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k likes | 1.68k Views
基本電學.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1 電 的本性 1-2 單位 1-3 能量 1-4 電荷 1-5 電壓 1-6 電流 1-7 電功率 1-8 基本元件及符號認識. 1-1 電的本性. 基本微粒說. 原子結構. 原子結構. 圖 1-1.1 盧瑟福 的小型太陽系. 圖 1-1.2 波爾 的氫原子模型. 原子結構. 原子結構. 原子結構. Q: 矽元素為 ,試求其原子序為, 質量數為,中子數為,質子 數為,電子數為。 A: 原子序 =14= 電子數 = 質子數
E N D
基本電學 • 第一章 基本概念 • 1-1 電的本性 • 1-2 單位 • 1-3 能量 • 1-4 電荷 • 1-5 電壓 • 1-6 電流 • 1-7 電功率 • 1-8 基本元件及符號認識
原子結構 圖1-1.1盧瑟福的小型太陽系 圖1-1.2 波爾的氫原子模型
原子結構 Q:矽元素為 ,試求其原子序為, 質量數為,中子數為,質子 數為,電子數為。 A:原子序=14=電子數= 質子數 質量數=28=質子數+ 中子數 中子數= 質量數質子數=28 14 = 14 (14, 28, 14, 14, 14)
電子軌道的排列 解答 1.K=2,L=8,M=18,N=32,O=50,P=72,Q=98 2.Si:2,8,4,0,14
解答 (1)3 (2)3 (3)3 (4)3 (5)3 (6)5 (7)5 (8)5 (9)5 (10)5 (11)4 (12)4 (13)4 (14)硼, 鎵,鋁 ,鉈 (15) 碳,矽,鍺 (16) 氮,磷,砷,銻,鉍
陽離子與陰離子 圖1-1.7 正離子游離之過程
陽離子與陰離子 圖1-1.7 負離子游離之過程
解答 (1)自由電子 (7)絕緣體 (2)束縛電子 (8)導體 (3)價電子 (9) -1.602×10-19 (4)正、 正(陽) +1.602×10-19 (5)負、負(陰) (10) (6)半導體
單位 表1-2.1 三種基本單位制的單位 表1-2.2 導出單位
國際單位製 表1-2.4 MKSA 國際單位制(SI)的基本量單位
解答 (1)數字,單位 (2)4 (3)長度,質量,時間 (4)公尺(m)、公斤(kg)、秒(s) (5)100,38.98,3.25 (6)12,2.54 (7)107,2.5m (8)安培(A),伏特(V) (9) R,L,C,P (10)凱(°K),莫耳(mole),燭光(cd)
電功率 為電功率(electrical Power, P),其單位與能量之間關係如下列所示:
解答 (1)焦耳,W (7)能量守衡 (2)焦耳,W (8)1.6×10-19 (3)電,化學 (9)3.6×106 (4)化學,電 (10)mgh, (5) 熱,電 (6)電,機械
有一個帶電體含有50 × 1018 個電子,則此帶電體的電量為多少庫侖?
牛頓 西元1684 年英國人牛頓是第一個發表萬有引力,認為所有物體之間,皆有互相吸引之力(F),其方向在物體之間連線上,其大小與物體之間的距離(d)之平方成反比例,而與兩者物體之質量(m1,m2)皆成正比。
卡迪許 西元1753 年英國人卡文迪許利用英國人神父麥凱爾的扭秤,第一個精確驗證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並求得萬有引力係數
吉伯特 由於電荷本身具有力的存在,若電荷固定不動,則屬於靜態,其周圍由於力之存在,產生一靜電場,靜電場的力量一般用射線來表示。西元1600 年英國人吉伯特(William Gilbert, 1540~1603A.D.)之論磁一書中曾提出「力線」之觀念: (1)力線有方向性 (2)力線不斷、不裂、不交叉打結,但可以有起頭與 終止。 (3)力線像有彈性的線,在空中相互排斥又儘量緊 繃。
庫侖 西元1774 年法國人庫侖大膽的引用牛頓的萬有引力,並利用自己發明的扭秤證明,認為兩電荷( Q1,Q 2)之間也有類似的關係,並發表庫侖定律。
庫侖發現帶電體之間會有相互作用,帶同性電荷之間會互相排斥,異性電荷間會有吸引力如圖1-4.1 所示各種靜電場,這種力稱為靜電力,靜電力的大小與電荷間的距離平方( d2)成反比,與兩帶電體的電荷量乘積( Q1 ×Q 2)成正比,而且作用力的方向則在連心線。亦是:
電荷 (a)單一電荷靜電場 ⓑ負電荷 ⓐ正電荷
電荷 (b)同性電荷互相排斥 ⓑ雙負電荷 ⓐ雙正電荷
電荷 (c)異性電荷互相吸引
解答 (1)負,-1.602×10-19,e (2)正, +1.602×10-19 (3) 6.25×1018 (4)牛頓 (5)反,正 (6)卡文迪許 (7) (8)庫倫 (9)正,反 (10)8.84×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