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 likes | 877 Views
议论文分论点 设置的角度. 何谓分论点?它有什么作用?. 分论点是与中心论点相对而言的,但又从属于中心论点,为论证中心论点而服务。 一篇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一般要分解出两个以上的分论点,既摆事实,又讲道理,论证层次分明,文章才有说服力;如果不设置分论点,或者分论点设置得不好, 中心论点就得不到有力的证明。. 《 谈骨气 》 (吴晗作). 中心论点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分论点① 富贵不能淫:文天祥宁死不屈,拒绝高官厚禄 分论点② 贫贱不能移:古代一贫者宁可饿死,不受嗟来之食 分论点③ 威武不能屈:闻一多面对国民党手枪,拍案而起 . ( 一 ) 并列式 分论点.
E N D
议论文分论点 设置的角度
何谓分论点?它有什么作用? • 分论点是与中心论点相对而言的,但又从属于中心论点,为论证中心论点而服务。 • 一篇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一般要分解出两个以上的分论点,既摆事实,又讲道理,论证层次分明,文章才有说服力;如果不设置分论点,或者分论点设置得不好,中心论点就得不到有力的证明。
《谈骨气》(吴晗作) • 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 分论点① 富贵不能淫:文天祥宁死不屈,拒绝高官厚禄 • 分论点② 贫贱不能移:古代一贫者宁可饿死,不受嗟来之食 • 分论点③ 威武不能屈:闻一多面对国民党手枪,拍案而起
(一)并列式分论点 • 并列式分解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横向展开来分解中心论点。历来我们都将议论文分为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做)三部分,但是我们不一定要将这三个问题都阐释清楚,可以择取其中之一,从不同侧面来展开。《谈骨气》就是针对“是什么”这一部分设置了三个并列的分论点。
1、类——是什么,主要是回答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类”。1、类——是什么,主要是回答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类”。 例1:题目:《勇敢》 • a勇敢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 • b勇敢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 • c勇敢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例2:《宽容》 • a宽容是一种气度 • b宽容是一种智慧 • c宽容是一种美德
例3:《谈意气》 • a意气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 • b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 • c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2、因——为什么,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因”。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2、因——为什么,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因”。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 例1:说“安”: • 确立中心:安全是生产得到保障的前提。 • a没有安全,生产将受到严重的威胁。 • b没有安全,劳动者生命得不到保障。 • c没有安全,长期赢利目标无法实现。
例2:《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 a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 b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 c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例3:《规矩》 • 分析:先把话题(题目)扩展成一个句子(中心论点)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 再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 : • a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 • b没有规矩,集体不能稳定; • c没有规矩,国家不能发展。
3、法——怎么样、怎么办,主要是回答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法”。3、法——怎么样、怎么办,主要是回答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法”。 • 例1:《谈意气 》 • 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 • a人要有意气,就要坚韧不屈,不畏风霜冷雨。 • b人要有意气,就要勇敢不惧,不怕牺牲挫折。 • c人要有意气,就要自信乐观,笑对人生坎坷。 (后一分句对前一分句进行阐释)
例2:《学会欣赏别人》 • a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要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 • b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借鉴。 • c学会欣赏别人,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后一分句对前一分句进行阐释)
4、果——会怎样,主要是回答结果和效能方面的问题(意义、作用、价值、影响),可以简称为“果”。4、果——会怎样,主要是回答结果和效能方面的问题(意义、作用、价值、影响),可以简称为“果”。 • 例1:《苦是一种磨砺》 • a苦可以激发进取心; • b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 • c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
例2:《珍惜拥有》 • a珍惜拥有,才能感受快乐。 • b珍惜拥有,才能把握幸福。 • c珍惜拥有,人生才能多姿多彩。
(二)递进式分论点 • 1、按议论步骤递进 • 议论文一般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步骤来写作,环环相扣,逐步解决议论文的三个问题,这其实就是一种递进关系。可以集中笔力写清楚任一方面,也可以三个方面都作全面详细的写作。
例1:《人生的加减法》 • 是什么:人生的加减法,就是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减一点人工合成的矫揉造作。 • 为什么:因为物欲横流,社会需要抵制诱惑,坚守真实的自我,拒绝庸俗,追慕崇高。 • 怎么样:既要有出世的隐逸,又要有入世的积极。
例2:《风度》 • 是什么: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 • 为什么: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 • 怎么样: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
2、按论点内涵递进 • 这是就论点的内涵方面而言,论点内涵本身呈递进关系,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从表面进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最后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例1:《问》 • 提炼论点:问,即打开真理之门。然后分解 • 分论点: • a好问,就是对一切的未知、一切的疑惑都有一种好奇心与探究欲,是问的基础; • b敢问,必须敢于向权威、规则挑战,以求真知,是问的发展; • c会问,才能真正发现真理,是问的目的。 • 从“问”的三个方面“好问、敢问、会问”层层递进展开,由基础到发展到目的逐层深入的解开“问”的道理,论证严谨有力。
(三)辩证式分解论点 • 辩证分解需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事物,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透过事物的本质看到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缺点,即事物的反面,防止“一叶障目”或“过犹不及”,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方能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例1:《忘记与铭记》 • a忘记等待时的付出,铭记过程的快乐; • b忘记工作的卑微,铭记奉献的伟大; • c忘记荣华富贵,铭记那份职责; • d忘记寒冷与黑暗,铭记温暖与光明。 (分论点内部的辩证分解 )
(四)比喻式分解论点 • 这是一种化抽象为形象的分解方式,论点不直接表明,而是用喻体表明观点,使文章显得含蓄又有底蕴。当然这不是论点分解的主要形式,但别有一番情趣,可以增加作文的形象性。
例1:《读》 • 提炼论点为:读,一把钥匙。然后分解: • a读,一把钥匙,一把可以打开心灵的钥匙; • b读,一把钥匙,一把可以理解别人的钥匙; • c读,一把钥匙,一把能打开心灵黑暗世界的神奇的钥匙; • d读,一把钥匙,一把探知未知世界的钥匙。
例2:《宽容》 • a宽容如水 • b宽容似火 • c宽容是诗
(五)对比式分解论点 • 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
例1:《适度的爱》 • a爱子适度,才能使孩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 b爱子不当以至溺爱,不但不会使孩子茁壮成长,反而会阻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例2:《如何估价自己》 • a正确估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不断努力,不断前进; • b过高地估价自己,瞧不起别人,刚愎自用,不思努力,就会停滞不前。
分论点的表述注意的问题 • 1、要求: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 • a扣得住——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不能一个从“类”的角度,一个从“因”的角度,造成逻辑混乱。 • b分得开——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这样能够使作文内容更充实。 • c排得顺——分论点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 • 例如:个人——集体——国家,物——人,自然——社会 • d分论点的表述最好警句化。
明确设置分论点的总要求 • 1、中心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如果句子比较长,还可以单独放一段(第二段);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或独立成段。 • 2、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到四个。 • 3、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20字。 • 4、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 • 5、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 6、分论点之间不能意义重复或概念交叉 。
高考阅卷老师温馨提示:文章结构要清晰 • 好的结构,既能展示考生清晰的思路,又能提高老师阅卷的速度。好的结构还应该伸缩自由驾驭自如。 • 结构要板块清晰,一目了然,不能信马由缰、杂乱无章。其中以5~6个自然段较为适宜。 • 阅卷老师在高速阅读的情况下,希望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看清作者的思路,看清全文的布局安排,阅读一个段落,要能迅速看出这一段写什么,段和段之间是否界限分明。如果看不清段和段之间的联系,不可能打高分。
课堂交流: • 1、说一说下列分论点是用什么方式或从哪个角度设置的? • ①题目:《读书之乐》 • a读书能给人以丰富的知识; • b读书能使人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情操; • c读书能使人精神振奋,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 (并列式,“为什么”角度)
②题目:《建造自己的房子》 • a能否造出华丽的“房子”,在于你能否脚踏实地,付诸实践; • b能否造出华丽的“房子”,在于你能否勇于拼搏,精益求精; • c能否造出华丽的“房子”,在于你能否持之以恒,自始至终。 • (并列式,“怎么样”)
③题目:《洋气?扬弃!》 • a外来文化是个人成长的生长素; • b外来文化是民族兴亡的契机; • c外来文化是国家握在手中的双刃剑。 • (比喻式,并列式“是什么”的角度)
④题目:《人生的加减法》 • a人生的加减法,就是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减一点人工合成的矫揉造作。 • b因为物欲横流,社会需要抵制诱惑,坚守真实的自我,拒绝庸俗,追慕崇高。 • C我们既要有出世的隐逸,又要有入世的积极。 • (递进式)
2、同伴互助:说一说下列同学设置的分论点有哪些不足之处?你能帮助他们改得更好吗?2、同伴互助:说一说下列同学设置的分论点有哪些不足之处?你能帮助他们改得更好吗? 题目:《跨越障碍》 • ①蒋 壹: • a跨越障碍就是在超越自己; • b跨越障碍就是要有勇气; • c跨越障碍要能勇敢地跨出第一步; • d跨越障碍就是要有坚定不移地目标。 • (存在的问题:是从“是什么”和“怎么样”两个不同的维度设置的分论点。)
②陶万喜: • a跨越障碍需要有舍我其谁的勇气; • b跨越障碍需要从容的面对和小心谨慎的步伐; • c跨越障碍需要灵活变通的方式 。 • (存在的问题:分论点都从“怎么样”角度设置,但句式不够齐整,第一的“勇气”和第二点的“从容面对”内容上有交叉)
③康 晶: • a跨越语言障碍,筑起沟通的桥梁,是人要取得成就的前提; • b跨越语言障碍,筑起沟通的桥梁,是一个民族要生存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 • c我们必须跨越语言障碍,筑起沟通的桥梁,为我们人类营造一个和平的生存环境。 • (存在的问题:从“为什么”和“怎么样”两个不同的维度设置分论点;还需注意句式的齐整。)
3、请你以“珍惜时间”为题,各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角度分别设置三个分论点。3、请你以“珍惜时间”为题,各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角度分别设置三个分论点。 • ①“是什么” • ②“为什么” • ③“怎么样”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 “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它一定也有值得喝彩的地方。” • ——克雷尔特 • 意大利著名的雕刻家兼画家米开朗其罗曾完成了一件旷世杰作“大卫像”。但是据说雕刻大卫像所用的这块大理石,曾被多位雕刻家批评得一无是处,有些人认为这块大理石采凿得不好,有些人嫌它的纹路不够美,用它绝对雕不出好的艺术品,总之它被批评为一块不受人赏识的普通石头。 • 但是,当米开朗其罗以独特的眼光,和这块人人都认为无用的大理石相遇后,它就成为举世瞩目的“大卫像”了。 • 周围一些不起眼的人、事、物,或许都隐藏着不同凡响的智慧。让我们成为别人的米开朗其罗,使一些平凡的事物,因我而截然不同。 • 赏识是什么?赏识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予以重视或赞扬。请以“学会赏识”为题,任选一种提炼分论点的方法,列出作文的提纲,写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示例一: • 赏识,显示的是一种不落俗套的睿智; • 赏识,昭示的是一种恢宏博大的气概; • 赏识,成就的是一种万古流芳的英名 ——从“是什么”的角度,运用阐述内涵的方法提炼分论点。
示例二: • 赏识超出你的人,因为他提高你的目标。 • 赏识反对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你的智慧。 • 赏识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你的双腿。 ——从“为什么”的角度,运用分析理由的方法来提炼分论点。
示例三: • 赏识,需要一双能发现不凡的慧眼; • 赏识,需要一种虚怀若谷的胸襟; • 赏识,需要一颗真挚诚恳的心。 ——从“怎么样”的角度,运用探寻方法来提炼分论点。
示例四: • 赏识导致“发现”, • 赏识导致“超越”, • 赏识导致“成功”, • 赏识导致“和谐”。 ——运用“递进法”来提炼分论点。
课堂小结: 提炼分论点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是从中心论点的“是什么”方面阐释内涵,从“为什么”方面分析理由,从“怎么办”方面探寻方法,从正反方面运用对比等。为了方便起见,将它们分开讲述。只要我们在使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掌握好围绕中心论点,提炼分论点的原则,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佳作欣赏 时间的厚度 (2006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 •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虎啸深山,驼走大漠,这些雄浑开阔的场景让人陶醉;帝王将相,功过是非,钟鸣鼎食,琼楼玉宇,这些光芒四射的字眼让人目眩。但山河依旧,昔人已去,他们都已被时间涤荡得无影无踪。面对这,我们不要感喟人生易逝,岁月难留,我们要把握时间,增加时间的厚度,让自己的人生厚重有分量。
上天赐给我们的时间是多少?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只要珍惜时间,让每一天过得有意义,勇于挑战,不畏挫折,以此来增加属于自己的时间的厚度,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不会是过眼云烟,我们将会抒写出人生的传奇! • 简评: • 此文标题新颖,有内涵,行文中多处点题,紧扣中心。作者在第一段就点明中心论点,然从“怎么办”的角度提炼出并列的三个分论点,结尾再次点明主旨,结构严谨。是一篇典型的并列式结构议论文。
佳作欣赏(二) 《谈遗憾》 • 见“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发展性评价的构建与运用”课题组实验教材《高中议论文写作教程》P161页, • 作者:2011年江苏省高考常州市文科状元(省文科第二名)周舒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