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0 likes | 1.01k Views
参考书目. 1 .王力.汉语史稿 [M] . 中华书局, 1996 年. 2 .太田辰夫.汉语史通考 [M] . 重庆出版社, 1991 年. 3 .唐作藩.汉语史学习与研究 [M] . 商务印书馆, 2001 年. 4 .周祖谟.文字音韵训诂讲义 [M] .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4 年. 5 .曾运乾.音韵学讲义 [M] . 中华书局, 1996 年. 6 .魏建功.古音系研究 [M] . 中华书局, 2004 年.. 目 录. 第一篇 绪 论 第二篇 音 韵 第三篇 词 汇 第四篇 语 法 本课件只讲绪论与音韵部分.
E N D
参考书目 1.王力.汉语史稿[M].中华书局,1996年. 2.太田辰夫.汉语史通考 [M].重庆出版社,1991年. 3.唐作藩.汉语史学习与研究[M]. 商务印书馆,2001年. 4.周祖谟.文字音韵训诂讲义[M].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 5.曾运乾.音韵学讲义[M].中华书局,1996年. 6.魏建功.古音系研究[M].中华书局,2004年.
目 录 • 第一篇 绪 论 • 第二篇 音 韵 • 第三篇 词 汇 • 第四篇 语 法 本课件只讲绪论与音韵部分
第一篇 绪 论 • 第一节 研究汉语史的目的意义和观点方法 • 第二节 研究汉语史的依据 • 第三节 汉语的发展和汉族社会 • 第四节 汉字发展和汉语发展史 • 第五节 汉语发展史的分期
第一节 研究汉语史的目的意义和观点方法 • 汉语史:是关于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的科学。 • 意义: 1)建立科学的汉语史,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对于正确使用现代汉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有助于现代汉语方言的研究; 4)有助于中国文化史的研究; 5)有助于普通语言学的发展。
第一节 研究汉语史的目的意义和观点方法 • 一、研究汉语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语言的时代特点 2.区分通例与特例 例不十,法不立;例外不十,法不破 3.注意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联系 声音通训诂
第一节 研究汉语史的目的意义和观点方法 • 二、研究汉语史的方法 1.归纳 《诗经》用韵的归纳 2.比较 可出异与同、但不能出优与劣 3.统计 何乐士《〈史记〉语法特点研究》 4.实证 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 5.探源 林焘《北京官话溯源》 6.转换 杨树达《所字之研究》 7.推演 上古语音的构拟 “螟蛉”之古读音
第二节 研究汉语史的依据 • 一、历代保存下来的书面语言 • 二、前人的研究成果 1.词义研究的--《尔雅》类、《方言》类、《释名》类、注疏类 2.字形字义的--《说文》类、《玉篇》类、说文四大家的著作 3.字音的--《切韵》、《广韵》、《集韵》、《中原音韵》等 • 三、外语借词与亲属语言 • 四、现代汉语方言
第三节 汉语的发展和汉族社会 • 1.汉语与汉族社会的关系 基础与工具 • 2.有关汉语的探源 向熹《汉语探源》 注意汉语-汉族-汉字之间的关系 • 3.汉语中的官话、雅言与方言,文言系统、白话系统及汉民族共同语
第四节 汉字发展和汉语发展史 • 1.汉字的性质 语素文字 • 2.汉字的产生 • 3.汉字的演变 • 4.汉字的构造与汉字的结构
第五节 汉语发展史的分期 • 1.汉语史分期的标准 吕氏:文言-白话 王氏:语法为主要依据 • 2.向氏的分期: 上古期:商周秦汉 特点:语音-词汇-语法 中古期:六朝唐宋 近代期:元明清 现代期:“五四”以后
第二篇 音 韵 • 第一章 上古汉语的语音系统 • 第二章 上古到中古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 • 第三章 从中古到近代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
第一章 上古汉语的语音系统 • 第一节 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 第二节 上古汉语的韵母系统(一) • 第三节 上古汉语的韵母系统(二) • 第四节 上古汉语的声调系统
第一节 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 1.上古声母分类的依据 • 2.上古汉语声母的分类 唇 音 帮[p]滂[pʽ ]並[b]明[m] 舌头音 端[t]透[tʽ]定[d]余[dj]泥[n] 来 [l] 舌面音 章[ȶ]昌[ȶʽ]船[ȡ ]书[ɕ]禅[ʑ] 日[ȵ ] 齿 音 精[ts]清[tsʽ] 从[dz] 心[s] 邪[z] 牙 音 见[k] 溪[kʽ] 群[ɡ] 疑[ŋ] 喉 音 影[ɵ] 晓[x] 匣[ɣ]
第一节 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 3.古无轻唇音问题 异文之证明、声训之证明、注音之证明(读若、直音、反切)、谐声之证明、方音之证明、外语借词之证明 • 4.古无舌上音问题 谐声之证明、方音之证明 • 5.娘、日归泥问题 娘纽归泥之证明 日纽归泥之存疑
第一节 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 6.余母问题 喻三入匣,喻四隶定(存疑) • 7.舌音与齿音问题 章组在上古的有无问题 • 8.照二归精问题 庄组从精组分出问题 • 9.全浊吐气与否问题 並定群疑之是否吐气问题 • 10.复辅音问题 仍是雾里看花,难有确论
第二节 上古汉语的韵母系统 • 一、上古汉语韵部划分的依据 《切韵》系统、先秦韵文、形声偏旁 • 二、上古汉语韵部的分类(3类11组) 阴声 入声 阳声 1. 之部[ə]职部[ək]蒸部[əŋ] 2. 幽部[u]觉部[uk]冬部[uŋ] 3. 宵部[o]药部[ok] 4. 侯部[ɔ]屋部[ɔk]东部[ɔŋ] 5. 鱼部[a]铎部[ak]阳部[aŋ]
第三节 上古汉语的韵母系统 阴声 入声 阳声 6. 支部[e]锡部[ek]耕部[eŋ] 7. 歌部[ai]月部[at]寒部[an] 8. 脂部[ei]质部[et]真部[en] 9. 微部[əi]物部[ət]文部[ən] 10. 缉部[əp]侵部[əm] 11. 葉部[ap]谈部[am] • 三、需要讨论的问题 韵部的含义、音值构拟问题、通韵合韵问题
第四节 上古汉语的声调系统 • 1.古无四声说 明 陈第 • 2.四声一贯说 清初 顾炎武 • 3.古无入声说 清 孔广森 • 4.古有四声说 清 江永 王念孙等 • 5.古无去声说 清 段玉裁 • 6.古有平入两声说 明 朱简 近代 黄侃 • 7.五声说 近代 王国维 • 8.长去短去说 现代 陆志韦 • 9.舒促长短说 现代 王力
第二章 上古到中古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 • 第一节 中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 第二节 中古汉语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 • 第三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声母系统的发展 • 第四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韵母系统的发展1 • 第五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韵母系统的发展2 • 第六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韵母系统的发展3 • 第七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声调系统的发展
第一节 中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 1.研究中古汉语声母系统的主要依据 《广韵》等韵书的反切 、 宋人韵图 形声字 异文 声训 六朝至唐代所存的直音和反切材料、 外语对音材料 • 2.三十六字母与中古汉语声母系统 守温30母:唇音 不、芳、並、明 舌音 端、透、定、泥--舌头 知、彻、澄、日--舌上 牙音 见(君)、溪、群、来、疑 齿音 精、清、从 --齿头 审、穿、禅、照--正齿 喉音 心、邪、晓--清 匣、喻、影--浊
第一节 中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 3.等韵图中的36字母 重唇 帮[p] 滂[pʽ] 监[b] 明[m] 轻唇 非[f] 敷[fʽ] 奉[v] 微[ɱ] 舌头 端[t] 透[tʽ] 定[d] 泥[n] 舌上 知[ȶ] 彻[ȶʽ] 澄[ȡ ] 娘[n] 齿头 精[ʦ] 清[ʦʽ] 从[ʣ ] 心[s] 邪[z] 正齿 照[ʧ] 穿[ʧʽ] 床[ʤ] 审[ʃ] 禅[ʒ] 牙音 见[k] 溪[kʽ] 群[ɡ] 疑[ŋ] 喉音 影[ɵ] 晓[x] 匣[ɣ] 喻[j] 半舌音 来[l] 半齿音 日[ȵʑ]
第一节 中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 4.《切韵》系统的36字母 唇 音 帮[p]滂[pʽ]並[b]明[m] 舌 头 端[t]透[tʽ]定[d]泥[n] 舌 上 知[ȶ]彻[ȶʽ]澄[ȡ] 齿 头 精[ʦ]清[ʦʽ]从[dz]心[s]邪[z] 正 齿 庄[ʧ]初[ʧʽ]崇[ʤʽ]生[ʃ] 章[tɕ]昌[tɕʽ]船[ʥ]书[ɕ]禅[ʑ] 牙 音 见[k]溪[kʽ]群[ɡ]疑[ŋ] 喉 音 影[ɵ]云[ɣj]以[j]晓[x]匣[ɣ] 半舌音 来[l] 半齿音 日[ȵʑ]
第二节 中古汉语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 • 1.《广韵》206韵 平上去声 入声 1.东董送[uŋ]、[ĭuŋ] 1.屋[uk]、[ĭuk] 2.冬宋[uoŋ] 2.沃[uok] 3.锺腫用[ĭwoŋ] 3.烛[ĭwok] 4.江讲绛[ɔŋ] 4.觉[ɔk] 5.支纸寘[ĭe]、[ĭwe] 6.脂旨至[i]、[wi] 7.之止志[ĭə] 8.微尾未[ĭəi]、[ĭwəi]
第二节 中古汉语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 • 1.《广韵》206韵 平上去声 入声 9.鱼语御[ĭo] 10.虞麌遇[ĭu] 11.模姥暮[u] 12.齐荠霁[iei]、[iwei] 13. 祭[ĭɛi]、[ĭwɛi] 14. 泰[ɑi]、[uɑi] 15.佳蟹卦[ai]、[wai] 16.皆骇怪[ɐi]、[wɐi] 17. 夬[æi] 18.灰贿队[uɒi] 19.咍海代[ɒ]] 20. 废[ĭɐi][ ĭwɐi]
第二节 中古汉语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 • 1.《广韵》206韵 平上去声 入声 20. 废[ĭɐi][ ĭwɐi] 21.真轸震[ĭĕn]、[ĭwĕn] 5.质[ĭĕt] [ĭwĕt] 22.谆准稕[ĭuĕn] 6.术.[ĭuĕt] 23.臻[ĭen] 7.栉[ĭet] 24.文吻问[ĭwən] 8.物[ĭwət] 25.欣隐焮[ĭən] 9.迄[ĭət] 26.元阮愿[ĭɐn]、[ĭwɐn] 10.月[ĭɐt] [ĭwɐt] 27.魂混慁[uən] 11.没[uət] 28.痕很恨[ən]
第二节 中古汉语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 • 1.《广韵》206韵 平上去声 入声 29.寒旱翰[ɑn] 12.曷[ɑt] 30.桓缓换[uɑn] 13.末[uɑt] 31.删潸谏[an]、[wan] 14.鎋[at]、[wat] 32.山产裥[æn],[wæn] 15.黠[æt]、[wæt] 33.先铣霰[ien]、[iwen] 16.屑[iet]、[iwet] 34.仙狝線[ĭɛn]、[ĭwɛn] 17.薛[ĭɛt]、[ĭwɛt] 35.萧篠啸[ieu] 36.宵小笑[ĭɛu]
第二节 中古汉语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 • 1.《广韵》206韵 平上去声 入声 37.肴巧效[au] 38.豪皓号[ɑu] 39.歌哿箇[ɑ] 40.戈过[uɑ]、[ĭɑ]、[ĭuɑ] 41.麻马祃[a]、[wa]、[ĭa] 42.阳养漾[ĭaŋ]、[ĭwaŋ] 18.药[ĭak]、[ĭwak] 43.唐荡宕[aŋ]、[uaŋ] 19.铎[ak]、[uak] 44.庚梗映[ɐŋ]、[wɐŋ]、[ĭɐŋ] 20.陌[ɐk]、 [wɐk] [ĭwɐŋ] [ĭɐk]
第二节 中古汉语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 • 1.《广韵》206韵 平上去声 入声 45.耕耿诤[æŋ]、[wæŋ] 21.麦[æk] [wæk] 46.清静劲[ĭɛŋ]、[ĭwɛŋ] 22.昔[ĭɛk] [ĭwɛk] 47.青迥径[ieŋ]、[iweŋ] 23.锡[iek] [iwek] 48.蒸拯澄[ĭəŋ] 24.职[ĭək] [ĭwək] 49.登等嶝[əŋ][uəŋ] 25.德[ək] [uək] 50.尤有宥[ĭəu] 51.侯厚候[əu] 52.幽黝幼[iəu]
第二节 中古汉语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 • 1.《广韵》206韵 平上去声 入声 53.侵寝沁[ĭĕm] 26.缉[ĭĕp] 54.覃感勘[ɒm] 27.合[ɒp] 55.谈敢阚[ɑm] 28.盍[ɑp] 56.盐琰艳[ĭɛm] 29.葉[ĭɛp] 57.添忝㮇 [iem] 30.帖[iep] 58.咸嫌陷[ɐm] 31.洽[ɐp] 59.衔槛鉴[am] 32.狎[ap] 60.严俨酽[ĭɐm] 33.业[ĭɐp] 61.凡范梵[ĭwɐm] 34.乏[ĭwɐp]
第二节 中古汉语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 • 2.十六攝 1)通攝:东、冬、锺 [-ŋ]、[-k] 2)江摄:江 [-ŋ]、[-k] 3)止摄:支、脂、之、微 [-ɵ] 4)遇摄:鱼、虞、模 [-ɵ] 5)蟹摄: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 [-i] 6)臻摄:真、谆、臻、文、欣、魂、痕 [-n]、[-t] 7)山摄:元、寒、桓、删、山、先、仙 [-n]、[-t] 8)效摄:萧、宵、肴、豪 [-u]
第二节 中古汉语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 • 2.十六攝 9)果摄:歌、戈 [-ɵ] 10)假摄:麻 [-ɵ] 11)宕摄:阳、唐 [-ŋ]、[-k] 12)梗摄:庚、耕、清、青 [-ŋ]、[-k] 13)曾摄:蒸、登 [-ŋ]、[-k] 14)流摄:尤、侯、幽 [-u] 15)深摄:侵 [-m]、[-p] 16)成摄:覃、谈、盐、添、咸、衔、严、凡 [-m]、[-p]
第二节 中古汉语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 • 3.中古的声调系统 1)名称:平、上、去、入 2)调值: 《元和新韵谱》云:“平声者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谓春天气平和,夏温气上腾,秋果叶落去,冬草木归入。仍约春夏秋冬归平上去入也。
第三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声母系统的发展 • 上古 中古 (一二四等、開三等)―――――――幫[p] 幫[p] (合三等) ―――――――――――非[f] (一二四等、開三等)―――――――滂[pʽ] 滂[pʽ] (合三等)――――――――――――敷[fʽ] (一二四等、開三等)―――――――並[b] 並[b] (合三等)――――――――――――奉[v] (一二四等、開三等)―――――――明[m] 明[m] (合三等) ― ――――――――――微[ɱ]
第三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声母系统的发展 (一四等)―――――――――― 端[t] 端[t] (二三等) ―――――――――― 知[ȶ] (一四等) ―――――――――― 透[tʽ] 透[tʽ] (二三等) ―――――――――― 徹[ȶʽ] (一四等) ―――――――――― 定[d] 定[d] (二三等) ――――――――――-澄[ȡ] 泥[n] ―――――――――――――――― 泥[n] 來[l] ―――――――――――――――― 來[1]
第三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声母系统的发展 (一二四等) ―――――――精[ʦ] 精[ʦ] (二三等) ―――――――― 莊[ʧ] 照[ʧ] 章[ȶ] (三等) ―――――――― 章[tɕ] (一三四等) ――――――― 清[ʦʽ] 清[ʦʽ] (二三等) ―――――――― 初[ʧʽ] 穿[ʧʽ] 昌[ȶʽ] (三等)―――――――――昌[tɕʽ]
第三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声母系统的发展 (一三四等) ――――――――從[ʣ] 從[dz] (二三等) ―――――――――崇[ʤ] 床[ʤ] 船[ȡ] (三等) ――――――――― 船[dʑ] (一三四等) ―――――――― 心[s] 心[s] (二三等) ―――――――――生[ʃ] 审[ʃ] 書[ɕ] (三等) ――――――――― 書[ɕ] 邪[z] (四等)――――――――――――邪[z] 禪[ʑ] (三等)――――――――――― 禪[ʑ]――禪[ʒ]
第三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声母系统的发展 日[ȵ] (三等)―――――――――――日[ȵʑ] 見[k](一二三四等) ―――――――-見[k] 溪[kʽ] (一二三四等) ――――――― 溪[kʽ] 群[ɡ](三等) ―――――――――――群[ɡ] 疑[ŋ] (一二三四等) ――――――― 疑[ŋ] 影[ɵ] (一二三四等) ―――― ――― 影[ɵ] 曉[x] (一二三四等) ――― ――――曉[x]
第三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声母系统的发展 (一三四等)― ――――匣[ɣ] 匣[ɣ] (三等)―――――――云[ɣj] 喻[j] 余[dj] (四等 ―――――――以[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