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一學期中某科目請假達三分之一者,該科成績以零分計算」 「曠課一小時,以請假五小時論」 22

「一學期中某科目請假達三分之一者,該科成績以零分計算」 「曠課一小時,以請假五小時論」 22. 世界各大洲有宗教信仰者的比例. 世界各宗教分布狀況 ( 1900-2025 ). 早期重要宗教心理的論著. 1. 威廉.詹姆斯宗教經驗的探討 2. 佛洛伊德的宗教分析 3. 容格的宗教分析. 威廉.詹姆斯宗教經驗的探討 宗教經驗的種種 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s ( 1902).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一學期中某科目請假達三分之一者,該科成績以零分計算」 「曠課一小時,以請假五小時論」 22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一學期中某科目請假達三分之一者,該科成績以零分計算」「一學期中某科目請假達三分之一者,該科成績以零分計算」 • 「曠課一小時,以請假五小時論」 • 22

  2. 世界各大洲有宗教信仰者的比例

  3. 世界各宗教分布狀況(1900-2025)

  4. 早期重要宗教心理的論著 1.威廉.詹姆斯宗教經驗的探討 2.佛洛伊德的宗教分析 3.容格的宗教分析

  5. 威廉.詹姆斯宗教經驗的探討宗教經驗的種種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s (1902) • 「在特有宗教性的經驗之範圍內,許多人信仰的對象,不是他們理智所認為真理的純粹概念,乃是直接感到的,半帶感覺性的實在。假如信仰者對於這些對象的實在性之感一漲一落,他的信仰就也一時熱烈,一時冷淡」。 • 換言之,宗教經驗是實有而無形者,對個人心理影響極大,是心理學應該研究的重要對象。

  6. 神秘經驗 • (1)超言說性(ineffability) • (2)知悟性(noetic quality) • 洞察(illumination)和啟示(revelation)。 • (3)暫現性(transciency) • (4)被動性(passivity)

  7. (1)超言說性:經歷神秘經驗的人一開始就說定是不可言傳的,不能用言語把神秘經驗的內容做適當的表達。(1)超言說性:經歷神秘經驗的人一開始就說定是不可言傳的,不能用言語把神秘經驗的內容做適當的表達。 • (2)知悟性神秘心態,也是一種知識狀態。它是一種一般漸進性的理智所不能測的對高深道理之澈悟狀態。這些狀態是洞察(illumination)和啟示(revelation)。

  8. (3)暫現性:神秘經驗不會維持得長久。除了極少數例外,極限至多一兩個小時,通常是半小時。(3)暫現性:神秘經驗不會維持得長久。除了極少數例外,極限至多一兩個小時,通常是半小時。 • (4)被動性:當事人會覺得自己的意志有暫停的現象。好像有個來自於上天的力量控制了他。雖然個體在被動的狀況下有特殊的經歷,但是仍會留下深刻的回億。並不像靈媒或其他宗教現象,當事人完全被動而在恍惚狀態中失去記億。

  9. 美國民眾神祕經驗—GSS (General Social Survey)1984、1988、1989的調查結果

  10. 佛洛伊德的宗教分析 • 宗教儀式和強迫性心理症行為(neurotic obsessive action)十分類似。 • 巫術和魔法乃是人們試圖用以影響靈魂和操弄自然現象的手段。 • 它們是幻象,是人類最古老、最奇異和最渴求的願望的實現。那些願望的力量就是宗教力量的秘密來源。如我們已經知道,嬰兒時期那種嚇人的無助印象,激發了尋求保護的需要──經由愛而來的保護這種保護多來自父親。

  11. 佛洛伊德的宗教分析(續) • 於是,崇高神祗的慈惠紓解了生命中種種危險所形成的恐懼; • 建立了保證滿足正義需求的一個道德的世界次序,這種滿足在人類文明中常常是未曾有的; • 現實的存在在未來生命中的延續乃提供了一個時空的架構,在其中,這些願望的滿足得以落實。

  12. 容格(Carl Jung)的宗教分析 • 容格為探索心靈的秘密,對希臘、羅馬的神話、基督教的神秘主義乃至印第安人及其他原始民族都有深入的研究。同時,他對東方的文化亦十分感興趣 • 意外的巧合都是經由無意識的心靈投射出來的。對原始人而言,意外事件常被解釋成必然的現象。 • 於是,意外的巧合實際上是有其特定的道理的。也經由此,許多宗教觀念因而形成,如精靈、巫術、靈魂、禁忌等等。 • 換言之,為了解釋意外事件等不確定的狀況,人們反倒發明了一套圓通的解釋模式。

  13. 容格的宗教分析(續) • 當人們無法解脫自己的痛苦時,唯一的辦法只有憑藉比他更偉大的宗教或睿智才能有效。也因此,心理疾病患者常逼使心理冶療者扮演牧師的角色,期盼能替他們解除痛苦。

  14. 現代宗教心理研究概介 • 奧波特的研究 • 內發性宗教(intrinsic religion) • 外誘性宗教(extrinsic religion) • 宗教性(religiosity)、宗教態度研究 • 經驗研究(empirical study) •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 Parapsychology(超心理學)

  15. 與宗教取向相關之心理 宗教取向 內發性 外誘性 權威主義(F量表) .03 .33* 獨斷主義 .04 .30* 內 控 .24* -.25* 責任感 .29* -.40* 內發性動機 .45* -.25* 大一學業成績 .25* -.23*

  16. 華人傳統宗教觀 • 祖先崇拜、鬼神信仰 • 術數、通靈、祭祀行為 • 個體、人際與自然的均衡和諧 • 功利、靈驗

  17. 在組織的社會(organized society)的歷史裡,大多數的人本來就是依賴的。現代的社會愈來愈複雜,無數的組織都牽制了個人,趨勢愈來愈強,而又無法全然理解。甚至現代人的休閒時間也愈來愈受到社會的控制,社會裡流行的非理性文化,包括占星也就容易被人們接受。

  18. 人們相信那些騙人的預言(prophets of deceit)不但是因為他們的依賴感以及依賴一些更高更終極的力量,也是因為他們自己不願意承擔壓力。占星術就是這種情形,也就顯示了人們的依賴。

  19. 占星術和極權政治就聲稱有簡單的辦法提供所有的解決和答案。把複雜的機制化約為簡單而機械的推論。即使是心智正常的人也難免會接受這類幻覺。占星術和極權政治就聲稱有簡單的辦法提供所有的解決和答案。把複雜的機制化約為簡單而機械的推論。即使是心智正常的人也難免會接受這類幻覺。

  20. 人們普遍存有命定不安的心理,占星可就以「假理性」的形式,排除人們的焦慮不安。非理性的占星術其實是放火時就準備好滅火。

  21. 天文學和心理學在現代科學發展過程中,各自獨立,天文現象和心理現象彼此不相關聯。占星學就是把這兩個不相關聯的連接起來,也就只能用非理性的方式和知識來達成。 這種以武斷的方式將不關聯的連接起來(the arbitrary connection of the disconnected),現代科學知識很容易就可以將之解開,但是對一般人而言,這類科學知識還是相當奧祕。

  22. 占星術這套奧祕的知識倒是容易學習,也就流行了起來。其中主要還是現代人看起來有知識,卻也相當無知(semi-erudition) 。現代知識工作的分工(division of intellectual labor)也減弱了人們整合和分析的能力。占星可就容易乘虛而入

  23. Adorno 對占星的研究與解釋 (提供簡化的解決和幻覺) 占 星 流 行 嚴密組織的社會 順從威權性格 自我毀滅的世界 依賴感 商業剝削機制 無力感 威權妄想機制 似有知而無知 普及教育

  24. 身份背景 宗教信仰類別 新興宗教v.s傳統宗教 宗教態度與行為 神祕文化與超覺 不確定感與 苦樂無常

  25. 興 宗 教 現 象 自由化 不 確 定 感 結構 不確定性 市場化 科學知識 另類知識 神祕文化 神祕經驗 傳統宗教 家庭

  26. 全國性宗教團體數(1997-2004)

  27. 術數與宗教行為變遷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