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likes | 735 Views
育成中心的使命及其發展困 境與展望. 羅仁權 教授 中華創業育成協會理事長 國立中正大學校長. 大綱. 育成中心的實質意義 全世界的趨勢,中小企業的契機 我國育成中心的現況 我國育成中心的困難及建議 育成協會的展望. 一、育成中心的實質意義. 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之定義,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 Incubator )係指「一個提供個人或企業孕育新產品、新事業、新技術、創業以及企業轉型升級的場所,提供創業或創新者良好的培育環境。」 育成中心藉由提供專門技術與共用的資源網路來協助新創公司。. 一、育成中心的實質意義 ( 續 ).
E N D
育成中心的使命及其發展困 境與展望 羅仁權 教授 中華創業育成協會理事長 國立中正大學校長
大綱 • 育成中心的實質意義 • 全世界的趨勢,中小企業的契機 • 我國育成中心的現況 • 我國育成中心的困難及建議 • 育成協會的展望
一、育成中心的實質意義 • 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之定義,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Incubator)係指「一個提供個人或企業孕育新產品、新事業、新技術、創業以及企業轉型升級的場所,提供創業或創新者良好的培育環境。」 • 育成中心藉由提供專門技術與共用的資源網路來協助新創公司。
一、育成中心的實質意義(續) • 育成中心是一輔助機構,主要工作是輔導擁有技術或科研成果且願自行將之落實者創業,提供的服務包括技術、軟體、網路與商務方面所需的服務」。 • 育成中心的定位,它是一個具有管理功能幫助提供新生公司技術與商業服務的機構,它可以從政府或私人企業等獲得資助,並以大學、研發單位等為技術來源,培育新生公司成長茁壯並回饋給外在環境。
一、育成中心的實質意義(續) • 中小企業創業育成中心有以下幾個功能 • 協助中小企業降低創業、創新的不確定性,以鼓勵其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有助於企業的升級與轉型。 • 扮演產學合作的管道,透由產學互動的加強,來提升台灣產業的技術水準。 • 強化育成中心和地方及相關產業的互動,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並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二、全世界的趨勢,中小企業的契機 • 國際育成中心發展概況 • 美國育成中心之發展 • 亞太地區育成中心之發展 • 歐洲地區育成中心之發展 • 國際間育成產業比較
美國育成中心之發展 • 美國育成協會(National Business Incubation Association, NBIA)自1987年起每年定期舉辦的「創業國際育成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Incubation)」,乃是育成界匯集新觀念且規模最大的交流活動。 • 每年的NBIA研討會都會安排參觀主辦地具有代表性的育成中心或成功企業。
美國育成中心之發展(續) • 美國的育成中心尤其是科技育成中心之所以績效卓著,主因在於育成中心善於結合產、官、學、研的資源並形成固定的夥伴互補關係,且多半是由擁有多年產業經驗的人來主持,再配合育成中心提供的完善設施與商務管理等的培育以及鄰近一流之研究型大學的合作支援,才能共同創造出亮眼的成績單。 • 科技育成中心均極為重視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與技術移轉,亦即育成業務含括技術移轉的服務,積極鼓勵研究人員創業,將技轉與育成緊密結合發揮更大的綜效以創造育成中心母體、創業家以及投資人三贏的局面。
亞太地區育成中心之發展 • 亞洲育成協會概要 • 亞洲育成協會(Asian Association of Business Incubation, AABI)成立的目的是推廣企業育成活動。由協會幫助位於亞洲的育成中心、育成中心的客戶與相關組織之間進行資訊交換,並且對於增強東亞的經濟活動做出貢獻。 • AABI舉辦的交流活動,對象以亞洲的育成中心、育成中心的客戶公司與相關組織為主。 • 亞洲育成協會亦支援它的會員所舉辦的活動,允許使用AABI的名稱與其網路。
亞太地區育成中心之發展(續) • 韓國育成中心的發展現況與展望 • 近年來韓國經濟表現在全球排名上相當顯眼,尤其在許多新興產業上,如線上遊戲、文化創意產業或媒體影音產品之製造產業等等。 • 韓國現有總企業家數286萬,中小企業的比例約佔99.6%,比例相當高。
亞太地區育成中心之發展(續) 韓國政府支持新創公司之相關政策
亞太地區育成中心之發展(續) • 依據韓國各界對未來育成產業之發展,針對下述方向進行體質調整 • 培育領域不設限於新創企業 • 對於已畢業企業也要持續追蹤注意,以適時提供後續之指導與幫助。 • 自給自足的機制建立 • 為了要達到育成中心自給自足的目地,就要努力將進駐企業的成功與育成中心的收入產生關聯,所以建立一套有制度的回饋機制是育成中心所要制定的方向。
亞太地區育成中心之發展(續) • 提昇育成中心的管理能力 • 要改善育成中心經營的積效,首重提升經理人的專業能力,故進行有規劃的訓練課程是最直接的方式。 • 加強對新創進駐企業的支援體系 • 教育方面:可提供如MBA 相關課程。 • 專業諮詢:提供會計、賦稅、專利權等方面的諮詢。 • 行銷領域:協助發展與建立企業的商標與企業形象。 • 資金取得:幫助企業更易取得信用貸款或創投資金。
亞太地區育成中心之發展(續) • 日本育成中心之現況與展望 • 「產學合作」是日本最近幾年不管是產業界、學界或是政界極為重視的課題之一,因為在知識經濟時代,高科技創新型企業是帶動經濟發展、創造就業的不二法門。 • 作為產學合作的橋樑,除了大學內的技術移轉部門(Technology Licensing Organization, TLO)外,育成中心(Incubator)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 目前日本有超過三百家的各種類型育成中心的設立。
亞太地區育成中心之發展(續) • TLO的主要功能是將大學或是研究機構所研發成功的技術,專利化的一個步驟。 • 但是此項技術要能產生社會上的附加價值,則需要靠孵化的步驟,這就是育成中心的主要任務。 • 自育成中心孵化成功的企業,仍然需要與研究機構等合作,這就是類似科學工業園區等單位的任務。 • TLO、育成中心與科學工業園區分別扮演的角色並不容易清楚劃分,日本是以廣義的功能來認定育成中心。
亞太地區育成中心之發展(續) • 為了促進創新事業的輩出,日本政府也進行大規模的法規鬆綁以及制度完善工作,例如 • 年金制度改革也需考量員工流動的因素等,以增加優秀人才投入育成事業的誘因。 • 日本政府透過法令、政策、制度的修正等軟硬體措施,如果再加上與大學的合作機制,日本經濟可望因為產學合作,再創經濟成長高峯。
亞太地區育成中心之發展(續) • 大陸育成產業發展現況 • 大陸孵化器發展緣由 • 中國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企業孵化器)的發展,起源於1984年中國開始孵化器的研究,1987年在聯合國計畫之下,由印裔美籍高級顧問R.Lalkaka先生來到中國協助導入,開始了中國孵化器的發展歷史。 • 中國孵化器絕大部分都是科技型的,稱為科技企業孵化器。
亞太地區育成中心之發展(續) 中國孵化器的家數
亞太地區育成中心之發展(續) • 科技企業孵化器對在孵企業的支持過程中,資金支持是在孵企業發展的重要條件。 • 孵化器現階段面臨問題 • 硬體庶務與管理服務問題 • 孵化器初期過於依賴硬體的提供,有的面積是幾十萬平方米,企業家數是二百多家,孵化器僅有十幾、二十個人,所以產生了耗費人力在硬體的管理,卻無法在軟體服務上提升之狀況。 • 孵化器與創業企業的區分 • 有一些孵化器,實際是在自己經營企業,也影響了企業家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 • 創業中心在控股干涉公司營運,這樣很難創造出具競爭力的企業。
亞太地區育成中心之發展(續) • 政府干預過多 • 在中國,政府的推動作用和創造環境方面是非常重要。但是現在存在著一個問題,對許多事務干預比較多,導致經理人沒有時間用在為企業服務上。 • 針對非盈利的財務管理模式,一些政府支持的孵化器有從業人員待遇、激勵問題,針對個人的工資、報酬的激勵與滿足,否則難以有積極作為為企業服務。 • 短期行為 • 建孵化器,特別是科技型孵化器,由於各方面投資者的要求,認為孵化器要賺錢。造成孵化器經理人對企業來說已不是孵化器了,而是催化器了,目標過於短淺,常導致企業無法有更長遠的發展與作為。
歐洲地區育成中心之發展 • 德國與法國 • 在法國號稱有參與育成活動的組織,約有150~175所。 • 德國的部份更多,超過330所的科技中心都表示他們具有商業育成中心的特色,有助於新事業的成長。 • 以育成環境構成的七項要素,比較美、英、德、法四國的情形,認為德、法兩國在法規架構和經濟思維上,崇尚官僚體系,尊重傳統機制,明顯不同於美、英的自由競爭,這使得德、法兩國的創業家精神和創新意願,呈現弱化現象,兩國人民不敢輕易從事冒險,血液中的創業因子相當不足。
歐洲地區育成中心之發展(續) 歐盟成員國的育成中心數目
歐洲地區育成中心之發展(續) 四國育成環境構成要素之比較
國際間育成產業比較 各國育成計畫的贊助單位
國際間育成產業比較(續) 育成計畫的內容
三、我國育成中心的現況 • 我國育成中心概況 • 我國育成產業始於1996年4月中小企業展基金管理委員會通過「鼓勵公民營機構設立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要點」,同年9月工研院成立國內第一所育成中心。 • 至2004年 7月止我國育成中心共有81家,其中學校型的育成中心佔65家,培育廠商數達1738家,創造出的投資金額共274.6億。
三、我國育成中心的現況(續) • 美日韓及我國育成中心營運主體之比較 資料來源:經濟處中小企業處
四、我國育成中心的困難及建議 • 學校型育成中心現存問題 • 進駐廠商軟、硬體資源不足或無法整合應用 • 各育成中心廠商實質進駐率普遍偏低 • 育成產業的營運人員流動率高 • 育成經驗傳承不易,無法做長期、連續性的研發 • 學校師生的參與度,普遍度不足 • 計畫執行時效差 • 經費的運用彈性小 • 育成之廠商人力不足 • 育成之廠商資金不足 • 回饋制度難落實
四、我國育成中心的困難及建議(續) • 育成產業整體問題 • 育成中心發展目標與定位之掌握 • 非營利型育成中心的法規限制及法源突破 • 專業人才的供需失衡 • 育成產業資金短缺 • 資源待整合 • 育成產業國際化
四、我國育成中心的困難及建議(續) • 本人在93年第七次全國科學會議籌備會上指出我國育成產業面臨的問題與困境及其改善建言,如下幾點 • 民間資源引進育成產業的相關機制與辦法制定 • 企業培育發展的相關工作相當繁瑣,其間要運用的培育資源也須相當大的調度運用。除政府投入資源外,尚須引入民間資源來共同營造國內育成環境。 • 學術型育成中心的發展如何與教育部的政策結合 • 學校相關權責單位為教育部,國內研究資源主要的集中地於校園之中。教育部的政策實質上會關係到學校內老師投入產業合作與技術推廣的動機。為求釋放校園研發資源,將來應與教育部共同推廣企業培育、輔導服務的工作。
四、我國育成中心的困難及建議(續) • 協調各育成中心發揮整體效益,同時提升國內學術 與產業水準 • 中心彼此間的結盟與合作,將擴大其整體效益,並可共同提升整體環境水準。 • 育成中心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提升 • 培育企業的一線人員,應與以適當的培育訓練,使其能在實際企業培育工作中,能予以受助企業,直接而有效的助力。 • 各育成中心的定位,並促使產業界、政府機構及學校透過育成中心發揮功能及宗效 • 育成中心的定位於產業、政府、與學校間,應思考自身扮演角色,透過協調功能,整合並發揮整體綜效。
四、我國育成中心的困難及建議(續) • 育成中心尋求經濟上獨立自主之道 • 自給自足是育成中心經營者未來目標之一。透過企業的回饋、企業投資與管理經營中,謀得營利自足。 • 結合地區資源,配合地方產業共同發展,共同營造整體企業發展環境 • 育成中心會因所身處之環境,而在資源運用上,產業生態與企業發展上,存在差異性。所以,各中心應展項自身特長與優勢,緊密結合地區特點與發展趨勢,溶於整體企業發展環境中。
四、我國育成中心的困難及建議(續) • 育成中心等相關單位可以受惠的優惠辦法與資源分配問題 • 育成中心是國家推動的既定政策,對於育成中心等相關單位應該給予鼓勵性優惠措施,以積極誘導民間參與投入育成企業。而為求有效推動育成政策,相關資源分配方面,也應著重考量。
四、我國育成中心的困難及建議(續) • 政策建議 • 跨部會的合作協調 • 對新創企業而言,除了技術以外,有關與公司營運密切相關的創業資金來源、財務調度、市場規劃、行銷、人才培育及經營管理等各方面都有待加強與解決問題 。 • 如果經濟部、財政部、國科會、教育部等相關部會能建立共識,體認新興中小企業創業及創新機制建立對我國未來經濟發展之重要性,整合各部會資源共同努力,以提昇我中小企業之國際競爭力。
四、我國育成中心的困難及建議(續) • 邀請專家定期評鑑,並建立退出機制,使補助資源得以做更有效率的使用 • 目前政府育成中心的相關補助經費成長不易,但育成中心的家數又大幅度增加。 • 為了使政府資源做更有效率的使用,應邀請產官學各界專家,建立評估指標,例如“財務運作情況”、“廠商申請專利”、“廠商成功上櫃、上市或取得創投支持的家數”、“廠商和地方的互動情形”等,並以3~5年為一期加以評估,評估情形不佳的育成中心則獎勵逐步取消,以建立退出機制,使政府將有限的資源補助更具潛力的育成中心。
四、我國育成中心的困難及建議(續) • 鼓勵大企業或私人企業內部企業的衍生或延伸以協助轉型及創業 • 若干大企業或私人企業內部的若干創新,如果有市場機會,且公司可以提供必要的諮詢、通路或輔導,將可開創創新機會及協助企業。 • 此外,若干國營企業也可以安排內部創業機會(如資訊部門衍生出來),一旦有發展機會,將衍生新的商機及就業,有助於鼓勵創新及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四、我國育成中心的困難及建議(續) • 地方政府的配合 • 目前在國內由中央政府所訂定之產業發展政策由中央政府編列預算負責推動辦理,而實際上與各地方經濟血脈相連的地方政府大都未能配合中央政府之經濟政策構建完整之中小企業輔導鏈。 • 建議各地方政府能配合中央經濟發展政策及針對中小企業育成措施,規劃各地方之產業發展藍圖。 • 尤其是中南部縣市,如何結合育成中心和傳統產業,以協助產業升級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也值得正視。
四、我國育成中心的困難及建議(續) • 籌措研發成果商品化資金 • 新興中小企業的種子一般存在於研究機構及企業所屬之研發單位,其中推陳出新且未被商品化或事業化的技術主要存於技術研發機構及學術機構,每年有許多研發成果或因無資金或因無事業計畫而深鎖窖中,殊為可惜。 • 鼓勵衍生企業的產生 • 建議中央研究院、國防部,國科會或教育部宜鼓勵及提供配套措施使該等機構對所屬研究人員或老師等創業提供鼓勵性措施,對因此而衍生之新興中小企業所帶動之商機與就業機會可創造相當之經濟發展潛力。
四、我國育成中心的困難及建議(續) • 簡化育成中心內公司設立登記及租稅減免 • 建議財政部同意大專院校或財團法人技術研發機構於機構內設置經認定之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之專屬空間範圍內准予辦理公司設立登記,且不取消大專院校或財團法人技術研發機構免課稅捐之優惠,可以解決上述機構及新興中小企業之困擾,並可落實推動中小企業育成政策。 • 建構育成產業 • 未來政府應擴大育成中心輔導基磐,形成育成產業整合不同類型育成中心之資源優勢,提供中小企業不同發展階段之育成服務,並加強鼓勵民間投入育成工作,擴大育成中心輔導基磐,逐漸形成育成產業。
四、我國育成中心的困難及建議(續) • 結合創投、研發服務業獎勵與育成中心,以提高育成中心成功率 • 近年來,由於「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第八條取消對新設立創投公司股東投資抵減的優惠,加上經濟的不景氣,台灣的創投事業發展也轉趨保守,不少創投業者轉往美國、大陸或其他地區發展,而影響及台灣科技產業的發展。 • 因此,如何結合育成中心及創投事業,一方面重振創投事業的投資誘因,另一方面協助育成中心籌資,提高其成功率,尋求雙贏策略值得注意。
五、育成協會的展望 • 育成協會與國內數十所育成中心關係密切,提到服務育成的理念方面,可以歸納出幾點 • 促進創業育成產業發展,使育成協會成為國內產業的創業與創新的重要溝通平台。 • 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以確保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
五、育成協會的展望(續) • 扮演育成產業與政府間的橋樑,協助政府 • 塑造優質的創新育成環境 • 擴大創新育成中心服務功能 • 塑造區域群聚育成中心 • 育成中心合作交流 • 育成專業人才培訓 • 推廣及宣導及績效評估與實施
五、育成協會的展望(續) • 運用科技技術及網際網路等方式,成功推廣創新與育成的發展。 • 積極建立國內各創業育成中心之互動機制,強化經驗交流的機會與模式,提昇育成中心經營績效與成果。 • 促進育成中心經理人間觀摩學習及分享,以加速育成產業的發展。
五、育成協會的展望 • 加強會員服務也是協會重要推動業務之一,如何增加會員的向心力及吸引新的會員加入,也是重要課題。 • 育成協會在會務推動之同時,也積極協助政府推動育成相關業務,大致敘述如下: • 協助主管機關育成相關政策之宣導 • 服務國內育成中心 • 協助育成進駐廠商厚植創業與產品開發潛能
五、育成協會的展望(續) • 宣導育成中心經營理念,協助推廣鼓勵民間參與經營育成中心之BOT計畫 • 提供新創事業的研發轉型相關業務諮詢 • 促成產官學研界資源互動 • 協助育成產業走向國際化
結論 • 未來對協會有何具體規劃? • 主張協會要『走出去,迎進來』 • 積極擴充個人及廠商會員數 • 強化國際交流 • 扮演好企業與政府間橋樑角色 • 整合不同型式的育成中心,進行資訊及資源整合與分享,建立交流平台。 • 邀請技術及創投專家,以評估有潛力公司,來協助育成中的企業加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