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序言 這次我們的報告內容是有關地震的。 地震其實是地下岩層發生斷裂,或者板塊運動造成地盤斷層移位和擠壓,因而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其周圍岩石受其波及而振動。

地震. 序言 這次我們的報告內容是有關地震的。 地震其實是地下岩層發生斷裂,或者板塊運動造成地盤斷層移位和擠壓,因而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其周圍岩石受其波及而振動。 地震波在地下發生源的地點稱為震源,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處叫震央,也就是震源到地面最短的距離位置。 地震,依地震深度,又分為四種。大多數地震發生的深度都在地下 70 公里以內。. 地震的成因 地殼是一片一片的包圍著地球,地殼的板塊大約有廿十幾塊。板塊每年會移動幾公分,移動的方向各不相同,因此,板塊連接的部份有時會因移動的方向不同而產生激烈的碰撞。. 地震的原因. 我們居住在地殼 - 地球表面的板塊上

Download Presentation

序言 這次我們的報告內容是有關地震的。 地震其實是地下岩層發生斷裂,或者板塊運動造成地盤斷層移位和擠壓,因而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其周圍岩石受其波及而振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地震

  2. 序言 這次我們的報告內容是有關地震的。 地震其實是地下岩層發生斷裂,或者板塊運動造成地盤斷層移位和擠壓,因而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其周圍岩石受其波及而振動。 地震波在地下發生源的地點稱為震源,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處叫震央,也就是震源到地面最短的距離位置。 地震,依地震深度,又分為四種。大多數地震發生的深度都在地下70公里以內。

  3. 地震的成因 地殼是一片一片的包圍著地球,地殼的板塊大約有廿十幾塊。板塊每年會移動幾公分,移動的方向各不相同,因此,板塊連接的部份有時會因移動的方向不同而產生激烈的碰撞。

  4. 地震的原因 • 我們居住在地殼 - 地球表面的板塊上 • 板塊是不停移動的!

  5. 地球板塊的移動 • 因為地球內部的對流,地球表面的板塊會在它的邊緣受到不同的壓力。

  6. 地球板塊移動的結果 • 在海洋中移動的板塊會潛入陸地板塊的下方。此時,陸地板塊會被海洋板塊牽引,日積月累後造成彎曲現象。等到彎曲至極限時,陸地板塊會產生反彈運動而恢復原狀。 • 各個板塊交會時,會呈現出互相碰撞的狀態,由於板塊本身無法忍受過度彎曲的運動,所以其內部會產生裂痕,這種活動也會引起地震。如果裂痕發生在人類居住的陸地正下方,也就是住在震源的正上方,則會造成嚴重的災害。

  7. 斷層移動的方向及後果 形成地震帶

  8. 彈性回跳 根據彈性回跳理論,好比有一片鋼片被燒曲,超過其彈性極限,會突然斷折,兩鋼片會彈跳回原位,發生來回振動或釋放出因扭曲所貯藏之能量。 如果地下岩層受到地下應力之作用而逐漸發生彎曲或變形,當能量累積超過一定限度時則發生斷折,並沿斷面滑走,就形成斷層。此時沿斷裂面產生振動,便是地震。

  9. 地震波

  10. 地震波動對建築物的影響 地震波由震央向四周擴散。 引起地面建築物不同方式及幅度的擺動,引起破壞 。

  11. 7級劇震留下的傷痕 阪神大地震創下歷史上第1個震度有7級的紀錄。搖晃之厲害,有些地方甚至達到800伽。地球的重力加速度為980伽,800伽的縱向搖晃,可能遭到與自己體重相同的力量而往上拋。事實上,許多建築物可能就因這種強大的力量,突然飄浮到半空中,緊接著又被拋回地面,結果於瞬間崩塌。表現地震規模的量級為7.2,規模比3週前曾創下震度6級紀錄的三陸遠海海面地震(M7.5)小。阪神大震的地震能量雖低,卻因震源區就是都遠海市正方的活斷層,因而搖晃比往常更劇烈。

  12. 地下沒有鰲魚 在科學不發達的過去,人們對地震發生的原因,常常借助于神靈的力量來解釋。在我國,民間普遍流傳著這樣一種傳說,他們說地底下住著一條大鰲魚,時間長了,大鰲魚就想翻一下身,只要大鰲魚一翻身,大地便會顫動起來。用現代人的眼光分析這種傳說,簡直是荒誕不徑。但持這種說法的國家,并不只有中國。  例如,在古希臘的神話中,海神普舍頓就是地震的神。南美還流傳著支撐世界的巨人身子一動,引起地震的說法。古代日本認為,日本島下面住著大鯰魚,一旦鯰魚不高興了,只要將尾巴一掃,于是日本就要發生一次地震。除此之外,埃及和印度也有關于地下住著動物在作怪的傳說。   隨著科學的進步,現在誰也不會相信這類迷信的說法了。   其實,地震就是地動,是地球表面的振動。引起地球表面振動的原因很多,可以是人為的原因,比如核爆炸、開炮、機械振動等﹔同樣也可以是自然界的原因,比如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塌落地震等。   按照地震的不同成因,我們可以把地震划分為五類: 1. 構造地震:構造地震發生的原因,是地下岩層受地應力的作用,當所受的地應力太大,岩層不能承受時,就會發生突然、快速破裂或錯動,岩層破裂或錯動時會激發出一種向四周傳播地地震波,當地震波傳到地表時,就會引起地面的震動。世界上85%?-90%的地震以及所有造成重大災害的地震都屬于構造地震。 2.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發引起的地震。 3. 水庫地震:由于水庫蓄水、放水引起庫區發生地震。 4. 陷落地震:由于地層陷落引起的地震。 5. 人工地震:由于核爆炸、開炮等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

  13. 地震的量度 • 地震的震級是由標準儀器所記錄得到地殼運動的振幅及週期估計出來,震級表示由震源釋放出來的能量。 • 目前有感地震的強度分為七級。地震強度的大小,與震源釋放的能量大小不一定相當,因為各地地震震度隨離震央的距離而不同。 • 黎克特地震震級表中,震級之間的關係是對數關係,震級每增加一級表示能量增加 32 倍。

  14. 中國是個多地震的國家 中國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強大。本世紀以來,中國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貴州、浙江兩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國地震活動頻度高、強度大、震源淺,分布廣,是一個震災嚴重的國家。1900年以來,中國死于地震的人數達55萬之多,1949年以來,100多次破壞性地震襲擊了22個省,其中涉及東部地區14個省份,造成27萬余人喪生,地震成災面積達30多萬平方公里。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上。這五個地區是:台灣省和其附近海域、西藏、四川西部和雲南中西部。我國的西藏、新疆、 雲南、四川、青海等省區位于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上,其他省區處于相關的地震帶上。

  15. 河北邢台地震 1966年3月8日至29日,連續發生多次6、7級地震。首次地震發生于邢台地區隆堯縣以東,震級為6.8級,此后,又發生5次6級地震,以22日發生于寧晉縣東南的7.2級地震為最大。由于災區土質松散,地下水位較高,古河道等因素影響,地震造成破壞損失嚴重,破壞范圍大。6.8級地震波及142個縣市,7.2級地震破壞范圍包括136個縣市。有感范圍北到內蒙多倫,東到煙台,南到南京,西到銅川等廣大地區。地震共造成8182人死亡,51395人受傷,破壞房屋400余萬間,損壞橋梁86座。災區共發生事故性火災115起,燒死16人,燒傷26人,燒毀簡易房153間。邢台西部山區和井陘、武安一帶發生山崩300余處,山崩飛石引起火災22起,燒山80公頃。地裂縫、冒沙、冒水現象普遍,斷續延長几十米至數公里。地裂最寬達2米。井水上升或外溢等很普遍。滏陽河上几座橋遭嚴重破壞。艾辛庄大橋橋面向南移動,與橋墩錯開1.8米,致使交通中斷。地震影響區域廣。天津市和琢縣有發電機掉閘,造成短暫停電現象。石家庄以西和山西昔陽等地破壞程度也較高。國務院非常重視邢台地震,即令當地駐軍趕赴災區進行搶救。全國各地大力支援災區,派出醫療隊,支援大批食品和救災物資。周恩來總理3月9日冒著地震危險到震區隆堯縣聽取災情匯報和救災情況,慰問災區人民。震后進駐災區的醫療隊達到94支,醫務人員達到7115人。

  16. 地震的烈度 地震的大小常以地面上的人所感受到的震憾感或者物體因受到震動所遭受破壞的程度來表示,稱為震度。 假使是同樣規模及強度的地震,但因觀測者身體狀,觀測所建築物的堅固程度,周邊地盤的性質不同,其地震度的等級很可能產生差異。若果同樣強度的地震,搖晃時間較久的話,其建築物的毀壞程度自然較大。因此,地震度不過被視為一種基準而已。

  17. 黎克特地震震級表  地震的震級是由標準儀器所記錄得到地殼運動的振幅及週期估計出來,震級表示由震源釋放出來的能量。 黎克特地震震級表中,震級之間的關係是對數關係,震級每增加一級表示能量增加 32 倍。

  18. 地震烈度級別 包括香港在內的許多地方將地震引致的影響分為12級,由第1級(感覺不到)至第12級(全面損毀)。 I 度 無感。 II 度 在樓宇上層或合適位置, 且在靜止中的人有感。 III 度 室內有感。 IV 度 懸掛的物件擺動。 V 度 室外有感。 VI 度 人人有感。多數人會驚慌跑出戶外。

  19. VII 度 站立有困難。 VIII度 行駛中汽車受到影響,若干建築損毀。 IX度 大多數人恐慌。脆弱的磚石建築被摧毀。 X 度 大多數磚石建築及木屋均連地基摧毀。鐵軌輕微彎曲。 XI 度 鐵軌大幅度彎曲。地下管道完全失去作用。 XII 度破壞幾乎是全面的。

  20. 震波的體驗 在靜止的水面上放膠粒,再投以石塊,仔細觀察水面膠粒的波動方式。

  21. 觀察結果 – 波動的形態 波動的形式有二種 :

  22. 香港天文台自1921年起便開始使用長週期地震儀監測遠震。1979年在本港境內設立了短週期地震站網,開始監測香港及鄰近地區的地震活動。隨著科技的進步,1997年將香港短週期地震台網提升成達世界水平的數碼監測網絡,地震站的數目亦由3個增至8個地震儀錄得的地震信號首先會在站內進行數碼化,然後通過電話線實時傳回天文台總部。經全球定位系統時鐘作同步處理後,電腦會自動選取及分析較大地震造成的信號。電腦同時亦可自動計算出震中,震級及發震時間等參數。每當發生有感地震,廿四小時候命的天文台工作人員會使用電腦進行震中位置計算,有需要時會與內地地震機構即時交換最新的地震資料。得出計算結果後,便會盡快向市民公佈。 若遠處有地震發生,工作人員會測定地震儀錄得地震波的最初抵達時間,數據會即時傳送至國際地震機構如美國國家地震情報中心(NEIC)及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PTWC)等。該等中心在收集其它台站的資料後,即進行定位與震級計算。若地震達6.5級或以上,天文台便會發佈新聞稿。香港天文台自1921年起便開始使用長週期地震儀監測遠震。1979年在本港境內設立了短週期地震站網,開始監測香港及鄰近地區的地震活動。隨著科技的進步,1997年將香港短週期地震台網提升成達世界水平的數碼監測網絡,地震站的數目亦由3個增至8個地震儀錄得的地震信號首先會在站內進行數碼化,然後通過電話線實時傳回天文台總部。經全球定位系統時鐘作同步處理後,電腦會自動選取及分析較大地震造成的信號。電腦同時亦可自動計算出震中,震級及發震時間等參數。每當發生有感地震,廿四小時候命的天文台工作人員會使用電腦進行震中位置計算,有需要時會與內地地震機構即時交換最新的地震資料。得出計算結果後,便會盡快向市民公佈。 若遠處有地震發生,工作人員會測定地震儀錄得地震波的最初抵達時間,數據會即時傳送至國際地震機構如美國國家地震情報中心(NEIC)及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PTWC)等。該等中心在收集其它台站的資料後,即進行定位與震級計算。若地震達6.5級或以上,天文台便會發佈新聞稿。 天文台怎樣監測地震

  23. 組員名單 指導老師 : 梁迺德老師 組長:張子諒 組員:李宏發,黃綺培,王忠豪,羅正豪 陳泳豐,施漢賢 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