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294 Views
第六章 运输管理. 第一节 运输功能和原理 一、运输在物流中的地位 物流的动脉 — 运输 1. 运输已构成物流的动脉系统。 2. 运输能创造物流的空间效用。 3. 合理的运输能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物流速度。 4. 合理的运输能加快资金周转速度,降低资金占用时间,提高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一节 运输功能和原理. 二、 运输功能 通过运输手段将货物从供应地转移到需求地,实现物资的空间位置转移,从而满足需求地用户对物资的需求,创造物资的 “ 空间效用 ” ,保障需求地用户的生产或生活正常进行。 三、基本原理 1 、规模经济 2 、距离经济. 第二节 运输方式.
E N D
第六章 运输管理 • 第一节 运输功能和原理 • 一、运输在物流中的地位 • 物流的动脉—运输 1.运输已构成物流的动脉系统。 2.运输能创造物流的空间效用。 3.合理的运输能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物流速度。 4.合理的运输能加快资金周转速度,降低资金占用时间,提高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一节 运输功能和原理 • 二、运输功能 • 通过运输手段将货物从供应地转移到需求地,实现物资的空间位置转移,从而满足需求地用户对物资的需求,创造物资的“空间效用”,保障需求地用户的生产或生活正常进行。 • 三、基本原理 • 1、规模经济 • 2、距离经济
第二节 运输方式 • 现代运输方式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等。 • 一、铁路运输 • (一)铁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点 • 1.适应性强 • 2.运输能力大 • 3.安全程度高 • 4.运送速度较高 • 5.能耗小 • 6.环境污染程度小 • 7.运输成木较低
(二)铁路运输的主要技术设施 • (三)组织铁路运输的方法 • 1.整车运输 • 2.零担运输 • 3.混装运输 • 4.集装箱运输
第二节 运输方式 • 二、公路运输 • (一)公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 • 1.机动、灵活,可实现门到门运输 • 2.货损货差小,安全性高,灵活性强 • 3. 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技术改造容易 • 4.适合中短途运输,不适合长途运输 • (二)公路运转的技术经济指标 • 1.公路 • 2.汽车及其技术经济特征 • 3. 载重汽车的效益
第二节 运输方式 • (三)组织公路货物运输的方法 • 1.多班运输 • 2.定时运输 • 3.定点运输 • 4.直达联运 • 5.零担货物集中运输 • 6.拖挂运输
第二节 运输方式 • 三、水路运输 • (一)水路运输的经济技术特征 • 1.运输能力大 • 2.运输成本低 • 3.投资省 • 4.劳动生产率高 • 5.航速较低
(二)船舶的经济技术特征 • 1.技术指标 • 2.船舶的种类及特性 • (三)港口的经济技术特点 • 1.港口的分类 • (1)按港口位置划分 • (2)按使用目的划分 • (3)按国家政策划分
第二节 运输方式 • 2.现代化港口的条件 • (1)拥有大量的泊位 • (2)具有深水航道和深水港区 • (3)具有高效率的专业化装卸设备 • (4)具有畅通的集疏运设施 • (5)其它设施 • (四)水路运输方式
第二节 运输方式 • 四、航空运输 • (一)航空运输的经济技术特点 • 1.航空运输的高科技特性 • 2.航空运输的高速度 • 3.航空运输的灵活性 • 4.航空运输的安全性 • 5.航空运输的国际性特征 • 6.航空运输建设周期短,回收快 • 7.航空运输在物流中占的比重小 • (二)航空运输技术指标 • 1.航站始发载运比率 • 2.航线载运比率
第二节 运输方式 • (三)航空港 • 航空港又称机场,是航空线的枢纽,它供执行客货运业务和保养维修飞机、起飞、降落使用。 • (四)航空线 • 航空线是指在一定方向上沿着规定的地球表面飞行,连接两个或几个城市,进行运输业务的航空交通线。
第二节 运输方式 • 五、管道运输 • (一)管道运输的特点 • 1.运量大 • 2.管道运输建设工程比较单一 • 3.管道运输具有高度的机械化 • 4.有利环境保护 • 5.管道运输适用的局限性 • (二)管道运输的形式 • 1.原油管道 • 2.成品油管道 • 3.天然气管道 • 4.煤浆管道
第三节 运输法规和管理 • 我国的运输政策 • 运输法规的特点 • 运输法规的类型
第三节 运输法规和管理 • 运输的合理化 (一)不合理运输 1.返程或起程空驶 (这是最严重的不合理 运输形式) 2.对流运输 3.迂回运输 4.重复运输 5.倒流运输 6.过远运输 7.运力选择不当 8.托运方式选择不当
第三节 运输法规和管理 (二)合理运输的影响因素 1.运输距离 2.运输环节 3.运输工具 4.运输时间 5.运输费用
第三节 运输法规和管理 (三)合理运输的有效途径 1.组织双程运输,杜绝空车行驶; 2.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 3.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 4.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以公代铁”的运输; 5.开展直达运输; 6.提高技术装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