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四、上热下寒证

四、上热下寒证. 黄连汤证 ( 原文 173/P126). 证:胸中有热 ---- 阳热之气郁于胸中 --- 上热 胃中有邪气 --- 阴寒之气滞于胃中 --- 下寒 腹中痛 ---- 寒气下滞 欲呕吐 ---- 热气上郁 治:黄连汤 ---- 清上温下. 伤寒. 五、太阳蓄水证. 五苓散证 ( 原文 71/P128). 发汗后,大汗出,转归: (一) 因:胃中干 --- 胃中津液不足 证:烦躁,不得眠 ---- 胃不和,卧不安

Download Presentation

四、上热下寒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四、上热下寒证

  2. 黄连汤证 (原文173/P126) 证:胸中有热----阳热之气郁于胸中---上热 胃中有邪气---阴寒之气滞于胃中---下寒 腹中痛----寒气下滞 欲呕吐----热气上郁 治:黄连汤----清上温下 伤寒

  3. 五、太阳蓄水证

  4. 五苓散证 (原文71/P128) 发汗后,大汗出,转归: (一)因:胃中干---胃中津液不足 证:烦躁,不得眠----胃不和,卧不安 渴欲饮水---口干思饮 处理:少少与饮之 (二)脉:浮 证:微热----表邪未解 消渴---津液不能上承 小便不利 外邪循经入里 影响膀胱气化 处理:五苓散---解表利水 太阳病

  5. 蓄水重证(水逆证)的证治 (原文74/P128) 病程:六七日不解 证: 表证----发热恶寒头痛脉浮等 里证 小便不利(补)----膀胱气化失职 心烦----水饮上逆扰心 渴欲饮水----水饮内停,津不上承 水入即吐 水饮上干胃腑 胃失和降,水入不纳治:五苓散-----化气利水,兼以解表。 太阳中风

  6. 茯苓甘草汤证(胃虚水停证)(原文73/P131) 伤寒汗出 水停下焦:口渴----水津不得输布上承 小便不利 治以五苓散,通阳利水 水停中焦:口不渴----胃阳受损,水停中焦 心下悸(补) 治以茯苓甘草汤,温胃散水

  7. 五苓散证 病机:外邪循经入腑,膀胱气化不行,水停下焦 证候:口渴、发热、脉浮、小便不利 治法:用桂枝化气行水,二苓、泽、术导水下行 茯苓甘草汤证 病机:胃阳不足,水停中焦 证候:口不渴、心下悸、厥逆、小便利 治法:重用生姜温胃散水,桂、茯,化气蠲饮。

  8. 苓桂三方比较 均温阳制水,一味之差,功效有别 苓桂术甘汤---白术配苓桂 重在温脾阳利水, 治在脾 苓桂甘枣汤---重用茯苓、桂枝,通阳化气行水 配大枣培土制水,治在下焦欲动之水邪 苓桂甘姜汤----重用生姜,温胃散水,治在胃

  9. 辨水停中焦与水停下焦(原文127/P131) 病因:饮水多---使吸收运化水分的机能影响 (一)小便利---膀胱气化无碍 心下悸----水气凌心 证 (二)小便少----膀胱气化失职 苦里急----小腹里急,胀满难受 太阳病 水停中焦 水停下焦

  10. 六、太阳蓄血证

  11. (一)桃核承气汤证(太阳蓄血轻证 )原文106/P133 病 因:表邪化热入里,与瘀血互结于小腹 其人如狂----瘀热扰心 少腹急结----瘀热结于下焦 (补)小便自利 瘀热结于下焦 膀胱气化未受影响 证 太阳病 转归及治疗 (1)血自下,下者愈 (2)外不解,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 外解已-----表证已罢,乃可攻之 桃核承气汤-----活血化瘀,导下瘀热

  12. 配伍 麻黄----解表 芍药----调和营卫 桂枝 配 甘草---温通心阳 桃仁----活血化瘀 重用----平冲降逆

  13. (一)抵当汤证(蓄血重证 )原文124/P135 病程:六七日 证情:表证仍在-----应见脉浮、恶寒、发热等脉证 其人发狂----瘀热内盛,上扰神明 少腹硬满----瘀热互结,气血阻滞 小便自利----病在血分,不在气分 脉象:微而沉----表邪入里,气血阻滞 排除诊断:反不结胸----表邪内陷,非与痰水互结 成因:太阳随经,瘀热在里-----外邪不解 循经入里化热,与瘀血相结 治疗:抵当汤主之----破血逐瘀 太阳病

  14. 补述蓄血重证的脉证及其辨证要点(原文125/P136)补述蓄血重证的脉证及其辨证要点(原文125/P136) 病程:六七日 证情:表证仍在-----应见脉浮恶寒发热等脉证 其人发狂----瘀热内盛,上扰神明(神志错乱) 少腹硬满----瘀热互结,气血阻滞 小便自利----病在血分,不在气分 脉象:微而沉----表邪入里,气血阻滞(轻度沉脉) 排除诊断:反不结胸----表邪内陷,非与痰水互结, 太阳病 成因:太阳随经,瘀热在里 外邪不解,循经入 里化热,与瘀血相结治疗:抵当汤主之----破血逐瘀

  15. 鉴别要点: 蓄血证: 脉微而沉,与少腹硬满并见,部位在下 结胸证: 脉沉紧,与心下、胸膈之硬满疼痛并见,部位在上

  16. 补述蓄血重证的脉证及其辨证要点(原文125/P136)补述蓄血重证的脉证及其辨证要点(原文125/P136) 脉证(湿热发黄) 身黄----湿热发黄为瘀热在里之征 脉沉结---在里之气血,壅滞不畅 少腹硬-----水停膀胱,气化不行 小便不利----瘀热结于气分,邪无出路 治疗:(补)茵陈五苓散----清热利湿 太阳病 (一)

  17. 续前: 脉证(蓄血发黄) 身黄-----瘀血发黄为瘀热在里之证 脉沉结----在里之气血壅滞 少腹满---瘀热内结 小便自利-----病邪不在气分 其人如狂-----瘀热上扰,神志不清治疗: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逐瘀行血 太阳病(二)

  18. 蓄血重证但病势较缓的治法(原文126/P137) 蓄水证 有热----表实无汗的发热证 少腹满-----表邪内陷,水热互结 小便不利------膀胱气化不利 治宜五苓散 伤寒 蓄血证 少腹满----表邪内陷,热与血结 小便反利-----病在血分,不在气分 为有血,当下之-----攻下瘀血 治疗:不可余药-----不可将药渣留下 宜抵当丸----用抵当丸,峻药缓攻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