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N D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农业科技写作概述一、农业科技写作概念和分类:科技文献类、科技应用类、 科技普及类、科技新闻类 二、 农业科技写作的意义和重要性: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研究的手段、 科技成果的反映和标志、科技交流的工具 三、 农业科技写作的特点:功利性与及时性、科学性与先进性、读者的专门性与狭隘性、 写作手段和工具为书面符号(文字)+人 工语言符号系统 四、 农业科技写作的基本原则: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 再现性、可读性、保密性 五、 农业科技写作的步骤:科研在前,写作在后
第二节 学习农业科技写作的 方法和途径一、加强写作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掌握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参加科技实践活动:科学研究活动四、合理借鉴 五、推敲与修改
第二章 农业科技文献的撰写第一节 农业科技论文的撰写 一、农业科技论文的基本格式 基本格式:标题、作者及单位、摘要、关键词 前言、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二、农业科技论文的写作过程 主要过程或步骤:选题、确定题目、选定材料 拟定提纲、草定初稿、修改定稿、 发表
第二节 综述和调研报告的撰写 一、综述的撰写 (一)综述的类型:归纳型、普通型、评论型(二)综述的特点:综合性、评述性、先进性(三)综述的结构:前言、正文、结语、附录(四)综述的写作步骤:选题、阅读和整理文献、 拟定提纲、撰写成文、发表 二、调研报告的撰写 (一)调研报告的特点:针对性强、典型性强、报道性强 (二)调研报告的结构:标题、前言、主体、结尾 (三)调研报告的写作过程:准备调研提纲,调查研究, 整理资料,总结归纳,提出问题、建议或解决问题的途径
第三章 农学门类学士学位 论文的撰写第一节 学士学位论文写作的意义 和特点一、学士学位论文写作的意义1.实践教学环节 2.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3.参加科研记录 4.能力和水平考核 二、学士学位论文写作的特点1.相对独立 2.时间短 3.重过程
第二节 学士学位论文写作的选题 和开题报告一、选题(一)选题的重要性:社会性 成功性(二)选题的原则:符合培养方向 达到工作量 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二、开题报告(一)开题报告的概念和作用(二)开题报告的撰写
第三节 学士学位论文写作的撰写一、写作前的准备 二、撰写提纲 三、形成初稿 四、修改与定稿 五、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1.论文题目不准确 2.文章布局不合理3.材料与方法写的不详实4.结果与分析写的过粗放或不合理5.参考文献写的不标准 6.论文不符合要求7.英文翻译不准确 8.缺乏修改
第四节 学士学位论文英文题目和英文 摘要的撰写 一、英文题名撰写的基本要求:简明、具体、确切二、英文摘要撰写的原则:三、英文摘要的常用句式:四、英文题名撰写的注意事项:1.英文题名的结构2.英文题名中的冠词用法3.英文题名中的大小写4.英文题名的一致性
第四章 农业科技写作中Excel统计分析程序的应用第一节 成组资料(非配对资料)的分析第二节 单因素随机区组资料的方差分析第三节 简单线性回归分析
第五章 项目申报书和可行性 研究报告的撰写第一节 项目申报书的撰写一、科研项目的类型二、项目申报书的概念、作用和注意事项概念:申请性文件 作用:能否立项的主要文件 注意事项:申报受理时间,受理部门和组织三、项目申报书的内容和撰写要求:
第二节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概念、作用和种类概念:一个项目(科研、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等)都要事先进行考察、分析和讨论,进行效益、风险分析,寻求最佳方案,以确保方案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这些工作都要在立项前进行,这就是论证。用于论证的文件就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作用:评估先进性;评估可行性;评估结果;评估预算;评估风险等。 项目种类:主管部门立项;自行立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 • 1.项目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情况 • 2.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3.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 • 4.风险分析 • 5.计划进度及阶段考核指标 • 6.项目实施的综合计划(方案) • 7.项目资金预算 • 8.推广应用计划 • 9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安排计划 • 10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及条件 • 11专家评价意见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要求 • 1.总论:包括项目概要、可行性研究报告编 制依据、综合评价 • 2.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 3.项目目标 • 4.项目实施方案 • 5.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 6.效益分析: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第六章 科研项目结项(题)或验收材料的撰写第一节 项目工作报告的撰写1.立项背景2.项目主要研究开发内容3.项目合同规定的技术、经济、生态指标4.项目实际完成情况5.主要研究开发成果及创新点6.项目经费使用情况7.项目主要参加人员及贡献8.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二节 项目技术报告的撰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项目基本情况简介2.项目合同规定的主要研究开发内容3.项目合同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4.试验研究内容与结果分析5.取得的成果及创新点
第三节 项目效益分析报告的撰写一、经济效益分析农业、养殖业项目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A—单位面积新增产量=(新成果单产—对照单产)×缩值系数B—单位面积新增产值=A×产品单价C—单位面积纯收益=B-单位面积新增投入(科研费+推广费+新增生产费)D—年新增总产量=A×(年应用推广面积× 0.9)E—年新增总产值=D×产品单价F—年新增纯收益=C×(年应用推广面积×0.9)G—累积新增总产量=累积有效推广面积(即累积推广面积×0.9)×AH—累积新增总产值=G×产品单价I—累积纯收益=∑年新增纯收益J—年科技投资收益率(即投入产出比)=F/(年科研费+年推广费+年新增生产费)二、社会效益分析三、生态效益分析
第七章 科学技术奖励 推荐(申报)材料的撰写第一节 项目的基本情况第二节 项目简介与项目成果详细内容一、项目简介二、项目成果详细内容三、项目的发现、发明及创新点四、项目的保密要点五、项目与当前国内外同类研究、同类技术的综合比较六、项目成果应用情况七、效益(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八、其他内容
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撰写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一、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二、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作用:1.保证建设项目布局和选址的合理性;2.指导环境保护设施的设计和施工,强化环境管理;3.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作用;4.促进相关环境科学的发展。三、 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依据对象、评价专题、时间顺序、评价范围。四、 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1.客观、公开、公正;2.综合考虑实施后的影响;3.兼顾环境因素及构成的生态系统;4.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程序一、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大纲的编制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 环境影响评价 二、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准备阶段 正式工作阶段 报告书编制阶段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撰写一、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全面概括的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文字应简洁、 准确,并尽量采用图表和照片,以使提出的资料清楚,论点明确,利于阅读和查阅。二、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内容总则;建设项目概况;工程分析;建设项目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技术经济论证,提出各项措施的投资估算(列表);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三、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原则 2.编写要求3.结论与内容
第九章 农业发展规划的编制第一节 概述一、 规划的概念二、 分类:1.概念和技术;2.总体、专项和区域;3、宏观和微观;4.综合、行业和重点发展;5.其他三、 规划编制的原则:1.指导性; 2.科学性; 3.前瞻性;4.合理性与可 行性; 5.可操作性; 6.应变形;7.地域性或 唯一 性。
第二节 农业发展规划编制的程序一、 规划编制的组织二、 确定规划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构想三、 产业规划的编制四、 总体规划的编制五、 规划的修改、评审和定稿
第三节 农业发展规划的内容一、 总体规划:1.总论;2.规划对象的基本情况;3.农业现状与评价;4.农业发展分析;5.农业的属性及定位;6.农业发展方向、目标及指导思想;7.功能区的划分;8.重点建设任务;9.组织与支撑体系建设;10.建设进度安排;11.总投资及资金筹错;12.经济、社会效益估测;13.环境评价;14.风险分析及规避对策;15.附图。二、 产业规划:1.总论及当地的基本情况;2.当地农业现状及评价;3.当地农业发展分析;4.市场分析及预测;5.建设项目的选择和策划。三、编制规划报告的注意事项:1.框架的灵活处置;2.语言通顺、流畅、准确、易懂,不口语化;3.计量单位和符号规范和统一;4.图文并茂、形象活泼,切忌呆板。
农作物品种选育报告的撰写 • 农作物品种选育报告的主要内容: • 品种来源 亲本(父、母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 特征特性 杂交种(F1)特征特性 亲本特征特性 • 产量表现:小区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 • 适宜种植区域:积温、地区 • 栽培技术:播期、密度、施肥、田间管理、收获。 • 制种技术:播种时期、隔离区、行比。
农作物品种标准的撰写 • 农作物品种标准的主要内容: • 品种来源 亲本(父、母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 特征特性 杂交种(F1)特征特性 • 产量表现:小区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 • 适宜种植区域:积温、地区 • 栽培技术:播期、密度、施肥、田间管理、收获。 • 制种技术:播种时期、隔离区、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