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 likes | 728 Views
人的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武升.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 把 “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 作为 2020 年的战略目标。这是非常正确和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和实现教育现代化,涉及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这就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 “ 人力资源强国 ” 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基本标志,是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条件。. 一、人的现代化的 战略意义. ( 一 ) 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标志
E N D
人的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武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把“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作为2020年的战略目标。这是非常正确和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和实现教育现代化,涉及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这就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基本标志,是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条件。
(一)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标志 以研究现代化而闻名于世的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于1962年到1964年在6个发展中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比较性社会调查,每个国家访问了1000人,包括农民、产业工人,以及其它阶层的人员。他调查的主要结论是;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国民的现代化。他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写道:
“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否则,高速稳定的经济发展和有效的管理,都不会得以实现。即使经济已经起飞,也不会持续长久。”“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否则,高速稳定的经济发展和有效的管理,都不会得以实现。即使经济已经起飞,也不会持续长久。”
(二)人的现代化是科技现代化的条件 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还指出:“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引进作为现代化最显著标志的科学技术,移植先进的国家卓有成效的工业管理方法、政府机构形式、教育制度以至全部课程内容。在今天的发展中国家里,这是屡见不鲜的。进行这种移植现代化尝试的国家本来怀着极大的希望和信心,以为把外来的先进技术
播种在自己的国土上,丰硕的成果就足以使它跻身于先进的发达国家行列之中。结果,它们往往收获的是败和沮丧。原来拟想的完美蓝图不是被歪曲成奇形怪状的讽刺画,就是为本国的资源和财力掘下了坟墓。”“痛切的教训使有些人开台体会和领悟到那些完善的现代制度以及伴随而来的指导大纲、管理守则,本身是一些空的躯壳。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播种在自己的国土上,丰硕的成果就足以使它跻身于先进的发达国家行列之中。结果,它们往往收获的是败和沮丧。原来拟想的完美蓝图不是被歪曲成奇形怪状的讽刺画,就是为本国的资源和财力掘下了坟墓。”“痛切的教训使有些人开台体会和领悟到那些完善的现代制度以及伴随而来的指导大纲、管理守则,本身是一些空的躯壳。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
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法,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法,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
(三)人的现代化对教育现代化意义重大 1. 人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发展、创造性发展,综合在一起,就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使人变成现代化的人,通过培养现代化的人,来为国家现代化、科技现代化服务。这也是“育人为本”的内涵。
2.人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教育中的人就是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他们必须率先实现自己的现代化,才能推动实现教育现代化,因为他们是先进教育理念、制度、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的主体,是创造者,是承载者,是执行者。所以,实现教育现代
化,最要紧的、第一位的是“教育者”的现代化。中国教育与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差距主要在人上,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在观念、行动和精神、方式方法等方面没有达到现代化水平。化,最要紧的、第一位的是“教育者”的现代化。中国教育与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差距主要在人上,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在观念、行动和精神、方式方法等方面没有达到现代化水平。
(一)人的现代化的特征 1.英格尔斯12特征 英格尔斯经过研究得出现代化的人有12个特征:
(1)现代人准备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新的生活、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1)现代人准备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新的生活、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 (2)准备接受社会的改革和变化; (3)思路广阔,头脑开放,尊重并愿意考试各方面的不同意见、看法; (4)注重现代与未来,守时惜时; (5)强烈的个人效能感,对人和社会的能力充满信心,办事讲求效率;
(6)工作和生活有计划; (7)尊重知识,注重科学实验,热心探索未知的领域,不固执已见; (8)可依赖性和信任感; (9)重视专门技术,有愿意根据技术水平高低来获取不同报酬的心理基础; (10)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11)相互了解、尊重和自尊; (12)了解生产及过程。
2.英格尔斯、史密斯关于人的综合现代性特点 在我们的研究中所表现的现代人的特点,可以被总结为四个主要项目。①他是一个见闻广阔的、积极参与的公民;②他有明显的个人效能感;③在同传统的影响来源的关系中,他有高度的独立性和自立性,特别是在他决定如何处理个人的事务时尤为如此;④他乐意接受新经验以及新的观念,也就是说,他是相当开放的,在认识上是灵活的。
作为一个见识广博的参与的公民,现代人同更新更广的地区和国家实体取得认同;对公共事务抱有兴趣,包括国家的、国际的和地区的事务;参加各种组织;随时了解重大的新闻事件;参加投票或在政治活动担任某种角色。现代人的效能感他如下信念之中,即不论是单独一个人还是同别人合作,都可以可取自己的行动,影作为一个见识广博的参与的公民,现代人同更新更广的地区和国家实体取得认同;对公共事务抱有兴趣,包括国家的、国际的和地区的事务;参加各种组织;随时了解重大的新闻事件;参加投票或在政治活动担任某种角色。现代人的效能感他如下信念之中,即不论是单独一个人还是同别人合作,都可以可取自己的行动,影
响他人人的生活与社区的发展进程;他积极努力地改善他自己和家庭的状况;他拒绝对生活中一切事件采取被动、顺从的和宿命论的观点。他之独立于传统权威,对公共问题,表现在他听从政府官员和工会领袖的劝告而不是乡村中长者的劝告;对他个人的事务,表现他在响他人人的生活与社区的发展进程;他积极努力地改善他自己和家庭的状况;他拒绝对生活中一切事件采取被动、顺从的和宿命论的观点。他之独立于传统权威,对公共问题,表现在他听从政府官员和工会领袖的劝告而不是乡村中长者的劝告;对他个人的事务,表现他在
选择职业和妻子时是凭他自己选择而不是由父母包办。现代人之乐于接受新经验,表现在他对技术革新的兴趣,他乐于同陌生人交往,他乐于允许妇女们利用家庭限制以外的机会。
3.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提出四大特点 (1)有现代化的理。想与进取精神。首先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应富有创新、改革、积极进取和开拓的精神,正视现实的勇气和面向未来的目光,乐于探索和接受新事物、新经济,注意计划性,特别是长期规划和发展战略,对自己社会的未来持乐观态度。
(2)有社会公德和现代人格。现代化的推进,城市化、社会化的发展,都要求人们以更高的社会现任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生活的行为准则,关心社区,爱好公益,有独立人格,爱好公益,有独立人格,在社会交往处理人际关系时善于理解人、自尊、尊人,有宽容的胸襟,平等待人,从而保证社会生活的有序、和谐。
(3)具有现代法律意识和理性精神。现代法制社会不仅要有完备的立法和确立法理的权威,更重要的是要求公民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能逐步形成现代的法律意识和理性精神,只有法律意识真正深入人心,才能自觉依法行事,理性地处理各种问题。
(4)具有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化的时空观念。处在信息社会,空间视野应当开阔,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尽可能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有价值的精神文化财富,并注重信息和知识的更新,注重实证,珍惜时间,注重效率。(4)具有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化的时空观念。处在信息社会,空间视野应当开阔,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尽可能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有价值的精神文化财富,并注重信息和知识的更新,注重实证,珍惜时间,注重效率。
4.李直3条标准 李直先生撰文提出“人的现代化须有客观标准”,他认为衡量人的现代化的客观标准有3条,即须具有“现代化意识、现代化的素质和现代化的能力”。
(1)现代化的意识,应包括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时间意识、现代化管理意识、法制意识、提供产品和服务意识,以及为人民讲奉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1)现代化的意识,应包括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时间意识、现代化管理意识、法制意识、提供产品和服务意识,以及为人民讲奉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
(2)现代化的素质,应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质,爱憎分明的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优生优育的人口素质,既贤又能的人才素质和干部素质,群体的整体素质。
(3)现代化的能力,应包括尽快掌握适应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技术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创造能力、领导能力,以及能经受住市场经济考验的自律能力等。
(二)人的现代化的指标 1.英格尔斯的指标 英格尔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10个方面的现代化指标(专栏2.4),其中有关人的发展的指标占8个。 (1)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 (2)农业产值占GDP比例低于12%~15%; (3)非农业人口占70%以上;
(4)服务业产值占GDP45%以上; (5)城市人口占总人口50%以上; (6)80%以上的人口识字; (7)大学入学率在10%~15%以上; (8)平均寿命在70岁以上; (9)每名医生服务人数在1000人以下; (10)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以上。
2.魏礼群17个相关指标 魏礼群主编的《1996-2010年中国社会全面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拟定的小康社会标准23个指标,其中有关人的指标占17个,有关人口素质的指标分别为平均寿命、成人识字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口的比例,每万人中大学生人数的比重。
1.总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1.0% 2.城市化率:高于40% 3.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接近30% 4.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5%~6% 5.通货膨胀率:小于5% 6.城镇失业率:小于4% 7.恩格尔系数:小于50% 8.人均粮食:380~400公斤
9. 人均生活用电:城镇150~200度电,农村35~40度电 10.城镇人均居住面积:8平方米以上 11.文盲与半文盲人口:低于1.5亿人 12.人均日需热量:2600大卡 13.人均日需蛋白质:70克 14.人均预期寿命:72岁 15.婴儿死亡率:小于10‰
16.社会保险覆盖率:城镇80%以上,农村30%以上 17.全民受教育水平:平均9年以上(九年义务教育) 18.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不低于国土面积的1% 19.环境保护投资:相当于GNP的1% 20.每万人口刑事案件立案率:小于15~20件
21.城市平均闲暇时间:每周两天休息加节假日 22.每千人口医生数:2.0~2.2人 23.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30~35人 24.教育经费占GDP比重:4%左右 25.城市每万人口绿地面积:40-45公顷。 ——魏礼群主编:《1996-2010年中国社会全面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9~50页。
3.马崇明相关指标 马崇明在其《中国现代化进程》一书中,建立了一个综合的现代化标准评价指标体系(表2.10),其中有关人口素质的指标分别是平均每万人口大学生数、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成人文化普及率、平均受教育年限等四个。
三、教育现代化 的指标
(一)宏观的指标 教育现代化涉及内容指标很多。权威研究表明,对于国家发展水平,主要涉及5项: ①15岁以上人口识字率; ②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这两项反映教育发展成就。
③中等教育净入学率(也称学龄人口入学率,反映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中等教育普及程度)。③中等教育净入学率(也称学龄人口入学率,反映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中等教育普及程度)。 ④高等教育入学率(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与18岁至22岁适龄青年的比率),这两项反映教育发展的水平。 ⑤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这一项反映教育质量。
对表中分析,可获得的结论大致是: 1.15岁以上人口识字率 此指标反映居民的文化素质状况。中等收入国家总体的扫盲情况差别比较大,成人识字率最高的达到99.8%,最低的为50%,但一般是在85%~95%之间,有二分之一的国家达到90%以上。目前中国15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为90.9%,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较高水平。
2. 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此指标反映目前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状况和教育成就。中等收入国家的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一般在7~9年,但是国家之间的差异非常大,有的国家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2.42年,最高的国家为9.84年。2004年中国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3年,已经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的高水平。
3. 中等教育净入学率 此指标也称学龄人口入学率,反映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中等教育普及程度。各国初等教育已经普遍使用净入学率,但是中等教育才开始使用。在中等收入国家中,各国之间这一指标差异很大,数据最高的国家达到了95%,而数据最低的国家仅为19% 。大多数国家中学净入学率在50%以上,其中有超过一半的中上等收入国家和三分之一的下中等收入国家达到70%以上。2005年中国的中等教育毛入学率为74%,估计净入学率在60%左右,大概处于中等收入国家的中下等水平。
4.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此指标反映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大部分中等收入国家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5%,其中二分之一的中上等收入国家和五分之一的下中等收入国家达到30%以上,10个国家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2009年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24.2%,大概处于中等收入国家的中下等水平。
5. 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例 此指标反映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水平。有二分之—的中等收入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超过了4%,近三分之一的国家超过5%。而中国的该项指标非常低,在有数据的中等收入国家中排名非常靠后。
(二)微观的指标 教育人自身的现代化,主要应有如下几条: 1.具有现代新型的先进的教育理念; 2.较高的教育理论与方法的素养; 3.较高的教育专业素养; 4.通晓和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
5.有高远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6.有丰富的教育爱的情感 7.具有现代教育良知 8.有开放的胸怀和开明的人格 9.有对教育的献身精神 10.有终身学习和进取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