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3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组成: 消化管与消化腺 功能: 消化与吸收 内分泌 免疫. 第一节 概述. 消化与吸收的概念 消化:食物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机械性消化:消化管的运动 化学性消化:消化酶的作用 吸收:已消化物质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兴奋性低,收缩缓慢 自动节律性 紧张性和伸展性 对化学、温度、机械牵拉刺激敏感. 电生理特征: RP :  40   80 mv , K+ 外流,钠泵参与。 动作电位: 60-70mv , 10-20ms , Ca2+ 、 Na+ 内流, K+ 外流。

v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 组成: • 消化管与消化腺 • 功能: • 消化与吸收 • 内分泌 • 免疫

  2. 第一节 概述 • 消化与吸收的概念 • 消化:食物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 机械性消化:消化管的运动 • 化学性消化:消化酶的作用 • 吸收:已消化物质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3. 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 兴奋性低,收缩缓慢 • 自动节律性 • 紧张性和伸展性 • 对化学、温度、机械牵拉刺激敏感

  4. 电生理特征: • RP: 40  80 mv,K+外流,钠泵参与。 • 动作电位: • 60-70mv,10-20ms,Ca2+、 Na+内流,K+外流。 • 基本电节律(BER):慢波,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自发的、缓慢的、节律性的去极化波。 • 产生:胃体上1/3 处Cajial细胞,纵行肌和环形肌之间的间质细胞。与Na泵活动周期性减弱或停止有关。 • 频率:人胃3次/min,十二指肠11-12次/min,回肠8-9次/min。 • 与收缩的关系:较大频率动作电位引起较强平滑肌收缩.

  5. 消化腺分泌功能 • 组成: • 包括唾液腺、胃腺、胰腺、肝等。6-8L/d人。 • 作用: • 消化酶 • 合适的pH环境。 • 稀释食物至等渗。 • 保护消化道粘膜免受损伤。

  6. 胃肠道神经支配 • 交感神经: • 节后纤维 • NA, 受体 • 作用: • 抑制胃肠运动和消化腺分泌; • 促进回盲括约肌、肛内括约肌收缩。

  7. 副交感神经: • 迷走神经和盆神经 • Ach,M受体 • 作用:促进胃肠运动,腺体分泌增加。

  8. 肠神经系统(ENS) :壁内神经丛, • 组成:神经节细胞、内在神经纤维和外来神经纤维。 • 粘膜下神经丛:调节腺细胞和上皮细胞功能 • 肌间神经丛:调节平滑肌细胞 • 作用:局部反射,局部调节。

  9. 胃肠激素 • 概念: • 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 • 作用方式: • 内分泌: • 旁分泌: • 神经内分泌:VIP、SP、SS等。 • 分布: • 胃泌素、胰泌素、CCK等。

  10. Gastrin • CCK • Secretin • VIP • GIP • Motilin

  11. 生理作用: • 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 • 调节其它激素释放:SS抑制胃泌素、胰岛素分泌;GIP促进胰岛素的分泌等。 • 营养作用:促进消化管组织代谢和生长(核酸、蛋白质等)。如胃泌素对胃黏膜的作用。 • 脑肠肽:脑和胃肠道内双重分布的肽类物质。如CCK、SP、SS等20余种。

  12. 主要激素 • 胃泌素(gastrin) • G细胞分泌,G-34和G-17, G-5。刺激胃酸分泌,胃肠运动。 • 促胰液素(secretin) • 27aa,S细胞分泌。刺激胰液分泌。 • 胆囊收缩素(CCK): • 33 aa,I 细胞分泌,刺激胰酶分泌和胆囊收缩。 • 生长抑素(SS): • 14 aa,D细胞分泌。抑制G细胞释放 gastrin;抑制ECL细胞释放histamine;抑制壁细胞分泌胃酸。

  13.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 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 无色,低渗,pH 6.6-7.1, 1-1.5 L/d. • 成分: • H2O, Na+, K+, Cl-, HCO3-, • 黏液蛋白, -淀粉酶。 • 分泌速率增加,Na+升高,K+下降。

  14. 功能: • 湿润食物,利于吞咽。 • 淀粉酶的催化作用。 • 清洁和杀菌作用。 • 分泌调节: • 非条件反射: • 感受器:口腔机械,化学刺激 • 基本中枢:延髓。 • 迷走神经(主要):Ach+M 唾液 • 交感神经:NA+  唾液 (少量,粘稠) • 条件反射: • 唾液分泌调节是完全神经反射调节。

  15. 咀嚼和吞咽: • 咀嚼: • 吞咽:反射和条件反射。

  16. 蠕动 (peristalsis): • 顺序收缩并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 • 食管、胃、小肠、大肠 • 下食道扩约肌(LES): • 5-10mmHg • 机能性括约肌 • 阻止胃内食物返流。

  17. 第三节 胃内消化 •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 性质:pH 0.9-1.5,无色,1.5-2.5L/d。 • 成分: • H+、Cl- 、Na+、K+ • 胃蛋白酶、黏液蛋白、内因子。

  18. 生理作用: • 盐酸:壁细胞,激活胃蛋白酶原,杀菌,刺激胰泌素释放,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等。 • 胃蛋白酶:主细胞,最适pH 2-3.5。蛋白质变成月示和胨。 • 黏液:粘液细胞和上皮细胞分泌。润滑作用,与HCO3-构成黏液-HCO3-屏障,保护作用。 • 碳酸氢盐:上皮细胞分泌,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保护胃黏膜。 • 内因子:壁细胞,和VitB12结合,在回肠吸收。

  19. 胃酸分泌的调节 • 影响胃酸分泌的主要物质: • Ach:M受体(壁细胞)  胃酸 • 组织胺: H2受体(壁细胞)胃酸 • 胃泌素(gastrin):gastrin  胃液分泌 • 生长抑素(SS):抑制gastrin和histamine释放,抑制胃酸分泌。

  20. 消化期胃液分泌:假饲 • 头期、胃期、肠期

  21. 特点: • 头期(cephalic phase):神经、体液因素参与;占进食后分泌量的30%,酸度及胃蛋白酶含量均很高;胃酸分泌受食欲的影响。 • 胃期(gastric phase):分泌量大(60%),酸度高,胃蛋白酶含量高。 • 肠期(intestinal phase):胃液分泌量少(10%),通过体液机制。

  22. SS () (+) 胃内 pH<1.5 • 胃液分泌抑制 • 盐酸: • 脂肪分解产物: Secretin、GIP • 高张、高渗溶液: • 肠胃反射:食糜刺激迷走、壁内神经胃分泌 • 肠渗透压感受器:Secretin、GIP、CCK HCl Gastrin () 十二指肠 pH<2.5 (+) () HCl Secretin Gastrin ()

  23. 胃的运动 • 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ion): • 定义:食物刺激咽、食道等处的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胃底和胃体的平滑肌舒张。 • 功能:暂时贮存食物。 • 抑制效应:肽类或NO • 蠕动: 进食后,始于胃中部,3次/min,1min达幽门 作用:⑴磨碎食物(机械消化);⑵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化学消化);⑶推进食糜(胃排空) -紧张性收缩 保持胃的形态、位置和一定的压力

  24. 胃的排空: • 动力:胃运动 • 影响因素:食糜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 • 胃排空控制: • 神经机制:肠-胃反射 • 食糜刺激迷走、壁内神经 抑制胃排空 • 体液机制:肠抑胃素 • 食糜刺激 Secretin, GIP 抑制胃排空

  25. 小肠内消化 • 胰液性质、成分和作用 • 性质:透明、碱性液体,pH 7.8-8.4,1-2L/d • 成分: • 无机物:K+、Na+、HCO3-,小导管管壁细胞分泌。 • 有机物: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腺泡细胞分泌。

  26. 作用: • HCO3-:中和胃酸;为消化酶提供pH。 • 胰淀粉酶:分解淀粉为麦芽糖 • 胰脂肪酶:辅脂酶(胰腺分泌),甘油和脂肪酸。 •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小肽、氨基酸 肠致活酶 胰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原 糜蛋白酶

  27. 胰液分泌调节: • 迷走神经: • Ach  腺泡细胞  胰液(胰酶丰富) • Ach  G细胞  Gastrin  腺泡细胞  胰液 • 体液调节: • Secretin: • HCl(主要)、蛋白产物、脂肪酸  Secretin  胰液 • CCK: • 蛋白产物>脂肪酸>盐酸>脂肪  CCK  胰液(胰酶多) • 糖类几乎没有刺激作用。

  28. 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 性质: • 肝胆汁:金黄色,碱性,pH 7.4 • 胆囊胆汁:深棕色,弱酸性,pH 6.8 • 成分: • 无机物:Na+、K+、HCO3-、Cl-, • 有机物:胆汁酸、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等。

  29. 胆盐的作用: • 乳化作用,促进脂肪消化。 • 促进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 •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 • 利胆作用: • 中和胃酸:

  30. 分泌调节 • 高蛋白食物>高脂肪>糖类: • 迷走神经:刺激肝细胞,或通过Gastrin 刺激肝细胞。 • 体液因素: • Gastrin:肝细胞 • Secretin:作用于肝小管而非肝细胞,引起水和HCO3- 增加,胆盐不增加。 • CCK:引起胆囊收缩。 • 肠肝循环:90%胆盐在回肠末端吸收。

  31. 小肠液性质、成分和作用 • 小肠液由十二指肠腺和小肠腺分泌。 • 性质:弱碱性,pH 7.6。 • 成分和作用: • 肠致活酶:激活胰蛋白酶原 • 肠淀粉酶,肽酶,双糖酶:麦芽糖  葡萄糖,蔗糖  果糖,乳糖  半乳糖。 • 作用:稀释消化产物,利于吸收;肠致活酶;碱性溶液起保护作用。

  32. 小肠运动形式及作用 • 分节运动:小肠特有,环行肌舒缩为主的节律运动。作用: • 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利于消化。 • 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 • 节律性舒缩活动挤压肠壁,利于血液和淋巴回流。 • 存在频率梯度,利于食糜向下推进。 • 蠕动: • 蠕动速度慢,0.5-2 cm/s,利于消化和吸收;与分节运动协同作用。 • 有蠕动冲和逆蠕动

  33. 吸收(absorption) • 吸收部位:小肠 • 吸收面积大; • 食糜停留时间长; • 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丰富; • 消化产物可吸收。 • 十二指肠和空肠:糖、脂肪、蛋白质的分解产物 • 回肠:胆盐、维生素B12。

  34. 吸收途径: • 跨细胞途径 • 旁细胞途径 • 吸收机制: • 主动转运 • 被动转运

  35. 几种主要物质的吸收 • 水: • 小肠为主要部位,胃、大肠少量。 • 渗透作用 • 铁: • 部位:十二指肠和空肠 • 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

  36. Na+的吸收 -部位:空肠 > 回 肠 > 结肠 -继发性主动转运

  37. 葡萄糖的吸收 -继发性主动转运

  38. 脂类: • 肠腔: • 混合微胶粒(mixed micelles):FFA, glyceride, cholesterol, 胆盐( hydrophilic) • 上皮细胞表面: • FFA, cholesterol and glycerides 上皮细胞 • 胆盐  返回肠腔 • 上皮细胞内: • 短链FFA, 部分glycerol  扩散入血 • 长链FFA,cholesterol and glycerides 乳糜微粒  高尔基器 淋巴管 血液循环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