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0 likes | 1.29k Views
正常人体结构. 开始. 第六章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概述. 呼吸道. 肺. 胸膜 纵隔. 学习目标. 1. 掌握 :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 比较左右支气 管 ; 肺的位置与形态胸膜与肺下界的体表投影 ; 呼吸膜、纵隔和胸膜隐窝的概念。 2. 理解 :鼻旁窦的位置及开口;喉的位置和结 构;气管的形态、位置和分部;气管、支气管 和肺的微细结构;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 3. 了解 :外鼻和鼻腔的分部及结构;喉软骨及 连结;喉腔的形态、分部及喉黏膜结构;纵隔 的境界和内容。. 开始. 概 述.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的组成. 上呼吸道 :鼻、咽、喉
E N D
正常人体结构 开始
呼吸系统 概述 呼吸道 肺 胸膜 纵隔
学习目标 1.掌握: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比较左右支气 管;肺的位置与形态胸膜与肺下界的体表投影; 呼吸膜、纵隔和胸膜隐窝的概念。 2.理解:鼻旁窦的位置及开口;喉的位置和结 构;气管的形态、位置和分部;气管、支气管 和肺的微细结构;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 3.了解:外鼻和鼻腔的分部及结构;喉软骨及 连结;喉腔的形态、分部及喉黏膜结构;纵隔 的境界和内容。 开始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的组成 上呼吸道:鼻、咽、喉 呼吸道 呼 下呼吸道:气管、主支气管 吸 系 统支气管树 肺 肺泡 图
呼吸系统 第一节 呼吸道 一、鼻 鼻根 外鼻鼻背 鼻尖 鼻翼 鼻孔 鼻鼻腔 鼻旁窦 图 1.外鼻:以鼻骨和软骨为支架,外面覆 以皮肤。 图
呼吸系统 第一节 呼吸道 一、鼻 2.鼻腔: 左侧鼻腔 鼻腔鼻中隔:易出血区 右侧鼻腔 (Little区) 鼻前庭 上鼻甲 蝶筛隐窝 侧鼻腔上鼻道 固有鼻腔 中鼻甲 中鼻道 嗅区下鼻甲 鼻黏膜下鼻道 呼吸区 图 图
呼吸系统 第一节 呼吸道 一、鼻 3.鼻旁窦(副鼻窦) 额窦 前组 筛窦中组 后组 蝶窦 上颌窦:腔最大,且开口位置高于窦底。 图
呼吸系统 第一节 呼吸道 一、鼻 鼻旁窦的开口: 额窦 上颌窦 前组 筛窦 中组 后组 上鼻道 蝶窦蝶筛隐窝 中鼻道 图
呼吸系统 第一节 呼吸道 二、咽 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呼吸和发音时:为气流通过; 呑咽时:为食物通过。 图
呼吸系统 三、喉 第一节 呼吸道 喉:既是呼吸道,又是发音器官。 (一)喉的位置 图 位置:位于颈部正中,位置表浅 ,相当于 第3-6颈椎高度 。 毗邻: 上:借甲状舌骨膜连于舌骨。 下:接气管。 前:覆盖皮肤、筋膜、肌肉。 后:邻喉咽。 两侧:有颈部大血管、N和甲状腺侧叶。 图
呼吸系统 第一节 呼吸道 三、喉 (二)喉的构造 构造:由喉软骨、软骨间连结、喉肌和喉 粘膜构成。 图 1.喉的软骨及其连结 甲状软骨: 不成对的 环状软骨 喉软骨 会厌软骨 成对的:杓状软骨 喉软骨构成喉的支架。 图 喉结 图 图
呼吸系统 第一节 呼吸道 三、喉 (二)喉的构造 1.喉的软骨及其连结 关 节:环甲关节 环杓关节 膜性连结: 甲状舌骨膜 声韧带:在杓状软骨底的前端与甲 状软骨后面中央之间。 环甲正中韧带:在颈前正中处,环 状软骨与甲状软骨 之间。 图
呼吸系统 三、喉 第一节 呼吸道 (二)喉的构造 2.喉腔与喉黏膜 喉腔:由喉软骨为支架围成的腔隙。借喉 口通咽的喉部。 前庭襞:上方一对 前庭裂 声襞:下方一对 声门裂-最狭窄。 图 声带:由声襞黏膜及其深面所覆盖的声韧带和声带肌共同构成。 喉口:由会厌上缘、杓状会厌襞和杓间切迹围成。 图
呼吸系统 第一节 呼吸道 三、喉 (二)喉的构造 2.喉腔与喉黏膜 喉的分部:借前庭裂和声门裂分为三部。 喉前庭:后方是喉口。 喉中间腔:最小,两侧延伸为喉室。 声门下腔:上宽下窄,粘膜下组织疏松, 易水肿。 图
呼吸系统 三、喉 第一节 呼吸道 (二)喉的构造 3.喉肌 喉肌:为细小骨骼肌。 分两群:作用于 环甲关节:使声带紧张或松弛,调节音量 的大小 ; 环杓关节:使声门裂开大或缩小,调节音 调的高低 。 图
呼吸系统 第一节 呼吸道 四、气管与主支气管 (一)气管的位置与形态 气管:上自环状软骨下缘,下至胸骨角平 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 气管杈。常由14-17个气管软骨构 成。分为颈段和胸段。 临床上遇急性喉阻塞,需作气管切 时,常选择在第3~4或第4~5气管软骨环处 沿正中线进行。 图
呼吸系统 第一节 呼吸道 四、气管与主支气管 (二)主支气管的形态特点 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 图
呼吸系统 第一节 呼吸道 四、气管与主支气管 (三)气管与主支气管的微细结构 分为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三层: 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黏膜: 纤毛柱状C:纤毛摆动,形成痰 。 杯状C :分泌黏蛋白构成黏液。 固有层-结缔组织中弹性纤维较多。 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含有血管、神经、淋巴管和混合性腺。 外膜: 由疏松结缔组织和透明软骨构成。 软骨缺口处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封 闭。 图 图 图
呼吸系统 第二节肺 一、肺的位置与形态 位置:左、右各一,位于胸腔内纵隔的 两侧。 形态:表面有胸膜,光滑润泽,有肺 小叶轮廓。肺呈海绵状,含空 气,可浮于水面 。胎儿肺入水 下沉。 幼儿-呈淡红色; 成人-暗红或蓝黑色; 吸烟者-呈棕黑色。 图
呼吸系统 第二节肺 一、肺的位置与形态 形态:呈锥体形,分为一尖、一底、两 面和三缘。 肺尖:钝圆向上,高出锁骨内侧1/3约 2~3cm。 肺底:凹向上,即膈面。 肋面:邻贴肋和肋间隙。 纵隔面:邻贴纵隔;中部凹陷处有肺门; 肺根。 前缘:锐利,左侧有左肺心切迹。 下缘:锐利。 后缘:钝圆。 左肺:窄长,被斜裂分为上、下二叶; 右肺:宽短,被斜裂、水平裂,分为上、 中、 下三叶。 图 图 图 图
呼吸系统 第二节 肺 二、支气管肺段 支气管肺段:右肺10个;左肺8个或10个。 主支气管---肺 ↓↓ 肺叶支气管--肺叶 ↓↓ 肺段支气管--肺段 ↓ ↓ ↓ ↓ ↓ ↓ 细支气管---肺小叶 图
呼吸系统 第二节 肺 三、肺的微细结构 间皮 浆膜 结缔组织 肺实质: 肺内各级支气管 肺泡 肺组织 肺间质: 血管、神经、淋巴管。 结缔组织 肺实质:又分为导气部和呼吸部。 图
呼吸系统 第二节 肺 三、肺的微细结构 (一)导气部 导气部: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未细支气管。 肺小叶:每个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及肺 泡构成。 图 导气部组织结构变化规律: 上皮由假复纤毛柱状上皮→单层纤毛柱状上皮或 单层柱状上皮。 纤毛、杯状C和腺体由多→少→消失。 外膜的软骨由完整→软骨碎片→少→消失。 平滑肌相对增多→完整的环行肌层。 当环行肌层痉孪性收缩—支气管哮喘。 图
呼吸系统 第二节 肺 三、肺的微细结构 (二)呼吸部 呼吸部: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 囊→肺泡。 呼吸性细支气管:终未细支气管的分支, 管壁不完整,有少量肺泡开口。在肺 泡开口处,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移行 为肺泡的单层扁平上皮。 图 肺泡管:呼吸性细支气管的分支,有许多 肺泡的开口,故管壁结构很少。切片 在相邻肺泡的开口之间呈结节状膨大。 图
呼吸系统 第二节 肺 三、肺的微细结构 (二)呼吸部 肺泡囊:由许多肺泡开口围成的囊腔。 因无支气管壁结构,故切片中在相 邻肺泡开口之间,无结节状膨大。 图 肺泡:为多面体的囊泡,由单层肺泡上 皮和基膜构成。 Ⅰ型肺泡C:数量少,呈扁平状,除含 核部分略厚外,其余部分很薄,但占 肺泡表面积的95%,有利于气体交换。 Ⅱ型肺泡C:数量多,呈立方形,镶在Ⅰ型肺泡C之间,仅占肺泡表面积的5%。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塌陷 。 图
呼吸系统 第二节 肺 三、肺的微细结构 (二)呼吸部 肺泡隔:相邻肺泡之间的结缔组织 毛细血管网: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 弹性纤维:保持肺泡的弹性。 肺巨噬C:防御免疫。吞噬灰尘→尘C。 肺泡孔:相邻肺泡之间有相通的小孔。 图 呼吸膜(气血屏障):肺泡与肺泡隔内 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 很薄,仅0.5μm。包括:肺泡腔内表 面的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及其基膜、 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的基膜与内 皮。 图 图
呼吸系统 第二节 肺 三、肺的微细结构 (三)肺的血管 肺的血管:有功能性和营养性两套血管。 (气体交换) 肺动脉→分支→毛细血管网→肺泡 ↓ 肺静脉←逐渐汇合← ↑ (一部分) 支气管动脉→毛细血管→肺组织 ↓ (另部分) 支气管静脉 ← 图
呼吸系统 第三节 胸膜与纵隔 一、胸膜 (一)胸腔、胸膜与胸膜腔的概念 胸腔:胸腔由胸壁与膈围成,上界为胸 廓上口;下界借膈与腹腔分隔。 内有纵隔和左、右肺及胸膜腔。 胸膜:一层浆膜,分脏胸膜与壁胸膜, 脏胸膜位于肺的表面。 胸膜腔:脏、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 行,围成左、右两个密闭的、 呈负压的潜在间隙,仅含少量 浆液。 图 图
呼吸系统 一、胸膜 第三节 胸膜与纵隔 (二)胸膜的分部及胸膜隐窝 (二)胸膜的分部及胸膜隐窝 壁胸膜的分部: 肋胸膜:位于胸廓内表面 膈胸膜:位于膈的上方 纵隔胸膜:位于纵隔两侧 胸膜顶:呈圆顶状覆盖在肺尖的表面。 图 胸膜隐窝:为壁胸膜互相移行转折处存在的间隙,即使在深吸气时,肺边缘也不能伸入其间。其中最重要是肋膈隐窝,人直立时是胸膜腔最低处,胸膜炎症的渗出液常积聚于此。
呼吸系统 一、胸膜 第三节 胸膜与纵隔 (三)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 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 胸膜前界的体表投影:起自胸膜顶→向内下→第2胸肋关节平面左右靠拢→垂直下行。 右侧在第6胸肋关节处移行为胸膜下界; 左侧在第4胸肋关节处斜向外,距胸骨左缘约2~2.5cm,至第6肋软骨移为胸膜下界。 肺前界的体表投影:同胸膜前界。
呼吸系统 第三节 胸膜与纵隔 一、胸膜 (三)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 肺和胸膜下界的投影: 图 图
呼吸系统 第三节 胸膜与纵隔 二、纵隔 概念:两纵隔胸膜之间所有的器官和结构总称。 前:胸骨 后:脊柱胸段 境界: 上:胸廓上口 下:膈 两侧:纵隔胸膜 图 上纵隔 分部: (胸骨角平面) 前纵隔 下纵隔: 中纵隔: 心包 后纵隔
呼吸系统 第三节 胸膜与纵隔 二、纵隔 上纵隔:胸腺、头臂V、上腔V、膈N、 迷走N、喉返N、主A弓及分支、 食管、气管、胸导管等。 前纵隔:胸腺下部、CT、淋巴结等。 下纵隔 中纵隔:心包、心及大血管、主支气管起始部、膈神经及淋巴结等。 后纵隔:食管、主支气管、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胸导管、迷走神经、胸交感干和淋巴结等。 内容 图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