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 likes | 961 Views
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 浅议教师教学研究的特点. 一、备课是一种策略研究 二、上课是一种临床研究 三、听课是一种比较研究 四、评课是一种诊断研究 五、反思是一种经验研究 六、学习是一种能力研究.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是教师教育实践中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广大教师而言,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要进行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教师的教学研究有它自己的特点。. 一、备课是一种策略研究. 认真备课,做好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关键。 学校对教师的检查,也常常把是否认真备课视为最重要的评价内容。
E N D
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浅议教师教学研究的特点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浅议教师教学研究的特点
一、备课是一种策略研究二、上课是一种临床研究三、听课是一种比较研究四、评课是一种诊断研究五、反思是一种经验研究六、学习是一种能力研究一、备课是一种策略研究二、上课是一种临床研究三、听课是一种比较研究四、评课是一种诊断研究五、反思是一种经验研究六、学习是一种能力研究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是教师教育实践中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是教师教育实践中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 对广大教师而言,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要进行教学研究。 • 教学研究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教师的教学研究有它自己的特点。
一、备课是一种策略研究 • 认真备课,做好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关键。 • 学校对教师的检查,也常常把是否认真备课视为最重要的评价内容。 • 从某种意义上说,备课是一种策略研究或决策研究,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是要了解课标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七条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 教师只有对课程标准的深入了解,才能把握学科目标,才能使用好教材。
二是要研究教材 • 教材是选择和组织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资源,是落实、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 • 教材提供了学生学习的基本素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及主要的学习活动机会。
教师要深入钻研和领会教科书是如何体现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明确教学重点有哪些、教学的顺序怎样安排的,还需要根据本班的具体的情况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或补充,使课堂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同时,要考虑选择近期科学研究、各行业发展的最新例子、事实、插图等充实教学内容。(例如,“年、月、日”的教学引入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9分52秒神舟六号飞船升空,就使课堂上充溢着时代气息。)教师要深入钻研和领会教科书是如何体现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明确教学重点有哪些、教学的顺序怎样安排的,还需要根据本班的具体的情况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或补充,使课堂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同时,要考虑选择近期科学研究、各行业发展的最新例子、事实、插图等充实教学内容。(例如,“年、月、日”的教学引入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9分52秒神舟六号飞船升空,就使课堂上充溢着时代气息。)
课堂教学内容来自师生对课程内容、教科书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包括课堂教学中来自教师与学生的生成性资源。课堂教学内容来自师生对课程内容、教科书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包括课堂教学中来自教师与学生的生成性资源。 • 合理确定和组织课堂教学内容,一要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 一节课的信息量、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 • 一节课的信息量、知识点过少,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浪费时间。 • 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来确定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水平。
二要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需要找出重点和难点,以利教学时突出主要的基本内容。二要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需要找出重点和难点,以利教学时突出主要的基本内容。 • 三要合理安排顺序。而这一切,都是围绕落实教学目标,以教科书内容为基本教学素材展开的。 • 我们要重视对教科书的研读,要关注来自学生生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教学中生成的教学资源。
深入分析教科书,对教科书内容有所选择、补充或调整,适当吸纳学生生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现实资源,施之教学的再加工,才能提供给学生“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深入分析教科书,对教科书内容有所选择、补充或调整,适当吸纳学生生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现实资源,施之教学的再加工,才能提供给学生“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 • 认真研究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组合教学内容,使之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是每位教师备课时应当思考的问题。
三是要熟悉学生 • 学生是备课要吃透的“另一头”,是提高教学方案可行性、针对性和提高教学效率的保障,是备课的重要工作之一。 • 研究自己的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班集体的特点,拟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将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更好的发展。
备课时把学生的现状和潜能了解清楚了,才能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才能把学生变成一种有利于教与学的资源加以利用,实现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备课时把学生的现状和潜能了解清楚了,才能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才能把学生变成一种有利于教与学的资源加以利用,实现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 • 备课时,教师还要充分估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遇到的困难、可能出现的“独特见解”,并在教学中活用这些资源。
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是发展变化的人。 • 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了解他们知识掌握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思维方式,只有对学生充分的熟悉和了解,才能组织开展有效的教学。
四是要熟悉环境 • 现代课程论认为,课程不仅仅是教材,而是由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个要素构成,是这四个要素之间持续交互作用的“完整文化”。备课时,熟悉了解环境至关重要。 • “环境”包括教育情境、人际关系(师生、生生关系)、学习氛围、学习习惯、教学设施设备等。 • 备课时,综合考虑这些环境因素,以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避免盲目性。
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自己的学生,弄清课程目标的内涵、教材内容特点及其所能引申的各项任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中存在的差异,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全面、明确、具体、定位准确的基础。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自己的学生,弄清课程目标的内涵、教材内容特点及其所能引申的各项任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中存在的差异,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全面、明确、具体、定位准确的基础。
二、上课是一种临床研究 •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 • 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是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思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 很多教师易出现的问题是:只关注自己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只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忽视了教学效果;只会依据计划按部就班的实施,无法按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
教师应以研究的姿态从事教学 • 上课时要多关注一点学生的学习情况 •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 恰当利用反馈与评价作用; • 科学地运用激励措施; • 合理地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考虑一点自己的教学在课堂中的实际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考虑一点自己的教学在课堂中的实际效果, • 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机智, • 当自己的教学目标与课堂的实际效果发生偏差时, • 当课堂气氛变得沉闷或局面失控时,能及时作出判断,调整好自己的教学进度或教学方法,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灵活果断,随机应变。
案例:《统计中的平均数》教学片断 • 在教学设计中,为了顺利引入“平均数”的概念,并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师设计了一个课堂活动: • 让男女学生进行两次夹弹珠比赛。
第一次是人数相同的比赛,设计意图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到人数相同情况下只要比较两组的总数就能决定胜负;第一次是人数相同的比赛,设计意图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到人数相同情况下只要比较两组的总数就能决定胜负; • 第二次是人数不等的比赛,设想是一组为3个人,一组为4个人。通常情况下4个人夹的弹珠比3个人多。这就会引出一个冲突: • 简单地看总数的大小,不能直接判断出哪个组更好,需要一个新的指标来反映小组的水平,设计意图就是利用这个冲突,引入这个反映小组平均水平的指标——平均数。
第一次比赛按预设进行,很顺利完成。 • 第二次比赛出呼意外:当学生汇报比赛数据男队总成绩21个(6+7+8),女队成绩20个(5+4+6+5)。还是男队获胜。 • 听到这个比赛结果,老师心里有点急了,心想:糟糕!改变了比赛人数,怎么还是生成了和第一次相同的比赛结果呢》?这样,人数少的男队居然比人数多的女队的总成绩还要高,那只要比较总数就看出来了嘛,没有必要借用“平均数”来比较。
课堂实际偏离了老师原先的教学设想,引入“平均数”的设计意图似乎要落空了。那又该怎么引出“平均数”呢?课堂实际偏离了老师原先的教学设想,引入“平均数”的设计意图似乎要落空了。那又该怎么引出“平均数”呢? • 这时,老师再次仔细地看了看比赛的结果数据:21个和20个,两队的总数只相差了1个,如果女队再多夹1个球,两队的总数相同了,但人数不同,这样,不就需要“平均数”了吗? • 师:女队太可惜了!如果女队再多夹1个球,水平就和男队一样了。
生:不一样。 • 师:总数都是21个,为什么水平不一样? • 生:因为人数不一样,男队人数少,女队人数多。 • 师:看来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比总数行不行? • 生:不行。 • 师:怎样才是公平的呢?
生:算出平均每个人夹多少个球:21÷3=7(个),20÷4=5(个)。生:算出平均每个人夹多少个球:21÷3=7(个),20÷4=5(个)。 • 师:比较两队的总数发现了什么?说明两队的水平如何? • 生:两队的总数只相差1个,说明两队的水平差不多。 • 师:是的。在比较两队的平均数发现什么?说明两队的水平又如何呢? • 生:男队平均每个人比女队多夹2个,说明男队的水平比女队的水平好的多。……
在这节课上,比赛的结果有点出人意料,这是个事实。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不过是概率小一点而已。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忽略了这种情况,使自己遭遇了“意外”。在这节课上,比赛的结果有点出人意料,这是个事实。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不过是概率小一点而已。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忽略了这种情况,使自己遭遇了“意外”。 • 对于这种意外,可以在比赛的时候进行人为干预或控制,这样就能保证实验数据在老师预设的范围内,但往往失去了实验的真实性。
老师这样处理,更能从深层次上体现“平均数”的作用:真实体现小组的整体水平。老师这样处理,更能从深层次上体现“平均数”的作用:真实体现小组的整体水平。 • 课堂上让学生讨论后认识到:尽管两队总数只相差1,看似相差不大,但通过平均数发现男队比女队平均多夹2个球,说明比女队水平高得多。 • 让学生通过平均数看到了两队水平高低的程度,这种理解更深刻,更透彻。
课堂是千变万化的,课堂中随时都会出现想不到的意外,如果我们能冷静处理这些意外,把它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并能积极地把这些意外转化为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资源,就会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真实和活力,使我们的课堂多一份精彩!课堂是千变万化的,课堂中随时都会出现想不到的意外,如果我们能冷静处理这些意外,把它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并能积极地把这些意外转化为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资源,就会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真实和活力,使我们的课堂多一份精彩!
科学完备的决策方案应当是开放的,或应预设多种方案。因为课堂随时会发生变化,我们决策也相应要有一定的应变性。科学完备的决策方案应当是开放的,或应预设多种方案。因为课堂随时会发生变化,我们决策也相应要有一定的应变性。 • 教学过程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和随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等随时会发生变化,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结合具体的教学场境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调整预定的教学环节和步骤,并根据执行过程中获得的信息不断修正和改变教学方案,或依据教学现场的实际特点而动态生成新的教学方案。
上课是一种临床研究,教师要把上课作为一种富有挑战性、创造性及实验性的事情去做。上课是一种临床研究,教师要把上课作为一种富有挑战性、创造性及实验性的事情去做。 • 一位青年教师,为了上好“生活中的负数”一课,单是“如何引入负数”这个开头,就让他绞尽脑汁,好久找不到思路。
有一次,他逮住一个朋友的孩子(与上这一课的学生一般大)问:“你赚了50元,或者亏了50元,你怎么表示这个意思?”有一次,他逮住一个朋友的孩子(与上这一课的学生一般大)问:“你赚了50元,或者亏了50元,你怎么表示这个意思?” • 孩子二话没说,给他画了一个笑脸,一个哭脸,一下打动了他: • 孩子不正在无意之中经历了负数的产生的思考过程吗?教学的灵感居然就来自儿童自身。
有一段时间,为了参加比赛,他几乎走遍了郊区的学校,疯狂试教。不同学校的孩子们给他展示了各种各样表示反意义的符号,很有创意。开始他还和帮助他备课的老师抬杠,说一个加号、一个减号,谁也说不出有什么好的。现在想一想,真是好啊!有一段时间,为了参加比赛,他几乎走遍了郊区的学校,疯狂试教。不同学校的孩子们给他展示了各种各样表示反意义的符号,很有创意。开始他还和帮助他备课的老师抬杠,说一个加号、一个减号,谁也说不出有什么好的。现在想一想,真是好啊! • 首先,是写法简单,没法再熟悉了; • 其次,加和减是相反的,充分表达了负数的意义; • 再一个,形式上是统一的,加号是增加,减号是减少,很有概括性。
教师要把上课当做一项临床研究 • 第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 1、教学目标的定位要准确 :(1)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地位、前后编排顺序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提出适当的教学目标。(2)具体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突出最重要、最基本的任务。(3)在研究班级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拟订教学目标。 • 2、教学流程的安排要科学; • 3、板书作业的设计要优化; • 4、教学资源的利用要合理。
第二,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 1、精心地设计导入 • 2、有效地引导自主探究 • 3、适时地开展合作学习(分组、分工、精选内容、给足时间、培养习惯); • 4、真诚地进行平等对话; • 5、全面地进行总结提高(归纳、延伸、悬念、探求、对比、渗透)。
第三、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几点: • 1、教学方式的创新,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 2、各教学环节在时间分配上要留下一定的空间,适当延长新知探究时间; • 3、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给予强有力的指导; • 4、防止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非数学活动倾向。
三、听课是一种比较研究 • 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十分重视听课对教师的作用,都不同程度给教师下达了听课任务。 • 听课是教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 听课是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促进教师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听课就是一种比较研究。
1、听课前要做足准备工作 • 预先熟悉教材内容,同时设想一下,假如是我执教这一节课,我要怎样上? • 如听同一年级的课时,教师最好是先自己备好课,再去听优秀教师的课,然后进行比较,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同上课教师的课有什么不同。
如有差距要找出产生差距的原因,同时也试着分析自己的优势,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如有差距要找出产生差距的原因,同时也试着分析自己的优势,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 如听不同年级或不同学科教师的课要预先了解上课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致的上课思路,再去听课。 • 最好能对这同一节课作出教学设计,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
2、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并作思考。2、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并作思考。 • 听课者在课堂上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 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
对熟悉的教师、班级,可着重就其课堂上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做跟踪式的动态分析;对熟悉的教师、班级,可着重就其课堂上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做跟踪式的动态分析; • 对一般的研究课,就着重看其在研究方向上的达成度; • 对于名家的课,宜着重领略其教学风格及其相应的学术思想在课堂的体现
听课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也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听课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也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 • 着重点应放在体现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方面。
听课时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听课时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 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 • 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 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 • 还要看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表现、态度和习惯等等。
3、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 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进行一番的思考和整理。 • 比如翻翻听课记录, • 与执教者交谈, • 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作一番比较, • 写一篇“听课一得”。
要善于进行分析、比较,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注意吸收他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教学;要善于进行分析、比较,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注意吸收他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教学; • 要注意分析执教者课外的功夫,关注执教者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前准备情况。 • 听课后要同上课教师交换意见;同时可作一些简单的调查,询问学生对这一课的反应等。
教学是需要经验的活动,教师要把听课视为一种比较研究,在听课中进行比较、借鉴,学习他人好的经验,吸收他人好的方法。教学是需要经验的活动,教师要把听课视为一种比较研究,在听课中进行比较、借鉴,学习他人好的经验,吸收他人好的方法。
四、评课是一种诊断研究 • 听完课就要进行评课。 • 评课者要对所听的课作深入细致及实事求是的分析,教师要把评课看作是一种诊断式研究,评课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评议。
1、评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达成情况 •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以学科课程标准为指导,体现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突出重点; • 应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应紧密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案例:二年级下册“锐角和钝角” • 有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 •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通过看、说、摆、分、画、互问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评价意识。3)使学生通过看、说、摆、分、画、互问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的目标可以设定为: • 1)结合生活情境,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 2)经历探究直角、锐角、钝角的大小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评教学内容的组织处理 • 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组织处理教材,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布局合理、新旧知识连接有序,知识结构层次化,课堂张弛节奏适度,形成波浪式的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