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09 Views
第二章 新闻传播.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闻传播的三阶段;新闻倾向性的含义和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表现;新闻价值的含义和要素;新闻敏感的含义和特点。 二、学习重点 1 、新闻的倾向性; 2 、新闻价值的含义与要素; 3 、新闻敏感的含义和特点。 三、学习难点 新闻倾向性和客观性. 2 . 1 新闻传播的社会流程. 新闻事实. 新闻传媒. 新闻受众. 2 . 1 . 1 新闻传播的三要素. 选择事实. 事实转换. 信息接受. 2 . 1 . 2 新闻传播的三阶段. 2 . 1 . 3 新闻传播效果反馈.
E N D
第二章 新闻传播 •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闻传播的三阶段;新闻倾向性的含义和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表现;新闻价值的含义和要素;新闻敏感的含义和特点。 • 二、学习重点 1、新闻的倾向性; 2、新闻价值的含义与要素; 3、新闻敏感的含义和特点。 • 三、学习难点 新闻倾向性和客观性
2.1 新闻传播的社会流程 新闻事实 新闻传媒 新闻受众 2.1.1 新闻传播的三要素
选择事实 事实转换 信息接受 2.1.2 新闻传播的三阶段
2.1.3 新闻传播效果反馈 新 闻 接 受 者 事 实 新 闻 报 道 者 选择、制作 传播 新闻
2.2 新闻的倾向性 2.2.1 新闻倾向性的含义与内涵 • 所谓新闻的倾向性,就是指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 • 这种倾向性从下面两方面来理解: • 一、从报道者(记者)个人来说,新闻是事实通过报道者的头脑所作出的反映。带头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对客观事物进行选择。 • 二、从新闻事业来说,新闻事业受所性阶级、政党或社会集团制约,必然带有倾向性。
2.2.2 新闻倾向性的表现形式 • 在新闻实务中,新闻的倾向性是通过选择事实和编写制作新闻体现出来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环节 选择事实 描述事实
2.2.3 新闻倾向性与客观性 • 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 对事实的选择要符合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 新闻客观性 客观性是倾向性的基础,客观性决定倾向性,制约倾向性。任何新闻,只能从客观事实出发表明倾向,只能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来表示意见,表明观点与主张,不能脱离事实的性质和含义随心所欲地发表议论。不论什么倾向,都应当是事实本身意义的传述和阐发。 新闻倾向性受客观性的制约
2.2.3 新闻倾向性与客观性 新华社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 桑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 恢复行使主权。 例: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主权报道 香港《大公报》:1997年7月1日0时0分0秒,在香 港会议展览中心专为中英政权交接仪式新建的大会 堂里,英国的米字旗于6月30日午夜24时最后时刻 落下之后,中国的五星红旗和特区旗升起到杆顶飘 扬。压在中国肩头156年的奇耻大辱,此刻,在整 个世界的注目之下得以洗雪,香港终于重回祖国的 怀抱。
2.2.3 新闻倾向性与客观性 例: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主权报道 路透社 6月30日午夜时分,当查尔斯王储将 香港归还中国时,英国结束了一度强大的大英 帝国历史。 美联社 随着午夜国旗的交换,焦虑不安和兴奋的 香港今天摆脱了156年的殖民时代,并开始了在欢欣 鼓舞的共产党中国主权下捉摸不定的新时代。 显然,新华社和大公报的报道洋溢 着民族自豪感和由衷的喜悦之情; 而路透社和美联社则透露出无奈和不甘。
2.3 新闻价值 • 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2.3.1 新闻价值的含义
2.3.2 新闻价值要素 时新性 指事实在时间上是新近发生的,在内容上是人们所未知的新鲜事。事情发生的时间越近,新闻价值越高;内容越新,新闻价值也越高。 指事实具有的为多数人所关心的社 会意义,意义越大新闻价值越高。 重要性 显著性 指事实所涉及的人物、地点等因素为众人所瞩目,因而也就格外引起人们的关注。
接近性 指事实在地理、心理、职业、年龄、性 别、兴趣等方面与受众接近。越接近, 则新闻价值越大。 指事实因为新奇,为人们所未料及;或 富有戏剧性,情节曲折跌宕;或极具人 情味,能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因而这 类事实对受众具有特别的吸引力。 趣味性 人情味 特别说明的是,上述五个要素中,时新性是不变要素, 即每条新闻都必须具备。另四个要素可多可少,但所具 备的要素越多,新闻的叠加信息量也就越大,新闻价值 也就越高。
2.3.3 新闻价值的客观性和综合性 (1)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特殊素质,它是客观的,不以传播者的主观需要而增减。 这里的客观,一是指事实本身确实包含有这些素质;二是指它能否成为新闻并为受众所关注是由受众,而不是由传播者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 (2)新闻价值是一种预测。 新闻价值要通过传播才能得以证实。衡量新闻价值的客观标准,是受众对新闻的选择和实践对新闻的检验。 (3)新闻价值是一个综合的标准。
2.4 新闻敏感 2.4.1 新闻敏感的含义 指新闻工作者发现和判断有价值 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
2.4.2 新闻敏感的主要特点 • (1)快捷 即能十分迅速地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 • (2)准确 即能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判断和选择出有传播价值的变化,既不因一般人的熟视无睹、司空见惯而忽略事物变化的真正意义,也不因某些人的过分好奇而表现出“过敏”反应,把普通事实当做新闻事实。 • (3)灵活 即不拘泥于某种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思路,能够随时根据所观察到的事物变化调整思路,打破定见,从事物细微的“风吹草动”中敏脱地推断出事物潜在的重大变化。
2.4.3 新闻敏感的判断标准 • (1)看某个事件是否能引起受众的兴趣; • (2)看同一新闻事件的许多事实重要程度的大小; • (3)某些看来无关紧要的线索,是否可能导致发现重大新闻; • (4)在已发表的新闻中,有哪些同记者已收集到手的情况有关,从而发现更重要的新闻。
2.4.4 新闻敏感在实践中的作用 • (1)发现新闻线索需要有新闻敏感; • (2)从众多新闻事实中发现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需要有新闻敏感; • (3)预测新闻事件的发生需要有新闻敏感。
2.5 事实和受众在传播中的作用 • (1)新闻传播模式 ①单向传播:指信息传递方向仅仅是从传播者(新闻机构)传向受众。 ②双向传播:指信息传递方向既有传播者传向受众,也有受众传向传播者。其中受众向传播者的信息传递,称之为信息反馈。 • (2)新闻传播途径 新闻事实,可以通过三条途径传到受众:一是通过新闻机构——即通过大众传播工具;二是听别人告诉——即通过群体传播和亲身传播;三是自己亲自经历或亲眼目睹。 2.5.1 新闻传播模式与途径
2.5.2 新闻传播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传者与事实 传者又称传播者,指传播过程中新闻 信息的发送者。他们是新闻传播活动 的主体,他们在使事实成为新闻上起 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传者与受众是互相依存 的。也就是说,它们互为存在的前提。没有 传者,也就没有受众;没有受众,传者也就 不可能存在。它们之间任何一方失掉另一 方,都必然导致自身的丧失。不过,这种相 互依存性,只能静态地确立它们的存在位 置,还不能完全解释它们在新闻传播的动态 活动中,相互之间的关系。 传者与受众
2.5.3 新闻传播的制约因素 事实对传播者的制约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客观存在的事实制约着传播者报道 的真实性; 事实本身的逻辑性制约着传播者对事实的解 释;重大事实具有传播的必然性,决定了它非传播不可。 • 新闻机构必须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受众化潜在的新闻为现实形式的新闻:客观的传播效果取决于受众的接受程度受众对于新闻信息有选择权。受众对于新闻的内容和形式有评议权,发言权。 受众对传播者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