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第五章 重要性

第五章 重要性. 4 学时. 第一节 重要性的概念. 一、重要性的定义 二、重要性原则的一般考虑 三、重要性概念运用的步骤. 一、重要性的概念. 重要性的概念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 重要性水平的本意是对谁而言? 实际由谁来决定?. 二、重要性原则的一般考虑. 重要性的错报包含漏报。 财务报表中的错报包括金额错报和披露错报。 重要性包括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五章 重要性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重要性 4学时 《审计学》武汉理工大学2009

  2. 第一节 重要性的概念 一、重要性的定义 二、重要性原则的一般考虑 三、重要性概念运用的步骤 《审计学》武汉理工大学2009

  3. 一、重要性的概念 • 重要性的概念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 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 • 重要性水平的本意是对谁而言? • 实际由谁来决定? 《审计学》武汉理工大学2009

  4. 二、重要性原则的一般考虑 • 重要性的错报包含漏报。 • 财务报表中的错报包括金额错报和披露错报。 • 重要性包括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 • 重要性是由注册会计师站在会计报表使用人的角度,依据专业判断做出的推定。诉讼中由法律裁定。 • 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 重要性的评估依赖职业判断。 《审计学》武汉理工大学2009

  5. 步骤1:进行重要性的初步判断 计划测试的 工作量 步骤2:将重要性的初步判断分配至各个账户 步骤3:估计每个账户的总体错报 步骤4:估计所有错报汇总数 评价测试结果 步骤5:将所有账户的错报汇总数与初步的(或经修正的)重要性判断进行比较 图5-1 三、重要性概念运用的步骤 《审计学》武汉理工大学2009

  6. 不同阶段对重要性水平的考虑 • 计划阶段的重要性水平 目的: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决定收集的审计证据的数量 • 评价结果阶段 目的:确定审计意见类型 如果错报仍然超过了重要性水平则依据错报大小,发表保留或否定意见。 《审计学》武汉理工大学2009

  7. 第二节 重要性的初步判断 一、财务报表的重要性 二、认定层次的重要性 《审计学》武汉理工大学2009

  8. 一、财务报表的重要性 • 如果财务报表里所包含的错误或舞弊,不论是单项考虑或是综合考虑其影响都很重要,致使报表无法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公允表达,那么就称该财务报表存在重要的错报。 • 导致错报的原因主要有: (1)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应用错误; (2)偏离了事实; (3)漏报必要信息等。 《审计学》武汉理工大学2009

  9. 二、认定层次的重要性 • 认定层的重要性水平是指: 某认定在被认为有重要错报之前,可以有的最大错报。认定层的重要性水平也称为“可容忍错报”。 《审计学》武汉理工大学2009

  10. 重要性的两个层次(数量考虑)的作用 • 财务报表层次: 对整个会计报表形成结论 • 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可容忍错报): 收集形成审计结论的证据 《审计学》武汉理工大学2009

  11. 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 判断基础和计算方法 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 • 选取原则:1、净利润接近0时,避开净利润; 2、选择稳定性好的指标; 3、结合企业特点。 • 参考比率:税前净利润:5%--10% 资产总额:0.5—1% 净资产: 1% 营业收入:0.5—1% • 如果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的计算结果不一,选择小者。 • 年报尚未编制完成,参考中报。 《审计学》武汉理工大学2009

  12. 确定财务报表重要性时应考虑的因素 • 1、既要考虑金额大小,又要考虑问题性质的严重性; • 2、考虑审计风险和审计成本,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 3、依据审计委托业务的目的,灵活把握。 《审计学》武汉理工大学2009

  13. 认定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 影响该层次重要性的因素: (1)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性质及错报的可能性; (2)项目受关注的程度; (3)审计成本; • 确定重要性的方法 (1)分配方法 (2)不分配的方法 《审计学》武汉理工大学2009

  14. 分配的方法与不分配的方法 • 分配的方法: 首先计算出报表层重要性水平,然后再分配至各账户,各账户错报加总等于报表层错报。 • 不分配的方法: 根据各账户特点给出错报率,加总后的错报超过了报表层错报一定倍数,管理当局拒绝调整,则在审计意见中反映。 《审计学》武汉理工大学2009

  15. 固定资产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较大变动,错报的可能性小,分配以较少的可容忍误差。固定资产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较大变动,错报的可能性小,分配以较少的可容忍误差。 现金是最容易发生舞弊的资产,属于敏感性项目,且审计成本低,因此分配较少的可容忍误差。 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应收帐款和存货的审计成本高,审计较为复杂,故允许的可容忍误差大。 • 审计人员接受委托对某公司的会计报表审计时,初步判断重要性水平按资产总额的1%计算,为140 万元,并将这一重要性水平按照不同的方法,分配给各账户: 说明哪一种方案更为合理 《审计学》武汉理工大学2009

  16. 第三节 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 一、与初步判断比较 二、估计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 三、评价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的影响 《审计学》武汉理工大学2009

  17. 步骤1:进行重要性的初步判断 计划测试的 工作量 步骤2:将重要性的初步判断分配至各个账户 步骤3:估计每个账户的总体错报 步骤4:估计所有错报汇总数 评价测试结果 步骤5:将所有账户的错报汇总数与初步的(或经修正的)重要性判断进行比较 重要性概念运用的步骤 图5-1 《审计学》武汉理工大学2009

  18. 一、与初步判断比较 • 表5-4显示了图5-1中最后三个步骤的应用过程。 • 以表5-4存货为例。 (1)直接推断错报:31 500= (2)抽样误差为: 15 750 3500 × 450 000 50 000 存货的估计错报 大于可容忍错报 需要进行处理 47 250 《审计学》武汉理工大学2009

  19. 二、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 • 1、已识别的具体错报 (1)对事实的错报 (2)涉及主观决策的错报 (3)前期未更正的错报 • 2、其他错报的最佳估计数(推断) (1)抽样估计 (2)分析程序估计 《审计学》武汉理工大学2009

  20. 三、评价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的影响 • 评估已识别的错报汇总数是否重大, • 两种可能: (1)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 (且其性质不重要) (2)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超过或接近重要性水平接近 超过: 接近: 《审计学》武汉理工大学2009

  21. 本章小结 • 为了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注册会计师应当注重重要性水平的评估与运用。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在评价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谨慎态度对重要性进行合理的考虑。重要性与审计证据这两个概念之间呈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低,所需收集的证据数量就越多。 《审计学》武汉理工大学2009

  22. 谢谢! 《审计学》武汉理工大学2009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