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366 Views
如何幫助特殊情緒障礙學生 ?. 藍挹丰心理師 聯合心理諮商所. 指標一、時間長短. - 過度期行為:只在發展階段中的小部分時間出現 例如:剛進小學時,早上去上學感到焦慮 - 精神障礙:持續發生,佔據孩子清醒時的大部分時間 例如:無論在家裡或學校,總是焦慮不安,持續一個月未見改善 - 症狀持續時間多長,才會被診斷?視障礙類型不同而異 a. 憂鬱症:持續出現兩週 b. 廣泛性焦慮症:六個月. 指標二、障礙程度. 所出現症狀在孩子生活中影響的層面 - 不再做過去有興趣的事情嗎? - 無法完成日常生活中本分的任務嗎?
E N D
如何幫助特殊情緒障礙學生? 藍挹丰心理師 聯合心理諮商所
指標一、時間長短 -過度期行為:只在發展階段中的小部分時間出現 例如:剛進小學時,早上去上學感到焦慮 -精神障礙:持續發生,佔據孩子清醒時的大部分時間 例如:無論在家裡或學校,總是焦慮不安,持續一個月未見改善 -症狀持續時間多長,才會被診斷?視障礙類型不同而異 a.憂鬱症:持續出現兩週 b.廣泛性焦慮症:六個月
指標二、障礙程度 • 所出現症狀在孩子生活中影響的層面 -不再做過去有興趣的事情嗎? -無法完成日常生活中本分的任務嗎? -無法有效扮演家中或學校中的角色嗎? *雖然「障礙程度」是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但通常必須由家長、老師或醫師觀察發掘 -焦慮症:擔憂型氣質?焦慮? -能力及應付事件的技巧之個別差異
指標三、困擾程度 行為問題持續出現,在某些層面困擾著他,阻礙其在學校或家庭中的表現,以及同儕相處,就值得注意 • 同儕的回饋? • 家長的回饋?
兒童常見精神疾病 • 過動注意力不足症候群 (ADHD) • 廣泛性焦慮或憂鬱(Anxiety & Depression) • 品行疾患(Conduct Disorder) • 選擇性不語症(Selective Mutism)
ADHD • 缺乏注意力: 粗心犯錯,發呆,被問沒聽到,不守規矩,不擅計劃,討厭要耐心的事, 常丟東西, 懶得作日常工作,易分心 過動性: 坐不住一直動,抖腳,跑來跑去,靜不下來,愛講話. 衝動性: 插隊,搶話, 搗蛋,打斷別人.. • 常因入學才重視.但學習不順,智力水準較低,喪失自信, 衝動易變施暴 • 年紀還很小時症狀即出現(7歲之前)
Anxiety and Depression • 症狀與成人不盡相同, 心情低落及自責不明顯; 沒活力,容易疲累, 不愛說話,失去注意力,懶得動,頭痛,腹痛,想吐,想睡或睡不好(身心症狀) • 多半來自家庭/朋友關係,及功課等問題. • 支持性治療及環境調整很重要,配合藥物
Conduct Disorder • 一種重複而持續的行為模式,侵害他人基本權益,或違反與其年齡相稱的主要社會標準或規範.這些行為包括1.攻擊他人及動物 2.破壞財產 3.詐欺或偷竊 4.嚴重違反規範 • 患者通常缺乏同理心,低自尊,對挫折忍受度低,易怒,行事魯莽,容易使用非法藥物. • 通常在兒童期晚期,或青春期初期初發.部分患者進入成人期後演變為反社會人格疾患. • 易合併憂鬱症,焦慮症,物質關聯疾患.
Selective Mutism • 持續地在特定社會情境下不說話 ,在其他情境下則正常, 持續至少一個月,造成教育或職業或社會溝通的障礙,非因其他生理或精神疾病造成 • 每10000名兒童中有3-8人 • 多於4-8歲間發生 • 一半以上在5-10年內改善 • 有三分之一可能發展出其他精神疾患,尤其是焦慮或憂鬱疾患 • 常見合併有分離焦慮、拒學、反抗行為 • 被認為是社交畏懼症的一種
介入及處理 • 從孩子最急迫、最需要處理的部份開始 • 從問題中選出目前對生活及學業影響最大的、最容易下手改善的部份開始 • 制定短期、中期、長期目標(參考李月娥教授資料)
短期目標 • 著重在治療,即針對最緊急、最嚴重的問題,提供如環境改變、藥物控制等方式,以其得到行為的立即改善效果 • 舉例說明
中期目標 • 以訓練為主,規劃增加學生正向行為,減少對外力的依賴。 • 由資源班老師進行專注力、社交技巧及自我控制訓練
長期目標 • 以成長策略為主,提供預防性與成長性的介入 • 心理治療
制訂目標需要考慮哪些部份? • 哪些治療可行? • 誰能提供治療? • 哪個治療最有效?有無副作用? • 父母在家能做什麼? • 老師在效能做什麼?
心理輔導與治療 • 輔導與治療的深度有差異 • 老師的角色 • 心理師的角色 • 醫師的角色 • 共同的特性:以晤談、遊戲、藝術、家族、團體治療,協助孩子認清自己的問題,及了解問題為何發生。
針對ADHD孩童的輔導原則 • 增加結構化,提供一致性 • One step at one time! • 提供安全的環境 • 利用「隔離」技術而非處罰,幫助孩子重新掌控自己 • 確保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及適當的營養: ADHD的孩子因經常躁動不安,比其他孩子需要更多睡眠
針對ADHD孩童的輔導原則(Contnu.) • 行為治療 • 增加結構性,提供外在的規律與組織 • 減少分心的因子 • 改善組織能力 • 當跟孩子講話時,確定他在聽 • 反覆練習 • 配合孩子能專注的時間長度,來分配任務 • 藥物:興奮劑 • 教育:需依孩子需要安排
針對焦慮憂鬱孩童的輔導原則 • 接納:你並不奇怪 • 陪伴:你並不孤單 • 傾聽:有人願意聽你說話 • 澄清:有些事情,可以這樣想。。。 • 注意事項:若有自傷自殺傾向,立即通報就醫,不可讓孩童單獨在家或在學校落單。
品行疾患學童輔導原則 • 態度堅定一致 • 改變環境 • 親師溝通 • 以教導代替指責,觀察學生問題行為發生的前兆。 • 運用適度的獎懲方式
選擇性不語症的孩子輔導原則 • 心理層面 • 教導孩子更正面的反應方式 • 切斷焦慮與說話間的連結:利用放鬆技術 • 遊戲治療 • 說服孩子其擔心的不合理性 • 藥物治療 • 抗憂鬱劑(SSRI)及抗焦慮劑
行為治療 • 優點;無須持續服用藥物,若有成效可長期控制症狀。 • 理論基礎:透過意識的操作和改變行為增強的型態(獎賞正面行為與忽視負面行為),選擇性學習行為 如:焦慮症的學童,如果他向父母揮手再見時不哭,就給予特別獎勵;若哭泣或乞求父母劉在身邊,並採取忽略 • 為避免過度刺激兒童,應以和緩的步驟與方式來進行,尤其對於ADHD 兒童,宜更有耐性。
認知行為治療 • 合併改善行為和不健康思考(認知)型態的技巧的療法 • 對憂鬱症或焦慮症非常有用 • 負面觀點和行為被增強,正面觀點和行為被忽視 • 協助兒童了解其負面思考及其破壞力,進而以更正確或具建設性之思考方式,取代負面的思考
綜合討論 Q an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