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36 Views
为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奋斗. 张绪培. 一、大趋势. (一)党和人民对教育不满意:两个"不适应" 1、上好学问题突出,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得不到满足 2、教育观念落后,方法内容陈旧,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 3、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 4、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办学活力不足 5、教育结构布局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 6、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未完全落实. 根源: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中教与学的动力 各种压力:分数、名次、升学率 利益诱导:学而优则仕;苦中苦人上人;教育改变命运
E N D
为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奋斗 张绪培
一、大趋势 (一)党和人民对教育不满意:两个"不适应" 1、上好学问题突出,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得不到满足 2、教育观念落后,方法内容陈旧,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 3、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 4、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办学活力不足 5、教育结构布局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 6、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未完全落实
根源: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中教与学的动力 各种压力:分数、名次、升学率 利益诱导:学而优则仕;苦中苦人上人;教育改变命运 *核心表现 分数中心:育分为本,见分不见人 对教师:平均分论英雄 对学生:名次论英雄,不断地考试不断地排名次 校长:只要“识数”就可以 *主要手段 生源大战:不关心自己的学生,只关心别人的学生
题海战术:被题目牵着鼻子跑,反复操练 加班加点:拼体力拼时间,牺牲一切换取高分 *结果 教师厌教,学生厌学 高分低能,“智”也没抓好 千校一面,都在围着分数转
(二)党和人民对教育寄予厚望 1、十七大:改变经济发展方式 建设创新型国家 依靠:科技进步、人才支撑、教育保障 中央相继召开科技、人才、教育大会,是重大战略部署 2、2020全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中等发达国家平均) 浙江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中等发达国家上线) 比2050年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前30年 教育现代化:核心是人的素质现代化 反映在:教育的普及化、个性化、终身化、国际化、信息化
3、确定了总体战略 (1)战略方针:20个字 育人为本——根本要求,出发点和落脚点 优先发展 改革创新——保障和动力 促进公平 提高质量——两大战略重点 (2)战略目标:3句话 教育现代化、学习型社会、人力资源强国 (3)战略主题:1句话——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具体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重点是:社会责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反映在: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评价
(三)教育进入新阶段 由选拔的、部分的、精英的教育进入 普及的、全民的、大众的教育 浙江省 1987年普及小学教育 1997年普及初中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 2006年普及从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十五年基础教育 2010年基本普及高等教育 (10年毛入学率45%,录取率85%,年招生数27万) (98年毛入学率 6%,录取率 18%,年招生数 4万)
二、人的现代化 (一)学会做人 1、守住一条底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2、坚持两个信念 (1)积极进取的人生信念 (2)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3、围绕四个方面 (1)健康: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做一个健康的公民 ——身体健康:做人之本钱,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阳光豁达,快乐比第一重要 ——社会适应:学会共处,独生子女必须补上的课
(2)教养:公民社会的基本要求——做一个有教养的公民 (2)教养:公民社会的基本要求——做一个有教养的公民 ——行为规范:文明的标志,养成教育 ——诚信守纪:社会得以良性运转的基础 ——现代文明:公民意识,我的自由不妨碍别人的自由 (3)情操:思想道德的核心——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公民 ——爱人之心:倾听理解同情合作帮助,与动物性作斗争 ——社会责任: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情趣高雅:脱离低级趣味,有自己的生活 (4)理想:生活的原动力——做一个有志向的公民 ——兴趣广泛: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爱学习会学习 ——精神高尚:让真善美扎根,有基本的价值判断 ——志向远大:让孩子有梦
(二)学会做不一样的人 1、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一个都不能少 (1)人是有差异的,社会需求是多元的 (2)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做最好的自己 (3)小学补短现长,初中促长补短,高中扬长避短 让学生学“学得会的”、与自己性向”一致”的东西 2、好奇是人的天性——学习的原动力 (1)保护——一旦丧失很难唤醒 (2)引导——相对稳定的好奇方向,即兴趣 (3)结合——让兴趣和志向有机结合,即人生规划
3、使个别化教育成为可能——现代教育的标志3、使个别化教育成为可能——现代教育的标志 (1)低段小班化——关注每一个学生 (2)高段走班制——共同基础上有更多选择 4、学校的特色化和多样化——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1)特色化 从某一教育要素切入,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从学校实际切入,因地制宜,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2)多样化 由学生的多样性决定;生本大于校本 主要反映在学校的课程建设中
三、管理的现代化 (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1、自主办学 (1)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教育局长不当大校长,校长自己思考学校的发展 (2)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SWTO分析(优、劣、机会、挑战)学校定位发展愿景 充分讨论,形成共识 需要什么支撑,通过什么路径,达到什么目标 (3)教育局对学校考核没有统一标准 考核校长制定的目标达成度
2、自我纠偏 (1)推进学校管理民主化进程 健全议事规程 健全学校组织:党支部、教代会、家委会、学生会 发挥组织作用:公开、畅通的原则;知情参与表达监督权 (2)凝聚学校发展动力 变一个脑袋为n个脑袋,集思广益 变n个声音为一个声音,形成共识 学校成功取决于教师主人翁的程度、家长认同的程度 学校文化是一种价值认同,是一种沉淀
(二)路径 1、凝聚人心 (1)公平最重要 搞五湖四海不搞小圈子;欣赏进步和亮点,容忍个性和瑕疵;扬长避短各得其所;看结果,更看起点和过程 (2)负担要下来 不加班加点;改变文牍主义;少开会多下去 (3)生活有色彩 关心教师需求;丰富校园生活;有教师自己的空间和时间 ——学校应该让教师有家的感觉
2、建设学习型组织 (1)强底气 学科功底是教师立师之本:吃透“两头”;基于学科的培训 学会育人是教师根本职责:导师制;灌输渗透影响参与 (2)出题目 善于出题目;引导反思注重积累;解决草根问题;实现专业成长 (3)搭平台 提供机会分享成果;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在争论中去伪存真,在反复中完善思路,在坚持中脱颖而出 ——学校应该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3、改变我们的课堂 (1)如何体现“学生主体” 陶行知:我们的学校应该更名为“教校” 学生原本是想学习的,是能学习的 先学后教、以学论教、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2)如何体现“能力为重” 传授知识不是教学的全部,信息时代尤甚 乐学会学、思维质量、智慧水平、全面落实三维目标 (3)如何体现“学习是快乐的” 老学学不会的;教育只剩下应试;教育一定远离快乐 最近发展区;提倡基于发现、理解、顿悟、重构的教育 ——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最精彩的地方
4、重构学习生活 (1)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社团、研究性学习、活动类课程、社区服务志愿者 (2)有节奏的校园生活 按规定上课、按进度上课、控制作业和考试 动静、劳逸、左右半脑、磨刀不误砍柴工 (3)重构师生关系 读懂孩子理解孩子、教学民主教学相长、共同生活快乐成长 (4)留一块孩子自己的天地 每一分钟每一件事都被安排的孩子没出息;第十名现象 ——让校园成为孩子留连忘返的地方
四、信息化和国际化 (一)信息化 1、掌握信息技术 (1)学生:信息时代原住民;信息技术傻瓜化 (2)教师:培训重点;备课电脑化;防止过度使用 2、信息技术的应用 (1)海量的库:提取和使用 (2)交互平台:培训;个别化教育;跨地域的交流学习 (3)不可能取代传统的学校
(二)国际化 1、是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是人民外交的重要载体 3、增加实质性的交流 结语:希望更多的校长成为教育家校长 教育是科学、是艺术——对规律的敬畏、对权力的慎用 教育需要理想和激情——并能坚守,能顶住各种压力 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只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