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2

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 浅议教师教学研究的特点

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 浅议教师教学研究的特点. 一、备课是一种策略研究 二、上课是一种临床研究 三、听课是一种比较研究 四、评课是一种诊断研究 五、反思是一种经验研究 六、学习是一种能力研究.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是教师教育实践中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广大教师而言,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要进行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教师的教学研究有它自己的特点。. 一、备课是一种策略研究. 认真备课,做好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关键。 学校对教师的检查,也常常把是否认真备课视为最重要的评价内容。

wink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 浅议教师教学研究的特点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浅议教师教学研究的特点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浅议教师教学研究的特点

  2. 一、备课是一种策略研究二、上课是一种临床研究三、听课是一种比较研究四、评课是一种诊断研究五、反思是一种经验研究六、学习是一种能力研究一、备课是一种策略研究二、上课是一种临床研究三、听课是一种比较研究四、评课是一种诊断研究五、反思是一种经验研究六、学习是一种能力研究

  3.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是教师教育实践中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是教师教育实践中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 对广大教师而言,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要进行教学研究。 • 教学研究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教师的教学研究有它自己的特点。

  4. 一、备课是一种策略研究 • 认真备课,做好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关键。 • 学校对教师的检查,也常常把是否认真备课视为最重要的评价内容。 • 从某种意义上说,备课是一种策略研究或决策研究,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5. 一是要了解课标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七条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 教师只有对课程标准的深入了解,才能把握学科目标,才能使用好教材。

  6. 二是要研究教材 • 教材是选择和组织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资源,是落实、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 • 教材提供了学生学习的基本素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及主要的学习活动机会。

  7. 教师要深入钻研和领会教科书是如何体现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明确教学重点有哪些、教学的顺序怎样安排的,还需要根据本班的具体的情况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或补充,使课堂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同时,要考虑选择近期科学研究、各行业发展的最新例子、事实、插图等充实教学内容。(例如,“年、月、日”的教学引入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9分52秒神舟六号飞船升空,就使课堂上充溢着时代气息。)教师要深入钻研和领会教科书是如何体现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明确教学重点有哪些、教学的顺序怎样安排的,还需要根据本班的具体的情况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或补充,使课堂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同时,要考虑选择近期科学研究、各行业发展的最新例子、事实、插图等充实教学内容。(例如,“年、月、日”的教学引入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9分52秒神舟六号飞船升空,就使课堂上充溢着时代气息。)

  8. 课堂教学内容来自师生对课程内容、教科书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包括课堂教学中来自教师与学生的生成性资源。课堂教学内容来自师生对课程内容、教科书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包括课堂教学中来自教师与学生的生成性资源。 • 合理确定和组织课堂教学内容,一要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 一节课的信息量、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 • 一节课的信息量、知识点过少,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浪费时间。 • 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来确定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水平。

  9. 二要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需要找出重点和难点,以利教学时突出主要的基本内容。二要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需要找出重点和难点,以利教学时突出主要的基本内容。 • 三要合理安排顺序。而这一切,都是围绕落实教学目标,以教科书内容为基本教学素材展开的。 • 我们要重视对教科书的研读,要关注来自学生生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教学中生成的教学资源。

  10. 深入分析教科书,对教科书内容有所选择、补充或调整,适当吸纳学生生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现实资源,施之教学的再加工,才能提供给学生“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深入分析教科书,对教科书内容有所选择、补充或调整,适当吸纳学生生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现实资源,施之教学的再加工,才能提供给学生“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 • 认真研究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组合教学内容,使之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是每位教师备课时应当思考的问题。

  11. 三是要熟悉学生 • 学生是备课要吃透的“另一头”,是提高教学方案可行性、针对性和提高教学效率的保障,是备课的重要工作之一。 • 研究自己的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班集体的特点,拟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将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更好的发展。

  12. 备课时把学生的现状和潜能了解清楚了,才能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才能把学生变成一种有利于教与学的资源加以利用,实现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备课时把学生的现状和潜能了解清楚了,才能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才能把学生变成一种有利于教与学的资源加以利用,实现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 • 备课时,教师还要充分估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遇到的困难、可能出现的“独特见解”,并在教学中活用这些资源。

  13. 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是发展变化的人。 • 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了解他们知识掌握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思维方式,只有对学生充分的熟悉和了解,才能组织开展有效的教学。

  14. 四是要熟悉环境 • 现代课程论认为,课程不仅仅是教材,而是由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个要素构成,是这四个要素之间持续交互作用的“完整文化”。备课时,熟悉了解环境至关重要。 • “环境”包括教育情境、人际关系(师生、生生关系)、学习氛围、学习习惯、教学设施设备等。 • 备课时,综合考虑这些环境因素,以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避免盲目性。

  15. 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自己的学生,弄清课程目标的内涵、教材内容特点及其所能引申的各项任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中存在的差异,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全面、明确、具体、定位准确的基础。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自己的学生,弄清课程目标的内涵、教材内容特点及其所能引申的各项任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中存在的差异,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全面、明确、具体、定位准确的基础。

  16. 二、上课是一种临床研究 •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 • 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是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思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 很多教师易出现的问题是:只关注自己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只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忽视了教学效果;只会依据计划按部就班的实施,无法按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

  17. 教师应以研究的姿态从事教学 • 上课时要多关注一点学生的学习情况 •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 恰当利用反馈与评价作用; • 科学地运用激励措施; • 合理地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18.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考虑一点自己的教学在课堂中的实际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考虑一点自己的教学在课堂中的实际效果, • 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机智, • 当自己的教学目标与课堂的实际效果发生偏差时, • 当课堂气氛变得沉闷或局面失控时,能及时作出判断,调整好自己的教学进度或教学方法,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灵活果断,随机应变。

  19. 案例:《统计中的平均数》教学片断 • 在教学设计中,为了顺利引入“平均数”的概念,并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师设计了一个课堂活动: • 让男女学生进行两次夹弹珠比赛。

  20. 第一次是人数相同的比赛,设计意图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到人数相同情况下只要比较两组的总数就能决定胜负;第一次是人数相同的比赛,设计意图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到人数相同情况下只要比较两组的总数就能决定胜负; • 第二次是人数不等的比赛,设想是一组为3个人,一组为4个人。通常情况下4个人夹的弹珠比3个人多。这就会引出一个冲突: • 简单地看总数的大小,不能直接判断出哪个组更好,需要一个新的指标来反映小组的水平,设计意图就是利用这个冲突,引入这个反映小组平均水平的指标——平均数。

  21. 第一次比赛按预设进行,很顺利完成。 • 第二次比赛出呼意外:当学生汇报比赛数据男队总成绩21个(6+7+8),女队成绩20个(5+4+6+5)。还是男队获胜。 • 听到这个比赛结果,老师心里有点急了,心想:糟糕!改变了比赛人数,怎么还是生成了和第一次相同的比赛结果呢》?这样,人数少的男队居然比人数多的女队的总成绩还要高,那只要比较总数就看出来了嘛,没有必要借用“平均数”来比较。

  22. 课堂实际偏离了老师原先的教学设想,引入“平均数”的设计意图似乎要落空了。那又该怎么引出“平均数”呢?课堂实际偏离了老师原先的教学设想,引入“平均数”的设计意图似乎要落空了。那又该怎么引出“平均数”呢? • 这时,老师再次仔细地看了看比赛的结果数据:21个和20个,两队的总数只相差了1个,如果女队再多夹1个球,两队的总数相同了,但人数不同,这样,不就需要“平均数”了吗? • 师:女队太可惜了!如果女队再多夹1个球,水平就和男队一样了。

  23. 生:不一样。 • 师:总数都是21个,为什么水平不一样? • 生:因为人数不一样,男队人数少,女队人数多。 • 师:看来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比总数行不行? • 生:不行。 • 师:怎样才是公平的呢?

  24. 生:算出平均每个人夹多少个球:21÷3=7(个),20÷4=5(个)。生:算出平均每个人夹多少个球:21÷3=7(个),20÷4=5(个)。 • 师:比较两队的总数发现了什么?说明两队的水平如何? • 生:两队的总数只相差1个,说明两队的水平差不多。 • 师:是的。在比较两队的平均数发现什么?说明两队的水平又如何呢? • 生:男队平均每个人比女队多夹2个,说明男队的水平比女队的水平好的多。……

  25. 在这节课上,比赛的结果有点出人意料,这是个事实。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不过是概率小一点而已。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忽略了这种情况,使自己遭遇了“意外”。在这节课上,比赛的结果有点出人意料,这是个事实。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不过是概率小一点而已。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忽略了这种情况,使自己遭遇了“意外”。 • 对于这种意外,可以在比赛的时候进行人为干预或控制,这样就能保证实验数据在老师预设的范围内,但往往失去了实验的真实性。

  26. 老师这样处理,更能从深层次上体现“平均数”的作用:真实体现小组的整体水平。老师这样处理,更能从深层次上体现“平均数”的作用:真实体现小组的整体水平。 • 课堂上让学生讨论后认识到:尽管两队总数只相差1,看似相差不大,但通过平均数发现男队比女队平均多夹2个球,说明比女队水平高得多。 • 让学生通过平均数看到了两队水平高低的程度,这种理解更深刻,更透彻。

  27. 课堂是千变万化的,课堂中随时都会出现想不到的意外,如果我们能冷静处理这些意外,把它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并能积极地把这些意外转化为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资源,就会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真实和活力,使我们的课堂多一份精彩!课堂是千变万化的,课堂中随时都会出现想不到的意外,如果我们能冷静处理这些意外,把它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并能积极地把这些意外转化为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资源,就会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真实和活力,使我们的课堂多一份精彩!

  28. 科学完备的决策方案应当是开放的,或应预设多种方案。因为课堂随时会发生变化,我们决策也相应要有一定的应变性。科学完备的决策方案应当是开放的,或应预设多种方案。因为课堂随时会发生变化,我们决策也相应要有一定的应变性。 • 教学过程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和随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等随时会发生变化,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结合具体的教学场境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调整预定的教学环节和步骤,并根据执行过程中获得的信息不断修正和改变教学方案,或依据教学现场的实际特点而动态生成新的教学方案。

  29. 上课是一种临床研究,教师要把上课作为一种富有挑战性、创造性及实验性的事情去做。上课是一种临床研究,教师要把上课作为一种富有挑战性、创造性及实验性的事情去做。 • 一位青年教师,为了上好“生活中的负数”一课,单是“如何引入负数”这个开头,就让他绞尽脑汁,好久找不到思路。

  30. 有一次,他逮住一个朋友的孩子(与上这一课的学生一般大)问:“你赚了50元,或者亏了50元,你怎么表示这个意思?”有一次,他逮住一个朋友的孩子(与上这一课的学生一般大)问:“你赚了50元,或者亏了50元,你怎么表示这个意思?” • 孩子二话没说,给他画了一个笑脸,一个哭脸,一下打动了他: • 孩子不正在无意之中经历了负数的产生的思考过程吗?教学的灵感居然就来自儿童自身。

  31. 有一段时间,为了参加比赛,他几乎走遍了郊区的学校,疯狂试教。不同学校的孩子们给他展示了各种各样表示反意义的符号,很有创意。开始他还和帮助他备课的老师抬杠,说一个加号、一个减号,谁也说不出有什么好的。现在想一想,真是好啊!有一段时间,为了参加比赛,他几乎走遍了郊区的学校,疯狂试教。不同学校的孩子们给他展示了各种各样表示反意义的符号,很有创意。开始他还和帮助他备课的老师抬杠,说一个加号、一个减号,谁也说不出有什么好的。现在想一想,真是好啊! • 首先,是写法简单,没法再熟悉了; • 其次,加和减是相反的,充分表达了负数的意义; • 再一个,形式上是统一的,加号是增加,减号是减少,很有概括性。

  32. 教师要把上课当做一项临床研究 • 第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 1、教学目标的定位要准确 :(1)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地位、前后编排顺序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提出适当的教学目标。(2)具体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突出最重要、最基本的任务。(3)在研究班级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拟订教学目标。 • 2、教学流程的安排要科学; • 3、板书作业的设计要优化; • 4、教学资源的利用要合理。

  33. 第二,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 1、精心地设计导入 • 2、有效地引导自主探究 • 3、适时地开展合作学习(分组、分工、精选内容、给足时间、培养习惯); • 4、真诚地进行平等对话; • 5、全面地进行总结提高(归纳、延伸、悬念、探求、对比、渗透)。

  34. 第三、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几点: • 1、教学方式的创新,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 2、各教学环节在时间分配上要留下一定的空间,适当延长新知探究时间; • 3、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给予强有力的指导; • 4、防止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非数学活动倾向。

  35. 三、听课是一种比较研究 • 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十分重视听课对教师的作用,都不同程度给教师下达了听课任务。 • 听课是教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 听课是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促进教师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听课就是一种比较研究。

  36. 1、听课前要做足准备工作 • 预先熟悉教材内容,同时设想一下,假如是我执教这一节课,我要怎样上? • 如听同一年级的课时,教师最好是先自己备好课,再去听优秀教师的课,然后进行比较,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同上课教师的课有什么不同。

  37. 如有差距要找出产生差距的原因,同时也试着分析自己的优势,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如有差距要找出产生差距的原因,同时也试着分析自己的优势,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 如听不同年级或不同学科教师的课要预先了解上课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致的上课思路,再去听课。 • 最好能对这同一节课作出教学设计,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

  38. 2、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并作思考。2、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并作思考。 • 听课者在课堂上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 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

  39. 对熟悉的教师、班级,可着重就其课堂上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做跟踪式的动态分析;对熟悉的教师、班级,可着重就其课堂上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做跟踪式的动态分析; • 对一般的研究课,就着重看其在研究方向上的达成度; • 对于名家的课,宜着重领略其教学风格及其相应的学术思想在课堂的体现

  40. 听课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也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听课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也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 • 着重点应放在体现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方面。

  41. 听课时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听课时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 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 • 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 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 • 还要看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表现、态度和习惯等等。

  42. 3、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 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进行一番的思考和整理。 • 比如翻翻听课记录, • 与执教者交谈, • 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作一番比较, • 写一篇“听课一得”。

  43. 要善于进行分析、比较,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注意吸收他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教学;要善于进行分析、比较,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注意吸收他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教学; • 要注意分析执教者课外的功夫,关注执教者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前准备情况。 • 听课后要同上课教师交换意见;同时可作一些简单的调查,询问学生对这一课的反应等。

  44. 教学是需要经验的活动,教师要把听课视为一种比较研究,在听课中进行比较、借鉴,学习他人好的经验,吸收他人好的方法。教学是需要经验的活动,教师要把听课视为一种比较研究,在听课中进行比较、借鉴,学习他人好的经验,吸收他人好的方法。

  45. 四、评课是一种诊断研究 • 听完课就要进行评课。 • 评课者要对所听的课作深入细致及实事求是的分析,教师要把评课看作是一种诊断式研究,评课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评议。

  46. 1、评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达成情况 •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以学科课程标准为指导,体现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突出重点; • 应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应紧密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47. 案例:二年级下册“锐角和钝角” • 有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 •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48. 3)使学生通过看、说、摆、分、画、互问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评价意识。3)使学生通过看、说、摆、分、画、互问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9. 本节课的目标可以设定为: • 1)结合生活情境,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 2)经历探究直角、锐角、钝角的大小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50. 2、评教学内容的组织处理 • 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组织处理教材,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布局合理、新旧知识连接有序,知识结构层次化,课堂张弛节奏适度,形成波浪式的教学过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