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飞向太空的未来

火箭. 飞向太空的未来. 目录. 2 、火箭制作者. 1 、火箭的历史. 3 、火箭的种类. 4 、火箭的图片. 5 、火箭的视频. 6 、火箭的事故. 火箭的历史. 明代的火箭虽然种类繁多,但发展主 要体现在火箭样式的更新上,有关火箭 的尺寸、规格、装药剂量、发射距离方面 却少有讨论。而在火箭的稳定方面,仍然是传统 的箭杆加羽毛方式,精度不能得到显著的提高,这就使 火箭的尺寸和射程难以提高。进入清代火箭虽然也有一

Download Presentation

飞向太空的未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火箭 飞向太空的未来

  2. 目录 2、火箭制作者 1、火箭的历史 3、火箭的种类 4、火箭的图片 5、火箭的视频 6、火箭的事故

  3. 火箭的历史 明代的火箭虽然种类繁多,但发展主 要体现在火箭样式的更新上,有关火箭 的尺寸、规格、装药剂量、发射距离方面 却少有讨论。而在火箭的稳定方面,仍然是传统 的箭杆加羽毛方式,精度不能得到显著的提高,这就使 火箭的尺寸和射程难以提高。进入清代火箭虽然也有一 定的发展,但其发展基本停留在原地。一方面看这是因为 长时间的和平以及封建君主所推行的封闭政策所影响,但 从技术的发展来看主要还是缺少相应科学知识的指导。纵观中国古代火箭技术的发展过程,所走的基本是经验式的道路,没有对火药的燃烧机理,火箭的推进原理,箭羽的稳定原理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仍局限于用阴阳五行说来解释爆炸原理,这就使得火箭技术的较 大改进难以出现。 目录 1、 2、 3、 4、 5、

  4. 火箭的历史 而火箭技术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后, 又逐渐传入欧洲,意、法、德、波兰、英、 俄等国都先后掌握了火箭技术。尤其出于战争 的需要,这些国家在使用火箭的过程中,深入研 究火药配比,火箭形状、大小及稳定装置和火箭材料, 在这些方面进行了重大改进。很快欧洲的火箭在重量、射程和 精度等方面就超过了中国火箭。公元18世纪初(大约清康熙~雍 正年间),波兰就已生产出了重达22.7千克甚至54.4千克的大型火箭,德国也试验了多种带导向杆的重45.4千克的火箭。但有趣的 是正如火箭没有在他的故乡中国得到巨大发展一样,对欧洲近代 火箭技术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不是欧洲那些较早使用火箭武器的国家,而是英国。这里不能不提的就是威廉姆·康格里夫(William Congreve)研制的火箭,而实际上“康格里夫火箭”并不是欧洲大陆火箭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很少受到其影响,主要 借鉴的却是印度的火箭技术。 目录 1、 2、 3、 4、 5、

  5. 火箭的历史 威廉·康格里夫(William Congreve 1772 ~1828)英国人康格里夫1793年毕业于剑桥 大学,是学文科的,由于其父经管英国皇家 兵工厂的影响,他对兵工机械怀有浓厚兴趣, 因此后来便弃文习武,进入这家兵工厂,并且开始在 英国士兵从印度带回的火箭资料的基础上,研究改进火箭的速 度和射程。经过几年的探索,1805年,康格里夫采用新型火药 制造出了一种实用的火箭,重14.5千克,箭长1.06米,直径0.1 米,并且装了一根4.6米长的平衡杆,射程可达1800米。这种火 箭在英国击败拿破仑军队的战争中建立了卓著的战功。由于康格里夫在火箭方面做出的贡献,英国政府于1814年授予他爵位荣誉,并在1817年被选为议会议员。然而,康格里夫火箭还未能解决制导和控制问题,精度较差。1844年,英国的威廉·霍尔发明了一种自旋稳定器,并用来对康格里夫火箭进行改进。虽然与现代火箭相比,所有的这些火箭都十分简陋,应用也不广泛, 但它们的出现却为现代火箭的诞生奏响 了序曲。 目录 1、 2、 3、 4、 5、

  6. 火箭的历史 康格里夫研制的火箭在射程、精度及 稳定方式上都作了改进,其性能已经近 乎达到了火药火箭的极限。由于其巨大的 杀伤力,使各国纷纷开始重视火箭的研究和使 用。此后,战争火箭的另一项重大进步就是稳定性的 提高。19世纪中叶英国的发明家威廉姆·黑尔在火箭的尾 部装上3只倾斜的稳定螺旋板,当火箭发射时由于空气动 力的作用使火箭自身旋转从而达到稳定。到第二次世界大 战为止,火药火箭的发展已臻于完善。它的基本结构是由 装有火药的火箭筒,中间装有发射药作为推进剂,头部装 有高爆炸药和引信,尾部为喷口,另外采用尾部稳定翼起 稳定作用,在发射装置上采用发射架或发射筒。比较著名 的就是苏联的火箭炮——卡秋莎。 目录 1、 2、 3、 4、 5、

  7. 火箭的历史 火药火箭:其工作原理和固体燃料火箭是 一样的,以火药燃烧产生的推力。早在唐代 初年(约在7世纪)火药就出现了,南宋时代火 药用来制造烟火。大约在13世纪制成火箭。我国 古代制造的火箭和起花所用的是黑色火药。 火药火箭是第一种实用的反作用推进装置,虽然有许多 局限证明它不是理想的太空运载工具,但它的基本原理却完全 适用于航天运载工具的需要,这样运用火箭作为宇宙航行基本 运载工具的想法在先驱者脑中逐步酝酿。后来液体燃料火箭出现,进一步为航天推进器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也让航天先 驱者看到了使用火箭来完成航天运载的曙光。经过不断的研究和 早期试验,火箭作为太空飞行的推进装置逐渐得到证实,最终为 人类通向太空架起了桥梁。 目录 1、 2、 3、 4、 5、

  8. 火箭制作者 万户——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人火箭是现代 发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运载工具,是我们祖先 首先发明的。起初,只是用于过年过节放烟火时使 用,到13世纪,人们把火箭用作战争武器,以后传 入欧洲。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是聪明的中 国人——明朝的万户。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 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风筝的力量飞起。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目前,只有火箭才能把人送上太空。以此为标准,最早的载人航天应是约600年前的万户飞天。西方学者考证,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 万户考虑到加上风筝的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 这是很少有人能想到的 为纪念万户,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这位古代的中国人命名。 目录 1、 2、 3、 4、 5、

  9. 火箭制作者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将月球表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有人说,中国人的“载人飞船研究”,其实从600多年前便开始了。而在人类第一个宇航员加加林上天41年之后,这一伟大的进程,终于回到了人类登天的“祖国”——中国。“神舟”号,是为了完成万户没有实现的古老梦想,也是为了圆一次中华飞天梦。 据《文明》杂志介绍,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Herbert·S·Zim)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Rockets and Jets)一书中提到,“约当14世纪之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 基姆在书中并没有提到“万户飞天”一事的来源。国内清华大学教授刘仙洲首先将其翻译为中文,后来“万户飞天”的故事以各种形式被广泛引用。在前苏联、德国、英国等国的火箭专家的一些著作中,也提到了这件事。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目录 1、 2、 3、 4、 5、

  10. 火箭制作者   谣言终结者的“飞天试验”   根据传说记载,早在16世纪,万户便开始尝试用民间自制的烟花来产生动力,从而推动他飞往太空。   捆绑着47支烟花的座椅便成了万户的第一架也是最后一架“飞行器”。在发射当天,万户穿戴整齐,坐上座椅。随从他的47位仆人同时点燃了烟花。随着一阵剧烈的爆炸,当硝烟散尽后,万户和他的“飞行器”早已灰飞烟灭。   著名的探索频道节目“谣言终结者”历来以尝试各种疯狂实验而闻名。   节目制作人员曾经复制了万户的飞行座椅来进行发射实验。当烟花引燃后,座椅还未离开发射台便已爆炸,捆在座椅上的仿真人体模型被烧的惨不忍睹。他们也尝试用新型的火箭推进器来代替古老的烟花进行实验,但是很难让座椅离开地面甚至一公分。实验证明,利用捆绑在座椅上的小型火箭推进器是根本无法产生足够的推力来使座椅升空的,更不用说达到第一宇宙速度了。 目录 1、 2、 3、 4、 5、

  11. 火箭制作者   杰出科学家、中国“两弹一星”奠基人钱学森(1911. 12.11—),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浙 江杭州人,生于上海,汉族,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博士学位,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 导弹之王”,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1934年毕 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4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 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学习。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 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并从事火箭研究。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因此钱学森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 目录 1、 2、 3、 4、 5、

  12. 火箭制作者 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 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 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因此钱学森受到美国 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 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的不断努力,钱学森冲破种种阻 力回国后,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职;现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钱学森与胡锦涛总书记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钱学森曾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协会主席。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目录 1、 2、 3、 4、 5、

  13. 火箭的种类 燃料類型與特性固態火箭發動機的燃料是直接安裝在火箭的後部,使用的時候利用點火器引發燃料燃燒,產生推力推送火箭。因為固態火箭燃料不需要額外的燃料槽,也不需要輸送或加壓的管線,在構造上固體火箭發動機比液態火箭發動機要簡單許多,重量也比較輕。然而也因為固態火箭發動機的燃料的量與型態是固定的,要隨意藉由調整燃料與氧化劑的量來控制推力非常困難,燃料一但開始作用,若是中斷燃燒的過程,很難重新點燃,因此固態火箭發動機多半使用在推力需求較為固定,一經啟動就不需要停止的設計上面。在設計上需要依靠精確的形狀和燃料顆粒來控制燃燒的速度和產生的推力。近年來固體因為火箭具有低成本和高發射機動性等優點,受到軍事用戶和低軌小衛星發射商的重視,研究漸熱,也有大量控制推力的辦法發明并得到應用。固態火箭發動機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不需要經常維護,燃料雖然也有使用年限,通常需要更換的時間比液態火箭發動機的燃料要長。因此在需要使用的場合,固態火箭發動機的反應和準備時間較短。此外,固態火箭發動機沒有管線或者是加壓設備,對於外界的震盪或者是碰撞的忍耐程度比液態火箭發動機要高。蘇聯在發展機動彈道飛彈系統的時候就發現,以鐵路運輸的方式,車體的震盪對於液態火箭發動機的設備損傷很大,固態火箭就沒有這個問題。 目录 1、 2、 3、 4、 5、

  14. 火箭的种类 燃料類型與特性常見的液態火箭燃料可以概略區分為需要特殊裝置儲存,或者是能夠在火箭燃料箱裡面保存一段時間兩類。需要特殊裝置的燃料像是上述的液態氫和液態氧,它們需要加壓和冷卻設備,在燃燒前保持在液體的狀態下。這一類的液態火箭燃料多半是在發射前才會輸入到火箭的燃料槽當中。另外一類燃料是在一般環境下就是以液態存在,不需要另外的設備維持。早期這一類的燃料的腐蝕性很高,即使可以放在火箭的燃料箱裡面,也無法長年的儲放,因此也是在需要的時候才輸入火箭的燃料箱當中,假如等待時間過長,還是需要將燃料抽出,檢查發動機和燃料槽與相關的管線,必要的時候還可能需要清理或者是更換。而在處理或者是運輸的過程當中,週遭人員都必須穿戴防護衣服,假如與人體直接接觸,很可能會有致命的危險。德國在二次大戰時期使用的Me 163火箭攔截機曾經發生過液態燃料流入駕駛艙,將飛行員溶解的意外。後期的液態燃料轉向於簡化儲存和使用上的手續和措施。這些燃料能夠在火箭燃料槽儲存較長的時間,腐蝕性較低,火箭發射前的準備時間較短,反應較為迅速。不過這種燃料的儲存年限仍是一定的,只是大幅延長。譬如蘇聯在他們第三代的彈道飛彈使用的液態燃料上,能夠在燃料槽當中儲存7年而不必經常抽出檢查。 目录 1、 2、 3、 4、 5、

  15. 火箭的种类 現代火箭 羅伯特‧高達德和第一枚液態火箭現代火箭誕生自羅伯特‧高達德將 超音速de Laval噴嘴裝上液態燃料火箭引擎燃燒室。這種噴嘴將燃燒室中的熱氣體轉成較冷的極超音速噴射氣體,使推進力增加超過兩倍且巨幅地增加了效率;在此之前,早期的火箭因為熱能隨氣體排放被浪費掉了而相當的沒效率。在1920年,高達德出版了《A Method Of Reaching Exreme Altitudes》,這是在齊奧爾科夫斯基之後第一本認真談論使用火箭在太空旅行的著作。這本書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也同時獲得讚賞與嘲笑,特別是在認為火箭理論上可以到達月球的方面。紐約時報的社論甚至指控高達德欺騙世人,認為火箭在太空中不可能運作。在1923年,赫爾曼·奧伯特(1894-1989)在慕尼黑大學拒絕了他的博士論文後,將其一個版本出版成為《飛向行星太空的火箭》(德文:Die Rakete zu den Planetenräumen)在1926年,羅伯特‧高達德於美國麻塞諸塞州奧本鎮發射了世界第一枚液態燃料火箭。在1920年代之間,美國、奧地利、英國、捷克、斯洛伐克、法國、義大利、德國及俄國相繼出現研究火箭的組織。1920年代中期,德國科學家開始實驗能到達高空及長距離的液態推進火箭。一群業餘火箭工程師在1927年組成德國火箭學會(德文:VfR),而在1931年發射了一枚液態推進火箭(使用氧氣及汽油) 目录 1、 2、 3、 4、 5、

  16. 火箭的种类 從1931年自1937年為止,最大規模的火箭引擎設計發生在列寧格勒的氣體動力實驗室。在充足的資金與良好的人員經營下,超過100枚實驗性火箭在Valentin Glushko的領導下被製造出來。這項工程包括了再生冷卻、自燃點火以及包括旋轉及雙推進混合設計(swirling and bi-propellant mixing injectors)的噴油器。然而,這項工程卻由於1938年史達林大清洗使Glushko被逮捕而遭到縮減。同時間奧地利教授Eugen Sänger也進行了相似但較小規模的工作。在1932年,德國國防軍(1935年後改稱德國防衛軍)開始對火箭技術感興趣。由於凡爾賽條約火炮禁令限制德國取得長程武器,當德國防衛軍看到了使用火箭做為長程火炮的可能性後,一開始資助了德國火箭學會,但發現他們的目標純粹只限於科學後,便創建了屬於防衛軍所有、以赫爾曼·奧伯特為領導的研究團隊。在軍隊領導人的命令下,當時有強烈抱負理想的年輕火箭科學家馮‧布朗與兩位前火箭學會的成員加入了軍隊,發展納粹德國用於二次大戰長程武器,尤其是後來声名大躁的V2火箭(一開始稱為A4)的前身A系列火箭。1943開始,V2火箭開始製造。V2火箭擁有350公里的作戰距離以及搭載1000公斤阿瑪圖炸藥彈頭。此載具與大部份現代火箭只有極少數不同,有渦輪幫浦、慣性導引裝置及其它許多特性。雖然它們無法被攔截,但它們的導引系統設計及單傳統彈頭意味了V2火箭無法準確地描準軍事目標。數以千計的V2火箭射向盟軍國,其中大部份是英國,以及比利時與法國,在發射作戰結束前,共有2,754人在英國因而死亡,還有6,523人受傷。雖然V2火箭並沒有明顯地影響戰爭的發展,但它展示了導引火箭作為武器的潛力。 當時, 英國倫敦受到攻擊,人心惶惶. 英國政府馬上派人研究.發現火箭攻擊的分布為 泊松分佈(Poisson Distribution),也就是機率分佈(random distribution). 目录 1、 2、 3、 4、 5、

  17. 火箭的种类 二戰結束時,俄國、英國及美國軍事及科學人員競相從佩內明德的德國火箭計劃獲取火箭技術及訓練有素的人員。俄國與英國獲得了一些成果,但美國卻從中獲益最多。美國獲得了大批德國火箭科學家(其中大部份為納粹黨員,包括馮‧布朗在內),將他們帶回美國做為迴紋針行動中一部份成員。原本設計來攻擊於英國的相同火箭被這群科學家們用做發展新技術的載具。V2火箭演變成美國紅石火箭(Redstone rocket),用於早期太空任務。戰後,火箭被用做研究高海拔環境,無線電遙測溫度及氣壓、偵測宇宙射線及其它研究。這些研究在馮‧布朗及其它人之下持續進行。另外一方面,蘇聯的火箭研究在科羅廖夫的領導下進行中。從來自德國技術人員的協助,V2火箭被複製及改進成為R-1、R-2及R-5飛彈。原德國的設計在1940晚期被放棄,而這些德國工作人員被遣送回國。由Glushko建造的新系列引擎及基於Aleksei Isaev的發明形成了最初的洲際飛彈R-7。R-7發射了第一顆衛星、第一個太空人及第一個月球探測器及行星際探測器,直到今天還在使用。這些事件吸引了高層政治人物的注意力,投注更多經費於研究中。當大眾了解到火箭變成核子武器的發射平台,而搭載這些武器的火箭載具基本上在發射後就無法防禦後,火箭以洲際飛彈的形式在軍事上變得極端重要。由於冷戰,1960年代形成了火箭科技極速發展的時代,包括蘇聯(東方號、聯合號、質子號)及美國(X-20飛行器、雙子星號),以及其他國家的研究如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等。最終導致了60年代末期的土星5號載人登陸月球,使紐約時報收回以前認為太空任務不可能成功的社論。 目录 1、 2、 3、 4、 5、

  18. 火箭的图片 目录 2、 3、 5、 1、 4、

  19. 火箭的图片 目录 2、 3、 5、 1、 4、

  20. 火箭的图片 目录 2、 3、 5、 1、 4、

  21. 火箭的图片 目录 2、 3、 5、 1、 4、

  22. 火箭的图片 目录 2、 3、 5、 1、 4、

  23. 视频1 视频2 目录

  24. 视频1 视频2 目录

  25. 目录 1、 2、

  26. 目录 1、 2、

  27. 目录 综合与拓展 去博物馆了! 中国航空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北京昌平大汤山脚下,占地面积1000多亩。

  28. 目录 综合与拓展 去博物馆的感想 中国航空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北京昌平大汤山脚下,占地面积1000多亩。它是中国第一座对外开放的大型航空博物馆,航空博物馆是一处以飞机文物为主体的亚洲最大、世界屈指可数的航空珍品荟萃地。筹建工作始于1986年10月,经过三年时间的采集装修,于1989年11月11日正式向社会开放。目前已收存100多种型号200多架飞机,还有地空导弹、高炮、防空雷达、航空炸弹、航空照相机等700多件武器装备样品。其中,很多系国家珍贵文物、世界航空珍品,中国航空博物馆已丰富的实物、翔实的史料,相人们展示新中国航空事业蓬勃发展和人民空军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向人们讲述中华民族航空史上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走进航空博物馆,那高达十余米的馆标就让你为之一振:乳白色的支柱斜托着一架通体洁白、正在紧急上升的单座轻型歼击机,基座的正面刻着杨尚昆同志题写的四个大字-志在蓝天。博物馆广场中央,有一座“天魂”碑,它是用从泰山采集的一块完整的黑色花岗岩制成,碑文为:纪念为中华民族航空航天事业献身的先人、同仁和朋友。是的,正是由于那些为中华民族航天事业以及为世界航空发展献身的能人志士,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29. 目录 综合与拓展 去其他博物馆的人怎么想? 山洞展厅的展品从中国古代的航空发明与发现到当代使用的高空高速歼击机,从近代引进国外的航空器到国产的各种类型飞机,依照历史的时序陈列于大型展厅两侧,构成了航空历史长河的壮丽景观。现任空军司令员王海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所驾战鹰——米格-15比斯,就停放在这里。展厅右侧还展出自己复制的中国航空史上著名的飞机——冯如二号、乐士文一号和列宁号。另有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捷克等国制造的多种型号飞机。其中,日本制造的99式高级教练机,苏联制造的波-2、拉-9、拉-11、图-2、雅克-12,美国制造的P-51、L-5等飞机均为世界航空珍品,具有极高的文物收藏和观赏价值。展厅左侧是新中国生产的飞机系列,从自行制造的第一架初教机、第一架歼击机,到具有独特设计格局的轻型歼击机歼-12,完整地记载着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发展和人民空军的发展历史。展厅的后部还展出雷达、导弹、高炮等其他武器装备。珍宝馆里分三个展室。第一展室展出了航空博物馆自己制作的各型遥控飞机模型和象真飞机模型;第二展室展出的是外国政府首脑赠送给中国党和政府领导人的珍贵礼物;第三展室展出的是外国军事代表团、航空界朋友以及其他友好人士赠送给人民空军的精美军徽、部队徽等礼品。除此之外馆内还设有“发动机系列展”、“珍品展”、“航空照相设备展”、“救生防护装备展”、“毛主席座机展”等陈列。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