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433 Views
专题 3.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冲击. 封建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洋务经济出现. 诱导.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自然经济: 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式。它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 男耕女织图. 返回.
E N D
专题3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冲击 封建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洋务经济出现 诱导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自然经济: 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式。它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 男耕女织图 返回
材料一:战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以上,增加了4.5倍多。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不能出口。”材料一:战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以上,增加了4.5倍多。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不能出口。” 材料二:《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 从以上材料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A 、倾销商品 B、掠夺原料 返回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洋货涌入中国市场(倾销商品) 1、原因 收购农副土特产品(掠夺原料) “纺”与“织”分离 2、表现 “织”与“耕”分离 农业产品日趋商品化 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消极) 3、影响 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积极) 返回
变动三:洋务企业的出现 面临内忧外患。 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19世纪60-90年代。 “师夷长技以自强” “自强”、“求富” 中央:奕訢;地方:曾 、李 、左 、张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建立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惨败,宣告失败。 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 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高考体验 1、下列近代企业中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有 ①发昌机器厂 ②福州船政局 ③继昌隆缫丝厂 ④湖北织布局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D
问题探究(一) • 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但与西方的近代化存在很多的不同点,请列表比较两者的不同。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先重工业后轻工业 先轻工业后重工业 依靠政权力量 民间自发 成功 破产
夹缝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清政府 初步发展 19世纪末 一战期间(1914-1918) 黄金时期 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 民国时期 发展较快 抗战时期(1937-1945) 沉重打击 抗战胜利后(1946-1949) 陷入绝境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背景 前提:自然经济的解体 2、人物:一些官僚、地主、商人 鸦片战争后 洋务运动 3、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诱导 外商企业的刺激 4、代表企业 1、上海:发昌机器厂 2、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3、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双重压迫。 5、特点: 返回
阅读下列材料,总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总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材料1:华裔在上海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接近上海六家丝厂资本的总和。 资金少、规模小
材料2: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19世纪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材料2: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19世纪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技术力量薄弱
材料3: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洋商者。材料3: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洋商者。 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发展 材料4:1893年,李福明设立机器磨坊,京城官员见生意兴隆,存心勒索,今天令他降价,明天令他捐献,李福明不甘压迫到官府讲理,反被清政府作为“不安分”的“刁商”,李福明的面粉厂也被迫关闭。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革命性、软弱性和妥协性
活动探究 《老人与梦》 人生七十古来稀,在2005年的大年初一,110岁的百岁老人张振国从新加坡回到了他那从前熟悉的故乡——南京。 100年过去了,桃花依旧, 人面全非。他牵着一条叫 “梦”的狗,颤动着身体站 在扬子江边,那滔滔不尽 的江水似乎述说着他那 坎坷曲折的人生……
片断一: 1895年的秋天,在南京一个姓张的农村家庭里有一对孪生兄弟降临人间,父亲给哥哥起名为振国,弟弟名为兴业。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父亲变卖了所有的家田得到了3000元,在南京郊外开了一家小型的丝织厂。几年下来,工厂越做越大,总资本在一万元左右… 思考: 4.从父亲“弃农从商”这事,反映了社会经济结构出现怎样的变化呢? 1.1895年,张振国的父亲遇到了怎样的社会危机呢? 2.张振国的父亲为什么要给他们兄弟起名“振国”“兴业”呢?这反映了社会的什么观念呢? 3.联系课本知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因素有助于父亲开丝织厂呢?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①列强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近代化上升到制度层面
片断二: 1911年17岁的张氏兄弟,刚刚接受了革命洗礼的兄弟俩,全面接手了父亲的生意,生意非常红火,进入了“黄金时期”。总资本达十万元……但好景不长,1919年开始,洋厂、洋货再次铺天而至,生意锐减,大量的华厂倒闭,张氏企业总资本也锐减至5万元,张振国第一次感到了沮丧…… 思考: 1.张家的生意在此期间获得了大发展,你知道他们遇到了什么机遇吗,除了机遇还有什么因素促使其有了大发展? 3.故事中说张家的“生意锐减”是因为1919年“洋厂、洋货再次铺天而至”,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2.就全国而言,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如何,还有什么行业在生意上也获得了巨大成功?
①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新文化运动) ②无产阶级壮大 (五四运动) 二.短暂的春天 ①辛亥革命的影响 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③一战,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片断三:在苦苦支撑了几年后,1927年,张振国终于在南京盼来了蒋委员长,在他的带领下,张氏企业又重新恢复和发展,总资本重达10万元。片断三:在苦苦支撑了几年后,1927年,张振国终于在南京盼来了蒋委员长,在他的带领下,张氏企业又重新恢复和发展,总资本重达10万元。 1937年的一声炮响又改变了他的命运:国家碎了,兄弟死了,工厂被抢占了,张振国在极度的悲伤中,揣着仅有的5万元只身毅然去了重庆,开了一间“振国”丝织厂,由于要支持国家打战,税收很重,他的工厂一直处在亏本状态。 思考: 3.从张振国在重庆开设的“振国”丝织厂的名称来看,支撑张老人从灾难、悲伤中站起来的因素是什么呢?在重庆的工厂亏本的表面原因是什么,实质是什么呢? 1.“1927年,张老人在南京盼来了蒋委员长”,这个时期工业的发展状态是怎样的呢?原因有哪些,有何历史意义呢? 2.“1937年一声炮响”是指什么事呢?我们的民族工业为此受到怎样的影响呢?
三.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较快发展) ①全国基本统一 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一定物质基础 ②“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四.抗日战争时期(空前打击) ①战火破坏 遭受打击 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②日本掠夺 ③官僚资本膨胀
片断四: 1945年8月,50岁的老人哭了,继而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高呼:“熬出头了!有救了!”……2年后,老人提着一个简单的行李箱拉着一条狗(梦)坐在了前往新加坡的渡轮上,深沉地望着扬子江,唠叨着:爸,弟弟,振国对不起你们,振国不亡于鬼子,而毁于老蒋啊,振国对不起你们啊……梦,咱们走吧…… 思考: 1.1945年8月,老人高呼的“熬出头了”是指什么呢? 2.试想老人及其工厂的命运,并分析其原因
五.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 ①战火破坏 ②美国侵略 民族工业纷纷倒闭 ③官僚资本挤压 ④国民政府不断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
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份的购买力 = 1937 = 1938 = 1939 = 1943 = 人们不得不携带大捆大捆的钱前往抢购日用品…… 1945 = 大米0.000 000 001 85两 1948
课堂延伸 1.在故事“老人与梦”中,梦是指什么呢? 发展资本主义,实业救国 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有利因素:①自然经济解体 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③群众爱国运动的推动④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不利因素:①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②战争不断,政局不稳 ③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合作探究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历史 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提示: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分析) A 经济上: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 社会进步。 B 政治上:导致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 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 日益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共建立准备了条件。 C 思想上: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D 发展趋势: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 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 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
高考体验 (09江苏高考)6.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 A
空前打击 较快发展 短暂春天 陷入绝境 初步发展 获得新生 夹缝产生 A B C D E F G H I J K 1860 1870 1895 1912 1919 1927 1936 1945 1949 1952 1956
知识联系 把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联系: 1.工业革命→市场、原料产地→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列强的资本输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一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 4.列强(日、美为主)掠夺→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
易错点分析: (1)由于外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早于中国资产阶 级的产生,这是由中国双半社会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2)民族独立和中国的近代化是近代中国两大革命任务,二者的关系不能颠倒,因为没有民族独立就不可能有国家富强,而国家不富强,民族独立也就没有保障。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实现民族独立和推翻封建主义,近代化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3)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近代化是工业化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4)“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而非手工劳动。
易错点分析 (5)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6)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7)洋务派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 (8)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9)洋务派的主观目的和客观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在复习时应 对此辩证地看待,培养自己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10)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破产。但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