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两种常见现浇支架应用对比分析

两种常见现浇支架应用对比分析. 武咸城际. 1 概述. 支架法一般适用于地基条件较好,跨越旱地或浅水河流且桥墩高度较低的简支梁、连续梁、连续刚构梁。是否采用这种施工方法,一般应根据桥的长度、桥下净空、支架基础类型、通车通航要求及各种定型尺寸及受力性能条件确定 。. 1 概述. 1 概述. 1 概述. 1 概述. 1 概述. 1 概述. 采取支架法现浇施工时,需注意如下方面: 1. 准确掌握桥位处的地质情况,结合实际施工方案,对地基作相应的加固处理。

wayne-paul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两种常见现浇支架应用对比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两种常见现浇支架应用对比分析 武咸城际

  2. 1 概述 支架法一般适用于地基条件较好,跨越旱地或浅水河流且桥墩高度较低的简支梁、连续梁、连续刚构梁。是否采用这种施工方法,一般应根据桥的长度、桥下净空、支架基础类型、通车通航要求及各种定型尺寸及受力性能条件确定。

  3. 1 概述

  4. 1 概述

  5. 1 概述

  6. 1 概述

  7. 1 概述

  8. 1 概述 采取支架法现浇施工时,需注意如下方面: 1.准确掌握桥位处的地质情况,结合实际施工方案,对地基作相应的加固处理。 2.支架基础必须具有足够承载力,其类型、面积和厚度应根据支架结构型式、受力情况、地基承载力等条件确定。以防止出现不均匀沉降。 3.支架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对支架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必须进行检算。 4.施工前需同时做好地面的排水措施,以防止造成地基沉陷。 5.梁底模及支架卸载顺序,严格按照从梁体挠度最大处支架节点开始,逐步卸落相邻节点,当达到一定卸落量后,支架方可脱落梁体。

  9. 1 概述 梁柱式支架通过设置多排立柱,支撑承重梁,形成多跨连续梁支架。梁柱式支架的构成包括分配梁、承重梁、盖梁、卸落设备、立柱、剪刀撑、纵横系杆及基础,如图1所示。承重梁依据其跨径可采用工字钢、钢板梁、钢桁梁(贝雷梁、军用梁等)作为承重梁,本文以贝雷梁为主。

  10. 1 概述 图1 梁柱式支架结构示意图 1—基础;2—立柱;3—系杆;4—卸落设备;5—横梁;6—纵梁;7—底模及分配梁

  11. 1 概述 满堂支架通过设置立杆、横杆、斜撑形成稳定的整体支架。满堂支架的构成包括纵、横分配梁、顶撑、立杆、横杆、斜撑、扫地杆、底托、基础,如图2所示。支架可采用碗口式钢管支架、门式钢管支架等,本文以碗口式满堂支架为主。

  12. 图 2 碗扣式支架结构示意图 1—基础;2—底托;3—扫地杆;4—立杆;5—横杆; 6—斜撑;7—顶托;8—底模和分配梁;9—横梁 1 概述

  13. 2 支架对比 选用武咸城际32.6m双线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作为分析对象,模拟同一高度9m的梁柱式支架和满堂支架进行支架应用分析。

  14. 2 支架对比 2.1 支架结构 2.1.1 梁柱式支架 采用Φ630×8mm钢管立柱做临时支墩,纵桥向间距按7.41+7.5+6+7.41m、横桥向间距按3.135+3+3.135m布置,底部基础为C25混凝土基础,截面尺寸为2×1m,横桥向长度12m。立柱间设置I20工字钢系杆及[14槽钢剪刀撑,柱顶设置砂箱便于拆卸。盖梁选用2I45工字钢,长度12m。主梁为标准贝雷梁,按间距1.7+1.25+4×1.35+1.25+1.7m布置,每两排组成一列,端头用0.45m宽贝雷框连接,共9列18排。

  15. 2 支架对比 图3 梁柱式支架布置图

  16. 2 支架对比 2.1.2 满堂支架 采用Φ48×3.5mm型碗扣式满堂支架,按横向60cm、纵向60cm、步距60cm进行搭设,同时对腹板下部支架进行加密,调整横向立杆间距为30cm。顶托上横桥向铺设I20工字钢做分配梁,其上沿纵桥向分布6×10cm方木,梁体底板下间距为30cm,腹板下满铺;再在上面铺1.8cm厚竹胶板作为梁体底模。

  17. 2 支架对比 图4 满堂支架布置图

  18. 2 支架对比 针对同一高度9m的梁柱式支架和满堂支架进行建模,梁柱式支架在模型建立时有7505个单元,而满堂支架则有73341个单元。所以梁柱式支架结构简单,施工便于控制,而满堂支架则节点较多,施工过程中容易存在“蚁穴溃堤”之效。

  19. 2 支架对比 2.2 受力分析 为便于支架的对比分析,两种支架均采用12m长I20工字钢分配梁,间距按0.6m布置。 ①梁体自重:选取截面梁高2.59m,腹板厚度40cm,底板厚度30cm,顶板厚度34cm、中隔板厚40cm截面为计算断面。如下图所示,将截面划分若干区域,计算其平面投影区混凝土自重:

  20. 2 支架对比 计算箱梁断面内各段重量如表1所示: 表1 自重计算

  21. 2 支架对比 ②结构自重荷载 钢材自重78.5KN/m³,自重系数取1,不参与荷载计算,模型加载时按自重系数1设置。 分配梁上部梁体侧模、内模、底模为方便分析,统一取值2.5kN/㎡。施工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取值。 ③施工人员及机具活载:1.0kN/㎡。 ④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2.0KN/㎡ ⑤浇筑混凝土时产生的冲击荷载: 2.0kN/㎡ ⑦风荷载 依据《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第4.3条规定:

  22. 2 支架对比 则作用于分配梁上的荷载安q=1×[1.2×(①+②)+1.4×(③+④+⑤)]×0.6计算,计算结果见表2,作用于分配梁上的荷载见图4所示。 表2 分配梁荷载计算表

  23. 2 支架对比 图4 分配梁荷载布置图

  24. 2 支架对比 模型加载后进行受力分析,查看其内力及反力结果。 梁柱式支架在荷载传递过程:分配梁第一次分配荷载至纵梁,纵梁集中后专递至盖梁,盖梁第二次分配至立柱,最后立柱传至基础。因柱顶盖梁二次分配,使得立柱受力较为均用,减小立柱集中受力的情况,如图7、8所示。立柱受力均衡是支架安全的基础,支架立柱、纵梁布置不可随主观臆断平均分配。

  25. 图7 梁柱式支架轴力图 图8 梁柱式支架轴力图 2 支架对比

  26. 2 支架对比 满堂支架荷载则由分配梁直接传递到立杆顶部,在支架内荷载传递时形成一定角度的扩散,逐渐使立杆受力均匀分布,如图9、10所示,立杆反力值最大的不在最大荷载位置腹板下,而是在底板下(扩散重叠区域A)。

  27. A A 图10 满堂支架反力图 图9 满堂支架轴力图 2 支架对比

  28. 2 支架对比 2.3 稳定性对比 2.3.1 梁柱式支架立柱稳定性计算: 采用630×8mm钢管立柱,按 GB 50017--2003 附录c查表c-2《b类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即受压稳定系数 φ = 0.774682。 计算得稳定应力为б=N/(φ×A)=951.5/(0.775*0.0156)=78.70 MPa<f=210MPa 满足! 考虑5cm偏心受压时: =78.70+951.5×106×0.05/(2.4×106) =78.70+19.82 =98.52MPa<f=210MPa 满足!

  29. 2 支架对比 2.3.2 满堂支架立杆稳定性计算: 查《铁路混凝土梁支架法现浇施工技术规程》(TB10110—2011)附表F得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φ=0.44 则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N/φA     =11.1/(0.44×4.89×102)     =51.59N/mm2<f=205N/mm2 ∴立杆满足设计要求。

  30. 2 支架对比 组合风载时单肢立杆稳定性计算: 风荷载产生的立杆弯矩: 其中 wk——风荷载标准值(kN/m2),取值不应小于0.27×10-3;   Lx——立杆纵距(m);   L0——立杆计算长度.按l0=B+2a,B为立杆步距,a为立杆顶层水平杆至顶托顶部的距离,取值650mm。 组合风荷载时: 立杆稳定性满足要求。

  31. 2 支架对比 2.4 地基承载力对比 梁柱式支架采用12×2×1m的C25混凝土条形基础。 基础顶面受力:   轴压力 N = 951.0+95.1+766.7+766.8 = 3435.6 KN 基础自重 G = 2×1×12×25=600 kN 基底平均应力 p=N/A=(3435.6+600)/(12×2)=168.15 kPa 满堂支架采用32.6×14.4×0.15m的C25混凝土整体基础。   轴压力 N = 10.9 KN  基础自重 G = 0.3×0.6×0.15×25=0.675 kN 基底平均应力 p=N/A=(10.9+0.675)/(0.3×0.6)=64.3 kPa 所以,梁柱式支架因受力较集中,所以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而满堂支架受力分布较均匀,采用整体式基础时地基承载力要求相对较低。

  32. 图12 满堂支架变形图 图11 梁柱式支架变形图 2 支架对比 2.5 支架变形对比

  33. 2 支架对比 通过对两种支架的变形对比,发现梁柱式支架最大变形值5.46mm(图11),发生在最大跨径中间位置;满堂支架最大变形值0.979mm(图12),发生在受力最大的腹板下方,所以梁柱式支架变形为横向整体变形纵向局部变形,满堂支架变形则为横向局部变形纵向整体变形。在施工过程中满堂支架便于预拱度的设置即及梁底标高调整,梁柱式支架则在基础施工时就需要控制标高,标高控制较满堂支架难度大。

  34. 2 支架对比 2.6 支架用量分析 不同类型支架在同一搭设高度是的支架材料用量对比见下图,随支架高度的逐渐变大,梁柱式支架的用量增幅则较小,而满堂支架的用量增幅则越来越大,所以,支架越高时应优先考虑梁柱式支架。支架基础混凝土用量,梁柱式支架可借助桥梁承台节约混凝土,本文所述梁柱式支架所需基础混凝土量为12×2×3=72m³,满堂支架基础混凝土为32.6×16.4×0.15=80m³,偏差基本不大。

  35. 支架用量对比图 2 支架对比

  36. 2 支架对比 2.7 施工进度分析 梁柱时支架施工时均采用固定尺寸的立柱,支架搭设主要耗时在构件焊接上,所以梁柱式支架计算施工进度时以所需焊接焊缝为依据,焊接进度按30分钟/m计算,作业人员6人;满堂支架搭设主要耗时在杆件安装上,所以以构件安装的空间m³为依据,采用与梁柱式支架相同施工人员6人,人均搭设进度100m³/天。则如图14所示,在不同支架高度下梁柱式支架耗时变化不大,9-20m支架在5-8天完成,而满堂支架则随着支架搭设高度的变化逐渐曾大,9-20m支架在7-16天完成,但是当满堂支架高度小于7m时搭设进度则快于梁柱式支架。

  37. 支架进度对比图 2 支架对比

  38. 3 结论 梁柱式支架结构单元较少,便于施工计算及施工控制、荷载传递路径清晰、立柱受力明确、适用于地基条件较差、需要地基处理、跨越道路、浅水河流、墩高超过8m不宜大于21m(高宽比小于2)、梁体高度不宜大于7m的的简支梁、连续梁、连续刚构梁;满堂支架随结构高度变化,结构单元逐渐增多,不易建模计算、施工控制易出纰漏、荷载传递呈扩散型立杆受力较均用、适用于地基条件较好,不需特殊处理即可满足承载力和沉降变形要求、跨越旱地、支架高度不宜大于8m、梁体高度不宜大于7m的简支梁、连续梁、连续刚构梁。

  39. 汇报结束,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武咸城际 2011.09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