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442 Views
呼吸道病毒 (第二十四章第 4 节 P359-371). 温州医学院检验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周铁丽. 目 的. 掌握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了解其它呼吸道病毒的性状. 概 念. 呼吸道病毒是指( 1 )侵犯呼吸道并导致呼吸道病变包括: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2 )以呼吸道途径感染而主要引起呼吸道以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包括: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等。. 分 类. 正粘病毒科 流感病毒(甲、乙、丙型) 副粘病毒科
E N D
呼吸道病毒(第二十四章第4节 P359-371) 温州医学院检验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周铁丽
目 的 掌握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了解其它呼吸道病毒的性状
概 念 呼吸道病毒是指(1)侵犯呼吸道并导致呼吸道病变包括: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2)以呼吸道途径感染而主要引起呼吸道以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包括: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等。
分 类 正粘病毒科 流感病毒(甲、乙、丙型) 副粘病毒科 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 其它 鼻病毒,冠状病毒,风疹病毒,等
正粘病毒与副粘病毒的区别 生物学性状 正粘病毒 副粘病毒 形态和大小(nm) 多形性80~120 多形性150~300 核酸类型 单股负链RNA,分节段 单股负链RNA、不分节段 核衣壳形成部位 细胞核内 细胞浆内 血凝素 有 有 神经氨酸酶 有 多数没有 溶血作用 无 有 融细胞作用 无 有 包涵体形成 无 浆内 鸡胚中生成 良好 多数不佳
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是引起流感的病原体,流感是一种上呼吸道急性传染病,它传染性强、传播快、潜伏期短、发病率高。
微生物特性(I) 形 态 多形性,大多为粗糙球形 结 构(1)核心(核衣壳)=核酸+衣壳蛋白 核酸:为单股负链RNA,分子量为5.9-6.3×106道尔顿,分节段。 衣壳蛋白:为RNA外包绕的蛋白质。
微生物特性(II) 结 构 (2)包膜:由内向外,基质蛋白、类脂和糖蛋白三层 基质蛋白(M蛋白 ):由病毒编码,抗原稳定(具有型特异性) 保护病毒核心,维持病毒形态 类脂层:脂质双层结构,它来自宿主细胞膜或核膜 糖蛋白层:镶嵌于脂质双层中向外突出形成刺突
微生物特性(III) 血凝素 (Hemagglutinin HA) 由病毒基因组片段4编码 能与多种动物和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 与病毒吸附和穿入宿主细胞有关 ( HA2具有膜融合活性,促进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 为流感病毒的主要中和抗原 ,能产生中和抗体 抗原性最易发生变异,是流感病毒亚型划分依据之一 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 由病毒基因组片段6编码 具有酶活性,有利于成熟病毒的释放 具有抗原性,但无中和病毒作用 抗原易变异,是流感病毒亚型划分依据之一
微生物特性(IV) 分型与变异 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少发生变异 抗原性比较稳定;动物感染少 甲型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异 表面抗原HA、NA最易变异(二者可同时变异,也可分别发生) 与动物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组
微生物特性(VI) 培养特性 鸡胚(最适):初次分离羊膜腔最佳 组织培养 动物接种 病变不明显,需用血凝试验或免疫学方法证实 抵抗力 流感病毒抵抗力较弱 不耐热,56℃30分钟即被灭活 对酸、干燥、日光、紫外线及乙醚、甲醛等敏感 -70℃或冷冻干燥后活性可长期保存
微生物检验(I) 流感病毒的检验方法 显微镜检查 病毒的分离培养 病毒的抗原检测 病毒的RNA检测 血清学检测
微生物检验(II) 标本采集和处理要求 疾病早期采集 无菌操作 标本应置无菌pH7.2肉汤或Hanks液运送 置冰瓶立即送检 培养标本应加适量青霉素和链霉素处理后接种
微生物检验(III) 显微镜检查 基本原理:标本经染色处理后,根据病毒颗粒的形态作出判断。 流感病毒电镜下形态
微生物检验(IV) 分离培养与鉴定(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 基本原理 病毒在活的敏感细胞、组织、胚胎或动物体内复制繁殖 细胞培养分离病毒主要过程 细胞培养,病毒分离和病毒鉴定 标本在鸡胚或特定组织细胞内培养数天后, 用红细胞吸附与血凝试 验核查结果 培养阳性者检测方法 用血凝抑制试验(HI ) 和中和试验鉴定 病毒RNA检测
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 经飞沫传播,引起儿童或成人呼吸道感染 四个血清型 PIV1,PIV2(主要致病因子):常引起哮喘 PIV3:常引起下呼吸道感染 PIV4:引起轻微上呼吸道感染
微生物特性 形 态 多形性,大多为球形 结 构(1)核衣壳:螺旋对称 核酸:为单股负链RNA,不分节段 (2)包膜:来源于宿主的细胞膜 内面:基质蛋白M 表面:2种糖蛋白组成的棘突 HN(hemagglutinin neuraminidase):具凝血和神经氨酸酶活性 F糖蛋白(fusion):具有细胞融合和病毒穿入细胞并传播扩散的作用 抵抗力 抵抗力弱 对热敏感,不耐酸,4℃短暂存活
微生物检验(II) 显微镜检查 (1)观察脱落细胞胞质内嗜酸性包涵体(辅助检查) (2)电子显微镜直接检查病毒颗粒 分离培养 标本接种原代人胚肾或原代猴肾细胞培养 用豚鼠红细胞吸附试验检测培养结果 培养阳性者检测方法
微生物检验(II) 其 它 直接检测病毒抗原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ELISA技术 应用单克隆抗体 血清学诊断 检测PIV抗体 IgM:交叉反应较少 IgG:需要急性期和至少两周以后的恢复期血清 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鉴定, 补体结合试验等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cal virus,RSV) 在组织培养中产生细胞融合病变而得名 传播途径:经飞沫;污染的手或污染物直接接触传播 抵抗力较低, 对热不稳定,冰冻融化易被灭活 ,环境中可生存6小时 易感人群:婴幼儿,成人,老人 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
微生物特性 球型颗粒,直径为100-300nm 核 酸 单股负链RNA,不分节段 囊 膜 (1)内膜蛋白(为M蛋白) 具有维持病毒体的结构和完整性的作用 (2)表面刺突 G蛋白:它能使RSV吸附于宿主细胞上导致感染开始 F蛋白:能引起病毒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有利于病毒穿入细胞
微生物检验 分离培养 RSV未发现带毒者,分离出病毒即可确诊 培养特点 (1)不能在鸡胚内增殖, 只能在人和猴细胞如Hep-2,Hela等细胞株中培养增殖 (2) 阳性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 细胞界线不清、融合成多核巨细胞等 (3)阳性出现时间:约2~3周 鉴定方法 中和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
腺病毒(Adenovirus) 传播途径 粪一口途径 飞沫传播 所致疾病 咽喉炎,结膜炎,肺炎,角膜炎 胃肠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腺病毒感染后,机体可获得对同型病毒的持久免疫力
微生物特性 球型颗粒,直径60~90nm 核心为双链DNA,无包膜 不能在鸡胚内增殖,最适细胞为原代人胚肾细胞 对热敏感,但对酸和乙醚不敏感
微生物检验 病毒颗粒或包涵体镜检 病毒在组织内增殖后,在胞浆或核内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大小不等,数量不同的圆形或不规则斑块 分离鉴定:选择敏感细胞 抗原检测:荧光标记染色 抗体检测:双份血清4倍以上升高有诊断价值 核酸检测
腮腺炎病毒( Mumps viras) 经飞沫传播 ,人为唯一宿主 主要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多流行于冬、春季 潜伏期较长(18~21天) 易感人群:学龄儿童 接种减毒活疫苗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麻疹病毒(Measlesvirus) 经飞沫传播 ,人为其自然宿主 麻疹的病原体 潜伏期6~18天 人群普遍易感,接触患者后几乎100%患病 接种减毒活疫苗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 • 呼吸道传播 ,经病毒血症播散全身 • 风疹的病原体 • 潜伏期10-25天 • 人群普遍易感 • 可致胎儿畸形 • 孕妇血液中风疹病毒抗体检测作为产前常规检测
冠状病毒(Coronavirus) 由于病毒包膜表面广泛生出花瓣状突起, 电镜下见病毒颗粒的外型形如冠状而得名
临床特点 呼吸道传播 ,引起轻型感染 普通感冒的病原体、还与腹泻和胃肠炎有关 潜伏期2-5天 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以婴儿为主 难以分离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