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353 Views
邁向學習共同體的未來 : 建立 國內 與國際間的學習公共 性網 絡. Manabu Sato Professor of Gakushuin University 佐藤學 2014/03/09 日本學習院演講 翻譯:林文生 / 新北市秀山國小校長. 未來學校的變化. 21 世紀實施學習共同體的學校,必須能夠回應社會、文化、以及政治上的改變。 1 . 追求教育的質與量 2. 從計畫、方案、知識的獲得,邁向使用知識來進行探索。 3. 從教師的講授式教學轉向學生的合作學習。 4. 從計畫與評鑑轉向單元活動的設計與省思。 5. 從教學的專業轉向學習的專業。.
E N D
邁向學習共同體的未來:建立國內與國際間的學習公共性網絡邁向學習共同體的未來:建立國內與國際間的學習公共性網絡 • Manabu Sato • Professor of GakushuinUniversity • 佐藤學2014/03/09日本學習院演講 • 翻譯:林文生/新北市秀山國小校長
未來學校的變化 • 21世紀實施學習共同體的學校,必須能夠回應社會、文化、以及政治上的改變。 • 1. 追求教育的質與量 • 2.從計畫、方案、知識的獲得,邁向使用知識來進行探索。 • 3. 從教師的講授式教學轉向學生的合作學習。 • 4. 從計畫與評鑑轉向單元活動的設計與省思。 • 5. 從教學的專業轉向學習的專業。
學習共同體對於學習的定義 • 學習是從已知世界邁向未知的一趟旅程。它是與新世界、他人與自我的遭遇和對話。 • 學習不是個人的活動,而是社會的活動。從結果來看,不是能力或技能獲得的自然歷程,而是意義與關係建構的文化歷程。 • 我將學習定義為三個實際的對話:與外在的實體世界、與他人、與自身的對話。 • 因此,學習是意義與關係的重組及再脈絡化。 • 學習開始於傾聽他人的聲音,傾聽相關的對話與溝通,學習是由此展開的。
小組學習的三種模式這三種學習的模式應該有所差異小組學習的三種模式這三種學習的模式應該有所差異 • 1.集團式學習(日本漢學 ) • 這種理論起源於1930年代的集團理論,主要的國家有美國、蘇聯、日本。組內的共識(conformity) 是主要的特色。 • 2.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 • 這種理論最主要源自於社會心理學,主要代表人物為 • Johnson & Johnson, Slavin 等等.)這種理論是現今美國和日本的主流。 • 3.協同學習(Collaborative learning) • 這種理論的主要基礎是杜威的溝通理論, • 和 Lev Vygotsky的發展理論。
協同學習在學習共同體的角色 • SLC提到兩種學習模式:1.模仿別人的理念,2.以別人的理念作為學習的鷹架。 • SLC 建議設計兩種不同的學習活動,1.教科書層次的學習活動。2.跳越教科書的跳越活動。
我們都知道孩子與同儕學習,比單獨學習學得更多我們都知道孩子與同儕學習,比單獨學習學得更多 協同學習是建立在Lev Vygotsky的理論基礎上。 • ================← 在同儕的協助或合作的下可能完成的 • 水平。 (明天發展的水平) • 可能發展的區域 • (學習的可能性) • ================←孩子獨立可以完成的水平 • 因此學習工作是落在發展區的上面的水平線,在學習共同體的學習是與同儕跳躍伸展的的工作。
協同學習的理論議題 • 許多理論的議題應該都會被提及,大部分的學術理論都認為教師的暗示和小老師都有助於學生的學習。真的嗎? • 這個問題在ZPD的理論當中會有介紹,但是要真正解決這個問題有很大的困難。 • SLC建議我們不是小老師與學生的關係,而是學習的關係。 • 緊接著,老師發現低成就的學生在跳躍伸展的問題當中涉入較深,而不是只分享別人的成果。 • 這個現象是非常引人入勝的,因為還沒理論可以解釋這個現象。這對於我們研究者也是一個重要的理論議題。
從教學的專業到學習專業 • SLC 要讓老師從教學的專業,轉化為學習的專業。 • 學習的專業可能在學習的社群中發展能力。 • 因此,SLC設定同僚性(collegiality)是學校管理的核心。
教學能力的定義 • SLC將教學的能力看作是專業知識加上熟練的技巧。 • 1.教師即巧匠 = 藝術家的能力。藝術家的能力不等於技術(technology)或技能(skill)。 • 專業主義是包括公共任務、專業判斷、自主性的倫理責任。專業的學習必須整合理論與實務。所以個案研究是最合適的方法。 • 學校應該是專業學習的社群,分享教學藝術及實踐的智慧。
SLC的老師 • SLC的老師不是技術的專業,而是反思性的實踐家。 • SLC的老師不是追求效率的老師,而是善於思考的老師。 • 職前教育宇在職教育的師資培育,要像醫學院獲法學院的教育,個案研究必須是課程的核心。
個案研究的專業是在統整理論與實踐的專業 • 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係有三種模式 • 1.轉化理論為實踐的工具(theory into practice) • 2.將實踐的個案轉化為理論(theory into practice) • 3.實踐當中的理論(theory in practice) • SLC所設定的是第三種理論,所以我們透過個案研究的反思與慎思,來強化實踐的智慧。 • SLC要求老師的思考要向法學院對學生的要求:向一個法律人的思考。
從「計畫與評鑑」到「設計與反思」 • 第一個問題是計畫與設計有何不同? • 計畫是教學前的決定;設計則是對於整體實踐歷程的修正。 • 設計要很簡單、教學卻要非常敏感。 • 複雜的計畫打亂教學,因為老師是被嚴格的計畫所限制的。 • 一開始是最重要的,具有創造力的老師。都會很小心地處理每堂課的開端。
學校的授業研究就是學習共同體 • LS. 的焦點不是教而是學。 • LS. 的目的是建立一種具備思考力的學習共同體。 • 授業研究是組合了「設計」、「實踐與觀察」、「反思」。 • 直接觀察是最普遍的方法,攝影機則是最經常使用的工具。
透過授業研究建立專業的LS. • 教師花在課後議課的時間比課前被課的時間多。 • 計畫:授業研究的目的不是計畫與評鑑,或是建議。而是很謹慎地一起討論,這節課發生了什麼? 並記錄整節課的班級軼事。
提醒一些重大議題 • 1.都會區的大型學校形成老師之間的同僚性會比 • 較困難。 • 2. 這些老師普遍存在著疏離感,卻缺乏自主性。 • 3. 所以我們研究了許多如何引發老師自主性的專 • 業,以及如何建立永續性學習共同體的方法。 • 4.日本與韓國學習共同體的困難發生在小學,中 • 國大陸卻發生在中學。
學習共同體的政治背景 • SLC 在亞洲國家的政治背景 • 教育政策的混淆,來自於政治的獨斷與國際經濟的競爭。近日的亞洲是新自由主義滲透的地區。不管是經濟,還是教育或社會福利,都受到新自由主義的宰制,政府的政策與學區的政策存在既寬既深的鴻溝。事實上,這些鴻溝所產生的矛盾,會讓學習共同體的實踐變得越來越困難。
學校的改革與政府政策的分離 • 這種現象龕在: • 這種矛盾存在於民主發展的進程、工業全球化、國家主義與國際競爭的復活(regeneration)。 • 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的脈絡是極端地複雜。 • 一種半套的進步主義(quassi progressivism ) 是普遍的現象。 • 在這個背景下永續性的學習共同體是最重要的。
對於學習權利與教師專業尊嚴最大的威脅。從一方面看,近30年來亞洲國家已經是民主化的國家。這是學習共同體能夠在亞洲國家徹底傳播的主要原因。對於學習權利與教師專業尊嚴最大的威脅。從一方面看,近30年來亞洲國家已經是民主化的國家。這是學習共同體能夠在亞洲國家徹底傳播的主要原因。 • 但是從另一方面,在全球化、新自由主義、新保守主義主張下的市場經濟,已經成為造成教育行政、兒童的學習人權、教師的專業自主的最大障礙。
貧困的兒童,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疏離,學習的評等與品質的破壞。教師專業自主及尊嚴的崩解是近代教育危機的特徵。貧困的兒童,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疏離,學習的評等與品質的破壞。教師專業自主及尊嚴的崩解是近代教育危機的特徵。
邁向學習的公共性 • 我比較喜歡使用“魅力”而不是集體性慎思。我的問題是,建立學習的公共性是可能的嗎?從哪裡著手? • 鼓勵每一個人成為學習的主人“sovereign of learning”, 在你的班上, 在你的學校, 在你的城市, 在你區住的行政區域、在你的國家、讓亞洲超越國語國之間的疆界,都成為學習共同體的一員。
學習共和國 • 學習共和國是一個隱喻,或一個虛擬的共和國。但是透過網際網路的連結,它將獲得強大的力量,並使我們內在的力量能夠探索政治的、社會的、和文化的限制。 • 從SLC所帶動的學校改革,形成了一股希望,建立了虛擬學習共和國的願景。這是這一次國際研討會的重要主題。
Learning Community as a Locus for Pursuing Happiness • LC 是一個追求快樂的園地。 • 感謝您對第一屆國際研討會的貢獻。 • 我想這一次的會議成果比預期還要成功且豐碩。這是第一次這麼多實踐者聚集在一起交換研究即實踐的經驗。 • SLC 在亞洲的多樣性,讓我們能夠了解它潛在的可能性和隱藏的問題. • 傾聽不同的聲音在任何時刻都是學習的重要起點。
對於學習共同體未來的期待 • 這是第一屆學習共同體的風景。 • (March 8-10, 2014, Tokyo) • 期待有更多不同國家的研究者、教師、甚至於學生加入學習共同體。 • 學習共同體對於剛開始從事改革的亞洲國家,是一場長期的革命。 • 謝謝您們的貢獻,期待再相會。