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690 Views
第十二章. 嬰幼兒人格的發展與輔導. 第一節 人格的意義與特性. 一、何謂「人格」? 人格是個人對人、對已、對事物等各方面適應時,於其行為上所顯示的獨特性。. 二、「人格」的特性 ( 一 ) 複雜性 解釋一個人的人格不能單就某些因素判斷就下評論的。 ( 二 ) 獨特性 就算是雙胞胎,長大後也各自有際遇,人格發展也各有不同。. ( 三 ) 持續性
E N D
第十二章 嬰幼兒人格的發展與輔導
第一節 人格的意義與特性 一、何謂「人格」? 人格是個人對人、對已、對事物等各方面適應時,於其行為上所顯示的獨特性。
二、「人格」的特性 (一)複雜性 解釋一個人的人格不能單就某些因素判斷就下評論的。 (二)獨特性 就算是雙胞胎,長大後也各自有際遇,人格發展也各有不同。
(三)持續性 年齡越小,可塑性越強,年紀越大,因經驗多,人格也就越來越鞏固穩定。但不是說人格就不能改變,而是不意改變。 (四)統整性
三、「網路人格」 (一)何謂「網路人格」? 目前資訊革命下「網路族」的誕生,隨之而起的興新名詞 —「網路人格」,個人透過符號(ID)重新塑造「自我形象」,在網路上建構虛擬的自我現象。
(二)為何會有「網路人格」? 因為很多真實不是不存在,而是不被允許,這個「網路人格」現象,給了一個機會。
(三) 「網路人格」的隱憂 ˙最真實的話在彼此不認識對方的情況下會發生,這意味著什麼意思? ˙現實的社會、甚至家庭已經中斷了最親密的分享?
(四) 「網路上癮症」 「網路上癮症」(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一詞,說明了現代人對於網路際網路過度心理依賴的成癮行為。
第二節 人格發展的理論 一、特質理論 找到一系列的形容詞去描述人的性格成分,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艾森克的人格雙項度分類法。
二、佛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 (一)人格的結構 1.本我(id) 一個人先天俱來人格基礎。初生的嬰兒只有顧到自己的生存,不會去照顧別人。
2.自我(ego) 一個人的人格核心,統合了本我的享樂和超我的理智。遵循現實原則,滿足了本我,也顧及到超我的要求。 3.超我(super-ego) 後天學習的人格最高層次。遵循道德原則,表現出個人追求完美理想以及發揮道德良心的部分。
(二)意識狀態 (三)人格的發展階段 ˙「口腔性格」: 嬰兒時期凡事都得依賴照顧者,自己什麼都可以不用做,長大了,跟別人的社會行為也存有依賴的心態,凡事都要別人幫他做好好的。
˙「肛門性格」: 在肛門時期,如果父母訓練大小便時過於嚴格,他往往會變得很容易焦慮,就好像他當年被嚴厲的訓練大小便很緊張,怕自己做不好,而這種人很愛乾淨,個性也較倔強。
三、艾瑞克遜的人格發展理論 四、行為學派 (一)操作制約論 因為每個人所接觸到的環境都不同的緣故,使他們的行為表現都有所不同。 主因為他們對事情的看法不同的關係。
(二)社會學習論 1.控制信念 認為人對這種控制的欲求會因為信念的不同而形成兩種不同的結果,以下為兩種: ˙「內控」:常常在責怪自己 ˙「外控」:常常在責怪環境
2.延宕滿足 不立即給予幼兒他所渴望要的東西的一種說法。因為幼兒看待這件事情的認知是不同的,所以有的幼兒可以做到自我控制,自我約束,因為他有好的策略可以使他忽略等待的辛苦,而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而去達到這個目標。
五、人本論---馬斯洛的五大需求階層(圖12-2) 1.生理的需求 最低層次的需求。生理需求包括像水、食物、睡眠、排泄等。 2.安全的需求 (1)身體上的安全:例如不被疾病侵害或被虐待等。 (2)心理上的安全:也就是安全感的需求
3.愛與隸屬的需求 被接納、被愛和有歸屬感的需求階層。幼兒如果感受得到父母的接納和溫暖,也就能對別人付出愛。 4.自尊的需求 開始關心自我的存在價值,他會肯定自己的存在價值,不會因為別人的評論而鬱鬱寡歡。
5.自我實現的需求 最高的需求層次。能將其潛能完全發揮,而且在其人格中的各部份均能協調一致的人。
第三節 嬰幼兒人格發展的過程 一、嬰幼期的人格發展過程 (一)嬰兒的氣質 (二)自我認識
二、幼兒期的人格發展過程 (一)自我概念 幼兒期是人格發展的形成期,是指個人與其所屬社會、文化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 (二)自尊 透過大人的眼睛看到我們自己。這個自我的向度,稱之為自尊(self-esteem)。
第四節 影響嬰幼兒人格發展的因素 一、遺傳因素 (一)體型 1.內胚型 2.中胚型 3.外胚型 (二)身體的缺陷 (三)健康狀況 (四)智力
二、環境因素 (一)父母教養態度 1.民主開放式 採自由氣氛、尊重個別差異,以及講理客觀的管教態度。 2.過度保護式 隨時在孩子身邊保護、替孩子做過多的服務等。
3.冷漠拒絕式 對孩子採拒絕、漠不關心的態度。 4.權威專制式 「不打不成器」、「棒下出孝子」的教養觀讓父母認為不可寵壞孩子。
(二)家庭氣氛,親情溫暖程度 (三)出生序 1.老大 2.中間子女 3.老么 4.獨生子女 (四)學校因素 1.園所老師的人格特質 2.園所對待老師的方式 3.園所的教學模式 (五)社會文化因素
第五節 測量幼兒人格的方法 (一)自陳測驗 問卷的方式,根據自己主觀的想法去回答的一種方式。 1.兒童用人格問卷(Personality Inventory for Children, PIC) 最初設計供6~16歲的兒童及青少年使用,但後來也可以運用到3~5歲的幼兒身上。共為600題是非題,並非由幼兒本人來回答,而是由一位相當了解幼兒的人(通常指父母)來回答。
2.幼兒人格測驗 主要測試6~8歲的兒童,由幼兒自己作答,可以團體施測及個別施測,測驗時間大約為40分鐘。
(二)投射測驗 比自陳測驗多使用於幼兒身上,因幼兒只要去看圖書說故事,不需要運用到精密的書寫或對文字的了解。 1.羅夏墨跡測驗(The Rorschach Inkblot Test) 運用於學齡前幼兒到成人階段均可施測,目前已發展出2~10歲兒童的常模。
2.赫氏墨跡技術(The Holtzman Inkblot Technique, HIT) 適用的範圍包括5歲以上到成人的正常樣本,以及一些偏態樣本,如精神分裂、心智遲滯、情緒障礙兒童、青少年罪犯和酗酒者均可施用。
3.主題統覺測驗(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TAT) 可適用於學齡前幼兒、小學生、青少年、殘障小孩及不同國家或種族的群體。
4.羅氏兒童統覺測驗(Roberts Apperception Tests for Children, RATC) 由主題統覺測驗(TAT)修編而來的測驗,主要專門設計給3~10歲的兒童使用。
5.羅森式挫折情竟圖片測驗(Rosenzweig Picture-Frustration Study, P-F Study) 有三種題本,分別適用於14歲以上的成人、12~18歲的青少年以及4~13歲的孩子身上。
6.玩具測驗(toy test) 7.馬氏畫人測驗(Machover Draw-a-Person Test, D-A-P) 8.畫樹測驗
(三)情境測驗 給予幼兒一個日常生活作息裡,他很熟悉的情境,來測量其情緒、社會、態度及其他人格變項的方法。測驗的重點在於幼兒的誠實、自我控制及利他性等行為特質。
(四)觀察報告 1.自然觀察 2.加州兒童Q分類紙卡(California Child Q-Set)
第六節 嬰幼兒人格發展的輔導 一、尊重嬰幼兒的個別氣質 二、不要孩子聽話,要聽孩子的話 三、避免語言傷害 四、了解幼兒的防衛機轉 1.壓抑(repression) :基本的防衛機轉 2.否認(denial) :是一種逃避性的防衛機轉
3.認同(identification),又稱內射(introjection) : 為了避免自我衝突所帶來的威脅,幼兒內在自動選擇吸收他人的價值觀來改變自己。 4.投射(projection) : 不成熟的自我常使用來區分外界和自我。 5.固著(fixation) 幼兒逃避成長所帶來的壓力及焦慮,自動將人格發展停留在最初的階段。
6.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用合乎邏輯的想法來掩飾自己真正的想法及感覺,來減輕現實對自我造成的焦慮。 7.退化(regression) 最常見的是發生在家中有第二個小孩誕生,使老大產生退化的行為。如本來已經不會尿床,變成又開始尿床。
五、家庭功能重於家庭結構 六、學校教育不能只有一套絕對的統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