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7

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1 .王力.汉语史稿 [M] . 中华书局, 1996 年. 2 .太田辰夫.汉语史通考 [M] . 重庆出版社, 1991 年. 3 .唐作藩.汉语史学习与研究 [M] . 商务印书馆, 2001 年. 4 .周祖谟.文字音韵训诂讲义 [M] .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4 年. 5 .曾运乾.音韵学讲义 [M] . 中华书局, 1996 年. 6 .魏建功.古音系研究 [M] . 中华书局, 2004 年.. 目 录. 第一篇 绪 论 第二篇 音 韵 第三篇 词 汇 第四篇 语 法 本课件只讲绪论与音韵部分.

wau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参考书目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参考书目 1.王力.汉语史稿[M].中华书局,1996年. 2.太田辰夫.汉语史通考 [M].重庆出版社,1991年. 3.唐作藩.汉语史学习与研究[M]. 商务印书馆,2001年. 4.周祖谟.文字音韵训诂讲义[M].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 5.曾运乾.音韵学讲义[M].中华书局,1996年. 6.魏建功.古音系研究[M].中华书局,2004年.

  2. 目 录 • 第一篇 绪 论 • 第二篇 音 韵 • 第三篇 词 汇 • 第四篇 语 法 本课件只讲绪论与音韵部分

  3. 第一篇 绪 论 • 第一节 研究汉语史的目的意义和观点方法 • 第二节 研究汉语史的依据 • 第三节 汉语的发展和汉族社会 • 第四节 汉字发展和汉语发展史 • 第五节 汉语发展史的分期

  4. 第一节 研究汉语史的目的意义和观点方法 • 汉语史:是关于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的科学。 • 意义: 1)建立科学的汉语史,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对于正确使用现代汉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有助于现代汉语方言的研究; 4)有助于中国文化史的研究; 5)有助于普通语言学的发展。

  5. 第一节 研究汉语史的目的意义和观点方法 • 一、研究汉语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语言的时代特点 2.区分通例与特例 例不十,法不立;例外不十,法不破 3.注意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联系 声音通训诂

  6. 第一节 研究汉语史的目的意义和观点方法 • 二、研究汉语史的方法 1.归纳 《诗经》用韵的归纳 2.比较 可出异与同、但不能出优与劣 3.统计 何乐士《〈史记〉语法特点研究》 4.实证 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 5.探源 林焘《北京官话溯源》 6.转换 杨树达《所字之研究》 7.推演 上古语音的构拟 “螟蛉”之古读音

  7. 第二节 研究汉语史的依据 • 一、历代保存下来的书面语言 • 二、前人的研究成果 1.词义研究的--《尔雅》类、《方言》类、《释名》类、注疏类 2.字形字义的--《说文》类、《玉篇》类、说文四大家的著作 3.字音的--《切韵》、《广韵》、《集韵》、《中原音韵》等 • 三、外语借词与亲属语言 • 四、现代汉语方言

  8. 第三节 汉语的发展和汉族社会 • 1.汉语与汉族社会的关系 基础与工具 • 2.有关汉语的探源 向熹《汉语探源》 注意汉语-汉族-汉字之间的关系 • 3.汉语中的官话、雅言与方言,文言系统、白话系统及汉民族共同语

  9. 第四节 汉字发展和汉语发展史 • 1.汉字的性质 语素文字 • 2.汉字的产生 • 3.汉字的演变 • 4.汉字的构造与汉字的结构

  10. 第五节 汉语发展史的分期 • 1.汉语史分期的标准 吕氏:文言-白话 王氏:语法为主要依据 • 2.向氏的分期: 上古期:商周秦汉 特点:语音-词汇-语法 中古期:六朝唐宋 近代期:元明清 现代期:“五四”以后

  11. 第二篇 音 韵 • 第一章 上古汉语的语音系统 • 第二章 上古到中古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 • 第三章 从中古到近代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

  12. 第一章 上古汉语的语音系统 • 第一节 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 第二节 上古汉语的韵母系统(一) • 第三节 上古汉语的韵母系统(二) • 第四节 上古汉语的声调系统

  13. 第一节 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 1.上古声母分类的依据 • 2.上古汉语声母的分类 唇 音 帮[p]滂[pʽ ]並[b]明[m] 舌头音 端[t]透[tʽ]定[d]余[dj]泥[n] 来 [l] 舌面音 章[ȶ]昌[ȶʽ]船[ȡ ]书[ɕ]禅[ʑ] 日[ȵ ] 齿 音 精[ts]清[tsʽ] 从[dz] 心[s] 邪[z] 牙 音 见[k] 溪[kʽ] 群[ɡ] 疑[ŋ] 喉 音 影[ɵ] 晓[x] 匣[ɣ]

  14. 第一节 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 3.古无轻唇音问题 异文之证明、声训之证明、注音之证明(读若、直音、反切)、谐声之证明、方音之证明、外语借词之证明 • 4.古无舌上音问题 谐声之证明、方音之证明 • 5.娘、日归泥问题 娘纽归泥之证明 日纽归泥之存疑

  15. 第一节 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 6.余母问题 喻三入匣,喻四隶定(存疑) • 7.舌音与齿音问题 章组在上古的有无问题 • 8.照二归精问题 庄组从精组分出问题 • 9.全浊吐气与否问题 並定群疑之是否吐气问题 • 10.复辅音问题 仍是雾里看花,难有确论

  16. 第二节 上古汉语的韵母系统 • 一、上古汉语韵部划分的依据 《切韵》系统、先秦韵文、形声偏旁 • 二、上古汉语韵部的分类(3类11组) 阴声 入声 阳声 1. 之部[ə]职部[ək]蒸部[əŋ] 2. 幽部[u]觉部[uk]冬部[uŋ] 3. 宵部[o]药部[ok] 4. 侯部[ɔ]屋部[ɔk]东部[ɔŋ] 5. 鱼部[a]铎部[ak]阳部[aŋ]

  17. 第三节 上古汉语的韵母系统 阴声 入声 阳声 6. 支部[e]锡部[ek]耕部[eŋ] 7. 歌部[ai]月部[at]寒部[an] 8. 脂部[ei]质部[et]真部[en] 9. 微部[əi]物部[ət]文部[ən] 10. 缉部[əp]侵部[əm] 11. 葉部[ap]谈部[am] • 三、需要讨论的问题 韵部的含义、音值构拟问题、通韵合韵问题

  18. 第四节 上古汉语的声调系统 • 1.古无四声说 明 陈第 • 2.四声一贯说 清初 顾炎武 • 3.古无入声说 清 孔广森 • 4.古有四声说 清 江永 王念孙等 • 5.古无去声说 清 段玉裁 • 6.古有平入两声说 明 朱简 近代 黄侃 • 7.五声说 近代 王国维 • 8.长去短去说 现代 陆志韦 • 9.舒促长短说 现代 王力

  19. 第二章 上古到中古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 • 第一节 中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 第二节 中古汉语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 • 第三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声母系统的发展 • 第四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韵母系统的发展1 • 第五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韵母系统的发展2 • 第六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韵母系统的发展3 • 第七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声调系统的发展

  20. 第一节 中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 1.研究中古汉语声母系统的主要依据 《广韵》等韵书的反切 、 宋人韵图 形声字 异文 声训 六朝至唐代所存的直音和反切材料、 外语对音材料 • 2.三十六字母与中古汉语声母系统 守温30母:唇音 不、芳、並、明 舌音 端、透、定、泥--舌头 知、彻、澄、日--舌上 牙音 见(君)、溪、群、来、疑 齿音 精、清、从 --齿头 审、穿、禅、照--正齿 喉音 心、邪、晓--清 匣、喻、影--浊

  21. 第一节 中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 3.等韵图中的36字母 重唇 帮[p] 滂[pʽ] 监[b] 明[m] 轻唇 非[f] 敷[fʽ] 奉[v] 微[ɱ] 舌头 端[t] 透[tʽ] 定[d] 泥[n] 舌上 知[ȶ] 彻[ȶʽ] 澄[ȡ ] 娘[n] 齿头 精[ʦ] 清[ʦʽ] 从[ʣ ] 心[s] 邪[z] 正齿 照[ʧ] 穿[ʧʽ] 床[ʤ] 审[ʃ] 禅[ʒ] 牙音 见[k] 溪[kʽ] 群[ɡ] 疑[ŋ] 喉音 影[ɵ] 晓[x] 匣[ɣ] 喻[j] 半舌音 来[l] 半齿音 日[ȵʑ]

  22. 第一节 中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 4.《切韵》系统的36字母 唇 音 帮[p]滂[pʽ]並[b]明[m] 舌 头 端[t]透[tʽ]定[d]泥[n] 舌 上 知[ȶ]彻[ȶʽ]澄[ȡ] 齿 头 精[ʦ]清[ʦʽ]从[dz]心[s]邪[z] 正 齿 庄[ʧ]初[ʧʽ]崇[ʤʽ]生[ʃ] 章[tɕ]昌[tɕʽ]船[ʥ]书[ɕ]禅[ʑ] 牙 音 见[k]溪[kʽ]群[ɡ]疑[ŋ] 喉 音 影[ɵ]云[ɣj]以[j]晓[x]匣[ɣ] 半舌音 来[l] 半齿音 日[ȵʑ]

  23. 第二节 中古汉语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 • 1.《广韵》206韵 平上去声 入声 1.东董送[uŋ]、[ĭuŋ] 1.屋[uk]、[ĭuk] 2.冬宋[uoŋ] 2.沃[uok] 3.锺腫用[ĭwoŋ] 3.烛[ĭwok] 4.江讲绛[ɔŋ] 4.觉[ɔk] 5.支纸寘[ĭe]、[ĭwe] 6.脂旨至[i]、[wi] 7.之止志[ĭə] 8.微尾未[ĭəi]、[ĭwəi]

  24. 第二节 中古汉语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 • 1.《广韵》206韵 平上去声 入声 9.鱼语御[ĭo] 10.虞麌遇[ĭu] 11.模姥暮[u] 12.齐荠霁[iei]、[iwei] 13. 祭[ĭɛi]、[ĭwɛi] 14. 泰[ɑi]、[uɑi] 15.佳蟹卦[ai]、[wai] 16.皆骇怪[ɐi]、[wɐi] 17. 夬[æi] 18.灰贿队[uɒi] 19.咍海代[ɒ]] 20. 废[ĭɐi][ ĭwɐi]

  25. 第二节 中古汉语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 • 1.《广韵》206韵 平上去声 入声 20. 废[ĭɐi][ ĭwɐi] 21.真轸震[ĭĕn]、[ĭwĕn] 5.质[ĭĕt] [ĭwĕt] 22.谆准稕[ĭuĕn] 6.术.[ĭuĕt] 23.臻[ĭen] 7.栉[ĭet] 24.文吻问[ĭwən] 8.物[ĭwət] 25.欣隐焮[ĭən] 9.迄[ĭət] 26.元阮愿[ĭɐn]、[ĭwɐn] 10.月[ĭɐt] [ĭwɐt] 27.魂混慁[uən] 11.没[uət] 28.痕很恨[ən]

  26. 第二节 中古汉语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 • 1.《广韵》206韵 平上去声 入声 29.寒旱翰[ɑn] 12.曷[ɑt] 30.桓缓换[uɑn] 13.末[uɑt] 31.删潸谏[an]、[wan] 14.鎋[at]、[wat] 32.山产裥[æn],[wæn] 15.黠[æt]、[wæt] 33.先铣霰[ien]、[iwen] 16.屑[iet]、[iwet] 34.仙狝線[ĭɛn]、[ĭwɛn] 17.薛[ĭɛt]、[ĭwɛt] 35.萧篠啸[ieu] 36.宵小笑[ĭɛu]

  27. 第二节 中古汉语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 • 1.《广韵》206韵 平上去声 入声 37.肴巧效[au] 38.豪皓号[ɑu] 39.歌哿箇[ɑ] 40.戈过[uɑ]、[ĭɑ]、[ĭuɑ] 41.麻马祃[a]、[wa]、[ĭa] 42.阳养漾[ĭaŋ]、[ĭwaŋ] 18.药[ĭak]、[ĭwak] 43.唐荡宕[aŋ]、[uaŋ] 19.铎[ak]、[uak] 44.庚梗映[ɐŋ]、[wɐŋ]、[ĭɐŋ] 20.陌[ɐk]、 [wɐk] [ĭwɐŋ] [ĭɐk]

  28. 第二节 中古汉语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 • 1.《广韵》206韵 平上去声 入声 45.耕耿诤[æŋ]、[wæŋ] 21.麦[æk] [wæk] 46.清静劲[ĭɛŋ]、[ĭwɛŋ] 22.昔[ĭɛk] [ĭwɛk] 47.青迥径[ieŋ]、[iweŋ] 23.锡[iek] [iwek] 48.蒸拯澄[ĭəŋ] 24.职[ĭək] [ĭwək] 49.登等嶝[əŋ][uəŋ] 25.德[ək] [uək] 50.尤有宥[ĭəu] 51.侯厚候[əu] 52.幽黝幼[iəu]

  29. 第二节 中古汉语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 • 1.《广韵》206韵 平上去声 入声 53.侵寝沁[ĭĕm] 26.缉[ĭĕp] 54.覃感勘[ɒm] 27.合[ɒp] 55.谈敢阚[ɑm] 28.盍[ɑp] 56.盐琰艳[ĭɛm] 29.葉[ĭɛp] 57.添忝㮇 [iem] 30.帖[iep] 58.咸嫌陷[ɐm] 31.洽[ɐp] 59.衔槛鉴[am] 32.狎[ap] 60.严俨酽[ĭɐm] 33.业[ĭɐp] 61.凡范梵[ĭwɐm] 34.乏[ĭwɐp]

  30. 第二节 中古汉语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 • 2.十六攝 1)通攝:东、冬、锺 [-ŋ]、[-k] 2)江摄:江 [-ŋ]、[-k] 3)止摄:支、脂、之、微 [-ɵ] 4)遇摄:鱼、虞、模 [-ɵ] 5)蟹摄: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 [-i] 6)臻摄:真、谆、臻、文、欣、魂、痕 [-n]、[-t] 7)山摄:元、寒、桓、删、山、先、仙 [-n]、[-t] 8)效摄:萧、宵、肴、豪 [-u]

  31. 第二节 中古汉语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 • 2.十六攝 9)果摄:歌、戈 [-ɵ] 10)假摄:麻 [-ɵ] 11)宕摄:阳、唐 [-ŋ]、[-k] 12)梗摄:庚、耕、清、青 [-ŋ]、[-k] 13)曾摄:蒸、登 [-ŋ]、[-k] 14)流摄:尤、侯、幽 [-u] 15)深摄:侵 [-m]、[-p] 16)成摄:覃、谈、盐、添、咸、衔、严、凡 [-m]、[-p]

  32. 第二节 中古汉语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 • 3.中古的声调系统 1)名称:平、上、去、入 2)调值: 《元和新韵谱》云:“平声者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谓春天气平和,夏温气上腾,秋果叶落去,冬草木归入。仍约春夏秋冬归平上去入也。

  33. 第三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声母系统的发展 • 上古 中古 (一二四等、開三等)―――――――幫[p] 幫[p] (合三等) ―――――――――――非[f] (一二四等、開三等)―――――――滂[pʽ] 滂[pʽ] (合三等)――――――――――――敷[fʽ] (一二四等、開三等)―――――――並[b] 並[b] (合三等)――――――――――――奉[v] (一二四等、開三等)―――――――明[m] 明[m] (合三等) ― ――――――――――微[ɱ]

  34. 第三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声母系统的发展 (一四等)―――――――――― 端[t] 端[t] (二三等) ―――――――――― 知[ȶ] (一四等) ―――――――――― 透[tʽ] 透[tʽ] (二三等) ―――――――――― 徹[ȶʽ] (一四等) ―――――――――― 定[d] 定[d] (二三等) ――――――――――-澄[ȡ] 泥[n] ―――――――――――――――― 泥[n] 來[l] ―――――――――――――――― 來[1]

  35. 第三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声母系统的发展 (一二四等) ―――――――精[ʦ] 精[ʦ] (二三等) ―――――――― 莊[ʧ] 照[ʧ] 章[ȶ] (三等) ―――――――― 章[tɕ] (一三四等) ――――――― 清[ʦʽ] 清[ʦʽ] (二三等) ―――――――― 初[ʧʽ] 穿[ʧʽ] 昌[ȶʽ] (三等)―――――――――昌[tɕʽ]

  36. 第三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声母系统的发展 (一三四等) ――――――――從[ʣ] 從[dz] (二三等) ―――――――――崇[ʤ] 床[ʤ] 船[ȡ] (三等) ――――――――― 船[dʑ] (一三四等) ―――――――― 心[s] 心[s] (二三等) ―――――――――生[ʃ] 审[ʃ] 書[ɕ] (三等) ――――――――― 書[ɕ] 邪[z] (四等)――――――――――――邪[z] 禪[ʑ] (三等)――――――――――― 禪[ʑ]――禪[ʒ]

  37. 第三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声母系统的发展 日[ȵ] (三等)―――――――――――日[ȵʑ] 見[k](一二三四等) ―――――――-見[k] 溪[kʽ] (一二三四等) ――――――― 溪[kʽ] 群[ɡ](三等) ―――――――――――群[ɡ] 疑[ŋ] (一二三四等) ――――――― 疑[ŋ] 影[ɵ] (一二三四等) ―――― ――― 影[ɵ] 曉[x] (一二三四等) ――― ――――曉[x]

  38. 第三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声母系统的发展 (一三四等)― ――――匣[ɣ] 匣[ɣ] (三等)―――――――云[ɣj] 喻[j] 余[dj] (四等 ―――――――以[j]

  39. 第四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韵母系统的发展1

  40. 第四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韵母系统的发展1

  41. 第四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韵母系统的发展1

  42. 第四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韵母系统的发展1

  43. 第五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韵母系统的发展2

  44. 第五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韵母系统的发展2

  45. 第五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韵母系统的发展2

  46. 第六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韵母系统的发展3

  47. 第六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韵母系统的发展3

  48. 第六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韵母系统的发展3

  49. 第六节 上古到中古汉语韵母系统的发展3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