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422 Views
心肺脑å¤è‹. 心跳ã€å‘¼å¸éª¤åœ. 一ã€æ¦‚念 å¤è‹ï¼š 凡是为挽救垂å±ç”Ÿå‘½æ‰€é‡‡å–的紧急医疗措施。 心肺å¤è‹ï¼ˆ CPR ): 使心跳骤åœç—…人迅速æ¢å¤å‘¼å¸ã€å¾ªçŽ¯åŠŸèƒ½æ‰€é‡‡å–的抢救措施。 由于心跳ã€å‘¼å¸æ¢å¤åŽæœ‰å¯èƒ½å‡ºçŽ°çš®è´¨ä¸‹ç”Ÿå˜çš„æƒ…å†µï¼Œå› æ¤è¦é«˜åº¦é‡è§†è„‘å¤è‹çš„问题,将 CPR 扩大为 心肺脑å¤è‹ï¼ˆ CPCR ). 二ã€åŽŸå› . 1. 心æºæ€§åŽŸå› å† å¿ƒç—…ï¼ˆæœ€å¤šè§ï¼Œçº¦å 80% ), 其他如瓣膜病å˜ã€å¿ƒè‚Œç‚Žã€å¿ƒè‚Œç—…ã€é¢„激综åˆå¾ã€å…ˆå¤©æ€§å¿ƒè„ç—…ç‰ 2. éžå¿ƒæºæ€§åŽŸå› æ„外事故ã€è¯ç‰©è¿‡æ•ã€ä¸æ¯’ã€ä¸¥é‡ä½“液失衡ã€éº»é†‰åŠæ‰‹æœ¯æ„外ã€è„‘血管疾病ç‰. 三ã€ç—…ç†. 1. 心æåœæ¢ç±»åž‹ï¼ˆå¿ƒç”µå›¾æ˜¾ç¤ºï¼‰
E N D
心跳、呼吸骤停 一、概念 • 复苏:凡是为挽救垂危生命所采取的紧急医疗措施。 • 心肺复苏(CPR):使心跳骤停病人迅速恢复呼吸、循环功能所采取的抢救措施。 • 由于心跳、呼吸恢复后有可能出现皮质下生存的情况,因此要高度重视脑复苏的问题,将CPR扩大为心肺脑复苏(CPCR)
二、原因 • 1. 心源性原因 • 冠心病(最多见,约占80%),其他如瓣膜病变、心肌炎、心肌病、预激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等 • 2. 非心源性原因 • 意外事故、药物过敏、中毒、严重体液失衡、麻醉及手术意外、脑血管疾病等
三、病理 • 1. 心搏停止类型(心电图显示) • (1)心室颤动,最常见; • (2)心室停止 • (3)心电-机械分离 • 2. 损害 • 停搏 3s:头晕;10~20s:昏厥;30~40s:瞳孔散大,抽搐;60s: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 • 脑耐受完全缺氧缺血损害的时限(即临床死亡期)为4~6min。
四、临床表现与诊断 • 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或叹息样呼吸;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面色苍白或发绀。 • 诊断要做到:迅速、果断 • 主要诊断依据:病人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幼儿还包括肱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或出现叹息样呼吸。
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断 判断患者有无反应 • 循环停止10s,脑因缺氧即昏迷,故意识消失,当为首要表现 • 判断方法: 拍打或摇动 大声呼唤
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断 • 判断有无呼吸 • 方法: • 一听二看三感觉 • 耳面靠近患者口鼻听有无气流呼出声音 • 眼睛同时观察胸廓隆起 • 感觉气息 • 时间不超过10秒钟 • 心跳停止者多无呼吸,偶尔有异常或不规则呼吸,明显气道阻塞征
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断 判断有无心跳 • 触颈总动脉搏动 • 时间不超过10秒钟!
心肺脑复苏法 一、复苏步骤 • 三个阶段: • 1. 初期复苏(即现场抢救;基础生命支持,BLS); • 2. 二期复苏(即药物及器械复苏;进一步生命支持,ALS;后期复苏); • 3. 后期复苏(即脑复苏和复苏后处理;延续生命支持,PLS)。
二、CPR的开始阶段 • 1. 判断环境 • 2. 判断意识与反应 • 3. 呼救 • 4. 安置救护体位
三、基础生命支持 • 包括: • 1. 开放气道(Airway) 此为CPR首要措施 • 2. 人工呼吸(Breath) • 3. 人工循环(Circulation)
A-开放气道和检查呼吸 • 头侧位,清除口腔异物。 • 检查呼吸是否足够:“叹息样”呼吸 • 采用压额举颏、托下颌(用于颈部损伤病人)、仰头抬颈等法 压额举颏法抬举下颌法
B-人工呼吸 • 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鼻、口对口鼻) • ☆开始连续吹两口气,应缓慢吹气,每次达2秒以上 • ☆有效指征:胸廓有起伏即可 • ☆通气频率:10~12次/min(<8岁者 12~20次/min) • ☆通气量:10ml/kg(500~700[1000]ml)
C-人工循环 ●触摸颈动脉有无搏动 ●心前区捶击:需除颤但除颤器未到时可考虑应用。 ●胸外心按压最常用
要 点 ★按压部位 ★姿势 ★按压与放松间隔相等 ★幅度及频率 ★按压/通气比率
心脏按压幅度及频率 • 用力压:成人胸骨下陷幅度4~5cm,双人按压时,每2min换人一次,以避免劳累。 • 快速压:100次/min(所有患者) • 尽量不间断
按压/通气比率(不包括新生儿) • 非医务人员:30 : 2(无论单双) • 医务人员: • 成人患者:30 : 2 (无论单双) • <8岁患者 • 单人时:30 : 2 • 双人时:15 : 2
注意事项:暂停应不超过5s;按压/放松时间:50% : 50%(1 : 1);手掌始终不离开按压位置;按压稳而有力,速度均匀,不可用力过猛;禁忌证除外。 有效标志:大动脉出现搏动;收缩压在8kPa(60mmHg)以上;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口唇由发绀转为红润;意识开始恢复,出现自主呼吸。
四、高级生命支持 • 1. 继续保持呼吸道通畅 • 2. 机械人工呼吸 • (1)简易人工呼吸器; • (2)麻醉机; • (3)自动呼吸机; • (4)心肺复苏机 • 3. 建立通畅的静脉输液通路 • 首选平衡盐溶液,使HCT=25%~30%;出血者晶体入量为出血量的4倍,>800ml者,应酌输全血及胶体液。
4. 复苏药物的应用 • (1)用药的目的: • 激发心脏复跳并增强心肌收缩力,防治心律失常,纠正急性酸中毒,补充血容量和电解质,防治脑水肿。 • (2)给药途径: • 1)静脉输注(首选) • 2)气管内给药(次选) • 3)心内注射(注射部位:第4肋间胸骨左缘1.5~2cm处垂直进针)
(3)常用心复苏药物: 1)肾上腺素(首选) 2)利多卡因(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时首选) 3)阿托品(P<60/min) 4)5%NaHCO3 5)其他:西地兰(P>120/min)、10%氯化钙溶液(高钾、低钙血症时)、溴苄胺等 (4)呼吸兴奋剂: 洛贝林、回苏灵、咖啡因等,静脉给药。心跳未恢复前不宜使用!!
5. 电除颤 治疗心室颤动惟一有效的方法。 (2000急救指南已将其提到BLS阶段,要求院内3min内完成;院外5min内完成;2005急救指南又作了强调。) 6. 心电图(心电监护)与血气分析监测
五、延续生命支持 • 1. 确保心、肺、肾功能稳定 脑复苏的前提 • 2. 脑复苏重点是防治脑水肿(脑占体重的2%, 而耗氧占20%) • (1)降温疗法:每降1℃耗氧降5%~6%,物理降温前先使用镇静催眠或冬眠药物,以避免寒战反应,体温降至35~33℃(亚低温)为宜; • (2)脱水疗法:首选20%甘露醇; • (3)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 (4)改善脑细胞代谢药治疗:脑活素、能量合剂等 • (5)高压氧疗法; • (6)镇静解痉、抗癫痫。
3. 其他复苏后的治疗与护理 (1)处理原发病。 (2)全身支持的护理:热量应>8400kJ,最好达16700kJ。 (3)严格记录24小时尿量,控制晶体液入量。 (4)观察与预防各种并发症:并发症有感染(肺炎是复苏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压疮、ARF、应激性溃疡、ARDS等。
That’s all for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