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第五章 俄罗斯地区的新闻事业

第五章 俄罗斯地区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帝俄时期的新闻事业. 一、早期报业 《 新闻报 》 1703 年彼得一世下令莫斯科创办,从此开始了俄国定期刊物的历史。 《 莫斯科新闻 》1756 年由莫斯科大学主办,宣告了俄国第一张非官方报纸的问世。 尼古拉一世于 1826 年制定被称为“铁的法典”的书刊检查法。. 二、资产阶级报刊的产生和发展 背景:农奴制 VS 手工工场 1861 年农奴制被废除后,俄国报业逐渐发展起来,报业结构也有变化。 表现:⑴政论性和政党报纸相继创办; ⑵具有资本主义企业特征的报刊开始出现。.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五章 俄罗斯地区的新闻事业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俄罗斯地区的新闻事业

  2. 第一节 帝俄时期的新闻事业 一、早期报业 《新闻报》 1703年彼得一世下令莫斯科创办,从此开始了俄国定期刊物的历史。 《莫斯科新闻》1756年由莫斯科大学主办,宣告了俄国第一张非官方报纸的问世。 尼古拉一世于1826年制定被称为“铁的法典”的书刊检查法。

  3. 二、资产阶级报刊的产生和发展 • 背景:农奴制 VS 手工工场 • 1861年农奴制被废除后,俄国报业逐渐发展起来,报业结构也有变化。 • 表现:⑴政论性和政党报纸相继创办; ⑵具有资本主义企业特征的报刊开始出现。

  4. 俄国早期资产阶级报刊可以分为两部分:革命民主主义派报刊和民粹派报刊。俄国早期资产阶级报刊可以分为两部分:革命民主主义派报刊和民粹派报刊。 • 革命民主主义派由平民出身的知识分子组成,代表人物车尔尼雪夫斯基。主要刊物《同时代人》、《祖国纪事》等。 • 民粹派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代表人物米海伊洛夫斯基。主要刊物《俄国财富》、《欧洲通讯》等。

  5. 两派报刊在宣传内容上的共同点是:主张消灭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特权制,主张废除土地私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两派报刊在宣传内容上的共同点是:主张消灭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特权制,主张废除土地私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 • 不同点是:后者否认农奴制废除后资本主义必然在俄国发展的历史规律,提出为保护小生产必须遏制资本主义发展。 • 两派及其刊物大多局限在少数知识分子中间。

  6. 三、无产阶级报刊的产生和发展 • 三个发展阶段:工人报刊、全俄政治报和布尔什维克报刊。

  7. 工人报刊 1、《工人曙光报》 俄国历史上第一个工人秘密刊物。 • 1880年2月15日由俄国北方工人协会创办,协会领导人哈尔图林任编辑。 • 宣传协会纲领,指出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先进作用,主张工人与农民联合起来,争取共同的政治权利,为最终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而斗争。 • 创办不久,哈尔图林被沙皇政府紧急缉捕,报纸随之停刊。

  8. 2、《工人报》全俄第一份社会主义报纸。 • 1897年8月在基辅秘密出版。它的创办标志着俄国工人报刊日趋成熟。 • 《工人报》的办刊宗旨是:使工人认识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历史使命,为在俄国建立统一的社会民主工党而斗争。 • 《工人报》及时报道国内各大城市工人斗争消息,对西欧无产阶级运动中发生的大重大政治事件也有评论。 • 《工人报》只出版了两期,就被迫停刊了。

  9. 3、普列汉诺夫的宣传活动 • 他是民粹派中第一个觉察到工人阶级的重要性,并在报刊上宣传这种观点的革命家。 • 1838年,在日内瓦创立了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功绩之一:把《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与资本》、《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经典著作译成俄文,运回国内秘密散发。

  10. 全俄政治报 • 1、《火星报》 • 创办背景和经过 • ⑴沙皇专制(工人阶级没有自由需要报纸作为争取自由的工具) • ⑵工人运动(分散、混乱) • 1900年12月24日,第一份全俄政治报——《火星报》在德国莱比锡创办。 • 不久迁往慕尼黑。自1902年4月在伦敦出版。1903年春天又改在日内瓦出版。此时编辑部分成两部分:慕尼黑和伦敦部分由列宁领导,日内瓦部分由普列汉诺夫领导。列宁在创办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1. 从52期起,《火星报》的领导权被孟什克掌握,报纸因此而成为反对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工具。此后,党内称52期以后的《火星报》为"新《火星报》",52期以前的《火星报》为"旧《火星报》"。新《火星报》于1905年停刊。

  12. 《火星报》的宣传内容 (1)同“经济派”论战 (2)宣传党的纲领

  13. 《火星报》组织工作 • 列宁就党报作用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 • 列宁的第一个比喻:报纸可以比作脚手架…… • 《火星报》组织工作的特点是:通过代办员网同各地方组织建立密切的联系,为建党奠定了组织基础。 • 代办员的工作包括:收集稿件和信件;传递报纸和其他文件;为报纸募集出版和活动经费等。

  14. 《火星报》的历史功绩 • 第一, 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为建党准备了思想基础。 • 第二, 联合了各地分散的组织,为建党奠定了组织基础。 • 第三, 通过广泛的讨论和宣传,为建党准备了正确的纲领。

  15. 《火星报》时期列宁的新闻思想 ⑴关于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列宁认为,思想性、坚定性、政治路线的明确性以及对敌斗争的不妥协性,是机关报极为重要的品格。 ⑵关于报纸的功能 列宁指出:“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列宁认为,通过报纸集中地、系统地向全中进行革命的宣传鼓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批判机会主义观点,讨论党的策略纲领,就能改变党内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状况,为建党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

  16. ⑶关于出版自由 列宁指出俄国工人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是政治斗争,其首要任务时争得政治自由,而取得政治自由的首先要求是争取出版自由。 (4)关于报纸的群众性 列宁在文章中指出,一定要把机关报办成一切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机关报。大家都来畅谈对运动的贡献和在运动中的收获。这样,就能办好全俄社会民主党人的机关报。

  17. 布尔什维克报刊 • 建党初期 《前进报》、《无产者报》、《新生活报》(第二个比喻:齿轮和螺丝钉,教材第223页) • 《真理报》:列宁亲自筹划领导下创办的大型群众性政治日报。

  18. 《真理报》第一阶段:1912年12月-1914年7月 • 1912年5月5日在彼得堡问世。该报是布尔什维克全额性的政治讲坛,是真正的工人的报纸。 • 《真理报》大量刊登工人通讯,介绍工人生活、工作情况,他们遭受的剥削、压迫,以及各个企业罢工的消息。 • 依靠工人们的捐款,《真理报》才能出版。此外,工人们还为《真理报》提供稿件,组织订阅,扩大发行。

  19. 《真理报》读者范围之广、影响面之大,是当时俄国的其他报纸无法比拟的。一战前,沙皇政府采取非常手段镇压革命,《真理报》被迫停刊。《真理报》读者范围之广、影响面之大,是当时俄国的其他报纸无法比拟的。一战前,沙皇政府采取非常手段镇压革命,《真理报》被迫停刊。 • 这一阶段的《真理报》虽然只存在了两年多,却为布尔什维克当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造就了新的一代工人革命者,为十月革命的胜利作了充分的准备。

  20. 《真理报》第二阶段 1917年3月复刊—十月革命 • 这一阶段的《真理报》为准备和实行十月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⑴揭露临时政府的本质,宣传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 • ⑵宣传列宁的《四月提纲》,以此来统一全党思想。 • ⑶宣传四月代表会议精神,促进苏维埃改组。 • ⑷直接宣传和推动十月武装起义。 • 1917年10月27日,《真理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

  21. 《真理报》在苏联时期和苏联解体后,可以看成是其三、四阶段《真理报》在苏联时期和苏联解体后,可以看成是其三、四阶段

  22. 第二节 苏联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列宁时期的新闻事业(1917-1924) 1、取缔反革命报刊,实施无产阶级的书报检查 《关于出版问题散文法令》、《关于成立报刊革命法庭的法令》、《关于查封破坏国防的孟什维克报纸的决定案》 2、社会主义报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龙头:《真理报》俄共党报 《消息报》:苏维埃政权的正式机关报(1917.11.9全俄代表大会召开后) 《贫农报》、《经济生活报》、《民族生活报》都是中央级报纸

  23. 全苏报刊网的特点:以中央报刊为主、地方报刊为辅,以党和政府机关报为主,以服务于不同读者的专门性报刊为辅的新型的报刊网络。全苏报刊网的特点:以中央报刊为主、地方报刊为辅,以党和政府机关报为主,以服务于不同读者的专门性报刊为辅的新型的报刊网络。 • 报刊宣传的主要内容: 拨乱反正,统一全党思想; 进行社会主义的经济宣传; 抨击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

  24. 列宁建国后的新闻思想 ★允许一部分非党报刊存在(新经济政策); ★主张党内分歧应该在党报上公开讨论; ★达到一定人数的公民团体可以享受政府给与的出版物质条件; ★鼓励报刊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25. 但是,斯大林在后来的社会主义进程中,抽去了时间和空间的条件,把列宁在夺取政权前和夺取政权之初的某些新闻观点和实践加以绝对化、模式化,使之成为苏联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新闻制度。但是,斯大林在后来的社会主义进程中,抽去了时间和空间的条件,把列宁在夺取政权前和夺取政权之初的某些新闻观点和实践加以绝对化、模式化,使之成为苏联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新闻制度。

  26. 二、斯大林时期的新闻事业(1924-1953) • 报业体制的特点:高度集中型的新闻管理、干预体制 结合教材257页 ★全部报刊国家所有; ★全部报刊都是党报党刊(政党、组织、业务所在部门或所在地区的党组织领导); ★报刊的主要功能是宣传和教育,信息功能被放在次要的位置上; ★信息来源单一(官方渠道); ★言论高度集中; ★报业无法可循; ★实行新闻检查; ★建立编委会制度。

  27. 报刊宣传报道内容 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大清洗; 卫国战争的宣传报道; 战后的经济报道; 消除异己的意识形态报道。

  28. 三、赫鲁晓夫时期(1953-1964) • 对斯大林的批判 • 在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僵局被打破,一些记者和作家开始触及过去属于“禁区”的问题,持不同政见者的声音也出现了。 • 经济改革的报道 • 国家报道强调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

  29. 四、勃列日涅夫(1964-1982) • 粉饰太平 苏联公众闭目塞听,事事蒙在鼓里,无法正确判断国内外形势,也无法真正行使国家主人的权利。他们不知道苏联坦克对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镇压,不知道苏军在阿富汗的惨重伤亡,不知道国内发生的民族反抗、厂矿罢工、农民闹事,甚至任何国家都难以避免的犯罪事件、天灾人祸都不许见报。

  30. 赫鲁晓夫的女婿阿朱列伊,这位50年代当过《共青团真理报》和《消息报》总编的红人,事后回忆道:“从当时的报纸看,苏联从没有铁路和航空惨剧,从没有沉船事件,矿井从不爆炸,泥石流也不会崩塌,总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赫鲁晓夫的女婿阿朱列伊,这位50年代当过《共青团真理报》和《消息报》总编的红人,事后回忆道:“从当时的报纸看,苏联从没有铁路和航空惨剧,从没有沉船事件,矿井从不爆炸,泥石流也不会崩塌,总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

  31. 从1968年起当过《真理报》20多年副总编的阿法纳西耶夫在他的回忆录里写道:“报纸的首要任务是提供信息,然后让人们自己去辨别是非真伪,可是,《真理报》并不总是能够这样做。我们往往不得不按我们主人的曲谱来演奏。”“虽然我们笔下写的全是‘莺歌燕舞’,但我们心里却极为不安。我们常会感到我们写的这些东西,客气点说是脱离实际。但是我们却束手无策,只能沉默,同时又忧心忡忡。”从1968年起当过《真理报》20多年副总编的阿法纳西耶夫在他的回忆录里写道:“报纸的首要任务是提供信息,然后让人们自己去辨别是非真伪,可是,《真理报》并不总是能够这样做。我们往往不得不按我们主人的曲谱来演奏。”“虽然我们笔下写的全是‘莺歌燕舞’,但我们心里却极为不安。我们常会感到我们写的这些东西,客气点说是脱离实际。但是我们却束手无策,只能沉默,同时又忧心忡忡。” • 当时苏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雅科夫列夫也在私下议论:“总有一天工人阶级要为此而同我们算总帐的。”(《一杯苦酒》)

  32. 五、戈尔巴乔夫时期 (1)从“公开性”的提出到放弃党的领导(1985-1990) 推动政治、经济的改革(实行公开性的最有代表性和群众性的讲坛,报纸应该支持公开性原则,应将更多的实事公诸于众) ★公开暴露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 ★大量触及时政、历史“敏感问题”; ★不同观点激烈交锋。 在“公开性”原则引导下,在新闻媒体的积极推动下,苏联的新闻舆论完成了从统一到分散、从有序到无序的转变,为苏共解体、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

  33. (2)从1990年《新闻法》颁布到1991年“8·19”事件(2)从1990年《新闻法》颁布到1991年“8·19”事件 ★取消了新闻审查制度; ★规定各种组织或公民个人都有权力办报; ★扩大了办报人的自主权。

  34. (3)从“8·19”到苏联解体 ★中止共产党的活动; ★《真理报》、《苏维埃俄罗斯报》等六家报纸停刊。

  35. 讨论:如何看待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 如何看待媒体在苏联解体中的作为?

  36. 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推出他的改革方针后,苏联新闻事业确实有过二、三年的中兴时期。原来那种高度集中、高度封闭的体制模 式,逐步有所改变,表现在: (1)在“公开性”的口号下,新闻媒介开始重视客观地反映国内外情况,报道的面拓宽了,信息量增多了,凡是社会关注的国内外重大事件,不论是喜是忧,都能及时报道了。 (2)批评稿件增多,来自群众的舆论监督日趋活跃,涉及的范围从人们切身有关的问题逐步扩展到内政外交等方面,被批评者的级别也在提高。 (3)自由讨论的做法逐步发展,言论禁区逐步打破,从历史问题到现实问题、从经济改革到政治改革,都有争鸣。 (4)新闻媒介的独立性在增强,报社实行总编负责制,总编辑独立地行使编辑权、管理权,封闭式的用人制度、工资制度也在改变。随着这些变革,公众接触新闻媒介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报纸的发行量和广播电视的视听率空前提高,几份全国性大报纸期发行量都在1000万份以上,成为世界之最。

  37. 但是这种报道和言论日趋活跃的过程后来逐步失去控制,全盘否定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言论日益增多,人们的思想日趋混乱。但是这种报道和言论日趋活跃的过程后来逐步失去控制,全盘否定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言论日益增多,人们的思想日趋混乱。

  38. 1988年6月举行的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上戈尔巴乔夫提出对苏联“进行革命性改造”,1990年苏共二月全会正式决定放弃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继而修改宪法,实行多党制。1988年6月举行的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上戈尔巴乔夫提出对苏联“进行革命性改造”,1990年苏共二月全会正式决定放弃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继而修改宪法,实行多党制。 • 随着苏共领导层指导思想的这种根本性变化,苏联新闻媒介上全面否定苏联历史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报道和言论很快占了上风。

  39. 与此同时,从极左到极右的形形色色的政治团体和组织蜂拥而起,它们都在办报,都在宣传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苏联新闻业成了一片无政府主义的海洋。与此同时,从极左到极右的形形色色的政治团体和组织蜂拥而起,它们都在办报,都在宣传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苏联新闻业成了一片无政府主义的海洋。 • 至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随着苏共被解散和苏联的解体,苏联新闻事业的历史也就完全画上了句号。

  40. 以上只是极为粗略的回顾,实际的发展情况当然要复杂得多。以上只是极为粗略的回顾,实际的发展情况当然要复杂得多。 • 这一过程的详细情况怎样?导致苏联新闻改革夭折和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苏联解体过程中,政局演变和媒介演变是怎样互为因果、最终酿成历史悲剧的?这些问题都还需要细细研究和探讨。

  41.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新闻界日益关注外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情况,这是完全必要的,只是切莫忘却了原先的苏联和东欧这一大片地区。

  42. 第三节 俄罗斯新闻事业的现状 • 转型期的新闻业 ★国家办的报纸 ★政党办的报纸 ★商业性政治报 ★一般商业报纸 • 指导思想从马列主义变到西方新闻理论

  43.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大力推行私有化,到1998年全国就已形成了约80个金融工业集团。据美国《福布斯》杂志2004年5月公布的俄罗斯富翁排行榜中,俄罗斯36名亿万富翁拥有1000亿美元财富,相当于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24%;而美国277名亿万富翁的财富不超过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俄罗斯金融工业寡头,为了扩大自己对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纷纷争夺新闻媒介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的舆论工具。

  44. 与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关系密切的俄罗斯天然气集团拥有《消息报》、《工人论坛报》、《农村生活报》、《专业》杂志、《因素》杂志、普罗米修斯电视台100%的股份、独立电视台30%股份、公共电视台30%股份以及全俄29家地区报纸和电视台。与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关系密切的俄罗斯天然气集团拥有《消息报》、《工人论坛报》、《农村生活报》、《专业》杂志、《因素》杂志、普罗米修斯电视台100%的股份、独立电视台30%股份、公共电视台30%股份以及全俄29家地区报纸和电视台。 • 金融巨头古辛斯基(原苏联共青团干部)创建的“桥媒介”集团,掌握了《今日报》、《公共周报》、《新报》、《总结》杂志、《人物》杂志等报刊,拥有颇有影响的独立电视台和莫斯科回声电台。

  45. 别列佐夫斯基(曾任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后任独联体执行秘书)的罗卡瓦斯汽车集团,掌握了《独立报》、《七日报》、《汽笛报》、《新消息报》、《星火》杂志,并购买了莫斯科电视6台30%的股份、垄断俄罗斯公共电视台的人事权和报道权。

  46. 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控制传媒,主要目的不在于将其作为经营性资产,而是作为谋取政治利益和自身合法性的手段。1996年叶利钦竞选总统连任时,几个巨头在瑞士聚会,决定全力以传媒的力量促使民意支持叶利钦。1996年年初,叶利钦的支持率仅为6%,这年年中投票时,叶利钦却以60%得票连任总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