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k likes | 1.15k Views
使用说明. 本课件为 “ 逐字编辑 ” 课件,使用时欲修改课件,请双击对应内容,即可进入可编辑状态。 在此状态下,如果有的公式双击后无法用公式编辑器编辑,请选中此公式,点击右键、 “ 切换域代码 ” ,即可进行编辑。修改后再点击右键、 “ 切换域代码 ” ,即完成修改。 如有疑问欢迎致电: 010-58818066. 第六单元 实验. 目 录. 第十九章 生物实验 第 53 讲 基础实验归类 第二十章 实验设计与评价 第 54 讲 生物实验设计. 第六单元 │ 实验. 第六单元 实验. 第十九章 生物实验. 第十九章 │ 知识框架.
E N D
使用说明 本课件为“逐字编辑”课件,使用时欲修改课件,请双击对应内容,即可进入可编辑状态。 在此状态下,如果有的公式双击后无法用公式编辑器编辑,请选中此公式,点击右键、“切换域代码”,即可进行编辑。修改后再点击右键、“切换域代码”,即完成修改。 如有疑问欢迎致电:010-58818066
第六单元 实验 目 录 第十九章 生物实验 第53讲 基础实验归类 第二十章 实验设计与评价 第54讲 生物实验设计
第六单元 │ 实验 第六单元 实验 第十九章 生物实验
第十九章│ 知识框架 知识框架
第十九章│ 复习策略 复习策略 实验题是高考生物最重要的题型之一,是高考理科综合卷生物部分中最具决定意义的压轴题和把关题。分析近年各地高考试题发现,选择题多直接考查考纲规定实验,而非选择题则迁移考查对考纲规定实验的方法和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针对上述情况,复习时可采取以下对策: (1)夯实考纲规定实验的基础。对于每一个规定实验,包括课题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材料用具、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记录、实验结论等,都要进行全面复习、深入理解。对于每一个实验的各要素既要全面掌握,又要突出重点。
第十九章│ 复习策略 复习策略 (2)归类提炼,探寻规律。对教材中的基础实验进行分类归纳,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力求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研究其中的实验原理、步骤及遵循的原则等,形成对不同类型实验的规律性认识。 (3)模仿迁移,拓展运用。在做题训练过程中,结合上述基本技能,进行模仿实验,并结合与实验相关的基础知识深入分析,不断查找不足与缺陷,以期改进。
第53讲│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第53讲 讲基础实验归类
第53讲│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考点一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注意识记、分辨结构名称) 图53-1
第53讲│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镜壁 镜座 (1)取镜与安放:右手握______,左手托______。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的前方稍______。 (2)对光:转动__________,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选一较大的________对准通光孔,______眼注视目镜,转动 __________,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3)低倍镜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______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__________________为止,再稍稍转动______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左 转换器 光圈 左 反光镜 粗 视野出现物像 细
第53讲│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4)高倍镜观察:将欲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移走________换上__________;调节光圈,使视野______适宜;缓缓调节______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方法归纳] 移动物像的技巧:要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物像在视野的哪一边,就移向哪一边。例如物像在视野上边就向上移玻片,在左下方就向左下方移玻片,这样就可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考点二 常规实验方法归纳(注意区分、理解各种方法) 低倍镜 高倍镜 光线 细
第53讲│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1.显微镜观察法: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等。 2.同位素标记法: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HO、C18O2和CO2追踪光合作用中氧原子和碳原子转移途径的实验等。 3.对照实验法:如小麦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发现生长素的燕麦胚芽鞘实验等。 4.加法创意实验:如用饲喂法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用注射法研究生长激素的实验。
第53讲│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5.减法创意实验:如用阉割法、摘除法研究性激素的实验等。 6.杂交实验法:如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豌豆杂交、测交的实验,小麦的杂交实验等。 7.化学分析法:如番茄和水稻对钙和硅选择吸收的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等。 8.理论分析法:如大、小两种草履虫的竞争实验,植物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的实验,植物向光性实验等。 9.模拟实验:如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基因分离定律的模拟实验等。
第53讲│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上述内容基本上包含了一般的实验方法,通过复习理解这些实验方法将有利于认识、分析和设计新的实验。 ►考点三 实验中常用器材和药品的使用
第53讲│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第53讲│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考点五 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
第53讲│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考点六 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
第53讲│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第53讲│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考点七 实验室控制温度的方法
第53讲│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观察类实验 在此类实验中常综合运用显微观察技术、染色技术、玻片标本制作技术等。归类如下表:
第53讲│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总结提升] (1)显微镜常考考点总结 ①玻片标本的类型:装片:常用镊子撕取或用解剖针挑取部分实验材料制成(也可用压片法把材料压碎成一薄层)。涂片:把血液或含菌的培养液等液体实验材料推成薄层制成。切片:用刀片将实验材料切成薄片制成。 ②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取载玻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将实验材料展放在清水中)→盖上盖玻片(吸去盖玻片周围多余水分)。
第53讲│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③引流技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液体,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可用于染色、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 ④关于显微镜放大倍数的问题: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物镜离玻片距离越大;反之亦然。 物像放大面积的计算:物像面积放大倍数=长度放大倍数×宽度放大倍数;长度或宽度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⑤判断视野中异物存在位置的方法:移动装片,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不在装片上;转动转换器更换物镜,仍可观察
第53讲│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到异物,说明异物不在物镜上;换用目镜,异物消失,说明异物在目镜上。 (2)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几个技术问题 ①解离时间长短:根尖解离时,时间要严格控制,解离时间不足,压片时细胞不易分散,效果不好;解离时间过长,细胞分离过度,无法取出根尖进行染色、制片。 ②染色时间控制:染色时间要严格控制,染色不足或染色过度,都无法清晰地分辨染色体。
第53讲│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③视野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问题:观察时,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分生区的细胞大多处于分裂间期,分裂期的细胞较少,这是因为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比分裂期要长得多。 ④由于解离时解离液已经杀死了细胞,所以实验中不能观察到一个细胞有丝分裂的连续过程,只能观察到某一细胞某一时刻的形态结构。一个细胞完整的连续分裂过程是由不同细胞的不同时刻的图像综合分析得出的。
第53讲│ 要点探究 例1[2010·浙江卷]在为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写出实验思路,设计记录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的表格,并填入相应内容。 材料与用具:兔红细胞稀释液、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显微镜等。 (要求:答题时对NaCl溶液的具体配制、待观察装片的具体制作不作要求) (1)实验思路: ①…… (2)设计一张表格,并将预期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填入该表中。
第53讲│ 要点探究 例1(1)①配制质量分数由低到1.5%的NaCl溶液,分别等量加入各支试管中。 ②向上述各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兔红细胞稀释液,放置一定时间。 ③取兔红细胞稀释液和上述试管中的红细胞稀释液制作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红细胞形态的变化。 (2)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兔红细胞形态的影响
第53讲│ 要点探究 [分析] 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是未知的,因此本实验是探究实验。自变量是不同浓度NaCl溶液,因变量是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兔的血浆与0.7%NaCl溶液差不多是等渗的。从题中所给的材料来看,1.5%的NaCl是最高浓度,但可用蒸馏水稀释成不同低浓度的NaCl溶液。红细胞的形态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只能用显微镜观察。(2)表格的设计要体现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也就是NaCl浓度与细胞形态的关系,根据题目要求,还要把原因分析列入表格。兔红细胞形态不变所对应的NaCl溶液的浓度是未知的,所以表格中的预期实验结果用“一定浓度”来描述。
第53讲│ 要点探究 [点评]掌握渗透作用的原理以及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已经阐明了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的条件,在这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迁移就能顺利解答此题。
第53讲│ 要点探究 [2011·雅礼月考] 将哺乳动物红细胞放入某种溶液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浓度低时,红细胞吸水膨胀 B.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浓度高时,红细胞失水皱缩 C.当外界的浓度与细胞质浓度相同时,水分子不会进出红细胞 D.红细胞的失水和吸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变式题
第53讲│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二 对质点、参考系概念的理解
第53讲│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归纳总结] 物质的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几个重要问题 (1)材料的选择 ①在显色实验(如物质鉴定)中,材料最好不带色或颜色浅或实验时对有色材料进行脱色处理。 ②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中不宜选择甜菜、甘蔗等,因为这些材料中所含的主要糖类为不具有还原性的蔗糖。 ③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应选择根尖或动物受精卵。 ④进行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时不能选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为材料。 (2)材料的处理 ①提取组织液中还原糖时,可适当加水。
第53讲│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②采用蛋清作实验材料进行蛋白质的鉴定时,要充分稀释。 ③提取DNA时,可向血细胞悬液中加入清水,使细胞吸水破裂。 (3)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区别 ①溶液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中NaOH的浓度为0.1 g/mL,CuSO4的浓度为0.05 g/mL;双缩脲试剂中NaOH的浓度为0.1 g/mL,CuSO4的浓度为0.01 g/mL。 ②使用原理不同。斐林试剂实质是新配制的Cu(OH)2溶液,双缩脲试剂的实质是在碱性环境下的Cu2+。
第53讲│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③使用方法不同。斐林试剂使用时,先把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立即使用;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入NaOH溶液,然后再加入CuSO4溶液。
第53讲│ 要点探究 例1[2010·广东卷]假设你去某饲料研究所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选用恰当的试剂检测某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提供的试剂有:①碘液,②苏丹Ⅲ溶液,③双缩脲试剂,④斐林试剂。你选用的试剂应该是________;蛋白质与相应试剂反应后,显示的颜色应为________。
第53讲│ 要点探究 例1双缩脲试剂 紫色 [解析] 蛋白质的鉴定试剂一般为双缩脲试剂,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碘液鉴定淀粉,呈蓝色;苏丹Ⅲ溶液鉴定脂肪,呈橘黄色;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水溶呈砖红色。
第53讲│ 要点探究 [点评] 本题最大的亮点在于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适当的鉴定试剂。同时也提醒我们,常见的物质鉴定试剂、使用条件以及相应的颜色一定要记忆准确。
第53讲│ 要点探究 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或班氏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该成分是() A.糖脂 B.磷脂 C.糖蛋白 D.脂蛋白 变式题
第53讲│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三 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此类实验的关键是要正确区分自变量、因变量与无关变量,对自变量进行合理处理,对因变量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同时要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下表列出了教材中相关实验的变量。
第53讲│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第53讲│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第53讲│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方法探究] 关于酶的实验操作的一般规律 通过教材中有关酶的三个实验可以看出,此类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 (1)分组编号:此过程遵循“相同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即除单一变量外,其他因子必须相同(如药品的量等一定要相同)。 (2)实施变量处理:此过程遵循“对照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实验组添加试剂时,对照组需添加等量的蒸馏水(有的需添加该生物的等渗液),以排除无关因子的影响,增强说服力。 (3)特殊处理:对于酶催化生成的物质无法直接观察时,需借助于鉴别试剂等进行处理。 (4)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第53讲│ 要点探究 例3[2009·全国卷Ⅱ]在式题2009·全国卷Ⅱ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来验证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要求完成实验设计、补充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4种溶液,斐林试剂、37 ℃恒温水浴锅、沸水浴锅。 (1)若“+”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加溶液,甲、乙等代表试管标号,请用这些符号完成下表实验设计。
第53讲│ 要点探究 (2)实验步骤:(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
第53讲│ 要点探究 (3)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上述实验中,如果仅将37 ℃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 ℃,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做上述实验,出现砖红色试管中的颜色会比37 ℃时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3讲│ 要点探究 例1(1) (2)②混匀,37 ℃恒温水浴一段时间; ③取出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混匀,沸水水浴一段时间; 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含有蔗糖和蔗糖酶溶液的试管以及含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试管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第53讲│ 要点探究 (4)酶的催化作用有专一性 (5)20 ℃低于酶的最适温度,酶活性低,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少
第53讲│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 探究点四 实习与研究性课题 此类实验常用调查法,调查法中常使用统计技术和测量技术。归类如下表:
第53讲│ 要点探究 例4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1)A、B、C三种类型的草原对放牧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导致这三种类型的草原物种数量不同的关键生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将A草原与我国东北针叶林相比,两者之间恢复力稳定性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