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 likes | 1.05k Views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组成: 消化管与消化腺 功能: 消化与吸收 内分泌 免疫. 第一节 概述. 消化与吸收的概念 消化:食物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机械性消化:消化管的运动 化学性消化:消化酶的作用 吸收:已消化物质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兴奋性低,收缩缓慢 自动节律性 紧张性和伸展性 对化学、温度、机械牵拉刺激敏感. 电生理特征: RP : 40 80 mv , K+ 外流,钠泵参与。 动作电位: 60-70mv , 10-20ms , Ca2+ 、 Na+ 内流, K+ 外流。
E N D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 组成: • 消化管与消化腺 • 功能: • 消化与吸收 • 内分泌 • 免疫
第一节 概述 • 消化与吸收的概念 • 消化:食物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 机械性消化:消化管的运动 • 化学性消化:消化酶的作用 • 吸收:已消化物质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 兴奋性低,收缩缓慢 • 自动节律性 • 紧张性和伸展性 • 对化学、温度、机械牵拉刺激敏感
电生理特征: • RP: 40 80 mv,K+外流,钠泵参与。 • 动作电位: • 60-70mv,10-20ms,Ca2+、 Na+内流,K+外流。 • 基本电节律(BER):慢波,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自发的、缓慢的、节律性的去极化波。 • 产生:胃体上1/3 处Cajial细胞,纵行肌和环形肌之间的间质细胞。与Na泵活动周期性减弱或停止有关。 • 频率:人胃3次/min,十二指肠11-12次/min,回肠8-9次/min。 • 与收缩的关系:较大频率动作电位引起较强平滑肌收缩.
消化腺分泌功能 • 组成: • 包括唾液腺、胃腺、胰腺、肝等。6-8L/d人。 • 作用: • 消化酶 • 合适的pH环境。 • 稀释食物至等渗。 • 保护消化道粘膜免受损伤。
胃肠道神经支配 • 交感神经: • 节后纤维 • NA, 受体 • 作用: • 抑制胃肠运动和消化腺分泌; • 促进回盲括约肌、肛内括约肌收缩。
副交感神经: • 迷走神经和盆神经 • Ach,M受体 • 作用:促进胃肠运动,腺体分泌增加。
肠神经系统(ENS) :壁内神经丛, • 组成:神经节细胞、内在神经纤维和外来神经纤维。 • 粘膜下神经丛:调节腺细胞和上皮细胞功能 • 肌间神经丛:调节平滑肌细胞 • 作用:局部反射,局部调节。
胃肠激素 • 概念: • 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 • 作用方式: • 内分泌: • 旁分泌: • 神经内分泌:VIP、SP、SS等。 • 分布: • 胃泌素、胰泌素、CCK等。
Gastrin • CCK • Secretin • VIP • GIP • Motilin
生理作用: • 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 • 调节其它激素释放:SS抑制胃泌素、胰岛素分泌;GIP促进胰岛素的分泌等。 • 营养作用:促进消化管组织代谢和生长(核酸、蛋白质等)。如胃泌素对胃黏膜的作用。 • 脑肠肽:脑和胃肠道内双重分布的肽类物质。如CCK、SP、SS等20余种。
主要激素 • 胃泌素(gastrin) • G细胞分泌,G-34和G-17, G-5。刺激胃酸分泌,胃肠运动。 • 促胰液素(secretin) • 27aa,S细胞分泌。刺激胰液分泌。 • 胆囊收缩素(CCK): • 33 aa,I 细胞分泌,刺激胰酶分泌和胆囊收缩。 • 生长抑素(SS): • 14 aa,D细胞分泌。抑制G细胞释放 gastrin;抑制ECL细胞释放histamine;抑制壁细胞分泌胃酸。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 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 无色,低渗,pH 6.6-7.1, 1-1.5 L/d. • 成分: • H2O, Na+, K+, Cl-, HCO3-, • 黏液蛋白, -淀粉酶。 • 分泌速率增加,Na+升高,K+下降。
功能: • 湿润食物,利于吞咽。 • 淀粉酶的催化作用。 • 清洁和杀菌作用。 • 分泌调节: • 非条件反射: • 感受器:口腔机械,化学刺激 • 基本中枢:延髓。 • 迷走神经(主要):Ach+M 唾液 • 交感神经:NA+ 唾液 (少量,粘稠) • 条件反射: • 唾液分泌调节是完全神经反射调节。
咀嚼和吞咽: • 咀嚼: • 吞咽:反射和条件反射。
蠕动 (peristalsis): • 顺序收缩并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 • 食管、胃、小肠、大肠 • 下食道扩约肌(LES): • 5-10mmHg • 机能性括约肌 • 阻止胃内食物返流。
第三节 胃内消化 •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 性质:pH 0.9-1.5,无色,1.5-2.5L/d。 • 成分: • H+、Cl- 、Na+、K+ • 胃蛋白酶、黏液蛋白、内因子。
生理作用: • 盐酸:壁细胞,激活胃蛋白酶原,杀菌,刺激胰泌素释放,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等。 • 胃蛋白酶:主细胞,最适pH 2-3.5。蛋白质变成月示和胨。 • 黏液:粘液细胞和上皮细胞分泌。润滑作用,与HCO3-构成黏液-HCO3-屏障,保护作用。 • 碳酸氢盐:上皮细胞分泌,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保护胃黏膜。 • 内因子:壁细胞,和VitB12结合,在回肠吸收。
胃酸分泌的调节 • 影响胃酸分泌的主要物质: • Ach:M受体(壁细胞) 胃酸 • 组织胺: H2受体(壁细胞)胃酸 • 胃泌素(gastrin):gastrin 胃液分泌 • 生长抑素(SS):抑制gastrin和histamine释放,抑制胃酸分泌。
消化期胃液分泌:假饲 • 头期、胃期、肠期
特点: • 头期(cephalic phase):神经、体液因素参与;占进食后分泌量的30%,酸度及胃蛋白酶含量均很高;胃酸分泌受食欲的影响。 • 胃期(gastric phase):分泌量大(60%),酸度高,胃蛋白酶含量高。 • 肠期(intestinal phase):胃液分泌量少(10%),通过体液机制。
SS () (+) 胃内 pH<1.5 • 胃液分泌抑制 • 盐酸: • 脂肪分解产物: Secretin、GIP • 高张、高渗溶液: • 肠胃反射:食糜刺激迷走、壁内神经胃分泌 • 肠渗透压感受器:Secretin、GIP、CCK HCl Gastrin () 十二指肠 pH<2.5 (+) () HCl Secretin Gastrin ()
胃的运动 • 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ion): • 定义:食物刺激咽、食道等处的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胃底和胃体的平滑肌舒张。 • 功能:暂时贮存食物。 • 抑制效应:肽类或NO • 蠕动: 进食后,始于胃中部,3次/min,1min达幽门 作用:⑴磨碎食物(机械消化);⑵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化学消化);⑶推进食糜(胃排空) -紧张性收缩 保持胃的形态、位置和一定的压力
胃的排空: • 动力:胃运动 • 影响因素:食糜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 • 胃排空控制: • 神经机制:肠-胃反射 • 食糜刺激迷走、壁内神经 抑制胃排空 • 体液机制:肠抑胃素 • 食糜刺激 Secretin, GIP 抑制胃排空
小肠内消化 • 胰液性质、成分和作用 • 性质:透明、碱性液体,pH 7.8-8.4,1-2L/d • 成分: • 无机物:K+、Na+、HCO3-,小导管管壁细胞分泌。 • 有机物: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腺泡细胞分泌。
作用: • HCO3-:中和胃酸;为消化酶提供pH。 • 胰淀粉酶:分解淀粉为麦芽糖 • 胰脂肪酶:辅脂酶(胰腺分泌),甘油和脂肪酸。 •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小肽、氨基酸 肠致活酶 胰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原 糜蛋白酶
胰液分泌调节: • 迷走神经: • Ach 腺泡细胞 胰液(胰酶丰富) • Ach G细胞 Gastrin 腺泡细胞 胰液 • 体液调节: • Secretin: • HCl(主要)、蛋白产物、脂肪酸 Secretin 胰液 • CCK: • 蛋白产物>脂肪酸>盐酸>脂肪 CCK 胰液(胰酶多) • 糖类几乎没有刺激作用。
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 性质: • 肝胆汁:金黄色,碱性,pH 7.4 • 胆囊胆汁:深棕色,弱酸性,pH 6.8 • 成分: • 无机物:Na+、K+、HCO3-、Cl-, • 有机物:胆汁酸、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等。
胆盐的作用: • 乳化作用,促进脂肪消化。 • 促进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 •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 • 利胆作用: • 中和胃酸:
分泌调节 • 高蛋白食物>高脂肪>糖类: • 迷走神经:刺激肝细胞,或通过Gastrin 刺激肝细胞。 • 体液因素: • Gastrin:肝细胞 • Secretin:作用于肝小管而非肝细胞,引起水和HCO3- 增加,胆盐不增加。 • CCK:引起胆囊收缩。 • 肠肝循环:90%胆盐在回肠末端吸收。
小肠液性质、成分和作用 • 小肠液由十二指肠腺和小肠腺分泌。 • 性质:弱碱性,pH 7.6。 • 成分和作用: • 肠致活酶:激活胰蛋白酶原 • 肠淀粉酶,肽酶,双糖酶:麦芽糖 葡萄糖,蔗糖 果糖,乳糖 半乳糖。 • 作用:稀释消化产物,利于吸收;肠致活酶;碱性溶液起保护作用。
小肠运动形式及作用 • 分节运动:小肠特有,环行肌舒缩为主的节律运动。作用: • 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利于消化。 • 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 • 节律性舒缩活动挤压肠壁,利于血液和淋巴回流。 • 存在频率梯度,利于食糜向下推进。 • 蠕动: • 蠕动速度慢,0.5-2 cm/s,利于消化和吸收;与分节运动协同作用。 • 有蠕动冲和逆蠕动
吸收(absorption) • 吸收部位:小肠 • 吸收面积大; • 食糜停留时间长; • 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丰富; • 消化产物可吸收。 • 十二指肠和空肠:糖、脂肪、蛋白质的分解产物 • 回肠:胆盐、维生素B12。
吸收途径: • 跨细胞途径 • 旁细胞途径 • 吸收机制: • 主动转运 • 被动转运
几种主要物质的吸收 • 水: • 小肠为主要部位,胃、大肠少量。 • 渗透作用 • 铁: • 部位:十二指肠和空肠 • 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
Na+的吸收 -部位:空肠 > 回 肠 > 结肠 -继发性主动转运
葡萄糖的吸收 -继发性主动转运
脂类: • 肠腔: • 混合微胶粒(mixed micelles):FFA, glyceride, cholesterol, 胆盐( hydrophilic) • 上皮细胞表面: • FFA, cholesterol and glycerides 上皮细胞 • 胆盐 返回肠腔 • 上皮细胞内: • 短链FFA, 部分glycerol 扩散入血 • 长链FFA,cholesterol and glycerides 乳糜微粒 高尔基器 淋巴管 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