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689 Views
第 4 章 酸碱滴定法. Acid-Base Titrations.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4-1 酸碱平衡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4-2 酸碱滴定曲线及滴定终点的检测 4-2-1 酸碱指示剂 4-2-2 典型酸碱体系的滴定曲线 及终点误差 4-3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1) 定量 ( 化学计量关系 完全 ) (2) 迅速 (3) 有合适的确定终点的方法. 强度、浓度等因素 —— 反应完全程度
E N D
第 4章酸碱滴定法 Acid-Base Titrations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4-1 酸碱平衡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4-2 酸碱滴定曲线及滴定终点的检测 4-2-1 酸碱指示剂 4-2-2 典型酸碱体系的滴定曲线 及终点误差 4-3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1) 定量 (化学计量关系 完全) (2) 迅速(3) 有合适的确定终点的方法 强度、浓度等因素 ——反应完全程度 (pH突跃范围)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 ——终点误差
4-1 酸碱平衡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质子条件 精确计算式 近似计算式 合理的近似计算标准 pH —— 不超过 ± 0.02 个pH单位 [H+] —— 不超过±5
4-1-1 强酸或强碱溶液 HCl溶液为例 精确计算式 近似计算式 [H+] = c+[OH-] [H+] = c c20[OH-] 或 c220 KW
4-1-2 一元弱酸或弱碱溶液 如浓度为 c 的HA溶液 [H+] = [A-] + [OH-] 精确计算式 近似计算式 最简式 [H+]2 =Ka(c-[H +]) [H+]2=Kac [H+]2+Ka[H+]-Kac=0 [H+] c [A-]>>[OH-] 即c与Ka都不太小
4-1-2 一元弱酸或弱碱溶液 如浓度为 c 的HA溶液 [H+] = [A-] + [OH-] 精确计算式 近似计算式 最简式 [H+]2 =Ka(c-[H +]) [H+]2=Kac [H+]2+Ka[H+]-Kac=0
4-1-3 多元酸或碱溶液 精确计算需解高次方程 n元酸——n+1种存在形式——解n+2次方程 [H+]= [H2A-]+2[HA2-]+3[A3-]+[OH-] 若 C 较大,Ka相差较多 常常可以当作一元酸考虑
4-1-3 多元酸或碱溶液 近似计算式 最简式 [H+] c 混合酸(碱)溶液 ——类似处理
4-1-5 两性物质的溶液 从质子条件出发 精确计算需解高次方程 如 NaHCO3 溶液 [H+]+[H2CO3] = [CO32-]+[OH-] 若进一步离解的Ka和Kb都不大,则所得[HA-]C,就可简化 C C
4-1-5 两性物质的溶液 近似计算式 最简式 ~ C “主要平衡法”—— p.72
4-1-6 弱酸及其共轭碱的溶液 如 HA – NaA 溶液 从质子条件出发, [H+] = [OH-] + [A-]-cNaA [H+] +[HA]– cHA = [OH-] 代入 精确计算式 近似计算式 最简式 C较大, <0.05
精确计算式 近似计算式 最简式 [H+]+[H2A] = [A2-]+[OH-] [H+] = [OH-] + [A-]-cNaA [H+] +[HA]– cHA = [OH-] 从质子条件出发 合理简化 改用近似式乃至精确式最简式入手 逐步逼近法
4-2 酸碱滴定曲线及滴定终点的检测 4-2-1 滴定终点的检测 指示剂法和电位法 酸碱指示剂:结构~颜色 HIn H+ + In- 酸色 碱色 指示剂的变色点 变色范围pH =pKHIn1
4-2-1 滴定终点的检测 常用指示剂:甲基橙 甲基红 酚酞 ——p.77 混合指示剂:颜色的互补 几种指示剂 指示剂~惰性染料 影响因素: 温度 溶剂 用量
4-2-2 酸碱滴定曲线及终点误差 1. 强碱(酸)滴定强酸(碱) 0.1000mol/LNaOH 20.00ml0.1000mol/LHCl (1)滴定曲线 (2)指示剂的选择 (3)影响因素 (4)终点误差 滴定前 pH ~CHCl pH = 1.00 滴定至Ep前 pH ~C剩余HCl (-0.1%) pH = 4.30 Ep 时 中性(NaCl) pH=7.00 Ep 后pH ~C过量NaOH (+0.1%) pH=9.70 滴定突跃范围
4-2-2 酸碱滴定曲线及终点误差 1. 强碱(酸)滴定强酸(碱) 0.1000mol/LNaOH 20.00ml0.1000mol/LHCl (1)滴定曲线 (2)指示剂的选择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滴定突跃范围 (3)影响因素 (4)终点误差
4-2-2 酸碱滴定曲线及终点误差 1. 强碱(酸)滴定强酸(碱) (1)滴定曲线 (2)指示剂的选择 (3)影响因素——浓度 大~ 滴定突跃范围就大 小~ 滴定突跃范围就小 十倍~ Ep前后各1 个pH单位 滴定突跃范围相差2 个pH单位 NaOH 滴定HCl 1mol/L pH3.310.7 0.1mol/L 4.3 9.7 0.01mol/L 5.38.7
pH 3.310.7 4.3 9.7 5.38.7
4-2-2 酸碱滴定曲线及终点误差 1. 强碱(酸)滴定强酸(碱) (1)滴定曲线 (2)指示剂的选择 (3)影响因素——浓度 大~ 滴定突跃范围就大 小~ 滴定突跃范围就小 十倍~ Ep前后各约1 个pH单位 滴定突跃范围相差约2 个pH单位 滴定允许的相对误差 ±0.1 颜色判断的不确定性 0.2pH 认为 滴定突跃范围≥0.4pH
4-2-2 酸碱滴定曲线及终点误差 Ep时 [H+] = [OH-] Ep前a=[H+]-[OH-] Ep后a=[OH-]-[H+] 1. 强碱(酸)滴定强酸(碱) (1)滴定曲线 (2)指示剂的选择 (3)影响因素 (4)终点误差
2. 强碱(酸)滴定弱酸(碱) 0.1000mol/LNaOH 20.00ml0.1000mol/LHAc (Ka =1.810-5) (1)滴定曲线 (2)指示剂的选择 (3)影响因素 (4)终点误差 滴定前 pH ~ CHCl pH = 1.00 滴定至Ep前 pH ~ C剩余HCl (-0.1%) pH = 4.30 Ep 时 中性(NaCl) pH=7.00 Ep 后pH ~ C过量NaOH (+0.1%) pH=9.70 2.88 7.74 8.72
(2)指示剂的选择 pH 9.70 7.74
2. 强碱(酸)滴定弱酸(碱) (3)影响因素——强度与浓度 弱酸强度的影响: 浓度一定时 弱酸强度越大,滴定反应越完全,突跃范围越大 Ka 大小 ~Ep和Ep前的滴定曲线 1/10 Ep前 各点pH增大 ~ 1 个单位 ( Ep时 pH增大 ~ 0.5 个单位) Ep后 pH值基本不变 滴定突跃减小 ~ 1 个单位
2. 强碱(酸)滴定弱酸(碱) (3)影响因素——强度与浓度 弱酸浓度的影响: Ka一定时, 浓度越大,滴定突跃范围越大 浓度大小 ~Ep和Ep后的滴定曲线 1/10 Ep前 各点pH值基本不变 ( Ep时 pH减小 ~ 0.5 个单位) Ep后 各点pH减小 ~ 1 个单位 滴定突跃减小 ~ 1 个单位
2. 强碱(酸)滴定弱酸(碱) (3)影响因素——强度与浓度 Ka c 考虑: 指示剂颜色判别不确定性 ~0.2 个pH单位 滴定突跃应 ≥0.4 个pH单位 Ka c≥210-8 若指示剂选择恰当,误差 < 0.1
4-2-2 酸碱滴定曲线及终点误差 Ep时 [H+]+ [HA] = [OH-] Ep前a= [HA]-[OH-] Ep后a=[OH-]-[HA] 2. 强碱(酸)滴定弱酸(碱) (1)滴定曲线 (2)指示剂的选择 (3)影响因素 (4)终点误差
3. 多元酸(碱)的滴定 以NaOH H2A为例 H2A——HA- ——A2- 总量滴定: c≥210-8 分步滴定: c≥210-8 ≥ 106 ≥104 c ≥ 210-10
Na2CO3 溶液(设 0.1mol/L) (H2CO3 = 4.310-7 = 4.810-11) Na2CO3 = 2.110-4 = 2.310-8 第一Ep(HCO3-) ~ 104 pH = 8.3 第二Ep(H2CO3) c≥210-10 pH = 3.9 改善措施: ①近Ep时煮沸,CO2↑ ②过量HCl煮沸,回滴
4-3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4-3-1 酸碱标准溶液 基准物质(指示剂) 标定HCl: 无水Na2CO3 Na2B4O7 10H2O 标定NaOH: KHC8H4O4 H2C2O4 2H2O NaOH溶液中CO2 的影响 存在形式 ~终点pH值(体系) CO2含量 标定与测定终点pH一致 保存中吸收——回复CO2形式(< pH 5)
4-3-2 酸碱滴定法应用示例 1. 极弱酸(碱)的滴定 非水滴定 强化(络合、沉淀) 2.铵盐中氮的测定 (1) 甲醛法 4NH4++6HCHO==(CH2)6N4H++3H++6H2O (2) 蒸馏法 NH4+ NH3 Kb=1.35×10-9 HCl吸收NH4Cl+HCl (已知,过量)NaOH回滴(甲基红) H2SO4 K2SO4 催化剂 有机物 NH4+ H3BO3吸收H2BO3–HCl滴定 (过量)H3BO3 (甲基红)
3. 混合碱的分析 (1)双指示剂法 ——利用Na2CO3二元碱,以HCl滴定
3. 混合碱的分析 (2)碳酸钡沉淀法 ——BaCl2将Na2CO3转化为微溶的BaCO3 , 再以HCl滴定 甲基橙V1 ——总量 NaOH+Na2CO3 BaCl2:Na2CO3 BaCO3 再酚酞V2 ——NaOH量 甲基橙V1 ——总量 NaHCO3 +Na2CO3 已知过量NaOH:NaHCO3 Na2CO3 BaCl2:Na2CO3 BaCO3 再酚酞V2 ——NaHCO3量
4. 有机物的测定 醛、酮的测定(亚硫酸钠法) 酯类的测定 R-COOR´+ NaOH === R-COONa+R´OH 环氧化物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