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 likes | 839 Views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 土壤侵蚀分布与强度普查 —— 风力侵蚀. 水利部 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 二 O 一 O 年四月. 提 纲. 1 . 普查对象、范围及工作流程 2 . 基础数据 3 . 野外调查单元确定及数据采集 4 . 风力侵蚀专题信息提取 5 . 风力侵蚀强度判别. 风水交错侵蚀. 风力侵蚀. 水力侵蚀和冻融侵蚀. 1 . 普查对象、范围及工作流程. 普查对象. 全国风力侵蚀和风水交错侵蚀区的水土流失类型、分布、面积和强度 是以风力作为 主导外营力的水土 流失类型. 1 . 普查对象、范围及工作流程. 普查范围.
E N D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 土壤侵蚀分布与强度普查 ——风力侵蚀 水利部 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 二O一O年四月
提 纲 1.普查对象、范围及工作流程 2.基础数据 3.野外调查单元确定及数据采集 4.风力侵蚀专题信息提取 5.风力侵蚀强度判别
风水交错侵蚀 风力侵蚀 水力侵蚀和冻融侵蚀 1.普查对象、范围及工作流程 • 普查对象 全国风力侵蚀和风水交错侵蚀区的水土流失类型、分布、面积和强度 是以风力作为 主导外营力的水土 流失类型
1.普查对象、范围及工作流程 • 普查范围 涉及北京市、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共计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15个县(区、市、旗) 野外调查单元总数4925个,其中:风力侵蚀野外调查单元共2721个,风水交错侵蚀野外调查单元共2204个
1.普查对象、范围及工作流程 • 普查的标准时间 普查时间:2011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 主要任务:(1)填写“风蚀野外调查表”(P503表) (2)“气象数据登记表”(P501表) 该表格数据为1981年1月~2010年12月
1.普查对象、范围及工作流程 • 野外调查单元分布与数量 注意:北京市和黑龙江省仅有风水交错侵蚀野外调查单元
1.普查对象、范围及工作流程 • 野外调查单元分布与数量 注意:吉林省和辽宁省仅有风水交错侵蚀野外调查单元
1.普查对象、范围及工作流程 • 野外调查单元分布与数量 注意:河北省和陕西省仅有风水交错侵蚀野外调查单元
1.普查对象、范围及工作流程 • 野外调查单元分布与数量 注意:山西省共167个野外调查单元,其中风水交错侵蚀野外调查单元164个,风力侵蚀野外调查单元3个
1.普查对象、范围及工作流程 • 野外调查单元分布与数量 注意:宁夏回族自治区共117个野外调查单元,其中风水交错侵蚀野外调查单元116个,风力侵蚀野外调查单元1个
1.普查对象、范围及工作流程 • 野外调查单元分布与数量
1.普查对象、范围及工作流程 • 野外调查单元分布与数量 注意:内蒙古自治区共1710个野外调查单元,其中风水交错侵蚀野外调查单元1002个,风力侵蚀野外调查单元708个
1.普查对象、范围及工作流程 • 野外调查单元分布与数量
1.普查对象、范围及工作流程 • 野外调查单元分布与数量 注意:青海省共308个野外调查单元,其中风水交错侵蚀野外调查单元8个,风力侵蚀野外调查单元300个
1.普查对象、范围及工作流程 • 野外调查单元分布与数量
1.普查对象、范围及工作流程 • 普查指标及表式说明 主要内容:(1)填写“风蚀野外调查表”(P503表) (2)“气象数据登记表”(P501表)
全国水利普查气象数据登记表(P501表 ) 风速和风向记录完全按照国家气象局统一规范登记 注意:气象站风速数据单位是0.1m/s 例如:12m/s风速,气象站数据记录为120 无风时的风速记为0 注意:气象站风向数据共有16个,无风时的风向记为C 缺测:因仪器或人为因素导致没有测得的风速和风向数据, 均记为32766
例如: 120 NE 0 C 风速12m/s 风向北东 风速0m/s 无风 30 32766 32766 32766 风速3m/s 风向缺测 风速缺测 风向缺测
全国水利普查气象数据登记表(P501表 ) 风速和风向记录完全按照国家气象局统一规范拷贝 注意:(1) 对于部分已有逐日4次观测数据,或者逐日24时整点数据电子版的气象站,只进行拷贝,不必填写本表 (2) 拷贝电子版风速和风向数据时,每个气象站都要建立一个用于数据说明的Word文本文件 (3) 电子版文件名使用“县(区、市、旗)级行政区代码-年-月qx”格式命名 例如: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市辖区2010年5月的风速和风向数据,命名为:“650100-2010-05qx”
全国水利普查 风蚀野外调查表 (P503表 ) 翻耕耙平 翻耕未耙平
未翻耕 休闲地 未翻耕
休闲地 无沙丘沙地 有沙丘沙地
沙地无植被 沙地草本植被 沙地灌草植被
沙地乔灌草植被 无山丘草地 有山丘草地
地表无砾石 地表有砾石 有山丘草地
灌草植被 乔灌草植被
北 ② 250m ⑤ ③ 250m 250m ① 250m 一种土地利用类型 ④
北 20m ② ② ⑤ ③ ① 耕地 ④ 20m ② ⑤ ③ ① ③ ⑤ 沙地 ① 草地 ④ ④ 20m
例如,某野外调查单元内,某一类土地利用地块的调查数据如下:例如,某野外调查单元内,某一类土地利用地块的调查数据如下: 郁闭度/植被盖度(%): (150+145+149+158+147)/25=29.96≈30 植被高度(m):4.47+4.53+4.33+4.46+4.55=22.34/25=0.8936 ≈0.89
P503表内的“郁闭度/植被盖度(%)”数据填写为:P503表内的“郁闭度/植被盖度(%)”数据填写为: (150+145+149+158+147)/25=29.96≈30 P503表内的“植被高度(m)”数据填写为: 4.47+4.53+4.33+4.46+4.55=22.34/25=0.8936 ≈0.89 30 0.89 填入数据
无>10cm凸起 无>10cm小坑 地表平整
有>10cm凸起 地表不平整
地表紧实 地表不紧实
2.基础数据 • 遥感数据 • SPOT数据 全国spot数字正射影像,分辨率为2.5m,时相为2007~2009年
2.基础数据 • 遥感数据 • HJ-1-A、B数据 全国每季度30m 地表反射率产品,时相为2009-2010年 质量要求:不同水土流失调查类型区图像的时相一致或相近;图像清晰,地物层次分明,色调均一;图像没有坏行、缺带,没有条带、斑点噪声和耀斑;云层覆盖少的图像(即以晴空图像为优);数据覆盖全国 精度要求:平原区中等反射率地物(10%~50%)的辐射误差≤±10%;地表反射率几何精纠正精度:平原区<1.5个像元,山区<3个像元;分幅接边精度:平原区<2.5个像元,山区<3.5个像素 数据格式与分幅:数据格式为Geotiff; 依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1:250000数据标准,分幅存储; 标注县、乡镇地名及省级公路,按县域分幅成图
2.基础数据 • 遥感数据 • MODIS数据 全国2000至2010年MODIS NDVI和MODIS Landcover数据,空间分辨率1km 质量要求:尽可能实现HJ-1-A、B数据与MODIS数据时间上一致;不同侵蚀类型调查区图像的时相一致或相近;图像没有坏行、缺带;尽量挑选云层覆盖少的图像 数据格式与分幅:数据格式为Geotiff; 依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1:250000数据标准,分幅存储
2.基础数据 • 地形数据 • 电子地形图,包括DLG和DEM两种格式 • 比例尺为1:50000 • 地理要素包括等高线、高程点、河流(水系)、居民点等
2.基础数据 • 土地利用数据 • 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 • 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 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与水利设施用地、其他用地等,与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基本一致
2.基础数据 • 土壤数据 • 土壤数据来源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 • 土壤图比例尺为1:1000000 • 土壤剖面14000个
3. 野外调查单元确定及数据采集 • 术语 • 风蚀野外调查单元:是指面积为1km×1km的抽样单元 • 临界侵蚀风速:是指风力作用于地表,产生土壤风蚀的最小风速 • 风力因子:是指不同等级风速和不同风向对土壤风蚀强度的潜在作用力 • 表土湿度因子:是指土壤表层0-2.5cm深度范围内含水率抗 拒土壤风蚀的潜在能力 • 地表粗糙度:是因植被、微地形和农田耕作技术措施导致的零风速位置的高度,单位cm • 植被盖度:是指在单位面积内植被(包括叶、茎、枝)的垂直投影面积所占百分比,单位%
3. 野外调查单元确定及数据采集 • 野外调查单元布局 • 不在冰川和永久雪地,以及车辆难以通达的沙漠腹地、戈壁、沼泽、湖泊水库和工矿用地内布设抽样单元 • 风力侵蚀和风水交错侵蚀区野外调查单元的布设,是在全国统一的第四级基本抽样单元基础上,平均相距20km布设一个1km×1km的调查单元 • 风力侵蚀区野外调查单元共2721个,风水交错侵蚀区野外调查单元共2204个,共计4925个 • 风力侵蚀和风水交错侵蚀区野外调查单元在北京市3个,黑龙江省191个,吉林省119个,辽宁省61个,河北省132个,内蒙古自治区1710个,山西省167个,陕西省113个,甘肃省487个,宁夏回族自治区117个,青海省308个,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1517个
3. 野外调查单元确定及数据采集 • 野外调查资料准备 • 野外调查单元分布图表 仔细阅读“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土壤侵蚀分布与强度普查野外调查单元1:10000地形图图幅编号”,掌握本县(区、市、旗)行政区内的野外调查单元数量和位置 • 野外调查单元地形图与卫星影像 野外调查单元在1:10000或1:25000或1:50000地形图,将野外调查单元编号标注在对应的地形图左上方空白处 如果在一张1:25000或者1:50000地形图上有2个或2个以上野外调查单元,野外调查单元编号标注的位置如图1,统一使用细记号笔书写
野外调查单元编号 野外调查单元编号 野外调查单元编号 图1 1:25000或1:50000地形图上有2个或2个以上野外调查单元时,在地形图上的编号标注
野外调查单元编号 野外调查单元编号 N ××.×××××° N ××.×××××° E ××.×××××° E ××.×××××° 3. 野外调查单元确定及数据采集 • 野外调查资料准备 • 仅有1:25000或1:50000地形图的县(区、市、旗),通过野外调查单元中心点的经纬度,在1:25000或者1:50000地形图上确定野外调查单元所在位置,并将野外调查单元编号标注在对应的地形图左上方空白处 1:25000地形图 1:10000地形图
野外调查单元 3. 野外调查单元确定及数据采集 • 野外调查资料准备 • 在1:10000或1:25000或1:50000地形图上确定野外调查单元的位置以后,标注野外调查单元边界 • 以野外调查单元为中心,裁切5km×5km的SPOT卫星影像(分辨率2.5m),卫星影像为JPEG格式, 分辨率以水利部统一提供的全国 融合影像为准。在卫星影像上准 确标注野外调查单元边界
3. 野外调查单元确定及数据采集 • 电子文档与纸质资料
A B • 电子文档格式
3. 野外调查单元确定及数据采集 • 纸质资料
3. 野外调查单元确定及数据采集 • 野外调查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