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8

第 10 章

第 10 章. 二組以上樣本推論方法. 一組樣本資料包含二種變項:類別變項和連續數字變項。類別變項只對其中某一變數或某一層次 (level) 蒐集資料;數字變項是等距或等比尺度變項。 二組樣本資料包含二種變項:類別變項和連續數字變項。類別變項對處理組 (treatment group) 和控制組 (control) 二層次 (level) 蒐集資料;數字變項是等距或等比尺度變項。.

washi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10 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10 章 二組以上樣本推論方法

  2. 一組樣本資料包含二種變項:類別變項和連續數字變項。類別變項只對其中某一變數或某一層次(level)蒐集資料;數字變項是等距或等比尺度變項。一組樣本資料包含二種變項:類別變項和連續數字變項。類別變項只對其中某一變數或某一層次(level)蒐集資料;數字變項是等距或等比尺度變項。 • 二組樣本資料包含二種變項:類別變項和連續數字變項。類別變項對處理組(treatment group)和控制組(control)二層次(level)蒐集資料;數字變項是等距或等比尺度變項。

  3. 三組以上樣本資料包含二種變項:類別變項和連續數字變項。類別變項是二個以上層次(level)的因子(factor),又稱自變項(independent variable);數字變項是等距或等比尺度變項,又稱應變項(response variable)。

  4. 三組獨立樣本 因子效應 Y (自變項)

  5. 母數檢定法 • k 組樣本:自變項有 k層次或 k個變數,推論實驗操作(experimental manipulations)對各層次產生影響的變異,稱為變異數分析法ANOVA (Analysis of Variance),是 F 分布右尾檢定法。 •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法(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只有一個自變項和一個應變項,每組獨立樣本量測過程中,只受一種處理影響。

  6. 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法(two-way analysis of variance)或二因素變異數分析法(two-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有二個自變項和一個應變項,分為隨機獨立和重複量數樣本,每組樣本量測過程中,受到二種處理(treatment)影響。 • 多因子變異數分析法(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或多因素變異數分析法:有二個以上自變項和一個應變項。

  7.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法 • 二種類型:固定因子(fixed factor)和隨機因子(random factor)。 • 固定因子:類別變項層次是固定或指定,稱為固定效應模式(fixed-effects model)或型I模式(model I)。 • 隨機因子:類別變項層次是隨機選出,稱為隨機效應模式(random-effects model)或型 II 模式(model II)。

  8. 固定因子完全隨機試驗法(completely randomized experiment):先由母體隨機抽出總樣本數後再分組: (1) 依據層次隨機分組,每組樣本數相等。 (2) 隨機決定樣本處理方式,每組樣本數不等。

  9. 二組分別比較:組數愈多,比較次數愈多,顯著水準愈大,愈可能得到錯誤結果。二組分別比較:組數愈多,比較次數愈多,顯著水準愈大,愈可能得到錯誤結果。 • 平均數間變異量(variability between means)或組間變異數 MSF:實驗操作對各層次產生效應不同時,造成各層次母體平均數產生差異量。 • 組內變異量(variable within groups)或組內變異數 MSE:由隨機誤差造成樣本間差異量。

  10. (1) k組樣本母體是 。 (2) 變異數皆相等 (3) 變異數不相等,但樣本數相等或接近,分析結果值得信賴。 • 多重比較法(multiple comparison):最小顯著性差異 (LSD) 檢定法、Bonferroni檢定法、Scheffe檢定法、Tukey檢定法等等。 •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ANOVA) 的時機:

  11. (1) 選定顯著水準 α,常選 0.05。 (2) 只能使用 F 分布右尾檢定。 (a) 固定效應模式,唯一假設 H0和 H1: •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F檢定)的步驟:

  12. (b) 隨機效應模式,唯一假設 H0 和 H1: (3) 計算平均因素差異平方和MSF(mean square factor)或組間變異數 ,平均隨機差異平方和MSE(mean square error)或組內變異數 :

  13. (a) 各組平均數 : (b) 總平均數 :

  14. (c) 組間平方和SSF(sum of squares for factor): (d) 組間自由度 df1:

  15. (e) 組間變異數 MSF 或 : (f) 各組變異數 :

  16. (g) 組內平方和SSE(sum of squares for error): (h) 組內自由度 df2:

  17. (i) 組內變異數 MSE 或 : (4) 判定值 F0:

  18. (5) MSF 來源有二:處理造成差異和隨機誤差。MSE 由隨機誤差產生。 (6) 右尾檢定臨界值 U: (7) 二種接受或拒絕 H0的方法: (a) F0在接受區,接受 H0,可能犯了β型錯誤; F0 在拒絕區,拒絕 H0,接受H1,是最佳結果。

  19. (b) 右尾檢定拒絕 H0 的條件是: 或 (8) 計算項目列於表10.1。

  20. (9) 拒絕 H0 時,用多重比較法(multiple comparisons)進一步分析。 (10) 依據接受 H0 或 H1的條件作成結論。

  21. 公式說明

  22. 看個例子

  23. In SPSS H0: u1=u2=u3 H1: At least one are different Alpha=0.05 Pvalue=0.446 Decision Rule: Pvalue>alpha Result: Do Not Reject H0. Conclusion: We do not reject H0 under this sample and alpha=0.05. i.e., u1=u2=u3.

  24. (1) 選定顯著水準α,常選 0.05。 (2) 使用 分布右尾檢定。 (3) 建立唯一假設 H0和 H1: 單因子Bartlett檢定法 • 變異數同質性(homogeneity of variance)檢定:Bartlett檢定法。 • 步驟如下:

  25. (4) 判定值 的分子 B: (5) 判定值 的分子 C:

  26. (6) 判定值 : (7) 決策法則: 或 (8) 依據接受 H0或 H1的條件作成結論。

  27. In SPSS

  28. 單因子多重比較法 • 二種類型:事前比較(a priori comparisons)和事後比較(a posteriori comparisons)。 • 事前比較(planned comparisons):實驗前先計劃,為了證實某些假設或理論所設定的多重比較。 • 事後比較(posthoc comparisons):經過變異數分析後發現差異才做的多重比較。

  29. (1) 使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法,得到拒絕 H0的結果。 (2) 各組樣本數不一定相等。 (3) 適合事後多重比較。 • 步驟如下: (1) 建立假設: Bonferroni’s method或LSD (least-significant-difference)檢定法 • 使用時機:

  30. (2) 判定值 : (3) 右尾臨界值 U: n是總樣本數。

  31. (4) 拒絕 H0的條件: (5) 依據接受 H0或 H1的條件作成結論。

  32. (1) 使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法,得到拒絕 H0的結果。 (2) 各組樣本數不一定相等。 (3) 適合事後或成對多重比較。 • 步驟如下: (1) 各組平均數由大到小排列。 (2) 依序由平均數最大與最小先比較,再由平均數最大與次小比較,依此類推。 Tukey檢定法(Tukey’s method) • 使用時機:

  33. (3) 建立假設: (4) 判定值 :

  34. (5) 查表得到右尾臨界值 U: n是總樣本數。 (6) 拒絕 H0的條件: (7) 依據接受 H0或 H1的條件作成結論。

  35. Scheff多重比較法 • 使用時機: (1) 使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法,得到拒絕 H0的結果。 (2) 各組樣本數不一定相等。 (3) 適合事後、成對或非成對隨機樣本多重比較。

  36. (1) 建立假設: (2) 判定值 : • 步驟如下:

  37. (3) 右尾臨界值 U: (4) 拒絕 H0的條件: (5) 依據接受 H0或 H1的條件作成結論。

  38. In SPSS

  39. Flow of One-Way ANOVA Input Data Equal Variance Test No YES End ANOVA + Post Hoc Comparison Results

  40. 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法 1. 二自變項分別命名為 A 因子和 B 因子。 2. A因子有 a 個層次,B 因子有 b 個層次,稱為 a  b 設計(a-by-b design)。 3. 雙向表有 a  b 個格子(cell),每格只有 1個樣本稱為未重複(no replication)實驗,每格有 m 個樣本稱為重複(replication)實驗。每格只有 1 個樣本的雙向表,又稱集區資料分布表。

  41. 4. 樣本觀測值符號是 xijk,i = 1,2…a,j =1,2…b,k =1,2…m。 集區資料分布表

  42. 三種結果:A和 B因子的主效應(main effect)以及 A 和 B的交互作用(interaction)。 • 三種類型:型 I 模式(model I)、 型 II 模式(model II) 和型 III 模式(model III)。下表是三種類型有重複樣本主效應和交互作用判定值的比較表:

  43. 三種類型判定值的比較表

  44. 1. 每格皆為 且 。 2. 每格樣本皆為獨立樣本。 3. 二因子視為二成對樣本t檢定的延伸,各組樣本數最好相同。 4. 推測 A 因子和 B 因子主效應(main effect)以及A和B的交互作用(interaction)。 獨立樣本分析法 • 型 I 模式重複實驗使用時機:

  45. 1. 選定顯著水準α,常選0.05。 2. 使用 F 分布右尾檢定,A 因子類別數量是 a,B 因子類別數量是 b。 (1) A 因子建立假設: • 步驟如下:

  46. (2) B 因子建立假設: (3) A 因子與B 因子交互作用,建立假設: 總樣本數 mab。

  47. 3.變異數:A因子平均差異平方和MSA(factor A mean square ),或列間變異數;B因子平均差異平方和MSB(factor B mean square ),或欄間變異數;A 因子和B因子交互作用平均差異平方和MSAB(interaction mean square );平均隨機差異平方和MSE(mean square error) ,或隨機誤差變異數。

  48. 4. 列間變異數 MSA: (1) 各層樣本平均數 : (2) 總平均數 :

  49. (3) A因子平方和SSA(sum of squares for factor A)或列間平方和: (4) 列間自由度是 df1: (5) 列間變異數MSA:

  50. 5. 欄間變異數MSB: (1) 各層樣本平均數 : (2) B 因子平方和 SSB(sum of squares for factor B)或欄間平方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