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 likes | 807 Views
对科学养奶牛的有关认识. 青岛农业大学 孙国强 2013.4.25 烟台. 奶牛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农业发达的欧洲国家,奶牛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第一位,一般比重为18 % %至28%。法国约19%,英国和德国在25%左右,荷兰更高达35%左右。亚洲的韩国和日本分别占5%占8%。在畜牧业现代化国家,奶牛业的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比例都较高,美国为23%,日本为25%,法国、英国和德国都在30%至40%之间,荷兰则超过50%。我国奶牛业占畜牧业产值约 5% ,占农业产值不足 2% 。. 发达国家奶牛业占畜牧业和农业产值的比重如此之大的原因何在?请看表 1.
E N D
对科学养奶牛的有关认识 青岛农业大学 孙国强 2013.4.25 烟台
奶牛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农业发达的欧洲国家,奶牛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第一位,一般比重为18 %%至28%。法国约19%,英国和德国在25%左右,荷兰更高达35%左右。亚洲的韩国和日本分别占5%占8%。在畜牧业现代化国家,奶牛业的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比例都较高,美国为23%,日本为25%,法国、英国和德国都在30%至40%之间,荷兰则超过50%。我国奶牛业占畜牧业产值约5%,占农业产值不足2%。
发达国家奶牛业占畜牧业和农业产值的比重如此之大的原因何在?请看表1发达国家奶牛业占畜牧业和农业产值的比重如此之大的原因何在?请看表1 表1 各种畜禽对营养的转化效率(%)
从表1能看出什么? 表1中能看出的就是发达国家奶牛业占畜牧业和 农业产值的比重如此之大的主要原因。 上述原因也是我国要大力发展奶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科学养奶牛包括哪些方面? 科学养奶牛根本目的是提高奶牛业生产效率。影响奶牛业生产效率的主要技术因素有4个:种、料、管、病,即优质的奶牛群,优质饲料,良好的饲养管理和有效的疾病防制措施。上述4个因素通过科学技术实施才能得以实现,它们相对应的科学技术分别是育种技术、营养饲料技术、饲养管理技术和疫病防制技术。在这4类技术中,遗传育种技术的贡献率最大,达到了40%,营养饲料技术与饲养管理技术两项的贡献率各为20%,疫病防制技术为15%,其他为5%。
就这四个因素谈如下7个方面的认识: 1.奶牛育种工作是奶牛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2.优质粗饲料是发展高产优质和健康奶牛业的基础 3.今天的青年牛是明天的成年牛 4. 高产不一定高效 5.水也是营养物质 6.奶牛也需要福利 7.科学的饲养管理是最重要的防病措施
1.奶牛育种工作是奶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目前存在着重饲养轻育种的误区。 其所谓的理论根据是:奶牛产奶量的遗传力(h2)为30%,不是遗传力高的性状,所以提高产奶量主要靠饲养管理(广义的,包括营养饲料与饲养管理),因此很重视饲养,如采用TMR等。但是这是一种误解,奶牛产奶量的提高其前提是要具有优良的遗传物质即高产潜力,而高产潜力的充分发挥则需要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两者相辅相成,不能说哪一方重要,哪一方不重要。对于现有牛群和未来牛群应采取不同措施。
P=G+E 这是畜牧学上一个很容易理解的公式 G就是遗传基础,E即环境因素,P为表现型,表现型是遗传和环境互作的结果。也就是人们都知道的道理:要高产就得良种良法配套。在奶牛生产中,环境因素包括营养饲料技术、饲养管理技术和疫病防制技术等。 改善饲养管理可提高 现有牛群的生产性能,发挥产奶潜力,当产奶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后,再想提高产奶量,其有效的主要的措施就得靠改良,创造新的产奶潜力。 奶牛育种工作,即奶牛品种的不断改良、提高是奶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奶牛的育种技术不同于作物也不同于猪禽,由于奶牛是一种世代间隔长、繁殖率低(单胎)的畜种,人们既不能像作物那样,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地培育奶牛新品种,也不能像猪、禽等畜种那样建立杂交配套繁育体系。奶牛群体的育种工作,主要通过对现有品种——荷斯坦奶牛长期、系统地实施科学的选育技术,使奶牛群得到整体的遗传改良。奶牛的育种技术不同于作物也不同于猪禽,由于奶牛是一种世代间隔长、繁殖率低(单胎)的畜种,人们既不能像作物那样,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地培育奶牛新品种,也不能像猪、禽等畜种那样建立杂交配套繁育体系。奶牛群体的育种工作,主要通过对现有品种——荷斯坦奶牛长期、系统地实施科学的选育技术,使奶牛群得到整体的遗传改良。
几十年来,世界各国的奶牛科学家应用遗传学理论和方法,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一套奶牛群体的遗传 改良技术体系,包括4项工作: (1)严格、系统、规范的奶牛个体生产性能测定,即DHI; ( 2)通过定期的良种登记,培育和选育高产奶牛育种核心群; (3)通过后裔测定和相应的遗传评定技术选育优秀种公牛; (4)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及胚胎移植等技术,将优秀种公牛和高产母牛的优良遗传物质推广到所有奶牛群,以改进其生产性能。
DHI及其作用简介 DHI 是英文 Dairy Herd Improvement 的缩写,译为奶牛群改良,在我国又称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其测定的主要指标有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干物质、体细胞数等。在此基础上,收集奶牛群饲养管理数据,再将这些数据加工处理,形成DHI 报告。
奶牛场可以通过 DHI 报告指导奶牛养殖 (1) 指导奶牛选种选配 DHI 报告对个体奶牛产奶量、乳脂率及乳蛋白率都有详细的数据,可以根据奶牛个体的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种公牛精液进行配种。 (2)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可以提示营养状况 DHI 报告中,有一项数据反映乳脂率与乳蛋白之间的关系——脂蛋比,一般脂蛋比值应为1. 2左右。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奶牛的营养与代谢状况,通过报告分析可以及时地找出原因,改进饲料配方。
(3)为奶牛群繁殖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奶牛群平均泌乳天数以150~170 天为宜,这样可使牛群全年产犊均衡,全年产奶量均衡。如果高于该数据,说明奶牛群存在繁殖问题,应加以检查并改善。 (4)及时反映奶牛乳房健康状况 体细胞数(SCC)能反映奶的质量和奶牛乳房的健康状况。奶牛体细胞数越高,奶质量越差,同时说明奶牛乳房健康存在问题。
(5)为奶牛产奶高峰管理提供参考 理想的产奶高峰日应为产后 45~70 天。如果提前或延迟达到产奶高峰,都说说明奶牛饲养管理不当,应查清原因及时解决。
奶牛良种登记及其作用简介 奶牛登记制度有两种,一种是奶牛品种登记,一种是奶牛良种登记。奶牛品种登记主要是根据系谱资料,将符合中国荷斯坦奶牛品种标准的牛登记在专门的登记簿中或贮存于电子计算机内的特定数据管理系统,是奶牛群管理的最基础性工作。目的是保证荷斯坦牛品种的一致性、稳定性。
奶牛良种登记是建立在品种登记基础上的高级登记,即在品种登记基础上,还要登记生产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结果,将符合良种标准的个体牛登记注册。奶牛良种登记是建立在品种登记基础上的高级登记,即在品种登记基础上,还要登记生产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结果,将符合良种标准的个体牛登记注册。 良种登记是选择种子母牛的依据和培育种公牛的基础,通过良种登记可进行科学的综合遗传评定,准确选择良种。同时,它也是一个时期牛群遗传改良进展和成绩的重要标志。良种登记是掌握遗传变异来源和建立育种核心群的手段。
种公牛后裔测定简介 后裔测定是根据后代品质判断公牛遗传性的最好办法。根据祖先及本身表现判断遗传性是初步的,而根据后代的性能测定结果才是最可靠的。 通过系谱(双亲+4亲)预测种公牛种用价值的可靠性仅为44.8%左右,通过全基因组选择预测的可靠性可达到70%以上,世界育种学家所公认的最可靠的方法仍是后裔测定,可靠性可达到95%以上。真正顶级的优秀公牛只能来自于后裔测定。
这一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技术体系( 包括4项工作)经过长期在世界各国的应用,已经证实是迄今最为科学、合理和有效的成套技术体系。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和加拿大的奶牛平均生产水平仅为5 000 kg左右,1953年两国同时启动了“牛群遗传改良计划” ,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 两国的奶牛质量已位居世界前列。
近年来,由于奶牛群体改良技术日渐成熟,同时结合应用生物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发达国家的奶牛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奶牛存栏数量不断减少,而产奶总量持续增加,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美国是这种变化最为显著的国家,从1989年到1998年的10年间,美国全国的奶牛存栏量减少了9%,而总奶产量增加了9%,奶牛个体平均生产性能提高了20%。近年来,由于奶牛群体改良技术日渐成熟,同时结合应用生物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发达国家的奶牛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奶牛存栏数量不断减少,而产奶总量持续增加,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美国是这种变化最为显著的国家,从1989年到1998年的10年间,美国全国的奶牛存栏量减少了9%,而总奶产量增加了9%,奶牛个体平均生产性能提高了20%。
另有材料表明:美国的单产在96年的时候是不足8000公斤,到2006年美国单产已经将近9000多公斤,十年涨了1000多公斤,单产增加幅度达到19%。另有材料表明:美国的单产在96年的时候是不足8000公斤,到2006年美国单产已经将近9000多公斤,十年涨了1000多公斤,单产增加幅度达到19%。 五十年时间,奶牛单产几乎翻番。 我们国家从1978年以来,奶牛头数拉动着牛奶总产量的增加,我们这些年的牛奶产量增加非常快,靠奶牛头数的增加不是好事。 1978全国奶牛平均单产3300公斤,2010年为4760公斤。数量型是低效益,高效益靠的是质量型。
按照育种学理论,一个育成品种,如不加强在品种内的选育工作,将会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造成品种退化,正如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即一个品种同时受到人选择(选育)和自然选择的影响,不进行选育提高工作,自然选择就会起作用,结果是生产性能越来越低。
在奶牛群遗传改良中,有许多工作都是在基层开展的,比如DHI测定、奶牛良种登记,培育和选育高产奶牛育种核心群以及许多奶牛场承担的后裔测定工作,选择出优秀的种公牛,这些都是奶牛育种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在奶牛群遗传改良中,有许多工作都是在基层开展的,比如DHI测定、奶牛良种登记,培育和选育高产奶牛育种核心群以及许多奶牛场承担的后裔测定工作,选择出优秀的种公牛,这些都是奶牛育种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具体到某一奶牛场,除了要积极参加上述工作外(规模奶牛场),坚持选用优秀种公牛的冻精进行人工授精,是当前奶牛场奶牛群体改良的一个最主要的手段。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国目前还处在扩群的阶段,母牛的选择强度很小,只要是母牛,一般都留下了(90%),而公牛的遗传优势是非常大的,一头公牛对奶牛群遗传改良的贡献率可达75%或90%以上。具体到某一奶牛场,除了要积极参加上述工作外(规模奶牛场),坚持选用优秀种公牛的冻精进行人工授精,是当前奶牛场奶牛群体改良的一个最主要的手段。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国目前还处在扩群的阶段,母牛的选择强度很小,只要是母牛,一般都留下了(90%),而公牛的遗传优势是非常大的,一头公牛对奶牛群遗传改良的贡献率可达75%或90%以上。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十全十美”的种公牛,每头公牛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奶牛场应根据牧场的自身实际和改良性状选取需要的冻精,使牛群现有的缺点得到改善。比如母牛的体型不太好,就要在产奶量、乳脂率等育种值基本满足的情况下,选择能弥补母牛体型缺陷的冻精(种公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十全十美”的种公牛,每头公牛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奶牛场应根据牧场的自身实际和改良性状选取需要的冻精,使牛群现有的缺点得到改善。比如母牛的体型不太好,就要在产奶量、乳脂率等育种值基本满足的情况下,选择能弥补母牛体型缺陷的冻精(种公牛)。
就是说,既要坚持选用优秀种公牛的冻精进行人工授精,又要做好选种选配工作。就是说,既要坚持选用优秀种公牛的冻精进行人工授精,又要做好选种选配工作。 如果母牛的产量不高,体型不好或有缺陷,就可以选择相对应的验证公牛冻精,使下一代的性状比母代有所提高。这样连续到3~4 世代时,牛群就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 。
关于奶牛的选配: 一头优良的种公牛与不同的母牛配种,能产生不同的后代;单一地从公牛和母牛的生产性能分析,很难找出后代品质差别的原因;必须根据育种方向和目标,有目的地组织配种,才能产生符合生产实际的后代。 选配的原则:控制近亲交配;平衡育种;改良生产性能;改良肢蹄;改良泌乳性能;改良体型结构。
前面讲的都是为了获得公式(P=G+E)中的G。 G需要E即环境因素的配合,P才能理想。环境因素包括营养饲料技术、饲养管理技术和疫病防制技术。 下面就谈一下对这三大因素的几点认识
2.优质粗饲料是发展 高产优质和健康奶牛业的基础 优质的粗饲料是发展高产优质和健康奶牛业的基础。 补充精料时,无论如何高明的搭配和设计,都不能弥补低质粗饲料对产量带来的限制(Van soest)。 奶牛是草食动物,更是反刍动物,就它本身而言需要的是粗饲料而不是精饲料。 饲喂反刍动物的原则:以青粗饲料为基础,营养物质不足部分用精料和饲料添加剂进行补充。
粗饲料质量越差,则采食量就越少,提供的养分当然也就越少,因而为了高的产奶量就得多喂精饲料,而精饲料采食量的增大对奶牛是没有好处的。 我们现在奶牛的日粮是精料型日粮,高峰期精粗比例都在60%以上,比较合适的应该是40%,不要超过50%。
可以这样理解: 对奶牛业来说,粗饲料比精饲料更重要。 粗饲料除了给奶牛提供营养外,还有很多生理作用,是精饲料无法代替的。优质的粗饲料(采食量大)可以保证瘤胃的pH处于正常范围内 ,瘤胃内环境的稳定为瘤胃微生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进而使饲料营养的消化、利用率大为提高。
既要提高产奶量又要降低精料比例(如将精料比例降到40%),提高粗饲料质量是最好的办法,如优质苜蓿干草、全株玉米青贮等。既要提高产奶量又要降低精料比例(如将精料比例降到40%),提高粗饲料质量是最好的办法,如优质苜蓿干草、全株玉米青贮等。
全株玉米青贮制作的几个关键: (1)品种的选择: 全株玉米青贮的选种标准主要包括:全株产量、谷物产量、青贮品质、抗倒伏和抗虫等。其中,单位面积产量和青贮品质是 两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因此应选择单产高,营养物质含量和消化率皆高的品种。地区和气候不同,栽培的全株玉米青贮品种也不同,可根据当地的气候、养殖特点和相应全株玉米青贮产量来决定种植品种。
粮饲兼用型青贮玉米果穗较发达、籽粒产量较高、营养物质含量高,成熟期茎叶青绿,消化率亦较高,同时可根据市场玉米籽粒价格和青贮玉米价格权衡经济效益。截至2008 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的专用青贮玉米品种有 25 个。目前,国内用作全株玉米青贮的品种主要有:京科青贮 516、雅玉青贮 8 号、登海青贮 3930 等。
(2)全株玉米收获的最佳水分含量为65%~70%(1/3 乳线至 3/4 乳线) 。 如水分过低,青贮时难以踩紧压实,造成好氧性菌大量繁殖,使饲料发霉腐败。 水分过多易压实结块,利于酪酸菌的活动,使青贮料变臭,品质变坏,同时植物细胞液汁被挤后流失,使养分损失。
(2)适宜的留茬高度 留茬过低会夹带泥土,泥土中含有大量的腐败菌,对厌氧发酵产生不利影响,而易造成青贮腐败。另外,全株玉米根部粗纤维含量过高,消化率低,会降低奶牛的采食量。留茬过高时,全株玉米青贮产量降低,影响经济效益,对耕种也会有影响。合理的留茬多控制在 15~20 cm,同时也取决于地面平整情况和全株玉米青贮 DM 含量。
(4)适宜切割长度 若过长,压不实,空气过多,好氧菌大量繁殖。 若过短,营养物易流失,而且因有效纤维(物理有效纤维)减少,减少反刍时间,进而易导致瘤胃酸中毒、真胃变位等等。 适宜的切割长度为:约1.0 cm。目前,北京三元等大型养牛企业切割长度较短 (1.0 cm 左右),效果很好。 不同粗饲料切割长度不一样。 另外,装紧压实及取用(避免二次发酵)也很重要。
玉米秸麦秸稻草等直接饲喂的营养价值很低(原因),提高秸秆营养价值的方法:玉米秸麦秸稻草等直接饲喂的营养价值很低(原因),提高秸秆营养价值的方法: (1)加工调制:如氨化处理、复合化学处理、微贮等方法。 (2)利用饲料间的组合效应。
1931年,首次有学者提出了混合饲料的非加性效应或组合效应,也有学者报道用不同饲料组成的饲粮饲喂反刍动物时,饲粮的表观消化率不 等 于 各 个 饲 料 的 表 现 消 化 率 的 加 权 值 之和,目前用于衡量组合效应的指标,主要是包括能量在内的所有营养物质的各种利用率指标和动物对饲粮或饲粮中某种饲料的采食量。
饲料组合效应的实质是来自不同饲料的营养物质、非营养物质以及抗营养物质之间互作的整体效应,根据利用率或采食量等指标分为“正组合效应”、“负组合效应”和“零组合效应”3种类型。负组合效应可降低利用率,正组合效应可以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利用率和采食量。饲料组合效应的实质是来自不同饲料的营养物质、非营养物质以及抗营养物质之间互作的整体效应,根据利用率或采食量等指标分为“正组合效应”、“负组合效应”和“零组合效应”3种类型。负组合效应可降低利用率,正组合效应可以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利用率和采食量。
青贮玉米秸-苜蓿配合比例为60:40时最大正组合效应产生,MFAEI为0.12;青贮玉米秸-苜蓿配合比例为60:40时最大正组合效应产生,MFAEI为0.12; 青贮玉米秸-羊草配合比例为40:60时产生最大正组合效应,MFAEI为0.83; 苜蓿-羊草配合比例为80:20时最大正组合效应发生,MFAEI为0.09。其余均为负组合效应。 精饲料间也要考虑组合效应: 豆粕花生粕的不同组合间均为负组合效应,而棉籽粕与豆粕、或棉籽粕与花生粕的不同组合间均为正组合效应。
3.今天的青年牛是明天的成年牛 犊牛 ——青年牛——成年牛 青年牛承上启下,但是现在绝大多数地方存在着重视两头,轻视中间的错误做法。 具体表现:粗饲料质量、精饲料喂量等方面 结 果: 初配年龄晚、初产年龄晚(培育质量差),成年牛体型结构及产奶量等方面均较差(轻视青年牛培育是产奶量低的原因之一)。
4. 高产不一定高效 由于不同场家不同地区的饲料条件和饲养管理技术不尽相同,所以不能盲目地与别的场家或地区比较而追求高产,而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保持经济产奶量。 饲料特别是粗饲料质量好和饲养管理技术水平高的情况下,追求的高产就是经济产奶量,高产高效; 粗饲料条件很差和饲养管理技术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追求高产,必然要通过增大精料比例的做法,走向了精料型日粮,这是比较普遍的做法。其结果将以牺牲奶牛的健康、缩短生产寿命为代价,高产不高效。
精料过多的后果: (1)提高发病率(酸中毒、蹄病等) (2)精饲料、粗饲料都利用率降低 (3 )增大成本, 饲料(精料)费用和医疗费用增加 (4)生产寿命 缩短 (5)产奶潜力 未充分发挥 (胎次和终生) 保持正常的精料比例是关键,在此条件下的产奶量就是经济产奶量。
5.水也是营养物质 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分为水分和干物质 干物质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有机物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 水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廉价易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