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1.11k Views
軍事倫理期末報告. 我心目中的軍醫典範. 指導:郭世清老師. M110 乙愛. 陳正諺 . 曾文濱. 李毅霆. 林馳揚. 惱. 我心目中的軍醫典範 ??. 啊. 苦. 我心目中的軍醫典範 ??. !. !. !. 我心目中的軍醫典範 ??. 我心目中的軍醫典範 ??. 毫 無 結 果 ……. = =…. 經過三天三夜的研討. ‧. ‧. ‧. 再次陷入苦惱 …. 「台灣麻醉之父」 --- 王學仕. !. !. !. 忽然靈機一動. 想起了. 進入正題. 先略述麻醉史 …. 世 界 麻 醉 史. 乙醚 未出現.
E N D
軍事倫理期末報告 我心目中的軍醫典範 指導:郭世清老師 M110 乙愛 陳正諺 曾文濱 李毅霆 林馳揚
惱 我心目中的軍醫典範?? 啊 苦 我心目中的軍醫典範?? ! ! ! 我心目中的軍醫典範?? 我心目中的軍醫典範??
毫 無 結 果 …… ==… 經過三天三夜的研討 ‧ ‧ ‧
「台灣麻醉之父」---王學仕 ! ! ! 忽然靈機一動 想起了
世 界 麻 醉 史 乙醚 未出現 發展出 傳導麻醉 氣管內管 麻醉術 使用乙醚 靜脈麻醉術 電魚 敲頭 催眠 五花大綁 鴉片&酒精箝制血液循環 1934出現 伴隨發展的 肌肉鬆弛劑 的應用 則開啟了 麻醉三位 一體的觀念 1884年後 由 「吸入麻醉」 發展到 「傳導麻醉」 1920出現 使原本無法 施行的手術 如胸腔手術 變為可能 1846年後 開始使用乙醚進行麻醉
台灣麻醉史 民國90年代迄今 跟上世界的腳步 積極從事研究 1846以前 草藥&鴉片 1859 天津條約 西方麻醉 傳入 荷據時期 1875 最早麻醉紀錄 鴉片& 術後止痛 民國70至90年代 麻醉專科實施 麻醉博士班成立 民國60年代 張傳林教授 引進林式技術 &心臟麻醉術 日據時期 蘭大衛醫師 以氯仿進行 半身麻醉& 開放式滴入 全身麻醉 民國40中到50年代中華民國麻醉協會 成立並開設 疼痛診療部 發行第一本 麻醉刊物 民國40年代初期 王學仕教授 由外科轉攻 麻醉醫學
台灣麻醉之父 王學仕教授
台灣麻醉之父 王學仕教授 起步 台灣學習麻醉且以此為專業的 第一人 民國40年,受張先林教授的鼓勵,在陸軍第一總醫院自外科轉而專攻麻醉醫學,成為我國在台首位從事麻醉的專業醫師 民國41年,王學仕教授獲美國醫藥援華會獎學金,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附屬長老會醫院及威斯康辛大學附屬醫院學習麻醉
台灣麻醉之父 王學仕教授 艱辛 民國38年,政府搬遷來台,當時國防醫學院從上海遷來台灣,第一個被運上船的,是一台全身吸入麻醉機,可惜無人會用。 當時的麻醉機械缺乏得可憐,麻醉劑也僅乙醚及Pentothal可用。在器材方面,王學仕醫師所用的器具還是由軍醫署庫房中找出的大型喉頭窺鏡,以及成人用橡皮氣管內管,惟因存放過久又無人保管,橡皮甚軟,極易彎曲而至阻塞。 王教授憑藉著缺乏、不良且落後的器材,在艱困的年代為台灣人進行麻醉。
台灣麻醉之父 王學仕教授 教育 王教授首開國內麻醉教育之先河 民國44~45年先後辦理七期麻醉護士訓練班 1958年,王學仕教授奉命辦理由國防醫學院代訓 榮民總醫院麻醉護士訓練班 王學仕教授並兼任該院麻醉科主任 至其於榮總退休前,共舉辦七期麻醉護士訓練班 七期中,共培訓有130名麻醉護士,在當時麻醉醫師奇缺的年代,成了國內麻醉人員主要戰力,對國內麻醉工作貢獻甚鉅,王學仕教授是麻醉護士的創始人
台灣麻醉之父 王學仕教授 貢獻 民國43年(1954年)王學仕教授自美學成返國,首次應用肌肉鬆弛劑,第一次應用Succinylcholine上氣管內管, 台灣麻醉才由開放點滴法邁進到氣管內管麻醉術,給國內麻醉上開始了一個新紀元 民國60年,王學仕教授及其他六位麻醉醫師共同榮獲中華民國麻醉醫學會選為國內第一批「麻醉學家」(為現今麻醉專科醫師前身),同時創立「麻醉訓練中心」並建議統一麻醉醫師及麻醉護士之訓練標準。
台灣麻醉之父 王學仕教授 貢獻 台大在麻醉科正式成立之前,麻醉由外科醫師施行。1951年底,台大外科林天佑醫師自美留學歸國,迫切需要麻醉醫師協助以拓展複雜的胸腔外科手術,因此向國防醫學院外科主任張先林教授借到一台手提式麻醉機,並商請負責麻醉的王學仕教授於每天下午協助台大胸腔手術麻醉(1951-1952),並指導台大外科醫師從事臨床麻醉工作 乙醚爆炸事件後,王學仕教授受美國醫藥援華會(CMB)資助來美國進修和考察麻醉, 帶回了一套喉頭鏡(Laryngoscope)和一架Foregger舊麻醉機,避免了爆炸事件再次發生。
台灣麻醉之父 王學仕教授 著作 經歷 曾擔任 國防醫學院麻醉學科主任 榮民總醫院麻醉科主任 馬偕醫院麻醉科主任 中心診所麻醉科主任等 著有 「實用麻醉學」 「實用麻醉藥理學」 「最新麻醉學」等書 王學仕教授(前排最右) 當年(1952-1953)於威斯康辛大學進修
台灣麻醉之父 王學仕教授 王學仕教授做育英才無數,提攜後進不遺餘力 因此被尊稱為「台灣麻醉之父」 對台灣麻醉的發展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成員心得 曾文濱 根據何維柏前輩所述:當初,麻醉並不是獨立的ㄧ科,而是由外科醫師來進行麻醉。張先林教授認為應該將麻醉科獨立出來,找了幾個比較親近的醫師來成立麻醉科,但大家意願不高,後來王學仕教授接下了這個任務,成為了台灣第一位專做麻醉的醫師。我試問自己,是否有這個勇氣,面對沒人做過的事情,當一名先鋒開創首例?身為第一位,遇到任何問題求助都有很大的困難,使用簡陋的器具、落後的技術,這樣的辛苦可想而知。因為王學仕教授的努力,台灣的麻醉得以慢慢跟上國際的腳步。王教授培育後進、教育麻醉護士更令人佩服與讚賞,這樣開先例、啟後進的行為,實為我們的典範。社會瞬息萬變,如果有一天,我面臨新的事物,願自己也有這樣的能力完成。
成員心得 陳正諺 又有幾人,能勇敢帶領後輩闖入未知醫學專業領域,帶給人類無限福祉,拋棄自己本來所愛的外科而踏入這門在台灣當時仍算是處於幾乎未發展的麻醉科? 經過這次詳細的研究了大學長-王學仕學長的心路歷程以及背景,深深的對這位學長感到佩服。當時台灣仍然是用古老的方式在麻醉時,學長願意踏入麻醉科並且到國外進修更好的技術以及學識,替往後必須要麻醉開刀的病患們省去了絕大部分的痛苦,減輕了醫師開刀的難度,在黑暗的領域中帶著後輩們找到希望,後輩醫師們實不應忘本,應感念前輩學長先進替我們開闢的道路,並在這條艱辛的路上持續打拚,為所有人類的健康努力.
成員心得 李毅霆 從世界放眼回到台灣麻醉史上可以深切體會到,王學仕教授之所以能成為「台灣的麻醉之父」,無論是學習的時間先後還是當他從事之後所辦下的功績,絕對是當之無愧。不單訓練出不少的麻醉專業人才,而且也為台灣外科史上,也留下一記不可磨滅的功績,減省了外科醫生的工作上的負擔和增加病人能進行手術治癒的機會,都是王教授將自己在美國深造所得貢獻台灣醫療的成果,也帶領本地麻醉技術進入一個新的紀元。即使發生了意外,也會馬上去找最好的方法來改善,有這樣勞心勞力、馬不停蹄為醫療的前輩,真的是相當的榮幸!也希望可以透過這位學長的事蹟,給予自己前進的動力與面對挫折時的應對能力,並且能在醫學上可以有那麼一點兒的貢獻,帶給病人以及後世醫學生能有更好的治療應用方法。
成員心得 林馳揚 在我們的印象中,可能直覺會認為軍醫典範,就是要在戰場上出生入死;但身為和平時代的軍醫,又該如何自處?我想王學仕教授提供了後人一個學習的楷模。 王學仕教授在醫學還落後西方一大截的時代,很有遠見的看到了如果外科要發展,必定要先從麻醉開始,於是他毅然決然地選擇麻醉專科。當然,他也很清楚,要走別人沒走過的路,等於每件事都必須自己去開拓,他也不把視野侷限在台灣,並引進許多新的技術、訓練方式。身為後輩學弟的我們,也應該要學習他不畏艱難的精神,與為人付出的情操,繼續造福人類社會。
參考資料 台大醫學院麻醉科學系簡介http://www.mc.ntu.edu.tw/main.php?Page=A4B1CN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7322/5/26201705.pdf 北榮數位院史館麻醉部簡史 http://history.vghtpe.gov.tw/portal_d4_page.php?button_num=d4&cnt_id=23
參考資料 台灣麻醉護理學會簡史 http://www.tana.org.tw/content/history.asp 何維柏教授口述校史 http://www.facebook.com/pages/%E5%9C%8B%E9%98%B2%E9%86%AB%E5%AD%B8%E9%99%A2%E5%8F%A3%E8%BF%B0%E6%AD%B7%E5%8F%B2/118717441515252 我的麻醉生涯---金華高 http://www.ndmc.org.tw/ndmcz/23/23-p07.pdf
工作分配 陳正諺---資料蒐集、心得撰寫 李毅霆---資料蒐集、心得撰寫 林馳揚---資料蒐集、心得撰寫 曾文濱---PPT彙整、心得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