、強化學習成果體系,調整彈性學習管道,使學校、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互通,加強驗證。 • 5、強化學習成果移轉、累積資格與能力認可。 • 6、高品質終生資訊、指導與諮詢服務,建立協調架構,幫助公民做出正確決定,並管理其學習與職業。
他山之石:美國合作教育制度 • 1965 年,聯邦政府通過《高等教育法案》第八章,提供合作教育方案基金。25 年間,美國聯邦政府投資2.38 億美元支持合作教育。至1996 年停止,但是美國的大學與企業仍持續進行合作教育。 • 成立認證委員會(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 ACCE)。認證合作教育方案,分享認證過程,提升合作教育。 • 2006 年9 月,美國教育部發表高等教育改革報告書《領導能力的檢驗:剖析美國高等教育的未來》,檢視全球化競爭的挑戰與因應。
他山之石:日本新成長策略 • 2010 年6 月,日本公布「新成長策略」(The New Growth Strategy)。 • 將教育政策納入21 項國家策略計畫中。 • 1、引進客觀評鑑制度,國立大學多參與評鑑系統。 • 2、大學學費、活動、設備與畢業生就業資訊公開。 • 3、引進國際學生,帶動日本高等教育國際化。 • 4、持續研發創新,鼓勵智慧財產權、促進教學。 • 5、29 所國立大學併為14 所,准許私立學校破產。 • 6、適度放寬大學學費自主性,減輕學生家庭負擔。 • 7、連結職業事業單位, 鼓勵機構擴大就業導引。
失業對學校與學生的影響 • 增加學生尋找工作的困難度。 • 尼特族造成社會負擔。尼特族(NEET, 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香港稱雙失青年(失學兼失業);美國稱歸巢族,台灣有稱魯蛇(Loser)、米蟲,中國稱啃老族,並言:「一直無業,二老啃光,三餐飽食,四肢無力,五官端正,六親不認,七分任性,八方逍遙,九(久)坐不動,十分無用。」 • 校譽受損,招生不易。 • 系所評鑑對畢業生的追蹤日益困難。
學用合一的反思 本質上:學是理論建構,用是課程實踐。 書讀好,人做好,會做事。 高等教育如何提出就業改善計畫。 關注勞動市場的自由。 減少教育資源浪費。 厚實人才培訓資源。 學用合一為了降低失業率?
學用合一的反思 • 學校有甚麼能力成為學用合一的場域。 • 學生未來的就業前景怎麼勾勒。 • 學校如何具有「適應」與「調節」的功能。 • 產、官、學、生四方的責任。 • 是產業結構轉型,還是專業能力未建立。 • 高等教育是創新經濟發展的最要條件。
臺評會問卷:學生反應(從專業能力到生涯發展)臺評會問卷:學生反應(從專業能力到生涯發展) • 1、教師的教學方式,對於學生學習意願的提昇有幫 助。3.83.71 3.78 • 2 、教師採用的教材能與學生學習的的能力相符合。3.7 3.56 3.72 • 3 、在我所修習的課程中,教師的專長都能與授課內容相符。3.8 3.72 3.94 • 4 、課堂上,授課教師普遍重視學生的學習成效。3.83.67 3.92 • 5 、在我所修習的課程中,教師普遍會定期指派作業並進行批改。3.83.76 4.01
臺評會問卷:學生反應(從專業能力到生涯發展)臺評會問卷:學生反應(從專業能力到生涯發展) • 12 、學校提供充分的跨領域學習機會,有助於我建立跨領域的整合與發展能力。3.53.39 3.62 • 13 、學校的跨領域課程與學程規劃良好,能夠幫助我建立本科系以外的專長。3.43.31 3.56 • 14 、我所在的系所鼓勵學生跨領域學習,對於學生跨系或跨院修課沒有不合理的限制。 3.53.44 3.68 • 17 、學校的課程可以擴展我的國際視野,增進我對國際事務的了解。3.43.22 3.59 • 20 、我在閱讀英文教科書上面還是會感到困難。 3.23.45 3.44
臺評會問卷:學生反應(從專業能力到生涯發展)臺評會問卷:學生反應(從專業能力到生涯發展) • 21 、我有能力閱讀英文網頁。3.22.81 2.83 • 22 、從學校畢業後,我認為自己的外語能力能夠與人有效溝通。3.12.81 3.08 • 28 、學校重視學生畢業後的就業與生涯發展,並能有效協助學生進行生涯規劃。3.53.21 3.75 • 29 、對於畢業後的生涯發展,我到現在還是沒有明確的方向,也缺乏具體規劃。3.0 3.35 3.05 • 30 、我能夠從學校針對畢業生所做的調查結果獲得資訊,了解自己系所學長姐們畢業後的主要發展方向。3.63.2 3.55
臺評會問卷:學生反應(從專業能力到生涯發展)臺評會問卷:學生反應(從專業能力到生涯發展) • 31 、學校經常邀請畢業學長姐返校,與在校同學分享經驗及互動交流。3.52.91 3.29 • 32 、學校提供充分的資訊,讓我瞭解目前的產業發展趨勢,並知道就業市場對於人才與能力的需求情形。3.43.09 3.46 • 33 、學校的課程及教學能夠與市場的要求充分連結。3.33.14 3.54 • 34 、學校提供充分見習與實習機會,幫助學生建立實務經驗。3.53.12 3.58 • 35 、我有信心,畢業後有充分的就業競爭力。 3.22.92 3.31
臺評會問卷的學生期望 • 提供學生業界實習機會。 • 有效協助學生強化外語能力。 • 有效協助學生取得專業證照。 • 協助瞭解產業趨勢與畢業後發展方向。 • 提升教師的教學方法。 • 協助學生建立生涯目標與生涯規劃。
「學」與「用」的定義 • 第一層問題 為什麼讀大學。 要具備甚麼知識。 知識是要拿來用的嗎。 • 第二層問題 學甚麼,怎麼學。 • 第三層問題 如何用,去哪用。
「合一」是誰認定 • 學用合一是學生認定?還是企業認定? • 所有的「工作」都要學用合一 ? • 學用合一與學用落差的對比強烈? • 我們該重新定義學用合一嗎? • 學用合一的基礎: 卓越教學 專業學習 啟發創意 產學互動(萬事俱備之後)
如何縮短學用落差 基本:堅持基礎學科與理論知識。 延伸:厚植學用合一的(行銷)管道。 注意:人力消長(供應面)與工作職位消長(需求面)。 省思:職業教育(需求面)與勞動人口教育訓練(供應面)。 輔導:職涯教育與輔導是否連貫與(是否符合供需)。 政策:台灣教育、人力與經濟政策的相關性(互為供需)。
調整方式 • 建立能力標準:畢業評量的必要性。 • 注重學生學習歷程:完整的履歷(E-portfolio)。 • 課程調整。 • 教師專業發展與提升能力。 • 「慎選」產業實習:提供合用的人力。 • 國際認證與接軌。 • 開拓媒合與行銷管道。 • 申請大專校院辦理就業學程計畫。 • 課程與職能對應與分析。 • 提升人際互動能力。
應變力強者∕適者生存 • 大學類型與學生來源多元,滿足學生多元就業出路。 • 雇主的滿意度,考驗系所調整與創新能力。 • 招生的最順眼利器,評鑑最有香氣的項目。 • 要不要成為內部控制的一部分。
創造力決勝 • 課程設計對學生創新能力影響。 • 強化語言能力。 • 跨領域知能∕技能。 • 多元適應力。
但是 • 大學的目地是甚麼。 • 我們的願景是甚麼。 • 終身學習不是口號。 • 我們的學生是否應該是: 思考生命、重視倫理 啟發智慧、堅毅性情
三生使命 • 三生 生活中落實專業學習。 生涯職能的觀念建立。 生命態度與堅毅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