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 likes | 1.3k Views
第 六 章. 生 物 氧 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的概念. 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 生物氧化 ,主要指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 CO 2 和 H 2 O 的过程。 此过程需耗氧、排出 CO 2 ,又在活细胞内进行,故又称 细胞呼吸 ( cellular respiration ) 。. 糖. 脂肪. 蛋白质. 生物氧化的一般过程. O 2. CO 2 和 H 2 O. ADP+Pi. 能量. ATP. 热能. 分解 合成. 产能 耗能.
E N D
第 六 章 生 物 氧 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的概念 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生物氧化,主要指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CO2 和 H2O的过程。此过程需耗氧、排出CO2,又在活细胞内进行,故又称细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
糖 脂肪 蛋白质 生物氧化的一般过程 O2 CO2和H2O ADP+Pi 能量 ATP 热能
分解 合成 产能 耗能 生物氧化 体内代谢 体外燃烧 物质 能量 转化 代谢与能量 • 物质代谢 • 代谢 • 能量代谢
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之相同点 • 生物氧化中物质的氧化方式有加氧、脱氢、失电子,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 物质在体内外氧化时所消耗的氧量、最终产物(CO2,H2O)和释放能量均相同。
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之区别 • 1.温度: 体温,~37度 • 高温 • 2.反应温和:酶促,逐步氧化,逐步放能,可调节 • 反应剧烈:短时间内以光、热能形式放能 • 3.效率:以高能键储存,40~55% • 不能储存,0% • 4.CO2来源:有机羧酸脱羧而来 • 碳和氢直接与氧结合生成。
糖原 三酯酰甘油 蛋白质 氨基酸 脂酸+甘油 葡萄糖 生物氧化的一般过程 Ⅰ:分解 乙酰CoA Ⅱ:氧化分解 TAC CO2 ADP+Pi ATP 2H H2O 呼吸链 Ⅲ:氧化磷酸化
第一节 生成ATP的氧化体系The Oxidation System of ATP Producing
一、呼吸链 • 定义 • 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2H)通过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一系列酶和辅酶称为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又称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fer chain)。 • 组成 • 递氢体和电子传递体(2H 2H+ + 2e)
(一)呼吸链的组成 四种具有传递电子功能的酶复合体(complex) 人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 * 泛醌 和 Cyt c均不包含在上述四种复合体中。
e- e- e- e- e- 延胡索酸 NADH+H+ H2O 1/2O2+2H+ 琥珀酸 NAD+ Cytc 胞液侧 Ⅲ Q 线粒体内膜 Ⅳ Ⅱ Ⅰ 基质侧
复合体Ⅰ NADH→ →CoQ FMN; Fe-SN-1a,b;Fe-SN-4;Fe-SN-3; Fe-SN-2 1. 复合体Ⅰ: NADH-泛醌还原酶 • 功能:将电子从NADH传递给泛醌(ubiquinone)
NAD+和NADP+的结构 R=H: NAD+; R=H2PO3:NADP+
NAD+(NADP+)和NADH(NADPH)相互转变 氧化还原反应时变化发生在五价氮和三价氮之间。
以NAD+和NADP+为辅酶的酶 • 大多数脱氢酶以NAD+为辅酶 • 少数脱氢酶以NADP+为辅酶 • 以NAD+为辅酶:3-P-GADH LDH PyrDH • KGDH MalDH 异CitDH • 以NADP+为辅酶:G6PD 6PGADH Mal酶 • 二者皆可:GluDH
铁硫蛋白中辅基铁硫簇(Fe-S)含有等量铁原子和硫原子,其中铁原子可进行Fe2+ Fe3++e 反应传递电子。 Ⓢ 表示无机硫
半胱氨酸硫 S S 无机硫 铁硫蛋白 (iron-sulfur protein)
泛醌(辅酶Q, CoQ, Q)由多个异戊烯连接形成较长的疏水侧链(人CoQ10),脂溶性, 在膜中可流动。 不固定于复合体,呈游离状态。氧化还原反应时可生成中间产物半醌型泛醌。
还原型Fe-S NADH+H+ FMN Q NAD+ FMNH2 氧化型Fe-S QH2 复合体Ⅰ的功能
复合体Ⅱ 琥珀酸→ →CoQ Fe-S1;b560;FAD;Fe-S2 ;Fe-S3 2.复合体Ⅱ: 琥珀酸-泛醌还原酶 • 功能:将电子从琥珀酸传递给泛醌
细 胞 色 素 细胞色素是一类以铁卟啉为辅基的催化电子传递的酶类,根据它们吸收光谱不同而分类。
血红素中的铁原子可进行Fe2+ Fe3++e反应传递电子, 属单电子传递体。 细 胞 色 素 辅基 连接 类型 , a HemeA 非共价 aa3 含Cu,2位异 戊烯链 , b Heme 非共价 b(b562,566 ,P450) , c Heme 共价 C1 , C
复合体Ⅲ QH2→ →Cyt c b562; b566; Fe-S; c1 3. 复合体Ⅲ: 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 • 功能:将电子从泛醌传递给细胞色素c
复合体Ⅳ 还原型Cyt c → → O2 CuA→a→a3→CuB 4. 复合体Ⅳ: 细胞色素c氧化酶 • 功能:将电子从细胞色素c传递给氧 其中Cyt a3和CuB形成的活性部位将电子交给O2。
(二)呼吸链成分的排列顺序 由以下实验确定 ① 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② 拆开和重组 ③ 特异抑制剂阻断 ④ 还原状态呼吸链缓慢给氧
还原电位 • 标准还原电位: • E0 以标准氢电极为参比电极所得还原电位 • 标准氢电极: • 1个白金电极,放入[H+]=1mol/L的溶液 • E0’: pH=7时( [H+]=10–7 mol/L )
还原电位 • 例: 乳酸 丙酮酸 + 2H++2e • 2H++ 2e H2 • 伏特计读数- 0.185,电子流向参比电极 • 还原电位为负值时: • 偶联对的氧化型(丙酮酸)对电子的亲和力比参比电极的氧化型(H+)小,或者说,偶联对的还原型(乳酸)对电子比参比电极的还原型(H2)具有更大的传递能力。 • 正值:与上相反,电子不易放出。
还原电位和呼吸链的顺序 • 呼吸链的顺序: • 1 还原电位 • 还原电位 与电子亲和力 放电子能力 • 即:还原能力 而氧化能力 • 低者(负值多)为还原剂,高者为氧化剂 • 负前,正后,按数值排列 • 小 大
–0.32 0.07 –0.30 0.04 0.55 0.25 0.29 0.22 0.82 –0.06 还原电位和呼吸链的顺序 • SH2 • • NAD+ • • CoQ bC1 C aa3 O2 • • • Suc FMN Fe•S FAD Fe•S
还原电位和呼吸链的顺序 • 2 在体外将呼吸链拆开和重组,鉴定四种复合体的组成与排列。 • 测定重组后的呼吸链传递电子的功能,确定它们各自的排列位置。
FMN Fe•S 还原电位和呼吸链的顺序 3 用抑制剂方法 抑制剂阻断呼吸链后 前为还原态,后为氧化态 鱼藤酮阿米妥 抗霉素A 氰化物,CO NADH CoQ bC1 C aa3 O2
还原电位和呼吸链的顺序 • 4 吸收光谱 • 细胞色素,FMN, NAD+还原时有特 • 异的吸收峰,氧化时改变,故可根据各 • 物质的形态排列。 • 在全还原状态下通氧,最先氧化的在后, • 按氧化的顺序: • 后氧化组分 先氧化组分
1. NADH氧化呼吸链 • NADH →复合体Ⅰ→Q →复合体Ⅲ→Cyt c →复合体Ⅳ→O2 • 2. 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 琥珀酸 →复合体Ⅱ →Q →复合体Ⅲ→Cyt c →复合体Ⅳ→O2
NADH氧化呼吸链 FADH2氧化呼吸链
呼吸链的特点 • 1 随着各电子传递体的还原电位,对电 • 子亲和力,电子逐步传递到氧,每一 • 次传递都释放能量 • 2 各电子传递体以复合体形式存在,按 • 序整合,连续,高速 • 3 分布不对称(Mit内膜上) • 贯穿:NADH脱氢酶 • 偏外:C1,a 便于方便地传递H+ • 偏内:a3
二、氧化磷酸化 • * 定义 • 氧化磷酸化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是指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偶联ADP磷酸化,生成ATP,又称为偶联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是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生成高能键,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
(一)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 • 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复合体Ⅰ、Ⅲ、Ⅳ • 根据自由能变化和P/O比值 • ⊿Gº'=-nF⊿Eº'
自由能变化 • ATP ADP +Pi • ATP中 ~P : G0’ = –30.5KJ/mol • G0’ = –nF E0’= –296.5 E0’ • 令上式= –30.5, 则E0’ =0.158 • NADH CoQ E0’= 0.36 • CoQ C1 E0’ =0.21 可合成ATP • aa3 O2 E0’ =0.53
ATP ATP ATP 电子传递链自由能变化 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
(二) 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 1. 化学渗透假说(chemiosmotic hypothesis) 电子经呼吸链传递时,可将质子(H+)从线粒体内膜的基质侧泵到内膜胞浆侧,产生膜内外质子电化学梯度储存能量。当质子顺浓度梯度回流时驱动ADP与Pi生成A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